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素养教育研究(4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当前阶段,媒介素养作为推行我国素质教育的关键部分,同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在进行具体培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直以来,校园媒体都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与介质,对于培养高职教育院校学生的媒介素养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基于这一现实背景,高职教育院校需要针对校园内的媒体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全面组建全民参与的教育活动,并及时跟进相关的制度建设,开发出我国高职教育院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全新路径。
关键词:校园媒体;高职院校;媒介素养;学生
一、校园媒体
高职教育院校中的校园媒体,主要是指校园内的校报、网络平台、广播站、校园电视台、宣传窗等各种形式的媒体,虽然其推广规模比较小,但是其内部构造却十分的完备。现阶段的高职教育院校中的校园媒体的构建,必须要严格遵循媒体技术的发展需求。[1]校园媒体要基于高职教育院校、教师与学生、学生实际学习生活,有效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它不仅是高职教育院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途径。
二、运用校园媒体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新路径
(一)提高自我对于校园媒体的重要认知
当前阶段,高等教育院校在开展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提高对校园媒体这一培养媒介的重视意识。通过不断强化媒介素质教育活动中的专业教学理念,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在高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的前提下,全面贴合学生的自我个性化发展。在制定高职人才素质培养计划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目标、教学内容、培育方式、研究评价等内容,明确体现出校园媒体是高职生个体媒介素质培育的主要途径。[2]科学地运用校园媒体,对媒介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全面的宣传,进而营造出气氛浓郁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外部环境。例如,某高职教育院校中的领导非常重视对于校园媒体的应用,在其管辖范围内的学院一再地宣传、强调必须要重视媒介素养,充分地发挥出自我的教学优势,充分运用校园内的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站、微博、公众号等校园媒体进行全方位的信息传播。
(二)全面进行组建“全民参与”的媒介教育形式
高职教育院校若想高效地完成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活动,就必须及时构建“全民参与”的媒介教育形式。这一做法,不仅有利于全面激发学生对媒介素养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传授给了学生基本的媒介技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借助媒体实现信息接收与二次传播的权利以及舆论监督等权利。例如,教师在实际的媒介素养教学过程中,除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加强文明形态建设外,还可以充分引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实际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实现“全民参与”的媒介教育模式的发展目标。2015年9月30日,第78期校园报以全新的形态出现在师生面前。校园报纸通过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大力宣传,以及对校园报编辑部学生的不断鼓励,科学地借用新媒体形式推进信息传播权的落实,进一步实现了师生自身具备的舆论监督权,使学生的意识形态再一次占据了自我思想舆论的最高点。
(三)合理运用校园媒体构建媒介素质教育平台
当前阶段,校园媒体通常都依附于高职教育院校内的党委宣传部、校团委等一系列行政部门,并匹配与之相关的专业指导老师,给予及时、科学的教学培训,但是一部分特殊的教学任务还是需要高职教育院校内的学生组织和干部来完成。例如,某高职教育院校内的校园报纸和校园网络全都是由学校内部的宣传部进行直接监管,但是其具体开办的业务却是由校报编辑部中的各个成员来落实的。基于这一校园网的教学平台,校园内的所有相关人员都需要参与到编稿、审稿等工作中去。因此,高职教育院校需要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高职教育院校需要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分批次地开展关于学校党政文化建设、学生就业、社团发展、毕业择业、教师技能培训、学术研究等工作。在开展学术研讨会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体现出校园建设的文明形态以及学校的文风建设,以此来全面开展校园内的职业教育、学风建设、校运会、校企合作、管理经验交流、安全卫生、校庆等活动。以基础性的学习生活带动整个媒介素养教育活动的推进与落实,充分结合高职教育院校的实际办学情况以及学生群体普遍喜好的话题来敲定适宜的教学内容。运用科学有效的预测解析方法,进行诸如源头式的教学探究、彼此之间的内在关联、矛盾生成与演变等一系列内容,通过新闻稿件的深入报道,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本校文明发展史的认识。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了各种新闻采集编写的技巧,进而全面掌握了新闻报道的具体编排技巧和报纸的排版技术,学生也将在不断地学习锻炼中逐渐形成自我的媒介素养。
三、结语
笔者在文中主要对运用校园媒体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新路径进行了具体的论述,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高玉静.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提升媒介素养的原因及途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2):193-194.
[2]马艳,闫庆.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J].文教资料,2015(14):149-150.
[3]钟之静.运用校园媒体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新路径——以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研究个案[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1):28-30.
