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建构主义在会计专业实习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当前会计专业实习模式在内容与形式上存在诸多问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本文以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为基础,探讨其在会计专业实习中的应用适用性,构建新的会计专业实习模式。该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实习主动性,提高学生业务水平,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型思维。
[关键词]建构主义;会计专业实习;应用;实习模式
1建构主义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主张学习不是学习者被动地将外界传递的知识进行简单积累,而是主动将知识建构的过程。既强调以学习者为教学主体,又不忽视教师指导地位。建构主义包涵的教学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观的,它不是对现实的完全反映,不能为每个问题都提出解决方法,而是针对具体问题所处情境对已有知识进行再创造。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能以实体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应依靠学习者基于自身掌握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完成[1]。
1.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2]。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以及对新旧知识经验的结合与重构,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非信息的简单积累。同时由于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各不相同,群体一起学习可以互相分享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交流和辩论,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进而得到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
1.3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为辅助,不忽视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教师作为学习者建构知识过程中的引导者、协助者,应当引导学生让其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生成新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理解与重建,而非一味灌输新知识。即教师运用有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工作、团队协作等能力。
2建构主义在会计专业实习中的应用适用性
2.1会计专业实习现状
当前会计专业实习普遍存在“实习形式化、学生懵懂化、教师理论化”问题,影响了会计专业实习目标的实现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校内实习内容单一、形式缺乏灵活性、未能激发学生主动性。会计专业校内实习方式以会计模拟为主,由教师给学生分配出纳、会计等角色,学生根据提供的企业会计业务进行编制分录、账簿和报表,最后以学生上交的成果进行评分。目前会计模拟实习内容以核算型为主,侧重于会计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忽略了对会计分析、预算控制等管理能力的培养;内容上单一、固化;形式上缺少灵活性,不考虑企业内部真实经营状况以及其他影响因素;未能激发学生主动性,多为被动完成任务,对所学专业知识没有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二是校外实习形式化,实施效果不佳。会计专业校外实习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专业理论水平与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而目前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实施效果不佳。首先,因为企业财务信息具有一定保密性,不愿让非内部人员接触财务资料,所以不想向学生提供会计实习机会;其次,高校会计专业扩招,学生数量增加,而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数量有限,因此校外实习采取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导致指导教师难以进行全程监管和指导;再次,即使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安排的多为看票据、贴凭证等基础性工作,很难提升实践能力,加之会计工作本身繁琐枯燥,很快就失去了兴趣;最后,实习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高校多以实习鉴定表和实习日记进行评价,而指导教师精力不足和其他客观阻力以及企业无监管实习的义务,出现学生在实习中态度懒散不认真工作、实习结束后自己填写鉴定表评价,企业只负责盖章的现象。三是指导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对实习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因为多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会计实习指导教师具备较高理论水平,但这些理论知识更偏于教学化而非社会化,并且大多数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中未纳入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内容,导致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出现脱离实践现象。因此,指导教师无论是在实习前的调动、实习过程中的把握以及实习后的讨论总结,都未能充分发挥引导提升作用,对最终实习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2.2建构主义在会计专业实习中的应用适用性分析
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中可以看出,建构主义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当前会计专业实习模式相比,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应用到会计专业实习中更符合目前会计人才培养对“理论+应用+创新”能力的综合要求。建构主义的知识、学习、教学观相比传统教学理念更符合学生实习的一般规律: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参加实习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实习中,主动对所掌握的知识与新接触的知识进行重构,进而更扎实地掌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在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指导下,会计专业实习模式试图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情境,通过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企业实习,在真实问题情境中进行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另外,在当前会计专业实习模式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动较少,建构主义强调的协作学习与互动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全面思考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会计专业实习模式不仅应提高学生参与实习的兴趣和专业理论水平,更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实践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创新型思维。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与会计专业实习目标有很多切合点,因此,基于建构主义的会计专业实习模式创新是高校会计专业实习改革的重要思路之一。
3基于建构主义的会计专业实习模式
当前会计专业实习模式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了确保实现会计实习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本文提出基于建构主义的会计专业实习模式。该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助,通过利用创设会计实习情境、协作与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推进每位学生实习进程,最终促使学生自主建构会计知识体系。
3.1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基于建构主义的会计专业实习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助、促进作用。教师需从实际出发,围绕学生这一中心设计会计实习要求、内容与形式,明确实习目的,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具体而言,实习前学生需先自行查询资料,了解出纳、会计等岗位的工作要求与内容以及校外实习企业基本财务状况和其他相关信息。实习中指导教师先做出示范并根据创设的学习情境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主动性,利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顺利完成实习的每个环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主动将原有知识和新知识进行重构,有利于形成自己的会计知识体系。
3.2营造实习的情境性
基于建构主义的会计专业实习模式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营造真实或与现实环境一致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将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形成新的会计知识体系。具体而言,公司大多使用财务软件来进行财务工作,所以在当前校内手工模拟实习基础上,应加上计算机模拟内容,这能让学生提前熟悉财务软件、体验企业真实操作流程,为校外实习打下基础。另外,高校会计学教学内容除财务会计课程外,也开设了很多会计管理方面课程,并且当前管理型会计人才更符合市场需求。但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实习内容仍聚焦在会计核算上,管理方面几乎不涉及。这与人才需求严重脱节。因此应在实习内容和要求上增加相关管理实践环节,将“核算”为主转变为“核算”与“管理”并重。例如增加财务报表分析、预算管理以及企业财务制度设计等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
3.3突出实习的互动性
基于建构主义的会计专业实习模式强调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协作互动应贯穿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突出实习的互动性。每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问题角度不完全相同,将学生分小组进行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企业实习,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有助于学生更丰富、深入理解会计理论知识,更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起引导与协助作用,需和学生有效互动,对实践内容进行专业指导,引导学生之间协作学习。基于指导教师大多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高校可以将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管理体系,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另外采取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企业高级财务人员合作方式,也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实习效果。
3.4强调考评的过程性
目前会计专业校内实习以学生上交的成果、校外实习以学生的实习日记和实习鉴定表进行成绩评定,这种形式忽略了对实习过程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基于建构主义的会计专业实习模式增加实习管理内容,强调考评的过程性,采取实习过程考评与实习结果考评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并建立综合性的考评体系。评价指标可以包含自主学习、专业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指标等,确保能全面、合理地反映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实践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情况;评价主体包含学生个人、同组成员、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实践老师,从各方面对学生起到激励与约束作用。此外,采取多样化、动态评估考核方式。例如在实习中每完成一个环节,及时针对实习内容采取现场提问、阶段性实习报告、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考核,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实习内容,进行知识建构。
【参考文献】
[1]倪丽娟,于元元.建构主义视域下的实习模式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1):51-52.
[2]李祥.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教学研究[J].地理教学,2018(11):36-38+35.
作者:和丽芬 刘瑾珂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