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舞台节目主持中声乐艺术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审美水平和审美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为了满足人们的要求,舞台表演不断更新形式,增加类别,可谓是花样百出。在对其他类别艺术形式进行借鉴的同时,舞台表演要想获得人们的认可,还需要培养出具有个性特点的节目主持者。主持人应用带有艺术性的语言主持节目,能够更加贴近观众心灵,同时也能够使得声乐表演者获得更加广阔的舞台。
关键词:声乐艺术;舞台节目;主持;重要性
纵观艺术发展的历史,声乐艺术是非常古老的形式之一,有着其自身的独特魅力。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声乐艺术也从最初的独立艺术变为能够同其他艺术形式相互结合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审美要求和精神要求也都上升了一个层次,声乐艺术同日新月异的舞台节目有着较多的相通之处,而节目的主持人同样决定了节目质量的高低。因此,对声乐艺术在舞台节目主持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对于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以及声乐艺术同其他艺术的相互融合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舞台节目主持者对于节目的重要作用
(一)主持者是舞台节目的形象代言人
所谓形象代言人,也被称作形象大使、形象代表,主要指凝聚、代表晚会或演出人员的整体形象,其中包括思想、政治、社会、群体以及艺术形象等。舞台节目的主持者要想担任好形象代言人,首先需要塑造一个良好的自身形象,其中包括外部形象、内容形象以及语言形象和综合形象。外部形象主要是指主持者穿着、化妆以及眼神、表情、步法等形体动作必须符合舞台要求,做到别致、新颖、大方又不失文雅、庄重。内容形象则是指主持者在主持过程中要做到情感饱满、反应机敏、想象力丰富,恰当拿捏观众情绪。语言形象则是指舞台主持者在节目主持中所使用的主持词需言简意赅,通过语言为观众塑造形象,使得观众的吸引力被充分凝聚,调动观众的思维和情绪。综合形象则要求主持者做到形体与心理统一、体验与表现统一、自身与节目统一,真正起到节目主持的作用。
(二)主持者是观众的艺术导游
这里所说的艺术导游指的是舞台节目主持者应该能够像导游一样,引导观众对舞台节目进行欣赏。而要想做好观众的艺术导游,节目主持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对于舞台晚会的各个节目充分了解,熟悉各个节目的内容、演员阵容、音乐风格、艺术特色等,就好像是旅游导游要对每一个景点都熟知一样。其二,要对舞台晚会的各个节目充分热爱,将观众带入观赏情境,并保持新鲜感,不能老生常谈。其三,要将自己的主持语言融合解说语言,适当的对每一个节目做些提示,激发观众的兴趣,引发观众的观赏欲望。其四,主持者要做舞台节目的“知音”,不说行外话,引导观众同样成为节目的“知音”,达到以情动情、以心拨心的主持效果。
(三)主持者的文化桥梁作用
文化指的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中物质文明中包括有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中又包含有宗教、艺术、哲学等多个子系统。因此,舞台艺术要想更加的符合人们的要求、吸引人们的眼球就必须展现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而节目主持者则充当着重要的文化桥梁的角色。首先,主持者的主持词也需要具备连接词的作用,让节目同节目间建立起文化纽带,形成完整的文化链。其次,主持者是节目和文化之间的中介和桥梁,能够使观众同节目二者之间形成互动。这些都对主持者自身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有非常高的要求。
二、声乐艺术在舞台节目主持中的具体应用
(一)语音的规范应用
嗓音是人类在进行各种形式的人声表演的“乐器”。也就是说,舞台节目主持人之所以能够融入声乐艺术主要是因为主持和声乐都产生于相同的生理机能。说话的声音与唱歌的声音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二者都是用同一个发声要素、从同一个结构发出声音,发声需要经过呼吸、振动和共鸣,再经过咬字器官形成清晰的语言,使得主持与唱歌能够独具特色。声乐演唱者与主持人都属于有声语言的工作者,声乐是音乐同语言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是在人语言的基础之上增加旋律,所以,如果去掉旋律线条,声乐艺术自然可以运用到舞台节目主持人的工作中。无论是声乐演唱还是节目主持,都对语言语音的规范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除了特殊地方的主持人以及声乐演唱者使用方言外,其他大多数都需要使用普通话,做到音量大、音色美、穿透力强、音域宽。
(二)气息的正确应用
发声的基础是呼吸,声音的动力是气息。呼吸能够决定人发出声音的强弱、高低以及音色等变化,正确的气息运用为发音、吐字与共鸣提供可能。如果没有呼吸的辅助,其他的发声要素也都起不了作用。所以,具有流动性、持久性的声音与气息的支持有着直接关系。声乐艺术表演中,表演者的呼吸方式与正常人在生活中的呼吸方式是有一定区别的。声乐艺术表演所使用的呼吸方式更深更广,这种呼吸方法被称作“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舞台节目主持者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也提倡使用这种方法呼吸,达到气托声出、声把情传的效果。“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为良好发声提供了动力,可以根据实际节目的需求,有效的控制气息。充分保证舞台节目主持人发声的气息量。其中,要想完整的表现主持词,主持者还需要掌握一些“换气”的技巧。
