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生物学连续性探究实验设计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生物学连续性探究实验设计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中生物学连续性探究实验设计分析

摘要:生物学实验能否全面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实验的设计是关键。以种子、叶或块茎为材料来设计连续性实验,材料都来源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操作简便,能较好地贯彻科学探究的思想。

关键词:探究实验;连续性设计;科学探究;高中生物学

本文选择几种常见的农作物为实验材料,进行连续性实验设计,可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实验过程中还能增加学生与农作物相关的知识,增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1]。

1以小麦、玉米及大豆种子为材料的连续性实验

可开展如下15个实验:①种子形态结构的观察将种子浸泡24h,观察处于吸胀状态的种子形态,用刀从大豆种子的种脊位置把种皮割开,剥掉种皮,观察子叶、胚芽、胚根及胚轴;用刀片沿着小麦和玉米种子的纵沟切为两半,借助放大镜或解剖镜观察,分辨果皮与种皮、胚和胚乳几部分结构。②种子中蛋白质的检测将浸泡好的大豆种子进行研磨,取2mL研磨液倒入试管中,加入1mL0.1g/mL的NaOH溶液,摇匀,再加4滴0.01g/mL的CuSO4溶液,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③种子发芽率的快速测定(TTC法)将吸胀状态的小麦或玉米种子用刀片纵切,取一半放入大培养皿中,向培养皿中加0.5%TTC(氯化三苯四氮唑)溶液,放置在30℃恒温箱中0.5—1h,种胚红色的是活种子。④测定萌发种子呼吸强度检测装置可以参考有关教材插图,取刚刚萌芽的小麦、玉米或大豆种子,用纱布包好,悬挂在广口瓶塞的弯钩上,相同时间小烧杯中玻璃管内水位上升的高度,可代表种子呼吸作用的强弱。⑤检测萌发种子中淀粉酶取已萌发和吸胀状态的小麦种子分别研磨,用研磨液的上清分别在玻璃皿内含淀粉的琼脂平板上绘一字样,置于25℃温箱20—30min,用稀释的I-KI溶液浸泡平板,观察2个玻璃皿中字样的位置上琼脂被染成蓝色的程度。⑥幼苗结构及其形成过程观察将浸泡好的小麦、大豆和玉米种子种在蛭石中培养生长。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观察其萌发的状态并记录每种种子的生长情况。⑦根尖生长部位的探究实验取6粒处于吸胀状态的大豆种子,将种子固定在滤纸上,培养发芽。等幼根约2cm时,将2幼根在距根尖1cm处切断;其余4根在距根尖2.5mm处向上每隔1mm划线直到距根尖1cm处,将其中2根距根尖5mm处切断。继续培养2—3d,观察幼根的生长情况,并测量根的长度及划线之间的距离。⑧观察植物种子的向性运动向光性运动:将小麦种子播种于湿沙中,培养到胚芽鞘1—2cm时,在几株幼苗的胚芽鞘上套锡纸套,将小苗置于开有一孔的光照箱中,使光线从孔射入,照在幼苗上。经过1—2d后,观察小苗的胚芽鞘是否产生向光性弯曲;向水性运动:将大豆种子播种到玻璃培养缸湿沙中,贴近玻璃壁播种,在离种子一定距离处埋下一个底有破洞的试管,待种子发芽根部长出2—3cm时,就不再往培养缸内洒水,而往试管中加水,保证试管下方的土是湿润的,注意幼苗根的生长方向。⑨生长素类似物对根芽生长的不同影响取刚萌发露白点的小麦幼苗,放置在盛有10ppm、10-1ppm、10-3ppm、10-5ppm的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及蒸馏水的培养皿中滤纸片上,等3—5d后,测量种子根和芽的长度。⑩细胞分裂素类似物(6-BA)对幼苗生长的调节取高约3cm的小麦幼苗,在离幼苗顶端1.3cm切下,放置在盛有蒸馏水和20mg/L6-BA溶液的培养皿中的滤纸上,培养3d,观察小麦幼苗的状态,测量小麦幼苗的长度。瑏瑡环境因子对植物吐水的影响在盆钵中种植小麦、玉米种子,幼苗长出后,用玻璃钟罩罩住盆钵。植株的叶片开始吐水时,吸去水滴,再盖上钟罩,记录水滴形成的时间;将盆钵放在盛有冰水的容器中,吸去水滴,再盖上钟罩,记录水滴形成的时间。瑏瑢印迹法观察表皮细胞和气孔用指甲油涂抹小麦苗、玉米苗及大豆苗叶片,指甲油干燥后,掀起油膜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表皮细胞、气孔及保卫细胞形态。瑏瑣幼苗光合作用速率的测定实验装置可参考有关教材插图,将幼苗放入带塞的大玻璃瓶中,在弯曲的玻璃管加有色液滴,在小烧杯中放NaHCO3溶液。装置放在适宜的光强下,观察有色液滴的移动。瑏瑤光对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将小麦苗、玉米苗及大豆苗放在暗处培养24h,用黑色遮光纸及各色玻璃纸小块将一段幼苗的叶片上下都包裹住,在光下培养4—5h。剪下叶片,脱色后,碘液染色,观察叶片的染色情况。瑏瑥幼苗茎横切面显微镜观察用刀片从中间纵向掰断,并列对齐刀刃,用胶带在外侧粘贴2刀片,捏住刀片,在小麦苗、玉米苗及大豆苗茎的位置切下,将切片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个办法也可以观察根和叶的横切面。

