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声乐艺术表演心理路程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前言
表演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要求表演者大方、流利的完成舞台表演以及演唱,还需要人们在过程中展现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舞台表现力。随着现在各种形式与风格的声乐表演层出不穷,观众以及听众们的审美品位以及接受程度也开始发生变化,他们更希望获得令人舒适或者是给人内心冲击的表演享受,就以现在比较火的《我是歌手》系列节目为例,歌手们除了要完成歌曲最基本的演唱,还要在编曲、伴奏、合唱甚至是服装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从观众的反应来看,这种更加缜密全面的设置的确会带领听者一步一步的进入到作品或者故事所营造的意境之中,观众们最真实的反应与感受就是对演唱者艺术表演能力最大的肯定。由此可见,声乐艺术表演所要求的“走心”应该成为所有歌手、演员以及艺术家们努力探索与追求的,只有借助内心感受这种细腻、敏感的特性,才能够让人们所看到的作品更加动人。
二、常见声乐艺术表演心理状态现状研究
(一)声乐表演动机与目的性不明确
人们常见的声乐艺术表演形式较多,个人演出,汇报演出以及考核都能够为人们呈现风格各异的艺术享受。其中,表演者的演唱涵盖通俗、美声、民族、戏曲甚至是口技,不同门类的表演也能够用自己特有的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色来诠释不同的作品与创作思路。演唱这一形式的出现源于人们很久以前的劳动场景或者是其他生活场景,人们有的是为了表达在辛苦劳作中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有的是为了渲染和烘托某种情绪或者氛围,总之,每种声乐形式的存在或者是声乐艺术表演的呈现,都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目的性,表演者的演唱或者是表情和肢体动作都带有着某种表达的欲望,希望向人们传递故事的主旨或者是人物的立场。现阶段大多数年轻的声乐艺术表演者在声乐基本功,比如发声、共鸣、呼吸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水平,能够较好的完成一部具有技巧要求的作品。但是其实际的表演效果以及情感上的饱满程度在某些程度上还有待提高。一部分缺乏舞台经验的表演者在实际演出时往往缺乏对作品的个人理解、比较清晰的角色定位,或者只是对一些经典角色进行简单的模仿,从而导致他们的舞台表演缺乏一定的个人色彩,不能够给观赏者传达出作品以及角色的精髓。这种还不成熟的表演心理实际上需要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养成揣摩角色,或者明确艺术表演动机的习惯,再小的舞台角色或者是再普通的作品演绎都需要人们在进行表演时明确感情主线、以及人物性格特色,这样才能够使他们的表现更加集中和投入,人们从欣赏角度才能获得更多的共鸣以及感情上的回应。
(二)表演者个人音乐领悟能力上存在差异
尽管大多数从事声乐艺术表演的歌手、演员、艺术家等等都是接受过专业的声乐与表演训练的,他们在音乐上的素养以及水准在入行之初差别并不大。但是,随着他们在不同的舞台接受不尽相同的实践洗礼,迥异的表演风格以及人物形象将会逐渐将他们区别开来,并给予他们新的定位。不能否认的是,每个表演者在自身性格、音乐领悟能力以及处事习惯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人追求更大更华丽的舞台,有人却更热衷于扎根民间,为普通百姓带去艺术上的享受,有的人能够在歌曲演唱、创作、编曲等领域如鱼得水,有的人却只能在这个圈子里处在被动的地位。声乐艺术表演对表演者的综合音乐素养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他们具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包括成熟的发声位置与习惯、对歌曲调性、曲式、速度的准确把握、协调的肢体等等,还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领悟力,能够用大脑与思维对已有的作品以及表演方式进行有价值的二次创作。有些人虽然拥有比较出众的嗓音条件,或者是基本功比较扎实,但往往由于缺乏艺术上的想象力、创造力而导致不能够在实际的舞台表演中展现出灵性,情绪平淡木讷,单纯将炫技作为整个演出的亮点,不仅会让欣赏者产生审美疲劳,还会让自己的声乐艺术表演趋于程式化,进而陷入盲目、片面的恶性循环。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声乐演唱以及舞台表演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领域,没有人能够强迫他人用同一种眼光与标准去评判一次演唱或者表演,因此,对于从事声乐艺术表演的人们来说,他们更需要在对音乐的探索中抱有平和的心态,去尝试接受不同形态、不同出发点的艺术处理方式与表现形式,从而促成声乐艺术表演领域的百花齐放。