(三)适度的共鸣
声乐艺术表演和舞台节目主持要想动听优美,都离不开共鸣器官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应有的共鸣效果。这里所说的共鸣器官主要指的是能够将人发出的微弱基音共振扩大的人体器官,是人的呼吸器官的一部分。对声乐艺术表演人员而言,要想发出好的声音首先需要掌握科学的发音方法,有效的调整发音、气息以及共鸣三个要素,使得声音得到润色。舞台主持人在进行节目主持的时候,需要保证自身发音的悦耳清晰,也必须要运用到适当的胸腔、口腔、咽腔、头腔和鼻腔的共鸣。用好听的音色、富有表现力的声音给观众传递节目信息,获得良好的舞台效果。
(四)体态语言的应用
这里所说的体态语言其实是一种没有声音的语言,主要指的是人的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声乐艺术表演者以及舞台节目主持人需要通过体态语言来向观众传达作品以及节目中蕴藏的情感,使得观众感受到更加形象化、具体化的节目信息,实现对声音语言的补充。通过体态语言能够综合传递节目及作品的感情和内涵,因此就需要主持人以及表演者不仅在有声表现上掌握技巧,同时还需要在肢体、动作、身姿和眉眼上注入鲜活的表现力,达到灵活大方、大气自如的效果,满足观众对于节目的审美要求。
(五)情感的表达
声音的灵魂是情感,如果声音中没有情感表达,节目和作品都会变得非常苍白。让观众感动是艺术表演所期待的效果。如果表演者在演绎作品或者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毫无情感投入,观众便不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就好比一个人,想要给大家快乐,同大家分享好心情,但是自己无法快乐起来,那么自然无法将别人打动。所以,情感的表达对于节目和作品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声乐艺术来讲,声乐艺术表演者需要将音乐和语言相结合,让人们感受到表演者丰富、真挚、细腻的情感世界。情感是作品的催化剂,能够使声音技巧不那么苍白。舞台节目主持者在主持节目的时候,不仅需要将情感融入到节目中,同时还要注重声音技巧的运用,声音技巧的前提和基础是情感,同时,声音技巧又反作用于情感。主持者通过停连、语气、重音以及节奏进行情感表现,这同声乐艺术中演唱力度、音色、节奏和休止的意义是相似的。
(六)二次创作作品
声乐艺术表演者演唱作品、舞台节目主持者主持节目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都是创造性很强的劳动。然而,为了节目的整体性,并不是每个声乐艺术表演者或节目主持者都需要在每个作品或节目中进行创作。对于他们来讲,创作主要是他们在提前准备的基础上,在表演作品或节目主持的过程中有感而发的东西,也就是对于作品或节目的二次创作。就声乐艺术的表演者来说,在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对所要表演的作品充分熟悉,将歌词以及歌谱等熟记。其次,要对作品进行有效的分析,把握好作品中的各个情节,了解作品中的每个角色,挖掘出作品中蕴藏的深刻情感内涵。最后,要能够在表演过程中对作品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的情景再现。而舞台节目主持人在对节目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其一,熟悉节目,提前了解节目背景,对于主持词中的语言读音标准掌握,对于稿件要提前熟悉。其二,重视节目分析,从所主持的舞台节目的中心思想、情感内涵合理布局稿件结构,确定主持基调。其三,同样要注重情景再现。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中,舞台节目主持和声乐艺术表演有着非常多的相同之处。二者均是多种艺术技巧综合表现的艺术,要想将歌唱好,将主持做好,扎实的发声技巧非常重要,但是更需要表演者和主持者从实际出发,提升个人文化底蕴,丰富生活经历,正确的把握各种节目和作品的基调,更好的进行二度创作,同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三、结语
声乐艺术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和众多其他的艺术形式通过相互结合发挥出声乐艺术本身所特有的优势。本文主要从舞台节目主持者对于节目的重要作用入手,分析了声乐艺术在舞台节目主持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艺霄.声乐艺术在舞台节目主持中的应用[J].民族音乐,2011,(03):53-55.
[2]刘晓冉,胡水欣.声乐艺术在电视节目主持中的技巧应用[J].科技风,2011,(06):221.
[3]孙婧.声乐艺术在电视节目主持人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李建结.电视综艺节目舞台叙事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5]谭力.舞台主持是什么———探析传播学视角下舞台主持及舞台主持人的定义与内涵[J].学理论,2015,(12):136-138.
[6]杜炜.相声语言技巧在主持艺术中的应用———基于高校综艺主持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12):200+202.
[7]朱青.电视节目主持人视觉形象符号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4年.
作者:姚晓琦 单位:辽宁歌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