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族声乐艺术的特征及美学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声乐艺术的特征及美学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族声乐艺术的特征及美学分析

摘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传统声乐与西方声乐艺术的有效融合,其在内容、形式以及风格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是我国声乐艺术上的瑰宝。每一种艺术形态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以及美学内涵,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对其文化特征以及美学内涵的研究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张扬个性的全新的时代,艺术的发展也逐渐趋于多元化的状态,新的社会背景人们对于声乐艺术审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这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带来了新的任务和难题。对我们国家这一艺术的文化特征以及美学内涵进行研究与探索,对于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历程开始进行探索,剖析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特征以及美学内涵,希望对民族声乐艺术的研究有所启迪。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文化特征;美学内涵

一、引言

我国民族声乐这一伟大艺术是在二十世纪,中西方声乐文化进行交流与对话所诞生的产物,它融合了我国传统声乐艺术以及西方音乐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与魅力,是我国无数老百姓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许多优秀的艺术家以及音乐家不断奋斗取得的成就,具有极强的中国民族色彩,是我们国家艺术宝库中的主要构成要素,也是我国音乐艺术的主要组成。任何艺术都有一定的文化特征以及美学内涵,当然民族声乐艺术也不例外。因为我们国家这一伟大艺术是在对我国传统艺术进行传承的根基上,逐渐融合西洋音乐而发展的,所以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现代性,这种民族性和现代性就是这一伟大艺术的文化特征。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具体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的艺术形式,将情、声、字、腔以及表演等有机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我国这一伟大艺术的审美特征,这就是其美学内涵。

二、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

民族声乐的文化特征以及美学内涵与其发展历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民族声乐艺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渐渐积淀而成就了其独有的文化特征以及审美内涵。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变历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其一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也就是从1949年到1966年这段时期,这段时期人民当家作主,政治时局在这一时期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这大大激发了人们的创作热情,许多优秀的作品广为流传,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以抒情歌曲以及民族歌剧为主;其二是1966年一直到1976年的“时期”,这一时期包括民族声乐艺术在内的,我国社会主义艺术文化均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几乎所有的艺术作品都被否定了,这一时期的作品盲目的充满了批判与斗争的思想,主要有“语录歌”,还有后来积极探索的“革命样板戏”;其三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也就是1977年至今的这一段时期,这段时期人们长期被禁锢的思想得到解放,民族声乐艺术取得了迅猛地发展,歌唱技巧趋于完善,后期制作技术大幅度提升,艺术发展进入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无数优秀的作品相继诞生,激发了人们极强的审美欲望。笔者对此进行了简单总结,具体表1所示。

三、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化特征

正如我们前边所叙述的那样,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在传统声乐艺术的基础之上实现进步与完善的,所以其具有典型的民族性,其又融合了西洋音乐艺术,形成了“中西结合”的艺术特色,所以其又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正是其两大文化特征。

(一)民族声乐艺术是现代与传统的有机融合

一方面,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吸收和借鉴了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技巧、风格以及审美追求。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灿烂文明与漫长历史的国家,从先秦到明清,逐渐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传统声乐艺术形式,再加上我国地域的辽阔以及民族的多样化,这就更加形成了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多样化的艺术特色。我国传统声乐的演唱技巧,是对春秋以来我国历朝历代所有歌唱技巧的综合,其凝聚着诗经、楚辞以及唐诗宋词元曲等诸多演唱技法以及艺术风格,是我国声乐艺术在不断演变与完善历程中的一种积淀,我国传统声乐在“字”、“声”、“腔”“调”等多个方面具有共性,上述这些传统声乐艺术的风格和特点,都在我国现代民族声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另一方面,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吸收和借鉴了传统民族声乐地“重字”、“重情”的表演艺术形式,声乐是语言艺术。我国自古以来,一直便有“重言”的文化情结,所以传统声乐艺术便有更加“重字”的文化特征。我国传统声乐艺术讲究“咬字归韵,吐字收声”、“字正腔圆”等,比如王昆、郭英兰、王玉珍、马玉涛、李双江等不同时代的老一辈艺术家,他们身上无不体现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重字”的文化传统,此外,我国民族声乐还“重情”,所谓“以情代声”、“声情并茂”等,就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重情”的表现。(

二)民族声乐艺术是中西方音乐艺术对话的产物

一方面,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吸收和借鉴西方音乐艺术的“美声”具有某种共性。这主要基于二者之间的一些共性,其一,西洋“美声”注重横隔膜呼吸,而我国民族声乐注重气沉丹田,二者目的一致;其二“美声”注重声音的支撑点因乐音的高低不同而进行上下的变动,使高低音之间的变化无痕,我国民族声乐注重的是圆润流畅;其三,“美声”强调的是头腔共鸣,而我国民族声乐强调的是“脑后摘筋”.其四,西洋“美声”要求的是语言清晰,而“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所强调的内容,这些中西方音乐艺术的共性,为民族声乐艺术融合西洋音乐艺术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吸收和借鉴“美声”又面对着一定的差异。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和西方“美声”音乐艺术是在两种不同的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是必然的,西洋“美声”是在“认识转向论”产生以后而形成的,所以,“美声”的形成是基于“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哲学的,具有实践以及理论层次的科学性。而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是在我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根基之上而渐渐形成的,所以其与“美声”相比,更加的侧重于感觉以及经验层面。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对西洋音乐的艺术的借鉴和吸收,体现了我国民族声乐这一伟大艺术文化的现代化文化特征。

四、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内涵

(一)民族声乐艺术要顺应时代的美学发展

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内涵需要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美的认识在不断的更新,审美观念也在不断的改变之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舍弃过去传统的美学艺术,而是要将传统的民族声乐与现代声乐进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保持传统民族声乐的优势的同时加入一些现代声乐的内涵和外延,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民族声乐的现代感和时尚感,还能够为宣传传统美学做出贡献。

(二)民族声乐艺术要顺应美学的多维度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民族声乐已经不单单是某个地区和地域的特色文化,已经逐渐的从幕后走到台前,开始与其他地区甚至国际接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的故步自封,保持陈旧的传统声学一成不变,而要在保留传统的精华部分的同时积极的与西方的表演方式进行对接,相互融合和学习,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推出更具有技巧性的演出模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进中西方的文化发展。通过将民族声乐旋律、节奏等方面的特色与西方美声唱法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促进民族声乐艺术美学多维度的发展与进步。

(三)民族声乐艺术要顺应艺术情感价值的美学发展

其实对于了解民族声乐艺术的人来说,民族声乐艺术不单单是一种民间的音乐表现形式,更像是一种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以说情感的表达在民族声乐中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声乐艺术的根本价值体现,情感也是各种民族音乐作品的灵魂,所以一个优秀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往往离不开丰富的感情色彩,这种感情色彩在表演形式上不能拘泥于一种或两种,应该是多种并存的表现形式。就我们常提到的吹、拉、弹、唱,不光重视曲音曲调的变化,还要注意节奏和曲式的组合,明确的情感表达对于优秀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民族声乐艺术顺应艺术情感价值美学发展的集中体现。

注释参考:

[1]赵兰,潘珅.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初探[J].大舞台,2013,02:30-31.

[2]盛文峰.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主要美学特征[J].通俗歌曲,2015,05:156.

[3]陈晓鹏.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及文化特征研究[J].芒种,2014,10:243-244.

作者:卯训梅 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