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声乐美学与声乐艺术评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声乐艺术是一个系统,包括声乐作品、声乐表演、声乐教学、声乐美学、声乐评论等多方面内容。相应的,在对我国一些优秀的声乐评论家的著作和思想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声乐艺术评论的视角也是多元的,有的侧重关注某个具体声乐作品,有的侧重关注某位声乐表演者,有一些能够从声乐理论开展评论,有一些能够从当下声乐领域的现象或时代特点开展评论。“艺术进入了一定高度,除了它自己,其他表现形式都无法企及的境界”,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片面性,但也说明一个道理,由于艺术本身的特殊性,艺术评论得以存在的根基无疑是其相对于具体艺术行为和现象的高度,很难想象真正有价值的评论出自于对艺术理论没有深邃思索、对艺术作品没有深刻理解、对艺术表达方式没有仔细观察人之手。对于声乐艺术这样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严谨艺术形式进行评判,声乐美学的研究作为对声乐艺术的哲学思考是不可或缺的。艺术评论与艺术正像磨刀石与利刃,艺术评论本身并不能直接提供审美体验,它正是通过对艺术的砥砺作用彰显其存在意义。正如歌德所说,“真正的艺术品包含着自己的美学理论,并提出了让人们藉以判断其优劣的标准”,要判断声乐艺术的优劣,就必须从其特殊的美学理论出发。自身具有的评价体系决定着艺术形式是否可以持久和良性地发展,开展声乐艺术批评是声乐艺术发展的动力之一。
二、从声乐美学出发开展声乐艺术评论
“在各种艺术日臻完美的同时,批评艺术也在以同样的速度发展着。”埃德蒙伯克如是说。实际上对声乐艺术进行美学分析研究的声乐美学也随着声乐艺术的完善而发展着,它在不断追问和回答着如何更好地将声乐艺术与美学相互结合,并不断使双方在结合中更上一层楼。声乐艺术是音乐、表演、文学在内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具有抽象性、复合性、时间性与空间性。作为研究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的音乐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声乐美学同样从属于艺术美学,同时在音乐艺术的角度上还从属于音乐学。声乐美学研究的角度和层次也是多样化的。音乐美学研究中的音乐美的构成和本质、音乐美的存在方式,还有自律美与他律美等基础理论研究,声乐美学研究同样不能回避。声乐美学在自身构建上包括歌词的语言美、曲作的旋律美、演唱的声腔美、声乐的伴奏美和形体的动作美。在过程上可将声乐美学的特征分为声乐创作中的美学特征、声乐艺术作品自身的美学特征、声乐艺术表演的美学特征、声乐艺术鉴赏的美学特征和声乐艺术传播的美学特征。此外,在不同文化之间和不同艺术形式之间对声乐美学进行比较学探讨也是研究声乐美学的重要方向。凡此种种都同时为声乐艺术评论提供了视角或视域,在对特定声乐艺术形式或作品的研究中提供了评论的切入点,使从美学观点出发开展声乐艺术批评,进而推动我国声乐艺术事业的发展成为可能。笔者在这方面的粗浅看法就在于我们理应尽可能多地从声乐美学的高度和角度来打开声乐评论的局面,进而打开声乐艺术不断发展的瓶颈。
三、声乐美学与声乐评论要更关注中国人的审美
不可否认,现代美学理论与思想产生和发展于西方世界。在我国,现代音乐美学学科更是引进的学科,研究视野自然受西方影响,比如我们早期的研究就更多地放在西方古典音乐方面。在讲话中对于西方标准与中国审美的关系也有涉及,在洋为中用,即如何吸收和借鉴西方,来为中国服务这个问题上,处理美学与艺术评论之间的关系时要时刻谨记从中国人的审美观出发,时刻注意把握好目的和过程的指向性,进一步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声乐艺术美学和评论行为,这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文艺需要开放才能得到繁荣和发展,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相互交流、促进才能有人类今天进步的文明。但伴随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我国文艺批评行为中的确存在着以西方文艺理论为所谓的“标准”,对中国的、民族的文艺作品和实践妄加阐释和裁量的现象,在声乐艺术领域中也同样存在以“他人”的审美观来审视判别自己的不好倾向,“他人”说好才是真正的好,误将“他人”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不理解当作自我的批评根据是十分荒谬的事情。我国古代自春秋战国起就开始形成歌唱理论,元代燕南芝庵《唱论》产生之后,歌唱理论更是进一步发展,声乐美学理论逐渐形成自身的系统。我们的古人对歌唱技巧、声情关系、审美规律、风格等诸多方面都有卓越见地,从这个角度上说可以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比较清晰的声乐美学发展脉络可寻。就是以现代声乐美学的观点来看,我国古代唱论涉及声乐美学也是基本全面的,对主要声乐美学的问题,也是逐渐发展和不断成熟的。在千百年来的艺术实践中,我国古代声乐美学理论一直对古代歌唱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这既是我国民族歌唱艺术的传统,也是我国声乐美学的优秀传统,这种传统应该继续对塑造和彰显中国声乐独特审美,促进中国声乐艺术发展贡献力量。
四、坚定声乐艺术评论的立场
全面地把握声乐美的本质,开展声乐艺术评论,可以向大众更加透彻地展现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可以为声乐艺术表演和审美指明方向,使声乐艺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艺术需求,甚至可以帮助有中国民族特色声乐艺术走向全世界。我们在探讨的最后回到“剜烂苹果”这个精辟的比喻上来。文艺评论要随着认识的深入,发现和去掉不好的,同时发现并留下好的,这是个不断辩证演进的过程。纵观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美学形成发展历程,我们也可以发现相似的地方。可喜的是,从哲学、美学的抽象思维开展声乐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的努力正在越来越多,理性分析和感性分析并重的研究者也越来越多,研究视野正从狭隘的技术角度拓宽到宏观的文化层面上来,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变化,文艺评论非常需要这样的精神储备。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扎实的基础,声乐艺术评论才能伴随声乐艺术的发展引导着声乐艺术家和听众的审美导向,焕发声乐艺术的生命力。“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必须强调,声乐艺术评论应当坚持培育和引领的基本态度,而不是迎合和屈就现实,只有在与现实相联系的过程中坚持思想和艺术的标准,它才能凸显自身的价值,而守望艺术的评论者其立场亦须特别坚定,具备特殊的理论定力。声乐艺术评论者如果不能抵制来自声乐市场的利益诱惑,不能抵御来自非艺术的思潮侵染,不能以艺术为中心,不能凭良心来观照声乐艺术,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何谈弘扬优秀声乐艺术,就更谈不上传扬中国艺术和服务社会。一名优秀的声乐艺术家,要善于在诚恳接受批评中成长;而称职的声乐批评家,则要从艺术美的基点出发,以其高尚品格和深邃思想,褒贬甄别声乐艺术表演。一边是对高超艺术的孜孜以求,一边是探索真理、真诚批评,声乐艺术家和声乐艺术评论家鼎力创造,才能形成我们这个新时代的声乐美学风尚,共同引领和提升声乐艺术境界,推动艺术进步。
作者:李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