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图书馆互联网数据素养教育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概述“互联网+”与数据素养的概念与内涵,重点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需求与特征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以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如培训、讲座等为主要方式,以图书馆+服务的融合实践、数据管理等为补充方式是未来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的发展对策。
1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以互联网为基础支撑的社会生产环境新业态、新形态的出现与迅猛发展,数据、互联网成为为人们不得不承认的两大社会发展驱动元素,进而促使人们借助互联网平台去深刻了解、熟练掌握、深度利用大数据就成为人们提高生活品质与工作效率、寻求社会发展驱动元素的最佳途径。而随着总理于2015年初继2012年易观在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首次提出、腾讯董事长马化腾于2015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再次提出《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之后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三次提及,“互联网+”至此一跃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进而引发了社会特别关注。在《互联网+行动计划》、《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等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和调控下,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互联网+”的发展与研究热潮,“互联网+”因此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交流与讨论的高频词。学术界也敏锐地观察到了“互联网+”这一未来改变学术研究视野的全新领域,如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以“互联网+”为主题检索词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日期:2015年10月10日),经人工筛选后发现在短短半年期间就有215篇涉及到农业、教育、能源、创业等多个领域的“互联网+”研究成果,笔者研读了这些文献中下载频次较多的十余篇研究成果,发现尽管“互联网+”还处于一个发展初期,其研究深度及研究广度、论证资料与论述视角与成熟的研究成果还有不小差距,但明显可以感受到研究者对“互联网+”的关注热情及“互联网+”未来将带给学术界的巨大影响。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互联网建设以及学科服务等基础与制度的支撑下,图书馆不仅是民众获取信息、挖掘潜能的最佳选择场所,也是民众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提升个人信息素质、实现人生价值的学习场所,其教育职能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以提升个人信息素养的计算机技能、网络搜索等活动时常在图书馆举办,并得到包括在校师生、社会民众、务工人员的积极参与,反映出图书馆已成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场所与机构,为信息社会的民众信息素养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信息素养的内涵随着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显得不足以概括民众的所需技能素养,也因此在认识与措施上均制约着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开展,于是,一种强调数据的辩证认识与分析应用的新的素养概念———数据素养便应运而生,并在一些官方的概念表述、高校的大数据课程设置中得到多方体现。本文在概述“互联网+”与数据素养相关概念、内涵及应用的基础上,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素养教育需求与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研究了“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用户数据教育方式。
2“互联网+”与数据素养概述
2.1互联网+
“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和信息化,旨在通过信息/数据的流动、分享、创造性使用来实现经济社会运行效率[1],但从业界如马化腾、雷军、阿里研究院等对“互联网+”的不同内涵表述可以发现,不同的领域从业者、不同的未来发展视察视角,决定了对“互联网+”的内涵认识表述有着千差万别,如以信息、数据为业务流的腾讯、阿里巴巴侧重于“互联网+”的“互联网应用”“信息扩散”属性特征,以互联网搜索、数据整合为主要业务的百度、则更强调“互联网+”的“产业渗透”“跨界连接”属性,但以实体商品手机为业务产出的小米则更看重“互联网+”思维下的互联网与“实体融合”与“经济增值增效”。简单来说,笔者认为可以将“互联网+”理解为一种基于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互联互动的传统行业的产业升级与业务重组,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等六大特征。
2.2数据素养
数据素养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E-Learning、第四科研环境的到来而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一方面,对数据具备一定的处理能力已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科研活动的必备元素,如:美国学校图书馆员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ofSchoolLibrarians,AASL)、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TheAssociationofCollegeandResearchLibraries,ACRL)等在最新制定的信息素养培养方案中提及了辨认、利用数据的表述,如在AASL制定的《共同核心州立标准》、ACRL制定的《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均提到了“确认数据的价值、类型和格式的能力”[2],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NSF)、英美政府等也都将“数据管理计划”列为其项目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对其资助项目的科学数据存储、共享、使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另一方面,学者们对数据素养与信息素养、统计素养等素养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持续不断的研究,如:MiloSchield[3]在2004年指出信息素养、统计素养和数据素养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不具备统计素养就难以提升信息素养或数据素养;RenéSchneider[4]认为研究数据素养(ResearchDataLiteracy)就是由“ResearchData”和“InformationLiteracy”两词合成而来。国内学者也自2011年以来开始对数据素养的研究,并出现了如何海地、缪其浩、孟祥保等数据素养研究核心作者群体,研究的范围涉及到了数据概念与内涵、数据素养教育及课程设置等多个主题领域,但这些研究成果对数据素养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权威表述,大多是从其所包含的层次方面给予内涵划分。其实早在2005年,Hunt就对数据素养进行了一个较为权威的表述,他认为数据素养就是一种能够理解数据内涵、能够准确读取图表、能够从处理数据过程中得出有效结论、能够鉴别数据误用和滥用情况的能力[5]。笔者结合Hunt的概念表述与澳大利亚统计局、加拿大统计局等机构所公布的数据素养指标1,认为“数据素养就是信息素养在大数据时代的延伸和发展,是一种能够辩证、科学、正确认识数据的价值,进而在符合道德伦理的基础上加以操作和管理,使其能够通过分析、挖掘等操作应用或长久保存以备再次应用来实现其蕴含的巨大价值的能力”。