作者:付京京 单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已经成为社会应用型与技术型人才的主要输出地,做好学校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结合起来,用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用职业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意识到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能够突出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结合起来,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职业素养;教育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内容,将二者进行结合,是对高职教育的一种创新。推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业性。高职院校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院校,一切教育活动都服务于学生的职业发展。目前,社会对于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高职院校的教育价值才能得以发挥。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意义与可行性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在高职院校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将学生视为学校教育的服务者,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技能提高,也要重视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让其具有职业素养,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人员。第二,有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通过专业课程与实践活动,培养具有品德与职业能力的人才。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的结合,能够让课内外的教学资源结合起来,促进教学资源的丰富以及有效利用。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第一,教育的对象一致。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职业素养教育,其教育的对象都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两种教育的施教主体都是高职院校的教师以及班主任。统一的教育对象与教育资源,使二者融合具有可行性。第二,教育目标一致。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职业素养教育,是为了提升学生在职场中的思想素质。虽然教学内容不完全一样,但目标都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人成长,提高其综合实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是其统一的目标。第三,教学内容交叉。高职思想政治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学习有关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引导学生建立远大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学生职业情感培养以及良好职业习惯的引导。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二者在内容上的交叉,使二者具有融合的可能性。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方法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素养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思想。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为重要内容,职业素养教育也不能缺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思想地位,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中明确建立个人发展的思想与素养目标,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结合。比如,在对采矿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重视责任意识和专业能力等几点内容;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意精准、细心等内容;对学前教育专业,注重爱心、耐心、细心等,并将这些良好意志品质的实现作为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目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都适用的目标,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才能让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直线上升。
(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
学生的个人素质,是由不同的部分组成的。在高职教育过程中,以课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个人道德,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系统性的认知,是必要的方式。针对学校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就业方向,建立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整合课程体系,做好教育规划,才能保证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首先,在入学第一年,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正确的思想观点进行理性认知。给学生接触与接受正确思想观点的时间,让学生在第一学年认知自己,认知正确的思想观点,在反思中进步,于进步中反省。其次,在第二年,引导学生大规模地实施自我行动。经过一年的思想政治学习与职业素养学习,学生对自己未来的专业有了全面的认知,更能体会到职场对自己的需求。让学生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职业素养教育活动中的内容改造自己,提升自己综合素质,才能促进学生改变。最后,在踏入社会之前,教师让学生对自己的个人思想政治水平与职业素养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交流、分享自己对自己专业的理解,促进学生在交流中进步。
(三)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创建校园文化
加强校园文化的建立,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得以自然结合。企业文化创造校园文化,让学生感受更真实的社会,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更能让学生意识到职业素养提高的重要性。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具有无形的育人作用,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快速成长。高职教师可以利用各个专业历史文化知识的讲解,像财经专业或者贸易专业的教师,可以讲一讲丝绸之路与京杭大运河等经济类的历史事件,向学生传递贸易企业的工作内容与氛围。多种元素融入校园文化中,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全面建立,促进学生职业素养与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职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建立有直接影响。学生只有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提高职业素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结合起来,给高职学生更加明确的职业与人生引导,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用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结合的方法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是高职院校适应教学改革的重要实践。
参考文献:
[1]魏启晋.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J].职业教育研究,2012(7):19-20.
[2]汪益富.浅析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J].知识经济,2014(19):173.
