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思考

摘要:对国内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相关文献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国内各地区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发展不平衡且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阐述了近年来高职院校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不断创新,并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从纸媒时代到数字时代,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各种信息资源以空前的速度迅速发展,知识量爆炸式增长,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了应对海量信息带来的挑战,适应时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良好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大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素质之一。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重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后备军,提高其信息素养对促进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非常必要。

1国内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相关文献统计

信息素养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起受到国内相关学者关注,金国庆撰写的《信息社会中信息素养教育概述》[1]是国内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关于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论文,之后高等教育及图书情报领域科研和业务工作者纷纷对信息素养教育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了解国内高职院校对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现状,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以“高校信息素养”为关键词,限定检索年份为2009—2014年,进行多种途径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去重和去除非相关后,得到相关文献共478篇。详情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近5年来,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相关论文数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可见国内学者对于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始终保持一定的关注和讨论。虽然国内学者对于高职院校的信息素养保持一定的关注度,但相当一部分的文献都是从信息素养的理论层面进行研究,并未踏足信息素养教育这一实践领域,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值得我们持续关注。由表3可知,关于信息素养课程的研究文献达144篇,占相关文献比例63%。可见国内学者对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有足够的重视度。

2国内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综述

国内高校对于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已经达成共识———大学生信息素养包括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创新和信息道德,相关学者对于信息素养课程也进行了诸多探讨,只是信息素养教育依靠部分文献检索课程或计算机基础技能课程来推动的方式,还不能有效而广泛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好在许多高职院校正在探索信息素养教育的新形式新内容。高职院校信息素养课程建设需要国家的法规统一规划和指导,各高职院校的信息素养课程也需要更进一步地结合学生学习与就业的需要进行设计和执行。

2.1国内各地区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发展不平衡

笔者发现,除了广东地区的高职院校普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信息素养教育之外,目前尚未有文献论述国内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职院校普遍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只是相关文献在某些方面提到了国内各地区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象。这种现象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力争在所有的高职院校全面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根据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袁玉英在其文章中给出的数据显示[2],广东地区的高职院校普遍开展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包括信息素养基础、信息素养课程(或讲座)及其他图书馆相关服务(如图书馆资源说明、信息推送专业网络资源分类、网址导航、研究指导等),信息素养课程的开展形式包括文献检索课程、在线教育课程及信息素养专业讲座等3种,其中文献检索课程仍是广东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方式,文检课的教学与评估也主要由图书馆来独立承担。

2.2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存在诸多不足

(1)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不够合理。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文献检索课与计算机基础课,缺少课题指导、论文撰写指导、信息道德教育等形式的教育。文献检索课与计算机基础课都侧重信息检索技能的培养,忽略了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的培养,但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恰恰是学生主动利用信息解决学习、科研与生活中所遇到困难的关键。信息素养与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已经由侯春雨在其所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中得到了定量研究证明[3],学生只有树立了信息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和追求知识创新。而随着网络暴力行为和学术不端行为在学生群体中的发生,学生信息道德培养势在必行。在开展了信息素养教育的高职院校里,大部分学校的信息素养教育除独立于学校其他的教学工作之外,并未能结合学校教学整体计划与一线教学单位的实际需要来设计教学内容和选择合理的教学形式。另外,拥有完整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计划,并将其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高职院校数量很少。

(2)高职院校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不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地位尴尬。在已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高职院校里,大部分的信息素养课程为选修课,但不同于其他选修课都由一线教学部门的教师来教授,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甚至独立承担者)是图书馆员,学校其他部门与一线教学部门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参与程度与支持程度均有不足,影响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

(3)学生对信息素养教育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高职院校的学生相较于普通高校学生而言大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他们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获得专业技能、完成专业课程作业与顺利通过考试,对于非核心课程(包括信息素养教育)兴趣不高、投入时间很少。(4)信息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困难。高职院校里,负责信息素养教育的老师主要是图书馆员,具备多学科背景的馆员较少,部分馆员缺少专业培训;没有其他一线教学单位老师的加入,信息素养教育教师队伍人才短缺,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在与各学科或专业的结合上存在一定困难。

