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科学性及民族性视角的民族声乐艺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科学性及民族性视角的民族声乐艺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科学性及民族性视角的民族声乐艺术

摘要:中国民族声乐民族特色明显,情感表达真切,艺术魅力独特,它给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民族声乐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这与它的独特声音训练方法是分不开的,探讨中国民族声乐的训练方法,分析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方向,希望本文内容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研究工作有所借鉴价值。

关键词:民族声乐;科学性;民族性;艺术

一、基于科学性的声乐训练

1.借鉴美声唱法的优势

美声唱法是世界音乐界都公认的最佳唱法,它的发音和吐字方法对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很有帮助。特别是意大利语歌曲,由于意大利语起源于拉丁语,它是属于多音节语言,其语言特点非常适用于美声唱法。歌唱者在唱意大利歌曲时,他的发音多集中在口腔后部,让口腔整体打开,从而可以演唱出更有情感的声音,让歌曲更有感染力,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发声方法,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佳唱法,意大利乐曲中的许多经典佳作都已经成为了音乐学习者必学的课程内容。大约在二十世纪初期,美声唱法才开始流入中国,我国著名音乐家张权的《秋子》就是一部典型的歌剧作品,剧中的乐曲就是由张权采用的美声唱法演唱的,当时这部歌剧一经演出就引发了很大的舆论,有些人认为这种歌唱方法是适合中国音乐的,还有些人认为这种歌唱方法是不适合中国语言歌曲的,它的发声方法是有局限性的,舆论的焦点其实就是汉语发音和美声唱法间存在矛盾造成的,美声唱法是有歌唱优势,但是如何能够实现美声唱法和汉语发音的融合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林俊卿作为一名音乐博士,他对美声唱法和中国唱法的研究很深入,他通过分析美声唱法的发声特点得出这样的结论:歌唱者在使用美声唱法歌唱时,他的喉部和咽部串联成发音管,这种发声特点让歌唱者的声音完全打开,可以自由的进行高低音转换。而我们反过来看汉语发音,由于中国语言都是单音节文字,它的语言特点让歌唱者在歌唱中必须要咬字,这完全影响了歌唱者的声音释放,让歌唱者无法完全用声音来进行情感表达,这就造成了中国传统音乐和美声唱法间发生了矛盾,让中国乐曲采用美声唱法演唱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歌唱效果。

2.继承民族唱法的优势

虽然美声唱法的优势作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是并不能说其他唱法就是不科学的,任何发声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只是与美声唱法相比来说,其他唱法的优势没有它更全面、更科学,尤其是在演唱寿命上,美声唱法的优势地位更加显著。但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各民族音乐的唱法都有着自己的发声方法和习惯,这些民族性唱法也很有科学性的,如果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唱法的优势也会让我们民族音乐艺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提高。例如:蒙古族歌曲听起来声音辽阔,曲调高亢;藏族民歌听起来声音高亢、曲调变化很大;维吾尔族歌曲听起来情感丰富、乡土气息很浓。还有很多乐曲呈现区域性特点,有很强的地区特色,但是我们通过反复分析和研究后发现,这些民族唱法的发声特点尽管各不相同,但是却存在着一些共性,那就是普遍使用着混合声,例如,我国京剧中就有一种特殊的发声方法叫“脑后摘筋”,它与美声唱法有相似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又如:我国黄梅戏尽管是一种中声区唱法戏曲,但是这种戏曲不仅听起来声音委婉,还可以保护演唱寿命,是很有特色的科学唱法。金铁霖老师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家,他对“混合声”定义的理解更加透彻。他认为:“混合声是一种真假音的融合体,它既有真声的强劲,又有假声的柔和。”在实际教学中,他也把训练混合声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他不管学生原来是擅长唱真声还是假声,他都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这三种唱法并能够自由切换,这可以让学生能够达到亦真亦假,真假难辨的境界,可见这种发声训练方法是非常科学的。金铁霖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对民族传统唱法的继承和发扬。从以上两部分内容中可看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要想得到发展,就要借鉴美声唱法和传统民族唱法的优势,让声音训练方法更加科学合理,这样才能促进中国民族乐音的发展,让中国民族声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基于民族性的声音训练

