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声乐艺术的语言情感特性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声乐艺术的语言情感特性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声乐艺术的语言情感特性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声乐艺术的语言特性和情感特性入手,首先阐述语言和情感特性的主要特征,然后找出两者的关联,从而让歌者和学习者从这两个方面得到体会,找到更加美妙的声音。

【关键词】呼吸、腔体、语言特性、情感特性

声乐是什么?用专业的语言来定义,声乐就是以人的身体作为乐器,在大脑神经的指挥下,协调有关肌肉做有效的运动后,产生出来的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有明显高低长短强弱变化的、非自然状态的乐音。这样一个概念摆出来,似乎让没有学过声乐的人觉得有点糊涂了,这么专业的东西怎么才能了解其中的精髓呢?其实,声乐简单说来就是以声音为主表现人类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声乐表演艺术其实就是为了研究如何驾驭自己的声音使其更有感染力的一门学科。为了让自己的声音更加有感染力,我们就必须研究怎样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让自己的声音更加完美。科学的发声方法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前三个方面我们己经通过很多的文章或者书籍系统地了解过了,在此笔者也不多加评述,本文主要从声乐艺术的语言和情感特性入手,找到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让歌唱者和学习者找到更加美妙的声音。

一、声乐艺术的语言特性

(一!语言的重要性

在歌唱中,呼吸是基础,打开腔体是关键,各个共鸣腔是声乐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彼此配合。语言在声乐艺术中又占多大的比重呢?歌唱是一种语言和音符(包括体止符)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它要求歌唱者不仅要具有美好的声音,还要能准确、清晰地吐字。“字正腔圆”是歌唱艺术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歌唱者在歌唱过程中应当使每个字的发音、落韵、收音清晰圆润,完全融化在歌声中,转腔换字之间纯净无杂音,听不出字与字之间转换时的变化,使歌声“如贯珠”般地圆润而连贯,即“声中无字”。在歌唱时,字与旋律、节奏很贴切地融为一体,既不困旋律、节奏的规定把歌唱走形,又不困字的四声要求而破坏旋律节奏的规定,使字成为音乐化的有声字,即“字中有声”。如果没有清晰的咬字便没有动听的语言,试想如果在演唱过程中听众无法听清演唱者所要表达的歌词乃至意境,那又怎样能打动听众呢?

(二)美声学习中的误区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有很多人认为,对美声而言,只要把腔体打开不就能找到美声的味道吗?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他们忘记了咬字的重要性,也让广大群众误以为,所谓美声就是吐字不清,压着喉咙唱。这样的误区极大地影响了美声的发展。例如在欧洲许多国家,虽然都是用美声的传统唱法,但由于语言不同,其在运用口、咽腔,尤其是舌头时的方法就不可能完全一样。又如我国的民族语言,不仅是由单个字组成,而且差不多每个字都有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并且有声、韵、调之分,所以用舌头的前部分的着力点就多些。语言是任何一个国家民族艺术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具体表达感情的一个基本手段。歌唱者如果忽视语言,字吐得不清楚、不准确,就会影响演唱的效果。不难看出,语言在歌唱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我们在声乐学习中,常常忽视对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不仅中国歌曲唱不好,而且在急于学唱西洋歌剧咏叹调时,外文发音也极不准确,对外文的歌词也不尽了解。这样既表达不出歌曲的内容,更谈不上内涵的表现,是不可能提高演唱质量的。

