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汽车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构建及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汽车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构建及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汽车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构建及实践

摘要:针对当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中存在的重技术技能、轻文化,教学内容单一、手段缺乏、不成体系、吸引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文化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文化课程建设方法,构建了汽车文化“课程、主题馆和实践基地”三位一体的高职教育汽车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由汽车文化课程的理论课堂、汽车文化主题馆的体验课堂和汽车文化实践基地的实践课堂组成,具有“三位一体、三堂育人”的特点.

关键词:高职教育;汽车文化;素质教育

汽车行业是国家的重要支柱行业之一,产业链长,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大.但在当前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和从业过程中,呈现出几个突出问题,一是汽车类专业课程建设重技术技能、轻文化,教学内容单一、手段载体抓手缺乏、不成体系、系统化不够、吸引力不足[1];二是汽车行业、产业升级换代,技术服务发展发展迅速,对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经济新常态、新技术和新业态的出现,市场竞争加剧,以往高职操作型、技能型人才,要向操控型、技术兴人才转变,高职毕业生面临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由于缺乏对汽车行业、企业文化的认同,离职率高.究其原因,主要就是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能力本位”指导思想,太过于强调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忽视了专业文化、关键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学生的作用,强调做事,忽视做人的培养,这不仅制约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也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教学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基本单元[2,3],而专业建设及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只有将专业文化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地渗透到专业课程体系中,才能真正将文化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落到实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专业文化的挖掘,并将专业文化的成果固化到专业课程中去,既要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更要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独立之精神、自主之意识及面向未来等关键能力,以应对经济新常态、新技术、新业态的变化,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将专业文化课程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与灵魂,构建、完善的专业大类文化素质课程体系,使得专业课程和专业文化课程之间有机衔接、相互融合.本文针对当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中存在的重技术技能、轻文化,教学内容单一、手段缺乏、不成体系、吸引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文化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文化课程建设方法,构建了汽车文化“课程、主题馆和实践基地”三位一体的高职教育汽车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它由汽车文化课程的理论课堂、汽车文化主题馆的体验课堂和汽车文化实践基地的实践课堂组成,具有“三位一体、三堂育人”的特点.

1高职教育汽车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高职教育汽车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不是单一的汽车文化课程,而且还包括汽车文化主题馆和汽车文化实践基地,是指“课程、主题馆和实践基地”三位一体的专业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它由汽车文化课程的理论课堂、汽车文化主题馆的体验课堂和汽车文化实践基地的实践课堂组成,具有“三位一体、三堂育人”的特点.体系的建设指导思想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通过学校办学模式“文化育人、复合育人、协同育人”的系统改革,充分发挥多方优势,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构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平台,协同促进汽车文化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体系建设的总目标是通过“三位一体、三堂育人”方式,向学生讲授汽车发展历程等相关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汽车文化领域相关知识和发生的经典故事(人、车、事件),并在对汽车文化的了解过程中,感受汽车行业特有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增进学生们对自身、社会、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对学生进行正确积极的价值引导,在心智培育和知识拓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实现文化育人.

2汽车文化素质课程(学校文化素质课程、通识课)

