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业素养教育全程化团队训练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职业素养教育全程化团队训练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职业素养教育全程化团队训练研究

摘要:团队训练具有任务驱动﹑人际互动和潜能激发等作用。对大一新生进行团队协作能力训练,是“全程化”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一环。该训练能为刚刚步入大学生活的“90”后学生,提供培养合作精神﹑增加合作实践的机会。实践证明:搭建“理实融合﹑团队载体﹑实践育人﹑快乐提高”的团队训练体系,是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途径的一种有益探索。

关键词:全程化;新生;团队能力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精神,要求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是其顺利走入职场的重要保障,根据大学生自身特点和高等教育现状,高校要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做系统设计。针对大一新生,刚刚脱离高强度的高考,控制力较弱也不够理智,过分直白的理论教育会因枯燥乏味让他们无法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因此,设计一些拓展活动,训练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通过课余时间融娱乐于教育,不失为培养大学新生职业素养的巧妙渠道。

1“全程化”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和体系构建

当前,优秀企业在选聘人才时已经趋于冷静,不再迷信高学历,除了重视专业技能,也非常关注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比如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和任务执行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目前许多高校都将素质教育寄托于毕业前集中开设的就业指导课,而且多数是理论强于实践的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也因此效果有限。其实认真分析素质养成特点和年轻人的身心成长特点不难发现,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应该贯穿整个学生在校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应该融入各学期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即实施大学生“全程化”的职业素养教育。

1.1高校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不清、标准不明和评价机制不到位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第19号)明确指出“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1]。但许多高校由于对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不够,有的甚至认为职业能力就是专业技术技能,认识还只是停留在基础课程教学的层面上,各科教学中能力的渗透比较薄弱。教学大纲也未能清晰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缺乏有机的整合,在实践环节中也疏于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在考核方法上还是以传统的学业评价为主。因此,“全程化”职业素养体系并未完全搭建。

1.2构建“全程化”职业素养教育体系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不是传统的授业解惑,而是实践行为的变革。“全程化”教育坚持“一个宗旨”,即“理实交融、团队载体、实践为先、快乐提高”的教育宗旨[2]。要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学习知识和社会生活相结合,借助团队合作的形式推行、展开一系列的理论实践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与提高职业素养互相促进,进而达到实现快乐学习、高效学习的目的。在做课程设计的时候,要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中始终开设与能力培养相对应的团队训练项目,通过构建“以实践为先”的训练课程,搭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平台,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交叉融渗、同步发展,实现既有专业知识又具备优秀的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创新革新等职业能力,最终形成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新生团队拓展训练与能力提升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尊重个人兴趣和成就的基础上开展人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目前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大学生“宅”的比例很大,过分强调个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高校要创造条件提高大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原大学生应有的朝气和能力。

2.1团队训练的必要性

新生入学后,通过团队游戏活动,可助新生人际关系破冰,有助于快速建立集体意识,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许多大一新生的团队精神不足甚至缺失,有许多原因,如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家长过分重视智力开发,对如何做人、如何与人合作缺乏认知。另外,学校对大学生的合作精神的教育与培养也比较滞后,学生自己也热衷于追求高分而忽视了主动提升合作精神等职业基本能力。因此,需要搭建团队训练平台,辅以相应的考核手段,从大一开始通过团队培训来激发学生的职业素养。团队训练项目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和领会团队精神的真谛,在愉快的活动中提升沟通技巧、团队协作等素质,以拓展游戏为载体、以培养合作精神为目的、以融洽的多头人际关系为桥梁,通过体验式情景学习感悟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成长。

2.2团队训练项目和学生团队的收获

团队训练项目的选用以锻炼团队精神为出发点,贯穿“体验——感悟——升华”的理念,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3“全程化”职业素养教育视角下团队拓展训练的功能和作用

团队精神是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先生提出的招聘人才3大素质之一。团队精神应该有一个比较活泼的载体来加强、维护和巩固人与人的协作关系。团队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匹配当前年轻人的学习兴趣点,必然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团队拓展训练通过精心规划,依托游戏性质的活动达到磨练意志、完善人格、融洽团队的训练目标。

3.1在拓展游戏中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建立信任

团队凝聚力是指团队对成员的吸引力、向心力。团队凝聚力不仅是维持团队存在的必要条件,而且对团队潜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具有凝聚力的团队才具有战无不胜的竞争力,凝聚力已经成为一个人乃至一个企业立足当今时代的核心竞争力。现代社会大生产和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方式要求人们有高度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是能力。从篮球比赛到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都是最好的例子。团队项目以复杂性、合作性为特征,需要充分利用每位成员的聪明才智才能完成。如最常见的“信任背摔”项目,可以学会信任和责任。“穿越电网”项目,要求电网(绳子所结的网)孔是一条只能使用一次的生路且身体不能接触绳的任何部分,触碰即触电牺牲,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家紧张的出谋划策,有人指挥、有人抬、有人垫,人人出力流汗、通力协作才能完成。拓展游戏中,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个人特长的发挥,在相互的鼓励支持和信任中学会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个人的牺牲与别人的付出中高效增强团队凝聚力,为提升职业素养基本能力打下基础[4]。

3.2在拓展游戏中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大学生走向社会,需要具备积极主动、创新思维、及时反思和提高的职业素养。从入学起就注重的素养训练,可以有效的夯实这些职业素养。拓展游戏是一种情境性训练,需要在重新创设环境中体验。因此学生不能墨守成规,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和特定的场景快速判断和决定,要求参与者拥有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和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如盲人方阵,成员间必须相互信任,懂得换位思考、协同作战,才能实现最终目标。盲人方阵的活动结果,超过一半的团队会失败,因为在限时的条件下,大量的时间用于解决争端、统一思想、沟通观点、执行不力等方面的事情上了[5]。现场往往局面混乱、意见多多、各种无效沟通、团队内讧等频现,无法达成共识的团队就变成了一盘散沙。训练过程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方法,如先确定队长、再在队长的组织下“头脑风暴”、制定规则,然后在行动中不断学习和矫正。另外,参与者还要经常反思,学以致用,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升华自身的综合能力,为步出校门提供一定的基础。

4结语

依据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从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出发,强调大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与职业技能。未来的社会必将充满竞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具有较强职业素养的大学生会更受社会欢迎。通过团队精神拓展训练,在实践中提高团队凝聚力,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良好的团队精神对一个单位和组织的发展意义重大,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高校必须把职业素养提高放到较高的地位,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在搭建“理实融合、团队载体、实践育人、快乐提高”的团队训练课程中,积极推进在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途径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4-15.

[2]林英,徐金寿.基于“全程式”实践模式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2(16):12-13.

[3]张正,岳中凯.高职院校《团队训练》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科技视界,2014(28):34-35.

[4]金一男,丁利和.浅析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3(21):25.

[5]耿文光,陈学东,吕后刚.拓展训练对于提升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路径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7):3-4.

作者:王新 单位: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