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声乐艺术教学原则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声乐艺术教学原则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声乐艺术教学原则分析

[摘要]声乐艺术教学是一门科学性、技能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声乐艺术教学既有课堂教学,又有实践教学;既有理论的学习,又有实践的检验。声乐艺术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根据对象不同、情况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也各不相同,既要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和规律,又需充分体现自己的特点,因此虽没有一套固定的模式,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关键词]声乐艺术;教学;基本原则

声乐教学是一门实践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那么,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尺度及教学原则、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是每位声乐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研究的课题。作为老师要积极拓宽学生学习声乐的思路,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声乐艺术教学是声乐教师对学生进行歌唱呼吸训练、发声训练、咬字吐字训练、各个共鸣腔训练的一个过程。声乐艺术教学是一个很严谨的训练过程,要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及遵守声乐艺术教学的基本原则。我国许多高校中,音乐系声乐专业的学生入学时的声乐水平较差,要在学习中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需加倍努力。老师们在开展音乐教育工作中,不要单纯地教授自己所学的某一专项技术,而是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因此,这就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也是更为全面的要求。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同行们对教学的整体性进行研究,使之更加完善,更加推广运用,更好地服务于我们挚爱的声乐教育事业。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声乐艺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原则,教学中既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还要进行社会实践的检验,否则,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声乐教学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实践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参与艺术实践和舞台实践。因为学生将来无论是走向讲台还是舞台,都要与听众见面。学生只有在演唱实践中熟悉舞台,熟悉观众,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提高演唱技术与艺术表现。同时,教师也将通过学生的实际活动来检验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学生的实际活动对于反映一个教师课堂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优秀的声乐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和较高的文学鉴赏力,同时对作品的认识也不能只停留在浅层,要能够做到,对声乐文学所塑造的形象、蕴含的意蕴、负载的内容、抒发的情感做出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诠释。更进一步讲,还要对整个作品进行艺术表现和再创造,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启发与引导。

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原则

学生是教学训练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训练的主导。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学过程能否高效率进行其主要保证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否主动学习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产生很大的影响。当学生有进步时,一句“你行”可以让学生信心倍增,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老师的一个细微动作如微笑、一声“没关系”会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从而使学生敢于进行再次尝试,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存在许多的错误。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不必急于改正,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提出修改意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这样做,学生就会对自己的问题留下深刻印象。在授课结束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疑问,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复结。

三、形象直观原则

形象直观的教学原则在声乐艺术中表现力很强,观众不但可以听到声音,还可看到演唱者的面部表情以及动作。它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教学手段来体现在教学中:

1.示范与模仿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形象直观的范唱,准确、形象、生动而富于表情地把“抽象”的声音感觉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以视觉与听觉感官的直接感受,使他们获得更加丰富的感性认识,使他们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呼吸训练时,教师的示范不仅要让学生看,还要让学生用手对教师的示范进行体会,腰围扩张的具体感觉如何,然后学生再练习、老师再进行检查,由于腰围扩张的动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学生能体会具体,且容易掌握。同时,声乐教师的音乐审美能力,能够直接影响声乐演唱的感染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2.主观转化为客观

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教师上课时可让学生互相听课,尤其是同一类型的声音,如张三旁听李四上课时,会发现李四做不到老师的要求,张三却看得非常清楚并完全赞同老师的意见,而且总觉得如果自己站起来唱,就能立即做到。可是当张三与李四位置互换后,张三也同样不能按老师的要求演唱,这时李四的感觉和前面张三的感觉完全相同,他们的观念都已经改变了,坚信老师的正确,承认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出克服的办法和改进的目标。这样“当事者迷”的弊病就将逐渐被“旁观者清”的优点所克服。