作者:王曦 单位: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第三篇:信息素养教育下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问题分析
摘要: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课程。阐述了目前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存在的问题,如与其他信息素养教育环节衔接不够、教学内容缺乏必要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落后等,提出了基于信息素养教育的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的改进措施,包括保持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延续性、设计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探索学习模式和建设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等。
关键词:文献检索课;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是指学生从事信息活动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获取、信息利用能力的提高及信息道德的养成等,文献检索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课程。本课程通过信息素质与信息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用科学、快捷方法进行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1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存在的问题
1.1文献检索课与其他信息素养教育环节衔接不够
据笔者调查了解,目前文献检索课尚未引起高职院校的足够重视,大部分院校还没有把该课程纳入其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即使有的院校开设了此课程,也缺乏对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整体设计,与新生入馆教育、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及学生毕业实践环节衔接不够,体现不出信息素养教育的延续性。
1.2教学内容缺乏必要的设计且学生信息能力得不到提高
目前高职学生在知识基础方面相对薄弱,自主学习及信息素养能力偏低。由于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多以“公共选修课”开设,教师对学生所学专业、掌握基础知识及能力程度把握不够,因而教学设计过程中容易“一刀切”,即忽视授课对象的差异性,对不同专业、不同信息基础的学生讲授同样的内容。而且,教师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以讲授文献检索的理论知识、网上数据库为主,安排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的内容较少,使学生专业需求得不到满足,信息能力得不到提高。
1.3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且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多数高职文献检索课仍沿用传统教学方法给学生讲授检索基础知识、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流程等,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难以实现课堂互动。有些高职文献检索课教学手段相对落后,仍采用多媒体工具、PPT课件授课,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在线教学这一最适合文献检索课的现代化信息平台。
2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的改进措施
(1)保持信息素养教育的延续性。根据学生需求及学习层次分阶段安排教学内容,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及所学专业的不同差异,学院应根据学生需求及学习层次分阶段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贯穿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不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及信息道德。结合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可做如下安排:首先,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由图书馆安排对新生的入馆教育内容,主要讲授图书馆资源与服务、馆藏书刊检索与获取的基本知识,并带领新生实地参观图书馆,了解如何借还、查阅图书,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利用图书馆。其次,在第一学年非计算机专业统一开设学生认识、掌握和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入门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再次,在第二学年开设文献检索公共选修课,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与信息能力,使学生能够科学、快捷地进行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为他们将来学习工作就业打好信息技术基础。最后,在第三学年集中安排学生实习,撰写社会调查、毕业论文,做好毕业设计,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利用技巧及论文写作能力。另外,学生即将面临就业,急需获取就业信息和信息安全意识,这时候再开设文献检索课就为时过晚。
(2)根据学生学习水平,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特点,对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进行设计。高职文献检索课要发挥其作用,必须根据学生学习水平,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对所有专业应该掌握的文献检索基础知识,如“搜索引擎,增加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导览、馆藏书刊检索与获取”等内容,可以采用课堂授课及讲座的形式讲授;文献检索涉及的专业知识要针对不同专业安排相应内容,选择性地使用常用数据库,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电子资源“超星图书及读秀搜索”,以及“专利文献、标准文献”等内容[1]。比如,针对药学专业学生,需要文献检索课教师传授医药检索工具技巧应用、专利文献检索查询及药学论文数据库检索等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突破了现有各类文献检索教材的内容和框架,教师根据药学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文献检索课的课程进度重新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提高了该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另外,针对高职生论文写作、求职简历设计能力较弱的情况,教师还应把论文资料收集及写作、求职简历设计等内容纳入到文献检索课程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应对第三学年面临的论文写作无思路、简历设计无头绪等问题,缓解学生毕业前的紧张焦虑情绪。
(3)探索“分组、协作、互助学习”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文献检索课大多以公共选修课的性质开设,学生来自全校各个院系不同专业。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文献检索课为例,积极探索“分组、协作、互助学习”的学习模式(如图2所示)。一是确定小组组建原则:遵循同一专业、班级、宿舍同组搭配,先让学生自由组合,再由教师协助分组,每组由4名学生组成,各组组长由负责任、有能力的学生担任。二是明确组内分工:由组长负责安排成员任务,按收集整理PPT内容材料、PPT设计制作汇报、PPT演示文稿等任务进行分工,使每个组内成员都有任务来做,达到互相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三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大量信息,学生根据布置的任务,广泛查阅书籍杂志,上网搜索相关的文章信息。如对医护类学生设计如下任务:检索对感染性休克肺炎患者的护理,写出患者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和护理要点;检索青霉素的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检索任务确定关键词,在网上逐步缩小检索范围,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实践证明,文献检索课采用“分组、协作、互助学习”学习模式,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来源,也培养了学生对各种信息的筛选、加工能力,而且收集、整理及汇报材料的过程本身也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带着任务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4)建设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平台以实施在线教学。开设文献检索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课程内容的特点决定了它特别适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学。构建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平台不是简单地把课件、电子教案上网,而是利用网络资源、手段进行在线教学,这既需要教师对课程资源如课件、课外参考书及各种网络信息资源范围内的相关材料进行有序整理,建设符合师生教学需要的课程网站,也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和学院图书馆现有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超星图书、读秀搜索,以及专利文献、标准文献等手段设计在线教学的内容、环节。通过登录手机或电脑互联网,访问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实施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关注学生课堂反馈,收集课程相关信息;学生可完成并提交作业、下载课件、咨询疑难问题、与教师或同学进行在线交流等。这样做的好处是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有助于课余时间同组同学互相交流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正大,耿庆军.论高职图书馆与信息素养教育培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21):128-129.
