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探讨实验设备现状与方法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探讨实验设备现状与方法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探讨实验设备现状与方法创新

关键词:高校智慧校园;仪器设备;互联网+;使用现状;方法创新

引言

实验设备是高校学科建设、学生实践、教师教学、科研支撑的重要依靠,是高校科研力量的重要标志[1],合理运用实验设备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发表更多的学术成果,提升学校科研力量和知名度[2],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专业的具体应用和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3],培养出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更强的当代大学生。然而,目前高校实验设备的使用率和发挥效果并不理想[4],许多设备停滞不用或使用频率较低,查询教育部对直属高校统计数据可知,50万以上大型实验设备的使用合格率不足30%,优秀率更是低于13%,实验设备的运用情况已远离预期[5]。设备闲置等同于资源浪费,易造成设备老化加速、维护成本增加,同时也是对高校专项经费的变相浪费。因此,探究高校实验设备的运用与方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校实验设备运用现状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实践环节的高度重视,各高校为快速装备实验室,纷纷在短期内采购各种实验设备,以完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大量设备的引入,导致实验室在管理制度、管理队伍建设、设备保养与维护、设备使用等方面跟不上节奏,从而引发管理混乱、实验人员不足、设备使用率低、安全性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1.1管理混乱

经调研,高校实验设备管理混乱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因素:(1)管理制度不健全。实验设备日常使用、检修、维护、安全、培训等制度制定不健全或落实不到位,设备采购文件、使用说明书等资料存档不及时,致使设备验收、上级检查时材料不齐、漏洞百出。(2)实验室受重视度较低。高校各学院或系根据专业要求会设置独立实验室,并定位于教辅单元,处于教育教学的边缘地带,关注度较低,人员配置较少,领导重视度低,管理与培训等资金投入也较少;此外,实验系列人员属教辅岗位,职称评定不同于教师行列,话语权较低,无法得到应有的支持。1.2实验人员不足高校实验设备需经立项、采购、安装调试、现场试验、资质申请、设备验收、岗位培训等环节,才可为高校师生正常服务。由于实验室专职人员有限,同时采购多种设备时,从联系厂家、整合资料、安装调试、配合验收到日常使用、设备维护等皆由实验人员负责,因此,每人须身兼多职才能完成任务。实验人员不足,导致进度缓慢、落实不到位、预留问题较大等诸多弊端。

1.3设备使用率低

高校实验设备使用率低,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因素:(1)资源共享不到位。现阶段,高校各实验室之间基本处于自成体系、相互独立的局面,合作与交流较少,学科交叉实验也无法带动各实验室的深度融合;此外,由于缺少资源共享平台,无法做到全校实验设备的开放交流,难以获取外专业实验设备信息、实现互通互融,从而降低设备使用率,同时对交叉学科建设等都有较大影响。(2)盲目采购。设备采购之前需从投入资金、使用价值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然而,许多高校在采购实验设备时,存在着未曾基于自身科研、教学需求就盲目跟从其他高校的情况,导致购置设备闲置不用,造成资金浪费;此外,实验设备存在配置不合理现象,“进口为优”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购买设备功能远多于需要,造成设备部分功能闲置不用,浪费投入资金。

1.4存在安全隐患

据现场调研分析,多数实验室存在着检修不及时、线路布置混乱、设备老化、防护措施不当等问题;此外,设备使用未曾岗前培训,师生缺乏实验设备规范操作基本常识,安全知识和防患意识较差。

2方法创新

2.1完善管理制度,制定管理办法

(1)增强实验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合理安排出差学习,提高工作积极性,选择性汲取优秀管理方法,制定科学有效的改革措施;(2)高校内各实验室皆须因地制宜地制定设备日常使用、检修、维护、安全等方面的制度文件,由分管院领导和实验室主任统一调配,实验员负责执行,制度文件须在校园二级网站公布,师生共同监督,并做定期检查、考核;(3)大量引入设备时,由学院分管领导统一部署,调配部分教师协助实验室管理人员完成相关任务,缩减单人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出现遗留问题。

2.2推广“互联网+”平台,提高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逐步深入,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也得以快速推进,校园智慧化和信息化可实现高校资源优化整合、各学科互联互融,提高校园生活满意度和安全性,实现校园架构各层之间的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学校学科建设、制度管理、教育教学提供强劲助力。“互联网+”平台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路径。本文通过“互联网+线上申请”模式来解决高校实验设备使用率低、管理混乱、安全性差等问题。“互联网+线上申请”主要包括后台维护与显示界面两部分,后台维护由指定实验员负责信息变更等,显示界面以超链接形式依附于校园网站上,内含各实验室仪器设备,可为师生提供表格下载、实验申请、设备使用、操作规范、安全知识学习等服务,意在形成实验设备共享、互通互融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设备使用率和安全性,规范管理方法,为全校师生提供安全、便捷、绿色、共享的实验服务。

2.3推行安全培训,加强宣传

(1)普及管理知识。实验员是实验室设备使用、维护等的执行官,对实验员进行定期培训、出差考察等活动,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创新力度,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符合现状的管理办法。(2)加强宣传。通过网络聊天平台、海报、专题讲座、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在师生范围内宣传实验设备使用规范与安全基础知识,做到实验设备用前培训、用后复原、理性使用、安全操作;此外,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互联网+线上申请”模式,使用前线上申请,提高实验设备选择的便捷性,同时缩减排队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便于更好管理。

3结论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高校实验设备使用现状,并提出“互联网+线上申请”模式、推行安全培训等创新方法,意在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设备使用率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施燕琴,杨晋涛,陈思,等.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培训方法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8):280-283.

[2]周金丽,张旭东,刘越.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现状分析及对策[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8(1):40-42.

[3]彭雪,薛友林.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科学管理办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20-21.

[4]蓝蔚青,谢晶,陆文宣,等.借鉴国外管理经验提升设备共享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2):293-296.

[5]姚美银.高校实验设备利用率信息管理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20(7):14-15.

作者:张贵生 朱艳娜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