3“互联网+”视角下的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特征与方式
3.1“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特征与需求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资源数量更为庞大、类型更为多样、结构更为复杂、传递更为明显,民众在“互联网+”环境中面临着更多的信息甄别、选择、分析与利用挑战,这就要求民众所具有的信息素养及数据处理能力也随之调整,并随着"“互联网+”建设进程的深化与加快、多个领域行业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需求专业化、多元化特征,这也就同时要求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还要紧跟时展而要有所创新,及时调整,才能够与之相对应。综合来看,“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呈现出以下特征需求:首先,教育对象呈现多样化。在传统的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下,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对象用户主要由到馆读者、在校师生、网络用户等三大部分组成,但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用户既包括线上线下、空间内外等多种群体,还包括图书馆+其它行业融合链上的用户,如已经开展的学科服务对象、“互联网+”环境下服务的医疗卫生人员对象等。其次,教育形式呈现多元化。“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将不再局限于讲座、培训,而是基于数据管理规定、信息业务流程规范与数据资源挖掘开发等多个形式。
3.2“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方式
在国务院2015年7月1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6]中对互联网+发展的保障建设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加强智力建设要求,并从加强应用能力培训、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联合培养培训、利用全球智力资源给出了若干指导意见。笔者认为这些意见也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有值得借鉴之处,“互联网+”环境下的数据素养教育发展对策也应在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基础上融入这些智力建设保障方式,扩展教育途径与思路,形成以传统信息素养教育方式如选修课、培训、讲座、在线培训等为主,以图书馆+服务如科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数据与分析等为补充的教学模式。
(1)以传统的选修课、培训、讲座、在线培训为主的教育方式。尽管MOOC、网络教育、在职继续教育等已成为了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部分,但对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的教育现状,显然已在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取得了成功的选修课、培训、讲座、在线培训,以及新兴的MOOC等教育模式仍然适用于“互联网+”时代的数据素养教育。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对民众数据素养要求的提高,学校特别是高校愈加重视对学生的数据素养培养,如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早在2005年就开办了数据分析专业硕士,除了注重学生的沟通技能和团队能力培育外,其所培养的学生还要接受一系列与数据有关的训练,像数据挖掘、优化,数据库管理以及数据安全、客户分析、财务分析等[7]。
(2)以图书馆+服务过程中的融合实践、数据管理等为补充方式。“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必定是一个图书馆与其它领域深度融合、互联互动、驱动创新的信息转化、知识流动过程,图书馆所服务的用户也可能在享受知识服务的同时而并未进入到图书馆服务空间,如基于数据的管理与提交、与关联等服务,因此,在这样一种非典型的用户-图书馆二元服务模式下,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就需要别出心裁,如通过数据管理政策和流程实现互联网与数据处理工具的素养培养、通过实践操作实现数据应用态度与辨别素养培养、通过跨界数据(如跨学科、跨媒体、跨平台、跨文化)的整合与应用来实现数据辨别能力的培养等,最终实现对用户的数据敏感能力、数据收集能力、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数据的利用能力和数据批判能力即数据素养的教育培养。
4结语
数据素养如信息素养意义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技能,而是一种关乎所有人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环境下的一种基本生活技能的、复合的、横跨的重要技能,这种技能能够促使个体获得其他的一些重要技能(如,语言、数学、学会学习、文化意识等)[8],以致有人将其标记为“数字时代的生存技能”[9]或者“信息社会的重要资产”[10]。图书馆作为民众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生活生存技能的重要场所,一直担负着提供素养教育的重任,但“互联网+”环境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图书馆继续担负这种责任增加了诸多影响因素,因此分析“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数据素养交友需求与特征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阿里研究院.互联网+从IT到DT[M].北京:机械出版社,2015:5-7.
[2]何晓阳,吴治蓉.美国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比较研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4):1-3.
[3]SchieldM.InformationLiteracy,StatisticalLiteracyandDataLiteracy[J].IASSISTQuarterly,2004,28(2/3):6-11.
[4]SchneiderR.Researchdataliteracy[M].WorldwideCommonalitiesandChallengesinInformationLiteracyResearchandPractice.SpringerInternationalPublishing,2013:134-140.
[5]HuntK.TheChallengesofIntegratingDataLiteracyintotheCurriculuminanUndergraduateInstitution[EB/OL].[2015-09-06].www.iassistdata.org/downloads/iqvol282_3hunt.pdf.
[6]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2015-09-06].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
[7]北卡州立大学的数据分析学硕士项目排名大数据专业第一名[EB/OL].[2015-09-06].www.aiuxian.com/article/p-1880748.html.
[8]王佑镁,杨晓兰,胡玮,等.从数字素养到数字能力:概念流变、构成要素与整合模型[J].远程教育杂志,2013(3):24-29.
[9]Eshet-Alkalai,Y.Digitalliteracy:Aconceptualframeworkforsurvivalskillsinthedigitalera[J].JournalofEducationalMultimediaandHypermedia,2004,13(1):93-106.
[10]vanDeursen,A.J.A.M.,&vanDijk,J.A.G.M.UsingtheInternet:Skillrelatedproblemsinusers'onlinebehavior[J].InteractingwithComputers,2009,21(5/6):393-402.
作者:杨晓菲 单位:大连市委党校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