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知识经济社会的大环境下,人民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且越来越注重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群众文化活动愈发丰富精彩。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中,声乐艺术逐渐成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对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及蕴含的意义加以阐述,论述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与策略,从而推动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科学健康的发展。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发展稳健,综合国力日益提升,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艺术是重要的活动形式,是群众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主要途径。如一些社区合唱团、广场舞团、街道合唱团等,不仅有助于凝聚邻里情,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而且还能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与身体素质,其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精神风貌以及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随着文化活动的推广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声乐艺术文化活动中。群众文化活动得到了国家、政府以及社会的大力支持,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制约着活动的发展,为了群众身心健康与声乐艺术及群众文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对其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在漫长的艺术长河里,音乐艺术如漫山遍野绽放的花朵,跨越多元文化的边界在空间中自由的流淌。在古老的华夏文明中,音乐文化是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夏商周时期,音乐艺术与礼节规范制度合称为“礼乐”,乃经国济世、兴国安邦之本,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音乐表现形式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典故及《六经》之一的《乐经》,到汉代出现掌握宫廷与民间音乐的机构——乐府,以及三国时期曹操诗中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再到唐朝专业化的戏曲演唱结构——梨园的出现以及宋、元、明、清时期音乐的蓬勃发展,声乐艺术事业日益繁华,音乐的内容与形式逐渐完善。由此可见,从古代开始,声乐艺术与社会政治、生活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新文化运动揭开了我国音乐文化的新篇章,且通过后期艺术家在音乐文化中的不断探索与尝试,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改革开放后,音乐文化得以进一步发展,艺术家将民族歌曲、西方声乐艺术与个人的情感相融合,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声乐艺术有了飞跃性的提高。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智慧的结晶,更是时代精神的再现。

二、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意义展现

首先,声乐艺术可以提高个人的审美能力。声乐艺术不仅是歌唱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审美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也作用于生活。音乐艺术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群众可以在音乐中体会与了解其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涵义,体会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从而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其次,声乐艺术可以增强个人的身体素质。群众在声乐活动的过程中,要使用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方法,而这就需要身体各个部分的协调与配合来完成,如鼻子、嘴巴、手臂、腹部等方面,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配合有利于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加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有利于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最后,声乐艺术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人的嗓音不仅用于声乐、歌唱艺术,同时它也是人们交流必不可少的载体。人的嗓音与音色各不相同,在进行声乐学习时要有效培养科学的发声习惯,从而保护好声带。同时,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是传递、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加强群众之间的团结精神,以构建健康、和谐、文明的社会。

三、当前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声乐艺术发展至今,已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阻碍了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前进的道路。

1广大群众音乐素养参差不齐

从本质上来说,各种艺术文化活动都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为目的,其可以传播艺术文化中蕴含的精神、情感与正能量,展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声乐艺术对演唱者在演唱技巧、发音以及其自身所具备的理论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标准,但是群众参与者大多都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1],同时参与者的年龄跨度、受教育程度、学习能力以及个人嗓音等都有着较大的差异,这就造成声乐艺术活动难以对参与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有效的指导。参与者音乐水平的参差不齐以及声乐艺术活动中落后的指导方法,是阻碍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2Y声乐艺术教育师资匮乏及教学方式存在误区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群众文化活动越来越受青睐。声乐艺术队伍虽然在不断壮大,但是缺乏专业的声乐理论指导教学,这导致大多数的声乐艺术队伍都表现得不够专业。群众的文化活动一般是群众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在业余时间里开展的文化活动。群众在学习声乐时,虽然有文化馆的专业老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但培训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教育工作者没有考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味地根据专业的经验指导群众教学,且在教学辅导中,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培训,而格外重视学员的实际练习。这样本末倒置的教学方法,使得群众不了解人体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以及相关的声乐专业知识,不清楚声乐中的基础理论内容,进而导致参与者掌握的声乐理论知识总是滞后于实践练习[2]。没有科学理论为支撑的练习,不利于群众声乐艺术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3缺乏为群众搭建展示的平台

群众声乐艺术文化活动是围绕群众开展的,换言之,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是广大群众。他们的声乐艺术文化理论知识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也不具备专业团队的音乐素养,但是要给予他们赞美与鼓励,给他们一个可以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而满足他们自身的精神文明需求。当下的群众文化活动对参与者的演出水平与演出效果都有较高的要求,基本上都会聘请专业团队进行表演。如每年的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节日,虽然群众参与的热情高涨,但能登上舞台表演的普遍都是专业的团队。群众努力练习却没有登台表演的机会,这会降低群众表演工作者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不利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四、促进声乐艺术发展的策略