作者:李正大1 王凤芹1 耿庆军2 单位:1.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2.聊城大学图书馆
第四篇:高职学生文学素养教育强化途径
【摘要】在当前阶段,高职学生的文学素养水平相较于我们泱泱文明大国深厚的人文积淀以及本科院校学生的文学素养的综合水平而言,呈现出了一个普遍偏低的状态,而这也已引起了学术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研究。本文就是针对高职学生文学素养偏低的实际情况,以素质教育的新理念为基础,对高职学生文学素养的教育提出了实际可操作性强的一些策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高职学生;文学素养教育;研究
引言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高职院校如果要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总目标,就必须把学生的文学素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从而来加强高职学生的基本文学素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树立“教书育人”的教育观念
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在培养一些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因此将专业的技能放在了第一位置,普遍认为培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才是教育的理念,从而导致了学校过分地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文学素养的教育,尤其是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这种教育模式其实完全曲解了高素质的基本含义。高素质其实除了指专业的技能外,还有专业的文学素养这一部分。对于教师来说,一定要转变重技能轻人文的办学理念,去树立“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文学的教育与专业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寓“育人”于“教书”之中。很多理工类专业课的教师把文学素养的教育当成是人文学科教师的责任,而认为自己只管传授一些“技能”,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不合格的行为。而目前很多教师普遍采用的“项目化教学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是仅仅把完成基本任务作为目标,还注意在这个过程中考察学生所表现出的文学修养以及价值取向等因素,所以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将育人作为第一内容。
二、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文学素养的缺失,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教师也要时刻反思自身,自己是否起到了榜样的示范作用。专业课或者公共课的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之一,也是从学生走过来的,自然都是在同一种教育的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也可能一样缺乏一定的文学素养。因此教师要不断扩大自己的人文知识面,除了具备坚实的专业教育知识外,还要加强文学知识的积累,有提升自身文学素养的意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学习,在自己课堂上充分体现出来。例如,我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汉语言文学教师,一方面我时刻地反思自我,思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在反思中进步;另一方面我在课余的时间里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德行,阅读古今中外的名人名作,如四大名著的研读、富含湘西文化的沈从文之作《边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以及《活着》、鲁迅的优秀的长篇小说以及史铁生、杨绛、汪曾祺的散文集等,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感染和影响每一位受教育者,同时在自己教学的过程中时不时地推荐给学生来阅读,间接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文学素养的基本教育。
三、开设专业课程进行文学渗透
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学习的年限较短,所以大部分还是侧重于技能的培训,没有开设人文类的课程或者是开设的有关文学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程比较少,这样也导致了高职学生文学素质的低下,甚至没有提升文学素质的意识。所以学校要注重开设这样的课程,在专业的课程中教师注意渗透人文的教育,充分地去利用好教材进行挖掘教材中所蕴藏的文学精神,从而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这样就可以使得高职学生通过学习一定的人文知识,从而来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学校可以开设文学、艺术等人文类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每门课程是1到2学分,要求学生在每个学期必选一两门课程,并将这些课程的学分纳入最终的学业成绩中,当作学业考核的一项依据;同时汉语言文学的教师要重视课堂上的讲解和渗透,借助专业的文学课程,在教学中来逐渐地渗透文学素养的教育,如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讲解以及作品中的人文精神,一定要充分挖掘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有意识地渗透文学教育,发挥专业课的作用。
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学氛围
众所周知,文学素质的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性课程和技能性课程,它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来不断地熏陶的,而我们很多高职院校恰恰并不是很重视这一点。因此,目前构建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文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支撑。学校的良好校风和作风以及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想境界,从而使得学生更上一层楼,以此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效果。例如,学校可以在学习有意识地加入人文类书籍,为学生学习人文类的知识提供便利,并且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积极地鼓励学生去阅读一些人文书籍,以便于课堂上与老师或者学生来共同分享;或者教师联合社团或者建议学校来共同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xx作家的专题讲座、人文知识的各类竞赛、诵读优秀的经典作品等,可以使学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来感受到文学的气息,从而在活动中来学习文学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充分地感受到无处不在的人文气息。 因此,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形势下,也要把对职业技能教育和文学素养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来高素质、高技能的全面发展型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娜.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文学教育,2013(17).
[2]龙翔.以国学教育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探索[J].青年文学家,2013(29).
[3]王文君.略论高职语文教学对人文精神的培养[J].北方文学,2012(11).
作者:梁善雅 单位:广西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