(三)语言训练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歌唱时的吐字发音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美声教学方法的特点却让我们在加强语言训练方面碰到了另外的问题。美声唱法先从训练声音着手,在训练上经常会出现声音的训练与吐字的语言训练相脱节的现象,而忽略了歌曲的吐字,使歌唱者演唱的歌词不能被观众听懂,如果听众对有些歌曲己很熟悉,但是歌唱者未能交代清楚并发挥字音美的特质时,听众会感到格外遗憾。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说:“唱歌就像说话一样。”这其实就是要告诉学生唱歌时就要把字咬得像讲话时一样清楚和正确。但是唱歌和说话也有不同之处:一是辅音是短暂的;二是在辅音消逝后,母音须延长,但讲话时母音并不延长;三是母音延长快结束时将字尾一带而过,尾音绝对不能拖长。汉字一个音的发出一般均由字头、字腹、字尾组成,而这三部分是紧密相连的,是不可分割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有些同学在练声时声音很好,可一到唱歌时就发挥欠佳了,这就是唱歌和练声脱节了。我们需要将歌曲中的每一个字在打开腔体的基础上往口腔前部唱,也就是把头部的重量全部集中在上门齿上,将上门齿作为口腔的支点,保证口腔需要变化的部位一一唇、舌、下领的肌肉保持松弛和灵活,达到歌唱时字正腔圆的效果。有些学生经常会认为美声唱法就是只需要腔体,找到腔体一切就都解决了,片面追求声音的圆润,只追求打开,忽略了咬字,从而形成了“音包字”的现象,损害了语言的清晰,这样也不利于情感的抒发,让人听上去不亲切。

二、声乐艺术的情感特性

(一!情感特性的概念

情感是声乐艺术的又一方面。声乐艺术的情感,是演唱者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体验的情感,在唤起这种情感后,通过表情和表演的动作、声音力度、演唱速度、声音色彩以及语言所表达的形象传达出来,同时使听众也体验到这种情感。艺术情感的产生,离不开演唱者再创作时的情感冲动,离不开歌曲的情感以及这种情感所引起的听众的激动,这就是声乐艺术的情感特征。情感本身是心理的主要品质,它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内部感受和心情的反映。在声乐表演时,演唱者将情感呈现并供听众感受、欣赏的艺术,是由情感转化成听得到、看得见的形式,是歌唱家运用声音把情感转变成人们能感知的东西而不是抽象的东西。声乐艺术就是情感生活在空间、时间和声音色彩中的反映,困此,声乐表演就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把内在情感呈现出来以供观众感受和认识的形式。

(二)情感特性的运用

艺术创作时产生的情感不是停留在感性阶段,而是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中,对艺术形象的感受。艺术情感是对人的一般情感的浓缩、改造和升华,是带有感性内容又放射理性光芒的情感。歌唱家对情感同化作用特别敏感,他们能迅速用自己的情感去同化生活,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在不同人物、不同事件上。如表现《我是一只小鸟》《我是黄河,我是泰山》等歌曲,演唱者在演唱这些歌曲时,必须做到“物我同化”。这种同化作用,就是达到“人我一体”“物我交融”的境界。从心理活动来说,“我”就是曲中人、曲中事物。艺术情感的体验具有理解性。演唱者对歌曲艺术情感的体验是通过对歌曲描写对象的理解而进行的。要想正确地、深刻地理解歌曲,需要歌唱者对歌词和旋律逐字、逐句、逐段乃至全曲进行细致地分析,从而达到深刻理解作品的全部内容。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综合,从而达到全面理解。艺术情感的体验又具有整体性。演唱者在演唱时绝不是从一句音乐、一句歌词分散地表现歌曲的情感,而是从整首歌曲、整个形象出发,去表现一个完整的思想感情。但是单有自身的情感而没有表达出来让观众接受,那这样的情感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就需要我们谈到情感的表达上来。歌唱家的艺术情感体验是表达歌曲情感的最佳途径,换言之,不进行内在情感体验,就不能准确地表达歌曲情感。但是如果没有把这种情感带给观众,没有引起观众的共鸣,那也是不成功的情感。从信息论免度讲,歌唱家一一作品一一观众一一歌唱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信息的反馈系统。歌唱家把生活信息化、情感化,观众是情感接受体,是情感反馈的重要环节;歌唱家把艺术情感作为一种信息传给听众,而在听众里所产生的情感效应,又作为一种信息再送回到歌唱家那里,对歌唱家的再创作产生重要作用,这就是艺术情感的反馈。从听众那里获得热烈的掌声,说明歌唱家的表演非常成功;反之,观众不冷不热,为了礼貌象征性地鼓掌,这种情感反馈,说明歌唱家的表演是失败的。