2以菠菜和洋葱为材料的连续性实验

可开展如下12个实验:①叶片细胞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观察用镊子撕下一块菠菜叶片的下表皮,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找到叶绿体并观察。如果观察线粒体,则将表皮铺在载玻片上,滴加健那绿B,盖上盖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健那绿B用前要过滤,染色时间加长效果较好。②色素提取和分离及理化性质鉴定将菠菜叶片进行研磨,用纸层析法将研磨液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将研磨液放入1支玻璃试管中,用一束白光照射试管,在反射光的一侧观察荧光现象,在透射光位置放1个三棱镜,可以探索色素对光的吸收情况[2]。还可以进行铜代反应和皂化反应等实验。③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用打孔器在菠菜叶片取下小圆片,用注射器抽出圆形叶片内的空气,再将叶片放到不同的环境下,可以探索到不同光照强度及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3]。④叶片气孔密度和面积的测定用镊子撕下1小块菠菜叶片的上表皮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数视野中气孔的数目,测量该物镜的显微视野的直径,计算视野下的叶片面积,计算气孔的平均数/视野面积,就是气孔的分布密度。借助mm方格纸画出气孔图,根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求出气孔的实际面积。⑤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用镊子撕取菠菜叶片表皮若干块,放入装有0.5%KNO3、0.5%NaNO3溶液及蒸馏水的培养皿中,置于25℃温箱放5min,再光照30min,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表皮上气孔的开度。⑥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将菠菜叶片称重,在烘箱中烘干叶片中的水分再称重,计算叶片中蒸发掉的水分,除以叶片的鲜重,就得到含水量。如果将叶片在清水中浸泡到饱和状态再称重,烘干后再称重,也可以得到相对的含水量。⑦细胞与细胞核大小关系用镊子撕下洋葱的内表皮,制成装片。用醋酸洋红染色2min,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取洋葱不同层的鳞叶,按照上述的方法处理,观察细胞的大小与细胞核大小之间的关系。⑧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撕取洋葱鳞片的外表皮,叶肉面向上铺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使表皮浸在0.3g/mL蔗糖溶液中,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如果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观察能引起质壁分离最小浓度和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最大浓度,根据公式就能计算出组织的渗透势。⑨DNA的粗提取将洋葱鳞叶放在研钵中研磨,研钵中加洗涤剂稀释液、食盐和蒸馏水。研磨液过滤后,加入等量的无水乙醇,用玻璃棒轻轻地朝一个方向搅拌,白色的絮状物就是DNA,可用甲基绿鉴定。⑩DNA和RNA在细胞内分布撕下洋葱内表皮平铺于载玻片上,在洋葱表皮上滴加甲基绿-派洛宁(吡罗红B),染色4—5min。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瑏瑡细胞骨架的染色与观察撕下洋葱的内表皮,浸泡在戊二醇中固定,然后在TritonX-100抽提液中浸泡15min,用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瑏瑢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洋葱泡在清水中诱导生根后,在分生组织分裂旺盛的时间段将根尖剪下,经过固定、解离和染色等步骤后,压片观察。可以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时相。如生根后放在秋水仙素溶液中培养,待根尖膨大后再剪下,经过上述处理后,可以观察到加倍的染色体。

3以马铃薯为材料的连续性实验

可开展如下6个实验:①马铃薯的种植将马铃薯块茎切块,每个切块至少含有1个芽眼,将切块放在花盆中,盖土,适量浇水,就可以观察马铃薯的生长过程。收获的块茎还可用于以下的实验。②马铃薯块茎周皮的观察用刀切取带周皮的小块,做徒手横切片,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③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淀粉将马铃薯块研磨,取2mL研磨液倒入试管中,滴加3滴碘液,观察溶液颜色;也可徒手切取马铃薯切片,放在载玻片上,碘液染色,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④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将马铃薯块研磨,取滤液倒入1支试管内,再向试管中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另1支试管不加研磨液,只加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对照。将点燃的卫生香放入2支试管内液面的上方,观察试管中的卫生香燃烧情况。⑤块茎的吸水和失水状况用打孔器在马铃薯上打孔,取出3条马铃薯条。1条用保鲜膜包裹,1条放入清水,1条放入蔗糖溶液,打孔后的马铃薯也用保鲜膜包裹。12h后将3条马铃薯条放回之前的孔中,观察马铃薯条是否发生了吸水或失水的现象。⑥马铃薯块茎的茎尖培养在实体显微镜下制备带有2个叶原基的生长点,将茎尖生长点放在MS培养基中滤纸桥的凹陷部位,将试管放到无菌培养室中培养。长出苗后移植到花盆中。

参考文献

[1]张俊列.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3):17-23.

[2]廖红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改进与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9,44(2):50-51.

[3]王菁.“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8,43(8):63-64.

作者:孟安华 王秀莉 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