(三)紧张心理是声乐艺术表演的一大阻碍
声乐艺术表演要求的是一种临场状态,不仅需要表演者在事前在情绪、歌词、旋律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还需要在面对观众或者其他欣赏者的时候,展现出真实的专业水平以及更具渲染力的舞台表现,然而实际上,人们在表演过程中因紧张而导致的忘词、走调或者声音情绪失控等等往往会影响作品的展示,观赏者也会因为这些不在正常范围内的表现而产生心理生理上的不适,对对方的演唱或者表演产生抵触心理,由此可见,紧张的心理是表演者们急需解决和克服的问题。有经验的表演者都知道在舞台上最佳的状态就是放松,做到情绪与表演内容把控上的张弛有度,这样才能够保证他们在演唱或者肢体动作表达时,能够展现出最佳的状态,放松的口型、生动的表情、均匀的呼吸以及自在的动作,都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需要做到的,这与表演者的自我要求以及性格特征等的关系密不可分,同时也需要适当的环境与场景训练配合。一个人想要克服在登台之前的胆怯、恐惧和紧张情绪,就需要摆正态度,尝试用更加积极的正面情绪来掩盖这些负面因素,因为一个人情绪状态能够通过他歌唱过程中的语气和表情显示出来,歌唱过程中些微的音色不准、抖动都会向欣赏者传递紧张、焦虑等状态,让他们的心与表演者的心一同提起来,这对于观众的音乐欣赏来说当然是不利的,不仅会成为造成作品表达情感上的偏差,还会在过程中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使整个作品失去欣赏价值。
(四)声乐演唱功底的欠缺与不良心态
现代社会,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发展,让整个时代变得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心态也无法实现真正的安静恬适。声乐表演,重在扎实的基本功,现场的掌控能力以及稳定的心态。由于现代社会的气息,让现在成为了一个要看点的时代。追逐近力或者是争名逐利,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符号。在声乐表演方面,也同样如此。一些声乐的表演者并没有在基本功方面下足功夫,就可以进行一些商业演出或者是急于登上舞台,而造成现场效果不佳,甚至是演出事故等现象频发。由于互联网的出现,让很多表演更多的是为了博得噱头,而不是真正达到一种境界的表演,从而造成了表演上的匮乏和失败。探究这一心路历程,与互联网时代的影响有关系,但是也与表演者的心态息息相关。由于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了一种浮躁的心理,不能够很好的进行基本功训练,而是盲目的去基于表现自己,从而造成在表演心态上的不健康,甚至对以后的表演都会产生影响。
(一)深度挖掘作品创作动机与初衷
对于进行声乐艺术表演的人们来说,对作品的事先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对作品乐理和结构的梳理,对创作背景的了解,与创作者的感情交流等等,这一系列的工作都是表演者与作品感情培养的过程。在这期间,表演者可以逐渐明确表演的动机、应抱有的情感与情绪以及自己对作品二次创作的方向。针对这一问题,人们可以在确定表演方案之前首先与其他音乐上的伙伴进行简单的交流和沟通,将一个作品中所蕴含的多种情感表现的可能展开,充分的理解作者创作的意图,从而在其中找到合适自己嗓音条件与歌唱表演习惯的方式。此外,人们还可以脱离音乐作品本身,尝试寻找主题与之类似的、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的艺术作品,比如小说、电影或者摄影作品等等,一个具有良好艺术造诣的声乐艺术表演者,有必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与表演对象有关的情感素材,从而用更具独创性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实际上,这种方法对于表演者的心理状态塑造以及其艺术上的情感表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充分的准备能够为表演初学者树立比较大的信心,有助于他们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的表现产生更多创新理念,比如演唱中的抑扬顿挫、歌曲段落的重新编排、以及舞台上动作、表情的变化等等,这一系列自发性的活动都能够帮助作品的主人公在整个创作、演唱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心态,并能够敏锐的发掘自己的表现潜能,激发在舞台上的征服听者与观众的欲望。通过这种前期比较勤奋严谨的准备,人们也能够逐渐在不同作品演绎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经验与技巧,能够让年轻的歌手迅速积累专业知识,提高音乐素养,并迅速在舞台上成熟起来。
(二)兼顾声乐实用表演技巧与个人音乐造诣
