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声乐艺术实践中内心听觉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声乐艺术实践中内心听觉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声乐艺术实践中内心听觉探析

摘要:声乐演唱中内心听觉是规范引领音乐走向的关键因素,它能够让歌唱者形成正确的音乐概念、提升音乐表现力)但是受其不可见性、外部环境和传导机制的不同的影响,内心听觉本身又存在误差,这也是内心听觉可塑性的前提、歌唱者必须通过视唱训练、模仿经典、充分发挥想象力等方式逐渐形成丰富的内心情感体系。

关键词:声乐心理学;内心听觉;不可见性;误差;可塑性

一、内心听觉释义

声乐演唱不是声音与韵律的机械复制,它是一种情感艺术二歌唱者通过音乐语言将内心情感表达出来,反过来,歌唱者的内心音乐思维同样控制着音乐语言。在演唱之前,歌唱者的脑海里已经对韵律有了清晰的认知,并按照这种认知来确定演唱时的音色、速度}J力度,然后通过具体的音乐语言将音乐意象表达出来,这就是内心听觉的魅力与作用。

(一)内心听觉定义的渊源

内心听觉是声乐演唱过程中内心意识、心理活动对音乐的感知:国内外对声乐演唱中的内心听觉都有论述,虽然侧重点不同,但乐理相通。首先,中国乐理强调内心听觉的本源性)庄子“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的观点,最早论及了内心对于外在音乐的决定意义〔,《乐记》也从本体论的角度指出了外界韵律刺激与内心世界的关系。《吕氏春秋·大乐》则直接认为音乐之所由来,“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将音乐归结为“道”f而工阳明的“心学”更是认为音乐是展现人的内心自然情感的最生动的载体,“古人为治,先养得人心和平,然后作乐”①声乐演唱的内心听觉是对音乐形象的感知,由音乐形象引发想象。朱光潜在《声音美》中说:“多数人虽然对于音乐为门外汉,不能得到音乐所应给的特殊美感,却真能嗜好音乐二他们所玩味不舍的并不是音乐本身而是音乐所引起的幻想。他们常常把r}乐的节奏翻译成生动的情节或是很鲜明的图画。诗人尤其易犯这个毛病”‘z也就是说声乐是通过歌唱者的内心的二度创作将旋律、思想、感情、语言等因素形成音乐形象,进而抒发情感的。歌唱者的主观意识以及内心情感是直接引导、规范、支配歌唱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内心听觉的支撑,演唱是没有生命力和灵魂的。其次,西方乐理强调内心听觉的情感性在西方音乐与诗歌最初一也是联系在一起的,是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古希腊的“文词”所包含的口头故事与神话传说都是通过民问说唱艺人传承的,《荷马史诗》便是最好的例子。这种诗’J乐的完美结合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诗歌与音乐对于人的情感的抒发,西方无论模仿说或者表现说都是在强调音乐和艺术对于情感的意义,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正是通过模仿引起的怜悯和恐嗅,从而让情感得到净化,总之,音乐与情感是息息相关的。歌唱家伊·威廉斯曾经说过:“当我的喉咙处于最良好状态时,可唱片却反映了使我感到羞愧的声音,它听起来和我歌唱所得到的印象相当不同。”,”a:威廉斯提出的就是内心听觉对于声乐演唱的认知。因此,我们可以说内心听觉是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在歌唱者内心形成和确立的、不借助客观实体音响的音乐规范: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音乐形象存在于歌唱者内心之中,并对歌唱者的实际演唱起着重要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二)内心听觉的作用

