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艺术融合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民族声乐艺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开始大量吸收借鉴其他文化艺术的精髓,同时还融入了美声唱法的部分元素,使民族声乐艺术得以不断进步,同时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文章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分析在民族声乐当中如何运用美声唱法,以此为基础对传统声乐艺术进行创新。在将传统声乐与西洋美声唱法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对传统民族声乐的演唱方式进行创新,使民族声乐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赋予民族声乐更为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声乐;演唱;融合
一、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异同
(一)气息运用的异同演唱气息也即演唱者演唱时运用气息发声的方法,也即通过声乐专业训练的演唱者在说话和演唱时结合运用呼吸和气息的方法。民族唱法的呼吸方法具体可分为三类,也即偷气、换气以及歇气。美声唱法在演唱时大多采用自然呼吸的方法,相比于民族唱法,在气息控制方面确实存在显著差异。美声唱法非常注重腹部的扩张,演唱者在吸入气息时,横膈膜会因为气息的作用而下降,而在演唱时,腹部会一直保持吸气的状态,确保喉腔能够正常发声,而横膈膜的位置则会逐渐升高。横膈膜因气息变化而升降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演唱当中的呼吸过程,所以,横膈膜运动其实也就是演唱者进行呼吸的动力源泉。因此,运用腹部扩张进行呼吸的方法,主要通过呼吸肌的扩张来完成。当演唱者吸气之时,肺部与腰部会渐渐变得充盈,吸气通道的性能也因此获得提升,演唱者的气息会因此变得丰盈,富有活力,声音也会更加自然。
(二)演唱共鸣的异同就共鸣腔的选择与运用而言,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全然相反,主要注重头腔和腹部之间的协调与统一。首先,美声唱法要注意头腔共鸣,共鸣技术运用也是美声唱法最突出的特征。演唱者在运用头腔共鸣演唱发声时,所有声域的声音效果都会显著增强,同时也是统一协调各个音区的基本条件。其次,美声唱法中的共鸣腔运用的重点在于鼻腔与咽腔部分,喉头位置相对偏低,声波震动位置较为靠后,声音显得十分圆润饱满;其三,美声唱法要求演唱者能够通过扩充腔体空间来调节各个共鸣腔,具体包括咽腔、口腔等,同时通过运用咽腔部分的共鸣,确保口咽腔之间共鸣的泛音可以始终协调。其四,美声唱法十分注重胸腔部分的共鸣,尤其是在演唱低音时,通常以胸腔部分的共鸣作为支撑。胸腔共鸣是美声唱法中整体共鸣的基本前提,并且存在于所有的音域之中。
(三)咬字吐字的异同民族唱法最突出的特点也即完美地展现“字、腔、声、情味”这五大元素的意韵,字音要轻圆,并且全部融入声音之中,在演唱时要求发音必须正确,字词一定要清楚,仅听其音便可以理解字词的含义。同时对声与韵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美声唱法最早源于西方意大利,演唱的语言以意大利语为主,在演唱时对声音的要求较高,发声较为高亢,富有节奏感,音色浑厚,适宜于歌唱共鸣。所以,与我国的民族唱法相比,美声唱法明显更为简单。其次,美声唱法以元音为主,注重元音位置的统一,以及声音之间的连贯,从而获得音色明亮,极具穿透力的演唱效果。其三,在美声唱法当中民族语言的元音的位置普遍偏后,因此在演唱时必须注意整体上的共鸣,如果所演唱的作品民族风格比较浓厚,演唱时发音及声音色彩与民族声乐存在显著差别。
二、美声唱法融入民族声乐作品演唱中
(一)美声唱法气息的融入尽管两种唱法在演唱时都强调使用深呼吸,但传统民族唱法相比于美声唱法,其气息仍然不够浑厚,导致发出的声音显得十分单薄。对于这一问题,很多民歌演唱者和教育者仍然未能引起充分重视,在具体实践当中,很多演唱者由于自身气息不足,因此无法从容自若地演唱极具民族风情的歌曲[1]。结合大量的演唱实践,大部分美声唱法的研究者和学习者都认为,在运用美声唱法演唱歌曲时,最好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通过这种方法发出的声音不仅弹性十足,而且浑厚饱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不同字音间也会更加连贯流畅。所以,在进行发声练习时,声乐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美声唱法中的呼吸技巧,仔细地讲解人体呼吸的运动规律。学生也应当通过主动地学习认真掌握技巧,同时在歌唱实践当中进行强化训练,确保掌握所有的技巧要领。通过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可以提高演唱者的技巧水平,从而让演唱者轻松自如地演唱各类歌曲。
(二)美声唱法共鸣腔体的融入共鸣是我国民族唱法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同时也是美声唱法最突出的特色。共鸣在歌唱发声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共鸣不仅可以赋予嗓音独特的音质,同时还可以让其更加响亮。为了发出更加高亢洪亮的嗓音,通过运用共鸣的效果明显优于只单纯借助力量。在歌唱时口腔与咽腔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调节,比如抬起软腭、扩大或者缩小咽腔腔体等,都会对演唱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在实际演唱时,演唱者可以放平自己的舌头,确保舌根的状态始终稳定,使共鸣管道保持通畅,声音朝上时能够和头腔共鸣,向下时同样也可以获得出色的胸腔共鸣效果。同时考虑到民族唱法高音区的声音通常不够浑厚,可以运用上述方法使喉位一直保持稳定,从而更加充分地打开共鸣腔体,采用全通道的方式进行演唱。一则能够发出更为明亮的声音,同时还可以避免发生挤卡的问题。结合作品的特征及演唱时音域的跨度、情感处理方面的需求,也需要对共鸣腔作出调整,但切不可因此就故意捏紧嗓子。根据民族歌曲演唱的需求,金铁霖教授指出可以采用全通道的方法,也即充分调动全身所有的腔体,共同服务于歌曲演唱,确保演唱时发出的声音张力更强,气息更加浑厚,从而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获得更为出色的演唱效果。
