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本科院校临床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构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本科院校临床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构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本科院校临床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构建

1国内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诸多问题

近年来,尽管医学的人文属性和医学人文的回归越来越多地被倡导,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断被肯定[1]。但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①改革更多是形式上的改变,没有根本上改变对医学人文课程的重视程度;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缺失,部分医学院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当作医学人文素质课程,没有考虑二者课程教育理念、教学目的和知识体系的不兼容[2-3],没有用科学的态度建立正确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理念;③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④医学人文教育仍以学校教育为主,临床教学阶段医学人文课程开设数量很少,缺乏课程设置的整体性和全程性考虑;⑤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单一[4];⑥医学人文教育缺乏实效性,忽视了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践环节。

2临床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探索

2.1完善必修课程体系

首先,在临床医学专业增加《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学心理学》等医学人文课程的课时数,丰富教学内容,严格控制教学质量。注重早期临床人文素质教育,在初期增设《医患沟通》和《医学导论》等课程,使学生能够较早接受临床医学人文教育,掌握医患沟通技巧,以便日后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想政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分阶段方式进行授课。改选修课《大学生心理教育》为必修课程,强调人文素质课程重要性。为人文类课程设立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学以致用,加强教学效果。

2.2拓展选修授课途径

与各类网络课程平台开展合作,增设部分人文选修课程,扩充课程资源库,以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部分课程采用网络课堂的方式进行授课,使得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接受更多的医学人文教育。同时,要求学生人文类选修课程至少达到一定学分。

2.3注重专业课程中的渗透

组织专业课程教师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培训,使其在专业课程授课的同时,将人文知识一并传授给学生。结合课程自身特点,探索医学人文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方式。如:人体解剖实验课程授课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向捐赠的尸体标本鞠躬等。专业实习、见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医学人文融入到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当中,从多个角度给患者以温暖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更好地、有效地完成与患者及家属之间沟通,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更好地践行医学生誓言。

2.4营造课外人文环境

举办一些高水平的人文素质讲座,开设名家讲坛。组织高品位的校园人文活动,通过人文素质教育课外实践、激活社团、举办各种人文竞赛,让经典文化活动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品牌和特色。专设校园人文网站等活动培育医学生人文精神,提升人文品位。总体规划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布局,充分发挥校训石、文化广场、校史馆等校内人文设施的作用,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5]。

2.5发挥校内媒体作用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微博、QQ、微信等社交平台在大学生中的应用基本普及。学校有校内网站、校园广播、各类微信公众号,各专业期班、群团组织都有属于自己的网络社交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精神的思想和内容,赏析优秀的诗词歌赋等,提升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和内涵。

2.6组织进行人文考核

由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上的差异性,与临床专业课程相比,人文课程考核方式应该更加灵活,应更加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要增加学生自己思考、提出见解、灵活运用所学人文理论来分析实际情况的考题[1]。考核形式上,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同时增加学生日常表现如课堂发言、平时作业等情况所占分值比重。将人文素质考核列入技能考试的内容之中,通过场景模拟、角色扮演的方式,在专业技能操作过程中对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情况进行考核评分。本研究初步构建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临床医学生“四结合”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学生人文素质提高提供帮助。但由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名师匮乏、资源紧张等原因,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诸多问题。本研究仅是一个初步的探索过程,人文教育需要贯穿医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和职业生涯。同样,更为合理的人文教育体系的构建探索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霞,姜大巍,梁亚男.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J].新西部,2018(17):131-132.

[2]任天波,张焜.关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4):516-520.

[3]任天波.现代医学模式下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N].中国人口报,2018-08-20(003).

[4]吴雪松,张雪,王彧,等.追寻医学人文教育的生命力———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人文课程改革与实践[J].医学与哲学(A),2015,36(6):12-15.

[5]陈洁,姜柏生,刘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9):94-97.

作者:于磊 王志力 胡善民 康晶 辛程远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