内心听觉直接影响外部听觉,进而决定演唱效果。声乐演唱中的内心听觉的规范和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可以提高音准能力,加强抗l几扰能力,调整发声方法,保护发声器官等方面内心听觉是长时间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而独立的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内心听觉才能将音乐作品的内涵完美表现出来。筒先,声乐演唱中的内心听觉能够让歌唱者形成正确的音乐概念。内心听觉是构建正确的内心音高和完善的调式音高体系的前提,这也是准确地听辨、G}}rF准音乐的基础。反之,如果内心听觉不准确就很难听辨,无法将内心音乐意象与实际歌唱中的音乐相对应,从而导致歌唱者调高偏离,音程混乱,这也就是很多歌唱者所说“乐不由衷”的原因。其次,声乐演唱中的内心听觉能够协调歌唱者生理和心理状态,是增强杭外界干扰力的保障。歌唱环境是一个内外结合的综合环境,外界的各种音乐声响以及观众接受会直接刺激歌唱者的心理、生理变化。内心听觉是保障歌唱者在庞大的管弦乐队、合唱的强烈音响下仍能够按照心理意象进行歌唱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内心听觉的规范和引导,歌唱者就容易受外部声音环境的影响,使自己的听觉、发声状态失调,出现眩晕、怯场等现象。再次,声乐演唱中的内心听觉还可以提升歌唱者的A乐表现力:内心听觉通过帮助歌唱者凋整和改进自己的发声力一法,能让歌唱更符合场景。歌唱者发声的准确度、发声时的心理状态和内心听觉是紧密相连的,它是确保歌声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表达音乐意象的前提

二、内心听觉的误差

在声乐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录下来的声音和自己演唱所听到的声音不像同一个人,造成这种听觉上的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受外部环境和声A自身的传导方式的影响,对外部环境和传导方式的认知错误往往导致自身对声音把握的失控,这就是内心听觉所产生的误差规律,也是内心听觉的最典型特征。

(一)内心听觉误差的主要表现

在声乐演唱中内心听觉误差是一种普遍现象,自己演}f昌时甚至能够明显感觉到乐音与内心听觉有差距或者相悖,达不到自己的理想。内心听觉误差主要表现为乐音、情感、听觉反应等方面。声乐演唱时乐音与内心听觉往往有误差:演唱者自以为;r:}f质通畅、圆润,音色明暗恰当,音量到位,但实际上却似乎音质生硬、干瘪,音色或明或暗,音量或高或低。声乐演唱本身是一种情感抒发过程,歌唱者对音乐情感内涵进行体验,并将白己的情感与音乐情感融合,产生情感共鸣。但是,声乐演唱中情感必须以艺术想象为基础,必须以内心听觉作为引领,但是,由于审美体验和艺术表现技法的影响,演唱时感情的真实、鲜明和准确就会和内心听觉存在误差。声乐演唱不仅是嗓音发声艺术,也是一种听觉艺术,音乐声响只能在作用于人的听觉生理器官,井产生相应的音乐听觉生理和心理感知反应之后,刁‘能最终实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但是由J几声音传输路径的不同,主观听觉与客观听觉便会产生误差,往往自己感到明亮、丰满的声音客观效果却不好,自己不够满意,而客观却被认为很好。或者自己以为乐音效果恰当,情感到位的演唱,却被客观认为效果并不好:

(二)内心听觉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首先,声乐歌唱中内心听觉的不可见性是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对于音乐内心直觉的认知,大部分人只知道然,却不知道何以然,之所以不能对内心听觉进行准确描述根源于它的抽象性即不nJ见性。内心听觉的这种不可见性要求歌唱者必须经过对音乐元素的长期积累,对音乐记忆模式的反复强化,才能够在演唱时描绘出音乐的整体形象和基本结构,构思出内心想要表达的一a乐形象,包括一音色的运用、音量的大小、气息的把握、情绪的变化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将抽象的内心听觉转化为生动的音乐形象。其次,声乐演唱过程中的外部环境和传导方式等导致内心听觉误差的产生)声乐演唱过程中环境和传导方式的变化往往会导致歌唱者对自身声音的把控出现变动,甚至是失误,这主要是由j=歌唱者对演唱声音的回馈与想象之间的落差。另外,人耳的传导力一式也是内心听觉产生的原因。空气是音乐传导的载体,声音经过外耳与内耳后刺激神经,然后反馈给大脑,这本身是一条曲折的线路。受外界环境的直接影响,不同的声音传达给神经的听觉效果是不同的,大脑的反馈结果也必然不同,这种声音的误差和错觉如果没有较强的听觉训练是不可避免的。