3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创新

罗雨舟、王继红在其文章中提出,信息检索课作为一门课程对学生而言只能是阶段性教学,但学生对于信息素养教育的要求是持续性的,要解决阶段性教学与持续性受教育之间的矛盾,必须构建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4]。他们所提出的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包括教育基础(硬件资源、软件资源、资源使用平台)、教育主体(教育提供者、教育接收者、教育帮助者)以及教育核心(入馆教育讲座、信息检索课、嵌入专业教学)。笔者认为,其提出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所包含的3个要素应是必备的,但教育主体与教育核心的具体内容还有待商榷。李曙光在对吉林省20所高职高专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信息素养教育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等特点,先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验安排等环节不可能由某一部门独立完成,而是需要高职院校教务教学系统进行统一布置与指导,把信息素养教育纳入教学与科研工作序列,列入教学计划[5]。笔者认为,信息素养教育必须引起高职院校领导的重视,图书馆需要教务处、现代化技术中心、人文社科部及各二级学院的配合与协作,在全校范围内有计划、分层次、按步骤地实施教学计划。随着信息素养教育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学者的重视,许多学者认为,使用嵌入式的教学方法,能够让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紧密结合。笔者认为,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相对于单独设立的信息素养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节省学生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可以利用具有各个学科或专业背景的专业教师壮大信息素养教育师资队伍,提高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能力。从结合的方式来看,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部分介入形式,即图书馆只参与专业课程的部分内容;另一种是全部介入形式,即图书馆全程跟踪专业课程的教学,与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大纲、教学设计与教授课程等任务。对于许多学者提出的将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整合,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完成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赖群有不同看法。

她认为,受信息资源条件匮乏制约,高职院校图书馆缺乏这种模式实施的条件和环境,高职图书馆应顺应高职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克服困难,突破课堂培训,创新学习方式,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引入非正式学习理念,打造适合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新形式[6]。笔者认为,非正式学习虽然打破了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局限,通过多种途径刺激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而让学生主动接受学习或查找信息,但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信息知识相对匮乏、信息能力较为不足”这一结论已经得到许多学者的调查研究证实,所以系统的信息素养教育仍有必要,非正式学习可以引入到信息素养教育中里作为辅助教学途径,但不应成为主要的教学途径。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及学者都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新形式进行了有效探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信息素养教育独具特点,除了开展多层次多专业的信息检索课程培训、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参与专业课程教育等方式外,还构建了多场所的教学空间,即将教室理论教学、专业实训室培养、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检索、书库纸质情报收集等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信息素养立体教学场[7]。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立足于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改革,依托现有的因特网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技术与资源,创建了信息素养远程教育平台———“信息检索网络课堂”[8]。信息素养教育融合于学科教学中,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课外自主学习环境,这种网络方式的教育培训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形象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深受师生的欢迎。国内高职院校图书馆虽然普遍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信息素养教育,但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未能取得好的成效。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实际问题:一是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专业课程学习,贴近学生的专业学习;二是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展开系统而全面的信息素养教育,帮助学生在校期间不管遇到任何学习、生活或工作上的问题时都能有效自主利用各种信息来解决问题;三是信息素养教育工作不应只由图书馆员承担,而应得到校级层面重视,需要教务处做顶层设计及各二级教学部门的支持;四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教育形式,比如微视频、MOOC等。

参考文献

[1]金国庆.信息社会中信息素养教育概述[J].图书情报工作,1995(6):52-55.

[2]袁玉英.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以广东省40所高职院校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33(7):117-120.

[3]候春雨.高职大学生信息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13(2):38-42.

[4]罗雨舟,王继红.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现: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4):11-12.

[5]李曙光,李艳杰.高职高专院校信息素养教育调查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以吉林省高职高专院校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18):124-126.

[6]赖群.非正式学习在高职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教育,2011(15):29-30.

[7]陈彩红,潘速圆,廖汝盈.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情报探索,2013(12):34-37.

[8]王任阁.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信息检索网络课堂”的创建为例[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5(2):63-67.

作者:周斌 黎香秀 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