在声乐艺术表演领域进行着不懈探索的工作者们,应该对这项事业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前期,他们需要进行长期且枯燥的发声训练、乐理学习,并通过不断舞台表演来建立比较稳定的台风,形成良好的应变能力,以增强对观众和听众的渲染力。人们在进行有关声乐艺术表演有关的学习,时首先需要保持一个比较理智的态度,做到肯吃苦、肯钻研,不能够认为声乐表演是华丽光鲜的事,要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英国声乐大师威廉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好的歌曲是最好的原料,在此基础上表演者良好的演唱技巧是对作品进行处理和打磨的重要因素。另外,个人的音乐素养以及理念也是决定作品品质的关键,缺乏一定领悟力与灵性的表演者,不仅不会将创作者的初衷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主线表达得生动立体,还很有可能将一部好的作品埋没,不仅对他自己是一次失败的表演经历,对于整个表演团队来说也将会是一次不理想的合作。因此,表演者应该时刻注意提升自己对艺术创作与表演的标准,做到严格要求艺术细节,不吝啬好的想法和理念,这样才能够使更多好的作品获得更为恰当的展示,也赋予其第二次生命。同时,人们也应该意识到自己身上沉重的使命与职责,将发掘和演绎好的作品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积极的去发现好作品、推荐好作品,并争取用较高规格的标准来“严苛”的促成良好的舞台表演效果,使观赏者以及业内人士能够通过这些作品看到声乐艺术的魅力与希望。
(三)通过多种训练克服表演者的紧张情绪与心理
想要灵活熟练的进行声乐艺术表演、完美的在舞台上展现自己,未来的歌手、演员和艺术家们都需要正确的看待表演初期存在的紧张问题,不应该因噎废食,对登台表演产生抵触心理。作为在需要舞台上活跃的人,适应和接纳是最好的方法,这样表演者才能逐渐在与观众互动的过程中消除对舞台的恐惧以及面对陌生观众产生的压力,从而尝试放下心理包袱,如实的将平时练习的成果展示给观众,或者在舞台、灯光、音效以及观众的配合之下超常发挥。紧张、焦虑是最常见的消极情绪与心理,在其他领域人们也往往会遇到,针对声乐表演活动,有很多训练模式能够为人们所用。举例来说,人们可以用情景模拟的方式来预习各种舞台上可能突发的状况,比如音响故障、突然忘词或者观众不参与互动等等,在真实情况下发生这些问题时,表演者可以最快的做出反应,消除尴尬的氛围,在做足充分的准备之后,表演者可以在登台前减少一些顾虑,从而在表演中更放得开。另外,人们还可以学会自我暗示、自我激励等方法,在表演前与同伴一起为自己和他人加油打气,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认同度,从而在表演过程中少一些犹豫和动摇的心理状态,也同时能够向观众传达出坚定、可靠的形象,有助于与他们打成一片。古人云乐生于心,人心惨则声衰,人心舒则声和,这是说人的心理状态、情绪以及态度都能够明显的作用于自己的声音,对于演唱者来说,他们的歌声以及舞台表演,将会很大程度的反映出他当时的内心,想要为观众奉献优质的音乐艺术享受,还需要表演者从心开始,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夯实基本功保持冷静沉稳的心态
因为基本功欠缺,而无法保持良好稳定心态,从而造成的不良影响非常普遍。因此,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一定要充分重视对于基本功的掌握,尤其是在特定场合或者是大型场合中,对基本功的要求非常高。那么,表演者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就要充分重视对于基本功的夯实,让自己能够在即便紧张的情况下,也不会丢失太多的分数。至少可以让扎实的基本功来弥补在心理上的紧张状态。此外,冷静而沉稳的心态也是必须的。这种心态要求表演者能够克服外界的影响,能够面对诱惑和功利的时候,可以冷静对待,不骄不躁,真正做到泰然处之,不轻易为功利和诱惑所吸引,不改变内心对艺术的追求,将艺术气息和追求信仰作为内心的第一标准。
四、总结
声乐表演艺术实际上在带有艺术领域特有的神秘色彩的同时,也与其他文艺形式一样对“人”的要求极高,表演者的专业素质、心理状态等等,都将会显著映射在演出效果和舞台表现上。针对现阶段声乐艺术表演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表演者心理素质与状态的培养和调整是人们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的心理与情绪的作用在这一领域相当重要,不仅会干扰正常的演艺活动,还会直接影响人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与领悟水平,自然也会关系到观众们最终对作品本身,作品创作者以及表演者的评价。因此,表演者们需要在作品演绎的过程中,做好事先准备、强化自身基本功与艺术造诣,并在持续的训练中克服紧张、焦虑等心理,以最好的心理状态来诠释某一人物或者某个作品,这样的出来的舞台才会让人刮目相看,其艺术效果也会令人惊叹。
作者:金晨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