三、内心听觉的可塑性

声乐演唱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心理想象过程,它是在内心听觉的引领下有意识的对声乐系统进行调整,然后进行创造性地演唱的活动。内心听觉属J二感觉范畴,所以一首好的声乐要想感动听众,首先要在内心感动自己。这就要求在构建内心听觉时必须要建立科学的声音概念,对声音树立正确的听辨能力和意识修养,发挥内心听觉是声乐演唱中不定时校音器的作用。演唱过程中要根据内心的构思去形成音乐意象来表现作品内涵,并随时根据变化来校正自己的想象,做出止确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V.先,声乐歌唱是歌唱者运用内心听觉进行有意识的策划与创新的活动,具有可塑性。歌唱者的所有声乐技能都是受意识控制的,而内心听觉就是这种意识长期强化训练的结果对于初学者来说,内心听觉的培养就是通过反复的默唱,将内心“}听到”的声音加以想象并唱出来,这种反复的默唱与演唱就会形成内心听觉规范,这种有意识的乐感训练会使歌唱者在歌唱时超越曲谱的局限,形成固定、准确的乐感思维。其次,声乐歌唱的内心听觉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具有可塑性。声乐歌唱的魅力就在j二它能够将内心听觉所富有的想象力展现出来。歌唱者在内心听觉的引领厂保持情绪的高度集中,在脑海中对音乐进行构思想象,并根据这种构思调整乐感,进而控制呼吸系统、发音器官,这种构思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而歌声唱出来,这种想象就演变为具体可感的音乐形象了。再次,声乐歌唱中的情感思维训练对内心听觉具有可塑性。情感融人是声乐歌唱必须具备的因素,当歌唱者想要完美地表现音乐意象时,他的全部身心都会投人其中,要对歌曲的情感进行仔细体味,少个凋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内心听觉的直接引领就是用脑去唱,用心去唱,而小是简单的声音‘.复制”。可以说没有准确的情感定位和情感融人,单纯的歌声是没有表现力的。正所谓,不能感动自己的一音乐必然不能感动听众。再次,内心听觉的可朝性还体现在它对演唱的校正上。I}}心听觉是声乐演唱中的不定时校音器,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随时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内心听觉可以根据歌唱者的发生状态对演唱者的心理进行调整,进而调整歌唱。另外,不同的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内容是不同的,内心听觉就可以在脑海中预设演唱的情感基调,从而尽可能地贴近作品本身例如表达愤怒的情感时会运用激扬澎湃、有声音张力的音调来表达;愉悦时会选择轻盈欢快的l川调来表现等等,而这些预设都决定f歌唱者的内心听觉。

四、内心听觉的具体训练方法

声乐演唱中的内心听觉是音乐听觉的核心,虽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甚至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它却是可以通过后天iJIG练形成、提升的,通过视唱练耳训练、歌声欣赏可以让外部听觉不断刺激内心听觉,从而形成听觉规范。首先,内心听觉训练要从基本的视唱练耳训练开始。声乐演唱的内心听觉作为一种高级心理过程是通过艺术想象来营造p.乐意象的,因此,如何让营造音乐意象的能力构建出来就是声乐内心听觉的关键。这种音乐意象的构建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锻炼、研磨,只有通过反复单调的视唱练耳训练才能够在I勺心形成基本的音乐思维和音乐心理。并且视唱练耳是歌唱者能够准确听辨、准确识别音高和调式的基础。这种视唱练耳过程对于歌唱者来说就是一个感知、体会、积累和储存的过程。读6默ib-—视唱—背唱的过程可以帮助歌唱者提高音乐记忆力和感受力,对音准奏、力度、调性等有着清晰的认识,形成明晰的听觉意象和内心听觉其次,对声乐经典的聆听和模仿是增强内心听觉能力的重要途径。一个歌唱家的进步往往和他内心树立的榜样休戚相关,模仿经典往往能够让歌唱家有较大的进步。因此,对经典的聆听和模仿比单纯的语言描述歌唱的技能要简洁明了得多,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且经典音乐往往会在学习者的脑海中形成良好的听觉意象。但是,这种聆听和模仿并不是一味的去“复制”经典、盲日模仿,而是在经典的基础上借鉴其技法和长处,对其短处进行去伪存真。再次,创造性声乐实践是形成自己独特内心听觉的关键。内心听觉是对音乐整体性的构思和造型,说到底它是一种独特的内心创造活动:这就要求歌唱者在构建白己的内心听觉时要结合情感、经历、修养、文化等等因素,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对人牛百态的认知融入到生动的声乐演唱实践中去,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内心听觉

注释:

①家浚:《试论王阳明的音乐美学思想》,(中国音乐学》,1997年增刊。

②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504页。

③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年版,第9页。

作者:邓敏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