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美学下声乐艺术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美学下声乐艺术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美学下声乐艺术探析

摘要:声乐艺术包括诸多方面内容,有效的研究声乐艺术利于加强对于声乐作品以及艺术风格的分析能力。声乐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声乐作品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喜悦,也进一步推进了声乐艺术的传承。在美学视角下,有效的研究声乐艺术过程,应重视提高对于声乐和美学的关系理解能力,从而结合声乐艺术中的美学内容,全面的提高研究水平。

关键词:美学视角;声乐艺术;研究

新时期,随着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美学视角声乐艺术分析能力,相关研究人员要深入实际,结合声乐作品,科学的分析作品中包含的美学元素,从而挖掘声乐艺术的美学价值,进一步提高探索水平,以更好地为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

一、声乐和美学的关系

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带动了鉴赏能力的提升,多数演唱家更致力于追求多元化的演唱风格,为观众呈现出更高质量的表演。在行业中享有盛誉的演唱者会将演唱技巧与美学相融合,从而体现出其在不同时期对艺术的追求。我国民族的历史环境为演唱者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源泉,在对民族精神进行描绘时,也可充分体现出民族色彩。演唱家基于自身多年积累的演唱和表演经验,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坚持自身的演唱风格。观众可从演唱者多年努力呈现出的作品来看到其演唱风格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不断成熟。声乐艺术的变化形式较为多样,同时与时代的契合度较高。演唱者的艺术追求也会受到时代审美倾向的影响,歌唱者只有深度了解美学知识,形成更高水平的审美意识,才能为观众呈现出更具有艺术美感的作品,为自己的演唱增添更多的色彩。声乐艺术的发展一直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步。声乐艺术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从哲学和美学的高度来理解声乐。从理论层面来讲,认识并了解声乐艺术的结构和形成的方式,更有利于把握声乐艺术的本质,此外,所有的声乐艺术均基于美学理念进行创作,由此形成作品的风格。而美学的品质对表演者的艺术高度,也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二、声乐艺术的美学内容

(一)声乐艺术的文学之美

在声乐艺术中,除了演唱和伴奏,歌词创作也可作为重要的组成要素,歌词可对整个声乐艺术的表现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是声乐艺术形式更深层次的表达,也是作品体现文学层面美感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歌词能够带给受众精神层面的激励,可与人的思想和情感形成共鸣。因此,从美学的角度分析,歌词便是整个声乐艺术的文学灵魂,可准确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核心,甚至还可成为文化载体,对作品的思想、文化进行诠释。如我国流行的声乐作品《茉莉花》,其受到广大受众认可的主要原因便是曲调优美,更重要的是歌词意境。歌词不但表现出创作者对茉莉花的欣赏,同时,还可通过描述姑娘摘茉莉花时的心理来勾勒出天真、纯洁的少女形象,既生动又隐晦地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声乐艺术的韵律之美

韵律可作为声乐作品的核心,也是与受众形成情感互通的渠道。当表演者展示声乐作品时,美妙的韵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引起听众的共鸣,发挥其感染性。如多数声乐作品超出可语言的界限,通过韵律便可在全世界范围激起受众的共鸣,在欣赏《卡门》时,即便没有法语基础的受众,也会受到作品韵律的影响,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情感,能够真切体验到卡门的内心世界。听众会随着韵律的奔放或温柔,一直沉浸在作品的情绪中,从而将情感与韵律融为一体。

(三)声乐艺术的情境之美

有过声乐作品欣赏经历的人均会体验到,即便自己作为局外人,也会在声乐表演者所营造的氛围下体验到作品的情景,让听众沉浸在美好的情境中,获得感同身受的体验。如果单纯依赖于演奏则难以营造上述情境,还需在演奏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场景、灯光等,通过科学设置客观的环境来为听众设置更为舒适的环境,这样便可与表演者的表现融为一体,形成整体性的艺术表现效果。如在呈现《歌剧魅影》时,不但音乐十分精彩,同时,剧情也跌宕起伏,舞台布置与作品的内容完全契合,营造出相对恐怖的气氛,使该作品成为经典。

(四)声乐艺术的声乐之美

声乐作品的质量是前提,而与之相匹配的声音也是展现作品艺术美感的重要渠道。由于听众均需通过表演者的演绎来接触和理解作品,因此,演唱者所具有的嗓音条件也会成为决定声乐作品呈现效果的重要因素。这便更容易理解,当前多个作品由于翻唱而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这便是声乐在作品表现中的重要体现。如运用男生或者女生分别演绎《我的歌声里》,则会形成不同的效果,男生演唱会产生恢宏的感觉,而女生演绎则更为柔婉。不同的唱腔也会给受众带来不同的感受,如美声会让人产生宏大的场面联想,在较短的时间便会营造一种既视的画面感,让受众获得直接的情感冲击。因此,声乐对作品表现来讲尤为关键。

三、声乐艺术的美学特性

声乐艺术所体现出的美感相对多元,可通过不同的特征来展现作品的艺术特征,主要包括韵律、时代、抒情等方面的特征,下面便分别叙述:

(一)声乐艺术的韵律特性

该方面的特征主要体现于旋律和节奏两方面。从旋律角度来将,可结合韵律的特征来表达不同的作品主题,或悠扬、或高亢。其可按照一定的节奏和音调关系来打造音乐形象,传递出特定的情感内涵。从节奏方面来讲,可形成声音强度和长度的融合,来表达情绪方面的起伏变化,提高声乐作品对听众情绪的感染力,明显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如《黄河大合唱——黄河船夫曲》中,歌曲的节奏便依据段落的不同产生各异的效果。首先在第一部分,主要描述船夫与风浪搏斗的场景,该部分音乐高亢,具有无限的力量。其次第二部分依据主题的旋律,节奏适当放宽,速度减慢,表现出船夫经过湍急河流时的欣慰心情。最后音乐节奏又与开始部分一致,由强变弱,由近到远。此部分表现出船夫与激浪搏斗的场景,也体现出我国人民与日寇激烈斗争的场面,通过特定的旋律特征来体现出强烈的民族精神。

(二)声乐艺术的时代特性

艺术的发展与时展同步,艺术可作为反映时代特征的重要表现形式。声乐艺术亦是如此。声乐艺术所发展的不同阶段均与时代直接相关,这也是艺术发展的根本规律。例如,贝多芬创作的《英雄交响曲》便产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贝多芬受到法国革命思想的影响,其作品也具有更为浓厚的批判意味,表现出作者对封建等级制度的严肃批判,以及对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称颂,对自由的向往和热爱,体现出明显的大革命时代的精神。世界上并无音乐家可完全脱离时代背景进行音乐创作。如我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便通过声乐艺术作品来展现不同时期的时代特色。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为表现出人们内心的喜悦,便形成了《在希望的田野上》作品,以此表达人们对祖国的祝福。1994年,为表达对改革的称颂,又创作出《春天的故事》,表达人们对改革开放的称赞。2008年,为迎接奥运会,《北京欢迎你》充分表现出人们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全球人民的热情。综上可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声乐艺术也在随之发生改变。仅在流行音乐范畴,便已经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接受国外教育的中国人回国后,主动传承民族文化,兴起的“中国风”在流行乐坛也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每个时代均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形式,均先遭受质疑,此后被逐渐接受,逐渐流行,获得大众的肯定后走向衰亡。这便是声乐艺术发展的规律特征,其产生来自时代的发展,主要展现时代的发展特色,或歌颂,或批判,最终也会被时代淘汰,产生新的能够代表时代特征的艺术形式。

(三)声乐艺术的抒情特性

1.声乐艺术讲究情感。声乐作品在创作期间,总会以“情”作为核心和主线。创作者需将情感融入作品中,这样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当代学生生活在和平时期,并未经历过混乱的年代,也没有饥寒交迫的经历,因此,在创作时便缺乏一定的热情,这便导致多数学生的思想和情感难以被社会接受和肯定。如一首声乐作品中并未蕴含一定的情感,则其难以称为声乐艺术。真正的声乐作品必然存在情感的温度,作品本身便是表达情感的载体。在歌曲作品中蕴含情感,即便表达的是失恋的情绪,也会被更多的大众所认可。表达情感的方式较多,可将其体现在歌词中,通过吟唱的方式进行表现。或者将其渗透到乐器中,通过弹奏乐器来表现。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作品的情感价值。如《忘情水》,其可作为经典的情歌,但并未表现出与时代不符的气息,因为具有情怀的歌曲不但不会被人遗忘,反而会受到各年龄段的传送,广泛受到歌曲的熏陶。2.声乐艺术讲究传神。在传统声乐中,更强调传神的效果,因此,形成“神似”的效果也格外重要。所谓的传神,便是在表现声乐作品时,演绎着可将作品的意境通过神态来进行外显,只有作品充分表达出其中蕴含的情感,才能真正成为经典好歌。表演者在对作品进行诠释时,首先需从自身的角度先体会作品的内涵,通过抒情的方式将听众带入到特定的情感当中,形成更为理想的欣赏效果。只有迎合大众的审美倾向,作品才能经久流传。传神的表现不但通过神态,还在于人与人之间建立情感层面的沟通,只有情感互通,才能实现最佳的传神效果。

四、结束语

声乐创作离不开美学视角,只有声乐艺术拥有美的特性,才能被更多人发掘,被更多人了解。现阶段,人们对艺术的审美发生了转变,声乐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应重视提高审美元素的应用,基于审美视角,高效的创作更加丰富多彩的声乐作品,以全面促进声乐艺术发展。希望通过以上分析,能加强美学视角下的声乐艺术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娇洋.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分析[J].戏剧之家,2019(27):56+58.

[2]陈倩楠,赵雄雄.论音乐美学思想在声乐艺术中的体现[J].祖国,2019(07):98-99.

[3]周双.时代美学特征视域下的声乐艺术分析[J].艺术研究,2019(01):64-65.

[4]钟玉长.基于美学艺术的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9(12):178-179.

作者:奕珊珊 单位:徐州高等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