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徒制下石油化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徒制下石油化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学徒制下石油化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浅析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更深入更具体的一种模式,是为解决传统学校教育重知识、轻技能的与岗位需求相脱轨这一教育弊端的新型教育模式。推进现代学徒制是解决供需不平衡的重要方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当前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及面临的难题,并以石油化工专业为例探究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方法和意义。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岗位能力;课程开发

1国内外现代学徒制发展现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由传统学徒制发展而来,将传统的学生在企业接受技能培训,与现代学校职业教育相结合,共同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制度和形式。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高等职业学校与对口企业的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让教师、企业师傅组成“双师型”团队,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对学生进行联合传授,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课堂到企业岗位的过渡,培养更好适应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1]。

1.1国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现代学徒制起源于20世纪后半叶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其典型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英国的“本土特色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制度,这些国家开展现代学徒制时间较早,已形成较为完整、层次分明的学徒制体系[1]。如澳大利亚、德国等欧洲发达国家,以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2],其他一些国家,以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

1.2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受中美外交关系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加快力度调整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变局尤为重要。对企业而言,技术及产品的创新周期急剧缩短,对员工能力的需求向着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转变,综合素养是企业衡量一个员工价值的重要方面[3]。在这样的内外环境下,构建现代学徒制度,实现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我国现代职教体系新的重要探索。与国外相比,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相对较晚,2014年8月2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推进的阶段,国内一些院校率先开展了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探索,如广东省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更多的学校在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均表明现代学徒制这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未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新的发展方向[4]。

1.3现代学徒制发展面临的困境

我国对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还处于基础阶段。随着现代学徒制试点在各职业院校的开展,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方面传统校企结合育人模式及教育理念根深固化,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行实践中难以摆脱“学校主导教育”理念的影响[5],出现了市场供需相脱节、学生实操能力与行业企业需求相去甚远等问题。另一方面,受政策不到位、经费缺乏、没有相应的奖惩机制等原因,导致出现校企合作不稳定、“师傅”匮乏,学徒制名不符实的窘境[6]。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政策、制度、发展思路,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是职业院校实现自身发展和服务社会的立足根本。要发展、要创新,首要任务必须改革培养模式,将现代学徒制的“双主体”的育人机制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中,即企业与学校一样也是育人的主体,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岗位能力课程开发研究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更深入更具体的一种模式,是为解决传统学校教育重知识、轻技能的与岗位需求相脱轨这一教育弊端的教育模式。能否培养具备岗位操作技能的高等专科人才,决定着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的实施成效[6]。这就要求对于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要在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师资力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上进行量身打造,以专业岗位需求为核心,始终贯穿到整个课程体系中,从而培养能够胜任工作岗位任务需求的人才。因此,进行基于工作任务的专业课程开发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解决现代学徒制发展面临的困境这一问题的重要着力点。本文从构建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主要依据和基本要求入手,重点分析了石油化工专业群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基本组成以及构建方法,为我国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典型案例,对推动我国现代学徒制内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石油化工专业群为例,在现代学徒制岗位能力课程进行构建中,将有以下几个重点考察的项目,比如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等,具体而言就是现代学徒制岗位课程的体系、编写岗位课程教学大纲、确定岗位课程模块,改革石油化工专业群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石油化工专业群岗位课程需求以石油化工专业为例,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学生是与石油化工企业“订单式”培养,企业与学生的关系更为密切,每个专业有确定的需求企业及岗位,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在进行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时,首先要依据石油化工企业的岗位需求来开发课程,围绕工作任务或者项目要求来整合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课程表,即工作任务表。(2)确定石油化工专业群岗位课程模块在确定了岗位课程需求基础上,要对完成每个工作任务(项目)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素养进行分解,分模块或任务对岗位能力需求进行传授,在确定模块时,联合企业专家共同探讨岗位课程的模块,准确把握和定位课程模块。(3)石油化工专业群课程及教材开发以国家课程标准为指针,立足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以发展性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以及创造性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培养为着力点,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化技能建设为支撑,为学徒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就业/创业以及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未来,课程及教材开发输出成果包括岗位课程及教材、职业素养课程及教材,其将在切实可操作、可实施的基础上,获得试点企业、学校、学生、家长、教师、社会和相关教育专管部门的认可,并具有进行较强的区域大范围推广的价值。(4)“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导者、教育改革的践行者,教师更不能脱离企业发展及岗位需求。要改革教师的企业实践机制,鼓励教师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培养一批懂理论、会操作的“双师型”教师,促进学校、教师、学徒的共同发展和特色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实际的难题,要发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需要从国家政策法规、社会认知、校企联合、岗位课程重整等多方面进行规划,提供可供借鉴和实施的政策性纲领。同时在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需要深度规划向谁学、怎么学、学什么的问题。依据学生成长规律、认知规律,注重学历教育与岗培训教相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结合,打破学科体系框架,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这种打破学科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对于当前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课程体系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职业教育发展,2015(3):46-51

[2]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1):150-154

[3]常丽平,安宏宇,霍占茂,等.现代学徒制下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6-29.

[4]孙佳鹏,石伟平.现代学徒制:破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难题的良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7):14-18.

[5]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6]陈秀虎,谌俊,刘元江,等.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1):81-84.

作者:张焱琴 单位: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