汽车文化课程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6月首批立项文化素质课程,也是学校2017年6月第三批通识课程,32学时、2学分,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作为高职教育汽车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理论课堂呈现.课程属于汽车与交通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全校的通识课及文化素质课程,其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汽车发展历史、汽车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和事件;了解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历程及格局、主要汽车制造厂商的品牌体系及其特点;掌握汽车基本构造及其性能评价,了解汽车发展、汽车运动、汽车车展、汽车安全、汽车环保、汽车未来发展动向等;对汽车文化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按“历史—技术—未来”主线,划分为四大主题、八个学习单元.教学方式采取“四方通达”形式,即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而是分为理论课堂、实践课堂、体验课堂三个教学场景,学生们在理论课堂上听老师讲解汽车历史和故事,在实践课堂上参与汽车维护美容操作,在体验课堂上感受实物车辆及模型带来的感官认知,未来还将在数字平台课堂上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个性化兴趣发展.通过构建汽车类专业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搭建学生活动学习平台,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汽车文化内涵的理解,感受汽车文化独有的人文精神与科技发展相互交融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进行文化育人.同时针对该类课程特点,采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和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不仅收集了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料,充实教学内容,而且还让学生撰写汽车文化、汽车新技术方面的专题报告,从选题、资料收集整理及课堂介绍等环节,培养和提高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训练学生如何撰写技术文章和专题报告,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专业文化建设为抓手[2],把专业文化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对各专业大类分别开发专业文化课程,组织撰写具有专业特色的专业文化教材,很好解决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涉及关键能力等问题,将文化育人理念落地生根,取得显著的效果.专业文化教材是站在专业大类文化的高度,对专业建设发展和专业文化进行梳理,是对专业文化精髓的提炼和挖掘,其中汽车类专业文化教材具有如下3个特点:1)汽车历史、发展格局.自1886年汽车被奔驰、戴姆勒发明以来,已有132年历史,汽车历史包括汽车发展演变的过程、原因,每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变革及典型人物、车型,包括汽车发展演变的过程、原因,每个发展阶段所处的地位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如改变世界的机器;汽车在不同发展阶段与地域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交互与融合,如德系、美系和日系汽车特点;汽车发展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与故事,如奔茨、福特、丰田喜一郎、饶斌、孟少农等;汽车发展的趋势与规律等.2)汽车标志、工业精神.主要包括汽车(行业)标志物、象征物等,如汽车博物馆中展示的各个时代的名车和著名汽车公司发展历程的介绍,包含了汽车类专业的核心价值、理想信念、思想意识、使命责任等内容,展现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无私奉献的劳模精神和创新敬业的企业家精神,让学生充分了解汽车发展演变的历程、工业精神及其对人类汽车交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汽车与交通类专业的自豪感和学习动力.3)汽车运动、速度激情.包括汽车类专业(行业)独特的思维方式、文化特色等,如追求卓越和速度的奔驰“心”——汽车的动力革命(发动机),汽车工业生产与管理的发展,从奔驰车的手工作坊——福特T型车大批量流水线——泰勒科学工时定额管理——丰田汽车精益生产和5S现场作业模式等等,这是是汽车类专业区别其他专业的重要标志.

3汽车文化主题馆(体验课堂)

学校图书馆与汽车与交通学院于2017年6月共建了400m2的汽车文化主题馆,主题馆以汽车文化为抓手,全方位构建具有鲜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特征的科技传导与文化教育的公共服务平台,激发学生课外创新创业动力.汽车文化主题馆作为高职教育汽车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体验课堂,探索汽车文化主题馆+汽车学院书院的管理和育人模式,积极推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服务平台,激发学生课外创新创业动力.主题馆设置五大块区域:1)图书阅览区,以图书、电子资源等资源信息文献为主;2)科技体验区,以VR教学、3D打印和模拟驾驶等新技术体验为主;3)活动交流区,以真人图书馆、主题馆活动、培训教育、创新与创客活动互动为主;4)书吧休闲区,布置有模型、车模实物,并建有咖啡吧,设立学生活动多功能厅、自修阅览室、会议室等功能房供全院学生阅览书籍、读书交流、学习研讨等;5)文化展示区,可实现汽车文化课堂、汽车文化园、汽车文化沙龙等多种形式的汽车文化交流学习园地,在主题馆内常态化开展汽车文化月、教师演讲团、读书月等品牌活动,依托“汽车文化节”开展系列学院特殊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该主题馆具有阅读、教学、活动、体验、展示和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学习平台,全校师生及深圳市中小学学生可以进馆参观体验,阅读、休闲,感受汽车主题文化,了解汽车知识.主题馆提供了以汽车专业群、专业链为重点的各类资讯,保留传统的图书借阅、电子阅览与学习共享空间等功能,开设展示区、活动交流区与创新与发现实验区等,构建阅读学习、交流培训、新技术体验、创新实践等新功能,成为融图文信息与实践教学、专业文化与创新创业相互促进的学习、交流、成长新空间.主题馆每年还举行汽车嘉年华校园车展大型活动,有30多个汽车品牌近百款新车与代表车型参展,并将汽车学院院刊《汽车先锋》调整升格为主题馆专刊,在主题馆内外设立“汽车文化育人”海报宣传专栏,建立主题馆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网络平台,打造立体化主题馆宣传阵地,为主题馆文化交流、对外联络和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汽车文化主题馆建成后,只是一个单一的物理实体馆,虽然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知识学习与文化活动空间,但总体的空间依然有限、资源服务与展示平台有限,因此,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互联网+”助推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将网络、数字、智能等技术建设虚拟的、数字化的线上主题馆,做到线下与线上配套,形成立体的全新的主题空间,推进“汽车类专业文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1234”专业教学信息化模式[3],建立院校、行业、企业、科研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共同开发、建设了集合优质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实训项目库、教学案例库、考核试题库、技能竞赛库、名师课堂多种形式于一体的汽车类专业文化教育数字化资源库,并以教学项目为一条主线,将教学内容与岗位技术技能两方面进行对接,将教学材料、数字资源、教学设备三要素统一,实现高职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四化”与教学环节深度融合,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效率.线上汽车文化数字馆的主要内容包括丰富的汽车数字图书情报资源、专业与行业动态资讯、服务于科研与教学的汽车数字专业资源与学科资源、服务于师生与普通民众的汽车通识教育在线相关知识与文化、汽车相关的创新创业资源、数字化仿真体验等.数字主题馆可作为线下物理空间的必要补充和内容延伸,也可单独作为汽车文化传播与普及的在线平台,为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院校目标而努力.