3.形象比喻启发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比喻来启发、引导学生,使抽象的感觉变得更具体。如声乐教育家沈湘老师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形象的比喻方法,他把气息比喻为穿珍珠的一串线,歌唱中的每个字比喻为珍珠,学生在这样形象生动的启示中,很容易获得正确的歌唱方法。以“手风琴的风箱”来比喻歌唱呼吸的作用、以“半打呵欠”启发学生体验歌唱的吸气状态、用擦玻璃时往玻璃上呵气的喉咙状态体验歌唱时打开喉咙的感觉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也经常运用这些比喻,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常常用右手平放于小腹前以提示学生这就是气息位置,用母指向上竖立以提示学生歌唱时声音要竖起来,用手掌作弧形状提示学生上腭要自然抬起、形成口咽腔的共鸣体。像这些现象的比喻在教学中如果运用自如,学生理解起来就不会太难了,实践中我经常会用到这些教学“语言”,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循序渐进原则

声乐教学是科学的、系统的和严谨的,循序渐进原则包括声乐基本训练步骤的循序渐进,也包括教材曲目的循序渐进,正如夸美纽斯所说:“应当循序渐进地学习一切。”声音训练基本步骤的循序渐进指:从自然声区起步,打好中声区,过渡好换声区,发展高声区,最终达到声区的统一。如果盲目地练习高音,追求音量,甚至想寻求一条捷径,其结果都会适得其反。所以声乐教学必需是有目的的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口吃成胖子,也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选择教材曲目难易程度的循序渐进:选择教材曲目时,要按照学生的不同程度,不同嗓音条件,由易到难。还应注意既要防止互相攀比、好高骛远、贪大求难;也要防止谨小慎微、过于保守、停滞不前。

五、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的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注意学生发展的共同要求,又要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挖掘学生自身的内在潜力,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佳的发展。所谓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指不能千篇一律地用一个模式、一种教学方法,生搬硬套地用于所有学生,还不能将教师的主观意志强加在学生身上,甚至让学生模仿某个歌唱家的声音,使学生用自己的嗓子唱别人的声音。要灵活而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授课方法,像医生治病一样“对症下药"。所谓的“症”就是学生在歌唱发声中存在的毛病,即“症结”;所谓的“药”,就是教师在克服这些“症结”时所采取的各种训练方法和措施。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就是这个道理。

六、辩证统一原则

辩证统一是指要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去分析和解决演唱与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我们在教学中减少盲目性以及片面性,尽可能地不走或少走弯路,获得正确的途径。声乐艺术教学中的辩证关系,存在于“讲授”与“学习”、“声音”与“感情”、“局部体现”与“整体表现”、歌唱状态的“用力状况”与“放松情况”、呼吸的“控制力”与“流动力”、唱法的“真声”与“假声”、吐字的“宽泛”与“狭窄”、声音的“明朗”与“暗淡”等一系列矛盾之中。如“讲授”与“学习”这一对矛盾,既包含着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的对立与统一,也包含着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相长。又如“声音”与“感情”二者的关系,从辩证统一的观点来看,“声音”是手段,“感情”是目的,在教学中要采取“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方法,就能较好地解决二者的辩证关系,又能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又如在唱法中用辩证的观点来解决“真声"与“假声”,就能在教学与演唱中建立起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结合的混声唱法。再如在歌唱吐字中“宽泛”与“狭窄”,以“宽母音窄唱,窄母音宽唱”、“开口音竖着唱,闭口音打开唱”的等方法,就能较好地解决二者的关系。对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与处理上也有辩证关系。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与处理需要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才能把握好变化、对比的表现手法。例如在处理快与慢、强与弱、虚与实、明与暗、动与静、断与连及高亢与低回等这些对立面的统一时,采取“欲快先慢”、“欲强先弱”、“断中有连,连中有断”“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等辩证的表现手段,就能较完美地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与感情。所有这些都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旭.声乐教学初探[J].民族音乐,2003(05).

[2]彭天峰.浅谈声乐教学中的美学原则[J].美与时代,2002(16).

[3]胡玲.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性原则[J].大众文艺,2009(16).

[4]赵景华.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9(04).

[5]孙治国.声乐表演应该遵循的美学原则[J].大舞台,2011(04).

作者:代有俊 单位: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初等教育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