三、语言与情感特性的关系

(一!语言有助于情感的抒发

每个人都想要获得情感的反馈,可是要怎样才能有这种成功的情感反馈呢?其中的困素是多样的,在此,笔者想谈的是语言困素对于情感表达的影响。歌唱家对于语言的揣摩和处理直接影响到整首作品的意境和情感。比如在《黄水谣》中第二段“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秧,奸淫烧杀一片凄凉”这一句虽然不长,但是在进行语言处理时却需要很大变化。“自从鬼子来”这几个字在咬字上要突出一些,全部放到牙齿前面来咬字,为了表达敌人来时各种复杂的心情,将这几个字突出字头,将字腹拉开,更能显出敌人来时老百姓的气愤心情;“百姓遭了秧”可以稍微轻一点儿地咬字,通过这样的对比出来表达敌人来时,百姓遭殃的凄惨场面;“奸淫烧杀”又要狠狠地咬出字头,慢慢吐字,让听众进入整个情境中,同歌唱者一起感受内心的挣扎;“一片凄凉”也是慢吐字,但是要处理得轻,让听众感受到整个惨烈的景象。从这点不难看出,咬字的科学处理使语言对于歌唱者情感的抒发具有更大的帮助。

(二)语言有助于情感的外化表现—音色的变化

我们在唱悲壮的歌曲时要多强调一下腔体,在咬字方面需要说完以后马上进腔,以得到有力量的声音;而唱快乐的歌曲时就要尽量用打开的状态努力把字往上牙齿说,也就是完全找到说话的状态,让听众能更清楚地听到所唱的内容。在语言处理上也同样需要抑扬顿挫,有语气地演唱。我们对于咬字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演唱时音色的变化。歌唱家演唱歌曲就像画家绘画一样,不同的歌唱家用五彩缤纷的声音色彩“描绘”歌曲,歌声的“色彩”就是歌声的表现力,歌声色彩越丰富,歌曲的感染力就越强。歌唱声音的色彩是情绪和情感的外化表现,是情绪和情感的必然产物,人们平时由于说话的思想、情绪和情感不同,困而说话的声音色彩也不相同,愉快时说话的声音色彩明亮;悲伤时说话声音色彩黯淡;恳求时说话声音色彩柔和;愤怒时说话声音色彩粗壮等等。总之,有什么样的思想、情绪和情感就有什么样的声音音色。由于歌词的创作是按照说话时的腔调、语言以及其他语言特点来写的,歌唱时的声音色彩也必须建立在说话时声音色彩的基础上,否则,尽管演唱者用了很多种音色,听众还是不明其思。

(三!语言有助于增加歌曲的韵味

对于很多作品,歌者为了表达情感,增加其中的韵味,也要加强语言的处理。声乐旋律绝大多数是按照歌词和人声特点而谱写的,由于语言的语调是有一定规律性的,而语调在歌曲中恰恰是旋律声乐化的一个重要困素,语调表现在声音特点上就是韵味。歌唱者努力进行语调处理,就是为了丰富旋律的色彩、增强歌曲演唱的美感,从而增强演唱的韵味。在此过程中,首先要注意以字起音,每个字的声母和韵母要读得恰到好处。其次要以字行腔,歌曲中的长音字要保持母音的纯正,如“啊”“哎”等托腔字,不管乐句的长短,音符的多少,音的跳动多大,都不能破坏母音的纯正。最后要字清音美,演唱中要读字清晰柔和、音韵甘甜,不能马马虎虎。每当演唱一首歌曲的时候都要细致入微地反复润饰、精雕细刻,使歌曲的演唱成为有声有色、有韵有味、有血有肉的表演艺术。同时更好地咬字,更好地注意语言各方面的变化会更有助于歌唱者情绪的抒发,让他们更明确此时的情绪,并将这种情绪准确地传递给观众。这就是在歌唱中语言和情感的特性,这两者对于声乐艺术有着重要的作用,两者之间也起着互相影响、互相推动的作用,如果没有准确的语言就无法让歌唱者找到准确的情绪,也无法给听众传达成功的情感。有了好的情感铺垫,也同样会促使语言更加精准。两者完美结合,便可以让听众听到动听的、声情并茂的、美丽的声乐作品。

【参考文献】

【1]喻宜董.喻宜董声乐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3]黄友葵.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4]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5]于润洋.音乐美学史学论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6]杨立岗.声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作者:高洁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