4汽车文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课堂)

汽车文化实践教学基地作为高职教育汽车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实践课堂,分为校内实践基地以及校外实践基地两大类,包括文化育人场馆建设、文化育人环境建设、行业专业的文化育人实践课程建设、校企文化育人实践活动、行业文化社团组织、实践基地文化育人理论研究成果等方面[4].首先《汽车文化》课程要走出课堂,形成文化育人的氛围.即以校内汽车技术实训室为实践基地,将汽车企业文化融入进来,进行汽车综合文化的宣传改造.充分利用公共空间,通过设立汽车文化橱窗(长约50m,面积约70m2)、汽车历史车型模型长廊(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品牌汽车模型,长廊总长度达到12m,由近300个1:18标准汽车模型组成)、实车与重要部件总成的解剖模型展示、学生创新制作产品展示以及奥迪文化品位区等静态展示项目,还包括举办汽车文化大讲堂活动、学生社团活动以及高中生社会实践之汽车文化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宣传,构建良好的汽车文化氛围.其次进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5,6],汽车类专业构建“产学研创赛”五位一体协同式实践教学基地,集教学、生产、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创新制作与技能竞赛多功能于一体,并与深圳市汽车电子行业协会、深圳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等8个行业协会合作,实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流动、合作共赢”产教融合育人的体制机制.最后学校同车校友驾培基地和深圳每年六月举办的全国深港澳汽车展,可作为高职教育汽车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综合实践课堂,学生在基地和车展上可真刀真枪地进行汽车文化课程的项目训练,如每年6月深圳会展中心深港澳国际车展举办期间,汽车学院都会组织200多名学生志愿者参加,该车展很好地将《汽车文化》课程教学与学生实际体验结合起来,效果良好.

5成效与启示

《汽车文化》课程自2013年6月立项以来,11名任课教师(4名正高、4名副高和3名讲师)已分别针对汽车类专业学生、全校各专业学生和深圳市中小学生,完成6班次192学时、15班次476学时和20班次961人次200学时的授课任务,总计41班次868学时,学年度教学质量效果评价优秀.课程组收集了3000多分钟视频资料和对300多个车模进行分类整理,编写40余万字讲义、《汽车文化》教材,建立完善了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件、教学进度表等课程教学文件,构建了汽车文化实践基地,搭建了学生活动学习平台.根据麦可思公司第三方的毕业生数据报告[7],汽车类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平均专业对口率为73%,学生毕业一年后月收入为5239元,位列全校76个招生专业第三名,汽车类专业的就业竞争力(综合就业率、月收入、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就业现状满意度四项指标)排名,从全校所有专业的后20%提升至前25%,人才培养改革效果显著.《汽车文化》“课程、主题馆和实践基地”三位一体素质教育体系,5年建设效果显著,专业文化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已成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及深圳市文化育人的一张名片,对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有如下启示:1)在理念上、认识上得到了转变.广大师生对专业文化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有所认识,引起重视.汽车文化从行业企业对于汽车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的角度分析,结合高职教育阶段的任务及特色,探索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性,并提出适合高职学生非技能的关键能力素质培养目标.从而改变了过去单纯强调专业技能培养的课程建设理念,突出了专业文化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上的重要作用.2)突出了专业文化课程素质体系的构建.改变了过去单一汽车文化课程建设,构建了“课程、主题馆和实践基地”三位一体的高职教育汽车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凸显了汽车文化在汽车类专业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使文化育人理念真正落实到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中,解决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中专业技术与专业文化的融合问题,这对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和职业人生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3)提高了学生对汽车类专业的认识和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该体系可用于指导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文化育人的内涵建设,更好地适应汽车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需求,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其他专业大类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周岩.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航空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的创建与思考[R]//第七届全国职业院校“文化育人”高端论坛暨学术研讨会,2017.

[2]王波.高职院校专业文化课程建设:实践者的视角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2):48-51.

[3]胡媚,唐智彬.高职教改应更关注学生的关键能力[N].中国教育报,2017-11-28(9).

[4]朱方来.协同产业联盟、共育创新人才——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75-80.

[5]朱方来.知行合一应用为本创用并举创新为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2-70.

[6]刘洪一.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理念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7]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5年毕业生就业与能力测评报告[R].2015.

作者:朱方来 肖钢 黄炳华 彭干三 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