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演唱中提高民族声乐艺术的人文修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依靠的不仅仅是美的声音,它其中还包涵声音所引发出来的我们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歌者不断地加强和提高自身的人文思想修养,不仅可以提高其演唱水平,增强民族自信与认同,能够更加准确、更完美的把握作品来提高我们的演唱水准。
关键词:演唱提高;民族声乐;人文思想
作为一个声乐工作者不仅仅要教给学生如何歌唱,而且还要统领声乐发展的方向和提升其驾驭作品的综合能力。当今,声乐发展艺术的交流与发展随着信息化和网络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声乐教学和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多元化格局的形成正促使声乐教学与形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更新,在变化中寻求发展,在转化中求思路的新局面已经形成。例如:同一首声乐作品由不同的人演唱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不同程度的人使用不同的方法去唱同样的作品也会出现不同的声音效果。而且还应该学会其如何掌握灵活多变的应对能力,正确驾驭不同风格作品的不同要求和变化。通过调整自己的音色能够演唱和适应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适应伴奏、配器、和声编配带来的影响,找到以其融合的交汇点,为更好的表现作品提供最直接的保障,更好的适应和找到准确的表述来推动和提高演唱效果。声乐个性化的显现要受到很因素的多影响与制约。无论我们采取何种方式何种手段,其目的是追求声乐特有的艺术魅力与无尽的精神境界,来实现声乐艺术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并囊括了歌者在二度创作中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使之变为声响,完成其最后的特定的艺术价值。好的作品加上好的演绎恰是一幅有声的精美画卷,可以使人如醉如痴如临仙境,要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达到熏陶和美化我们每一个人心灵的最终目的,对于演唱者自身的演绎的提高会带来更大的挑战。目前还有很多音乐专业人士还是在马不停蹄的追求表面的“艺术成就”,只求得到巨大的物质利益,而缺乏对声乐艺术深层次探索和研究,或者有的干脆只注重娱乐,把它当做一种玩耍游戏工具而已。在我国古代,“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随身之宝。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质而寄寓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特别是在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抚琴而乐,操琴弦歌之声不绝响彻春秋,甚至出现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几千年前的文人墨客都把音乐当做瑰宝,赋予了音乐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在时代在发展的今天,我们却摆脱不了低级庸俗的商业味道,不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去深研声乐的表现力,用它来涵盖我们思想跳动的脉搏,并且与文化、修养紧密的联系起来,用“音、声”去深刻表达我们内心的情感。另外古代文人之低吟歌唱,绝不是为了赢得观众和掌声,更多的是从声音中体现自己的情怀和抱负。闻其声,品其韵;观其形嚼其味;望闻听切知其病,察言观色懂其意。好的声乐表演展现的是不仅仅是功力与声音,折射出来的还有个人的修养、品性,并且果需要多方面因素构成。如:歌唱的声乐技术含量,把握作品风格的实践能力,研习作品思想的综合能力。还有更多在歌唱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以及摸索到的新方法和各种新的尝试。隋唐时期的大型乐舞气势磅礴,场面壮观,集诗词歌赋出拉弹唱,融钟鼓琴瑟于一体的经典盛世之作,在当时影响了整个世界,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丰厚、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遗产。它所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震撼的“历史展现”,它是把歌唱融入到文学、舞蹈、服装、器乐的立体感全方位的展现,它集各民族文化、艺术之大成,充分融合了各民族的聪明智慧,这笔珍贵的遗产融入和概括了文明与进步,气魄与威武。虽然我们不能看到当时震撼的场面,但从历史的记载和一些乐谱以及留下来的珍贵文物可以感受到盛世壮大的场面。