1.以情带声

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音乐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早在秦朝就已经记载了古人歌唱的目的,歌唱就是为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汉书•艺文志》中讲到:“诗言志,歌咏言。”可见,古人是为了抒发内心情感,才采用歌唱的方式表达出来。中国民族音乐一直把情感表达作为考核演唱者的一重要指标,因此,中国民族音乐演唱主要强调“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从中国音乐发展史中可看出,情感表达一直是演唱者最重要的表现部分。如中国戏曲、民族歌曲都是把情感表达作为音乐创作的目的。演唱者在平时训练中练习发声吐字,练习调整气息,不断的提高演唱技巧和水平,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情感,让听者产生情感共鸣。唱出情感指的不仅需要歌唱者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进行表现,而更需要演唱者对歌曲有深入理解并能表达出来真实的内心情感。这就要求演唱者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演唱技巧,更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悟力。可以准确的分析出歌曲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并与其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在演唱中达到“人曲合一,声情并茂”,只有用真情打动听众的歌者才是真正会唱歌的人,以声传情,以情带声是每一名音乐学习者都想达到的歌唱境界。早在清朝时期的戏曲家李渔就讲过:“同一音,同一名,同一曲,无情则死,有情则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以字行腔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要想把歌唱好,首先就要在咬字唱字上下功夫,早在传统音乐发展时期,中国戏曲就强调演唱者要做到“字正腔圆,以声传情。”这种咬字唱字的方法是受语言影响所产生的,歌唱者通过采用这种训练方法能够提高自己的唱功,让歌声听起来更有美感。在宋代早期,著名在北宋政治家沈括就说过:“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其意思就是说歌唱者要做到“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其实,“字中有声”是部分要求,而“声中无字”是整体要求,前半句的意思是说歌唱者要做到咬字唱字声音悦耳;而后半句的意思是说歌唱者要做到整曲流畅。所以,在声乐训练中,声乐老师不仅要训练学生要做到咬字唱字准确,更要做到以字行腔,以字传情的境界,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让真个演唱充满感情。

3.唱出韵味

声乐的“韵味”是中国民族声乐审美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所指的内容包括声音表现、情感表达和语言掌握等三部分,这是对一个歌手演唱的重要评价。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自声乐发展以来,人们对乐曲的韵味就有很高要求,因此,学习民族音乐的学生一直都希望达到唱出韵味的境界,这也是对歌唱艺术境界上的追求。声音表现、语言掌握和情感表达是一个有机整体,是“韵味”的三个重要内容,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任何一部分的不完美都会给歌唱效果带来影响。我们在前面的内容中介绍了咬字、唱字的重要性,但是仅仅做好咬字清晰、唱字准确也是不够的,它还需要歌唱者声音甜美、情真意切。就如古人所说:“唱曲之法,不但声宜讲,而得曲之情尤为重。”所以说,歌唱者要想达到韵味境界,就要把咬字、发声、传情这三部分都做好。还有,我国民族声乐还非常注重舞蹈的配合,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他们地区的歌曲表演都是连唱带跳,歌舞相随,这些民族的表演方式之所以有舞相伴,是与歌唱中情感表达分不开的。人们都知道,当一个人过于高兴、兴奋时,他会不由自主的手舞足蹈起来,唱歌也是如此,当一个演唱者达到了唱情的境界后,她会不由自主的流泪、挥手、跳舞,这是歌唱者达到一定艺术境界后不自觉的外在表现,这不仅有利于歌唱者抒发情感,还有利于歌唱者更容易在歌唱中达到“声情并茂、韵味深长”的境界。

三、中国民族声乐向科学性和民族性发展的有效路径

上述内容我们探讨了科学性和民族性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促进作用,下面我们就要讨论实现中国民族音乐向科学性和民族性发展的有效路径。近年来,我国许多知名的音乐学家和学者都在研究实现中国民族音乐科学性和民族行发展的方法。例如:王品素老师是我国一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前辈,她毕业于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多年,自她开展教育工作以来,她就把“立足于民族,追求完美”当做了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其基本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保留学生原有的歌唱特色和特长;第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发声技巧。王品素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继续坚持了民族性的唱法和风格,更采用了新的训练方法进一步朔造了学生的嗓音,从而让学生的歌唱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在实际教学中,王老师不仅借鉴了西洋唱法的成功经验,更传授给学生许多科学性的民族唱法,可以说,王品素老师对声乐教育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又如:金铁霖老师更是名声在外,他的学生不仅多,而且还一个比一个有名,像、宋祖英、汤灿、董文华等我们熟知的著名歌唱家,可见,他在音乐教育界的地位有多高。金铁霖老师从事声乐教育有50多年,不仅摸索出来一套自己的教学思路,更总结出了新的歌唱训练方法。他在教学中主张寻找不同唱法的共性,从而让民族声乐训练方法更加科学合理,从而达到提高歌唱者歌唱水平的目的。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借鉴美声唱法的优势训练方法,让学生的发声方法更加科学;第二,利用母音转换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发声音,让学生的声音听起来更加圆润、透彻;第三,训练学生的混合声,让学生能够掌握真实唱法、假声唱法和混合音唱法,这可以扩展学生的声域。王品素老师和金铁霖老师都是声乐教育的老一代教育者,他们对中国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的观点说明了中国民族声乐科学性和民族性完美结合的重要性。像中国年轻代歌手吴碧霞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歌者,她不仅可以演唱高难度的民族乐曲,还可以演唱著名的高音西洋曲目。她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民族声乐向科学性和民族发展是非常正确的。结语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要想不断向前发展,就要不断探究科学的声音训练方法,继承传统的民族优势唱法,从而实现民族声乐科学性和民族性的完美结合,让我国民族声乐艺术能够在世界音乐行业中发光发彩,进一步推动世界音乐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丽.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风格探究[J].大众文艺.2013(15)

[2]王鑫.试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杨柳.论民族声乐中情感与技巧的结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3

[4]刘静.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D].武汉音乐学院2012.

作者:郭倩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