(三)美声唱法咬字吐字的融入传统民歌及戏曲对演唱发声有着严格的要求,讲求字正腔圆,而传统民族唱法的咬字与口型通常比较扁,在演唱时以横向打开为主,牙关开口较为狭窄,嘴巴一般呈扁圆形,导致歌唱者发声不响亮,高音显得比较尖锐,弹性明显不足。相比于民族唱法,美声唱法不存在以上问题,尤其是吐字发音方面,通过多年反复实践已经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方法[2]。单就吐字发音而言,汉语和意大利语确实存在相似点,因此,在解决中文吐字发音问题时,可以尝试运用美声唱法。意大利语最基础的元音只有五个,一般通过开口唱法进行训练,演唱时要求元音的位置必须达到口咽处,发声时才送出辅音,就需要迅速地接近咽腔部位,声音必须始终处在元音的位置,然后对软腭及咽壁进行调节,从而尽可能打开牙关,扩大口腔的空间,确保元音的位置始终保持统一。在借鉴美声唱法时通常将五个基本元音作为前提,在训练时要注意不同腔体的结合,要尽可能张圆嘴型,确保发出辅音后能够迅速到达元音位置,使发出的声音更加清晰响亮。尤其是在演唱闭口元音时,也要尽可能运用开口唱法,确保发音始终保持稳定。演唱者只要学会如何采用开口的方式来演唱闭口元音,就可以轻松解决与吐字发音相关的所有问题。此外,演唱时还可以学习借鉴美声唱法的口型,在演唱时尽量抬起笑肌,微微露出上齿,口型要尽力保持稳定,这样不仅可以使表情更加自然,还可以发出更动听的声音,从而统一音区,让发音更加圆润。
三、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艺术的融合发展
(一)传承发展民族声乐艺术民族唱法在吸引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充分借鉴了西方美声唱法的训练方式,具体包括气息控制及发声技巧等,使民族唱法在演唱过程当中出现了许多接近美声唱法的元素,同时也解决了演唱当中存在的不足,使歌唱方法得以不断创新。尤其是民族唱法的发声技巧、作品演唱方法,以及与演唱有关的理论等,都已经得到进一步完善。此外,民族声乐也逐渐汲取了美声唱法共鸣腔方面的特征,比如放平舌头及腔体调整方面,和美声唱法已经十分接近,从而成功克服了民族唱法高音区演唱方面的问题,使发声更为圆润,气息更为浑厚,成功解决了高音演唱方面的难题。
(二)民族声乐能够更多元化发展世界经济逐渐一体化的同时,国内经济发展也不断加速,各种新的文化艺术形式也因此越来越丰富,尤其是西方音乐文化的引入,对国内声乐文化事业造成极大的冲击。借鉴运用西方美声唱法的同时,人们对声乐的认知也因此而改变,声乐界学者开始对国内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向进行思考与创新,从过去注重学习演唱技巧及注重积累经验逐渐转变为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训练,而所有的变化都加快了我国声乐艺术事业的进步和发展[3]。国内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音乐文化事业也因此获得重大的突破,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日渐明显。为进一步丰富声乐文化的内涵,进一步扩大民族声乐艺术的格局,需要积极借鉴学习中西方文化的精华,使民族声乐得以不断完善。面对西方文化所带来的冲击,民族声乐必须积极地转换观念,扩大格局,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文化,才能以更快的速度和美声唱法相互融合,从而不断创新民族声乐的风格,促进中西方文化不断融合的同时,使民族唱法发展得以多元化。
(三)提升民族声乐演唱水平民族声乐要想紧跟时代节奏,突破传统声乐的诸多局限,就必须从演唱方式、演唱技巧等方面着手,努力寻求新的突破,其一,作为民族声乐的演唱者,需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演唱特色与演唱方法,要努力地学习借鉴优秀的唱法,丰富自身的演唱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提高自己的整体素养,善于从实践当中总结经验,把握自身演唱的特色,分析自己的优势,进而形成富有特色的演唱风格。其二,演唱者要尽可能适应国内民族声乐发展的现状,要尽自己努力促进民族声乐发展。其三,要将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相互进行融合,唯有如此,演唱者的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同时还需要不断提升民族声乐的创作水平,才能进一步拓宽民族声乐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李爽霞.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影响[J].艺术教育,2013(09).
[2]姚小兰.试论当今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9.
[3]于明.浅析中国民族声乐“声”“字”“情”的韵味美[D].河南大学,2015.
作者:何莎莎 单位:檀国大学(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