歌者需要声乐技术的支持,更需要文化素质的提高,文化素质的提高会潜移默化的提高声乐学习的深度、广度、高度,能够使我们走出狭隘的思维空间,对声音的把握、作品里理解更加到位。声乐学习需要好的声音支撑,更需要把思想、情感注入到声音中,让声音不仅仅有金属性更具有文学性,使之有血有肉,赋予我们更多的是精神享受和艺术感染力。在华夏历史的艺术长河里,“声乐”艺术波澜壮阔、璀璨夺目,但由于战乱、饥荒、战争等种种因素,有的已经消失殆尽,有的还在发扬继承。由于世界一体化进程的速度发展之快,声乐欣赏需求结构的变化,使更多的音乐爱好者的选择趋于多元化,随之传统声乐边缘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从而对于我们的民族声乐文化思想带来巨大的挑战。歌唱所遵循的原则应该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具有一定的声音品质。有着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给人的是一种内心世界的愉悦和美感,但它没有好的声乐作品来作为基础,我们就无法表达无法酝酿无法体验。好多流传很久的经典艺术歌曲,它总是词美、曲美、声美、意美四者的完美结合与统一。在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归隐深山,淡泊名利,潜心做学问,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作为声乐工作者需要一种勇气与担当,真正地把握时代精神,践行声乐艺术赋予我们的使命。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作为声乐艺术者在一方面不断地研究声音方法;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和提高自身的整体思想文化水平,丰富自己的综合素质与修养,在声乐作品的选择上一定要具有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能够贴近生活,表达出自己的心声,把好的作品与自己的声音思想糅合到一起,准确的把握词曲作者的意图,通过不断地研磨,抓住触发内心世界与作品的契合点来实现作品思想的飞跃与情感的升华。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总要求调言之有物,生动形象,言简意赅,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其实歌唱也是如此,在歌唱之外必须要做一些案头工作。特别要熟知各种天文地理,国内外历史,人文思想等,这些看似和声乐无关的东西,其实质上在隐性的支配和帮助歌者建立正确的歌唱方法与歌唱思想。因此在不知不觉中看似和歌唱无关的知识,在歌唱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推波助澜”的艺术效果。一个歌唱者的知识层面越是深厚,其声音的表达越是有深度,声音所表达人的心里感受更加吻合、贴切、真实、到位。我们捕捉的不是声音的外在形式,而是富有内心体验的情感爆发。把声音“描绘”的无型胜有型,声音有时柔弱典雅,有时又像把利剑。有时很平静温和,有时又很狂野奔放。我们把握声音必须体现作品,处理作品必须驾驭声音。二者之间建立的只是一个平面构图,如果想达到三维的立体效果,就必须有自身的阅历、体验、感受等多种因素的存在。这种第三“感官”虽然是无形的,但它却是歌唱的根基与灵魂。好的声音传递传来的思想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能不能使声、情、意合为一体,能不能充分表达一种人们生活的历程、感受和留下的足迹。声音的好坏要看其是否有内容,是否能够把所要表达的思想完整的展现出来。这就要靠声音里面的情绪释放出来了没有。在长期的声音实践过程中,人的情绪和声音密切相关。就连声乐作品的旋律线也要符合人们的声音情绪习惯。一些好的声乐作品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特性去描写,词曲相得益彰、相互映衬,达到声乐审美艺术高度,才会引起歌者的共鸣,从而唤醒、激发歌唱的自觉意识。声音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只能靠听觉,如果是触发内心的声音,会紧紧抓住听者的心,产生强烈的共鸣和艺术欣赏的美感。经典、优秀的作品会有利于演唱者全身心的投入,而优秀的歌者也会在演唱优秀作品时使作品如虎添翼。有时歌者也还会加入自己的声音审美要求,为我们塑造独特个性的声音,再投入情感,创造自己的个性化演唱风格,也会起到不可估量艺术效果。作为声乐工作者,在歌唱以外做“功课”,另外,歌者还必须要有一颗纯净的、善良的、热爱生活的心,否则他不会和作品融为一体,也不会加深入理解、把握作品,即使能够驾驭作品也只能是声重于情,不会有多大的表现力。总而言之,歌唱的本身不是仅仅谋求声乐,它是透过声音展现的是思想和情感,我们民族声乐的发展需要创新、需要借鉴、需要继承、需要传统更需要我们承载民族精神和思想,那就必须提高我们自身的人文思想以求达到更好更高的发展空间。
作者:李翊靖 单位:山西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