针对以上的问题与不足,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可行性的建议策略,以期促进声乐艺术在群众活动中走上可持续发展、积极健康的道路。

1积极参与群众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指导教育。专业人才的指导对促进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专业人员的指导教学会使群众参与者在声乐艺术文化活动中更加专业。相关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员的学习情况不能一概而论,要注重学员本身的差异性,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对不同阶段的学员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可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对学员进行培训。文化站的活动教育者应该有计划、有组织地定期指导教学,举行讲座并邀请专业的讲师、教授或者艺术家,对学员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成果提出宝贵的建议。基于群众文化活动学员的种种现状,教育工作者在指导培训时应稳重、细致,并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一切以群众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声乐理论知识基础差的群众或新进的参与者,都要从最基础的声乐理论学起,如音调、节奏、发声等。只有掌握了相关的声乐理论知识,才能对音乐曲目有更好的理解性,才能为实践提供有力的保障。教育工作者要利用自身专业的艺术素养、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员的艺术水平,培养学员的艺术情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投身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中[3]。

2声乐艺术师资队伍的培养

就目前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现状而言,声乐艺术的师资队伍远远滞后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城市化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城市人口密度随之增大,群众文化活动的数量日益增加,但是相关人才较少,高素质、高专业的声乐艺术人才更加匮乏。部分文化馆甚至处于半停顿状态,没有承担起培养人才的职责,导致人才队伍远远滞后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目前大多数群众团体都为自发性组织,在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会出现缺少专业人才的指导以及相关的活动经费不足等问题,致使群众文化活动无法顺利进行[4]。鉴于此,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文化馆的建设

文化馆应通过一系列方法,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建立一支高素质、高专业的优秀人才队伍。文化馆的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拥有专业的素质,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声乐理论知识以及饱满的工作热情,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群众学习声乐提供扎实的基础与保障。

2.实现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

声乐艺术大多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方式,在现代化进程中,不仅要继承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创新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文化馆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可以培养或者引进一些会使用乐器的人才,使其在教学时组织群众加强对乐器的学习与使用,如二胡、琵琶、提琴等,以实现声乐艺术内容的创新。这种创新方式不仅传承了传统声乐艺术文化,也延伸了艺术的表现形式[5]。

3.加大宣传力度

文化馆作为群众活动的中心,应时常走动于基层生活中,加大宣传力度,获取实践教学经验,这样才能了解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以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并结合社会力量与相关资源培养人才,从而进一步推动声乐艺术的发展。

3建立群众文化活动展示的平台

群众文化活动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声乐艺术的文化建设离不开国家的有力扶持。政府应在经济上支持文化活动的发展,或者采用与当地企业合作的方式。群众文化活动需要的资金不多,其目的是突出健康、团结的精神,主要是对场地与设备的需求较大,所以政府可提供一些必要的设备,增建文化活动所必要的场地和平台。如可增建一些文化广场、文化站点等为群众创建文化活动展示的平台,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如灯光技术、影像技术、音响技术等),增强文化活动的艺术感染力,更有效地推动文化活动的发展。文化馆可在节假日举办一些声乐艺术文化活动比赛,不断扩大活动队伍,完善声乐教学内容,为声乐艺术爱好者搭建展示的舞台,提高参与者的个人能力,丰富其精神生活,传递声乐文化,共创美好未来。此外,文化馆应与当地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文化馆与企业可共同商定日期去企业进行表演,一方面文化馆可获得相应的报酬或者文化设施,以减轻政府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企业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了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缓解了工作与生活带来的压力,同时也更好地传播了声乐艺术文化的正能量,促进了声乐艺术在群众中的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声乐艺术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改变现状,使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得以更好地发展,首先相关部门要在政策与经济上给予支持;其次文化馆在高素质、高专业的人才培养上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这是文化馆的责任与义务;最后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要一切从群众的实际出发。此外,还应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声乐艺术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把声乐艺术植根于群众文化活动中,充分展现声乐艺术的魅力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兰兰.当前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艺术发展探析[J].长江丛刊,2020(01):10+31.

[2]张媛媛.浅谈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发展与普及[J].北方音乐,2020(09):253-254.

[3]赵一潼.浅谈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7(08):15.

[4]李娅敏.试论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发展[J].戏剧之家,2019(35):237.

[5]周云.试论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发展[J].北方音乐,2017,37(20):244.

作者:周振惠 单位:泰州学院音乐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