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声乐艺术的美学构建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声乐艺术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它的艺术创造包含了多方面的造型手段与环节。在声乐美的总体构成中,蕴含着美的各种因素,既具有综合体中的个体美,也具有个体美融合为一体的综合美,而个体美之间又凝聚着承接性与统一性。我们要从声乐艺术创造的全过程,以及它的艺术体现效果与审美功能等方面来探寻声乐艺术美的整体构成。
多元化的审美评价是声乐艺术创作和表演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具有诊断、反馈的作用。当代民族声乐演唱中出现单一化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评价的单一化。这使演唱者不得不向这种审美标准靠拢,以此来获得业界的认可。因此,要逐渐形成一种多元化的审美观,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快音乐文化的发展。审美观之所以单一,是因为人们听得少、见得少,因此要通过音乐文化建设,拉近群众和民族音乐之间的距离。当群众的音乐素质提升之后,自然就会有更为多元化的审美观。其次是加强理论建设。民族声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时代是在变化发展的,所以这套理论体系也应与时俱进。对民族声乐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做出长期规划,使之成为当代民族声乐演唱的风向标,由此促进多元化演唱风格的形成。
一、声乐的审美概述
(一)旋律美是音乐作品的灵魂。对歌曲创作而言,也毫不例外。作为音乐与语言结合的综合形式,音乐是其语言体系建构的核心。声乐美的魅力,主要取决于曲作的旋律美。曲调的整体构成,又包括旋律、节奏及和声等。其中,旋律音调是基础,声乐的普及与推广也主要依靠旋律音调的琅琅上口和情感风格的易感明快。音调美首先应该与歌词所提供的情感或情绪特征相适应,或是热情欢快,或是庄严雄伟,或是哀婉伤感,或是悲痛欲绝等等,都要在深入挖掘词意的同时掌握住情感的基调这一总的趋势。
(二)歌曲的分类。歌曲有多种形式,从旋律、和声及节奏在歌曲创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这一角度也可尝试对歌曲进行划分。譬如传统歌曲旋律特别强调“人声性”,其情感内涵是建立在古典之雅致基础上的;多声部作品就特别讲究和声的编织与协调,具有“原生性”和“学院性”倾向;至于节奏,在非洲等原生住民的音乐中或现代流行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声乐演唱的音质美,是声腔美的造型基础。音质本身既是声音质感的外在标准,也是歌唱发声效果的显现,它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与方法基础上的。而对技术与方法的欣赏,也是声乐美的重要原因之一。对高音崇拜,在歌剧上曾经一度泛滥就是很好的注脚。现在的流行音乐的包装或明星效应,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建立在歌手独特的声腔基础之上的。这类事例可谓不胜枚举。
(四)声乐声腔的字音美,字音美也是声腔美的重要构成。就中国声乐艺术而言,依字行腔的声音造型方法,就包含了全部字音美的方法与技术总和。即使是西方声乐艺术,对字音美的追求也是一个优秀的歌唱家必须去努力的。以尼科莱•盖达为例,“盖达不仅曲目广泛,他的发音准确也是非常引人注目……总的说来,优美的嗓音、清晰的发音、无可挑剔的技巧是盖达的特点。”清晰的吐字构成了歌唱家们完美声线的基础,譬如吉利、斯基帕、比约林等盖达崇拜的歌唱家都显示了这方面的优点和长处。字音美是“字正腔圆”整体艺术效果的基础。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掌握与处理字的轻重强弱、高低抑扬、快慢疾徐、顿挫连断等语气、语势,往往也构成歌唱家润腔的依据。
二、多元化的歌唱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对后续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所以要想形成多元化的演唱风格,就必须以多元化的演唱理念作为前提。民族声乐作为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然形成了一定的审美标准和习惯。演唱者一方面要通过刻苦的训练和丰富的实践达到这个标准和习惯;另一方面则要认识到这个习惯和标准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不能突破的。每位演唱者都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尝试和探索,也只有大胆的创新,才能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反之,如果仅是一味的模仿,即便是模仿得再像,也会始终处于别人的阴影之下,没有个人风格,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在演唱技术方面,之前的众多演唱者都对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进行了有机融合,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演唱者则完全可以进行更多唱法的融合,只要是科学的、优秀的,就都可以为我所用。只有树立起一种开放的、探索的演唱观,才能为走出单一化误区、形成多元化演唱风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从两个方面概括了声乐艺术美的总体构成,表明构成美的因素的具体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融合关系。我们认为声乐的审美特征,一方面蕴涵在歌唱之中,“声乐性”的多寡强弱是其标尺,声与情是其核心;另一方面是由声乐的客观因素体现的,词与曲的格调韵味起着风向标的作用。
作者:乔俊伟 单位:大庆师范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