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关键词:高职;文化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是科学知识、社会能力,还是品德作风,又是胸怀境界。科学知识、社会能力是学科思维和社会精神,是外在的表现;人文知识、人文观念价值以及道德观,则是内在的精神。科学的素质可以创新,可以现代化,但文化的素质是精神内涵的集中体现,不能现代化,否则,会失去根源与灵魂。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统一才是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最高要求。很长时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轻人文素质培养和情感教育的问题。从入校以来,就埋没在各类考证、技能比赛的培训里。物流师证、汽车维修证、数控职业技能证、会计从业证等专业类的从业资格证;英语A、B级、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等公共类证书;还有在学校期间参加国际、全国、省部级、校级的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在商品经济推动下,学生毕业时体现出“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寻找工作只讲物质条件,工作之初看重经济利益、对职业生涯长远发展中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权利与义务等关系的处理上缺少深入的了解和真切的感悟。因此在步入社会后,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操在面对经济物质的冲击时,就显得很脆弱,更谈不上家庭、社会、国家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了。这种情况下,提高文化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内在身心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社会化的迫切要求。
2确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总书记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1]人文精神是民族遗留下来的精神文化现象,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我们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敢于追求真理、勇于实践创新,有独立品格精神的时代新人,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有尊严、有价值。全国教育大会上具体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人文素养是高职学生人才培养中需要强化的部分。对此,我们具体的培养目标是:(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有较高的技术本领,勤奋学习,讲求实干,还要从容自信,坚定自立,富有时代的朝气与锐气,成就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无悔青春。(2)注重科学人文素养的提高。具备用科学和技术等相关知识调整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决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思想基础。(3)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身体、情绪协调,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一定幸福感,在学习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简而言之,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崇高理想、自信自励、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3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中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应包括人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等,准确提出了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和谐一致理想目标的实现道路。[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人的文化素质教育建设也要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要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一方面要综合创造人文素质教育的客观环境,形成积极的、先进的影响因素,在处理各种事务时遵循基本的道德规范和习俗约定,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产生教育人、感染人的巨大精神力量,更好地满足学生对教育发展的需求,从而促进学生思想、文化、身心等方面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把人文素质重要性转化为内在的思想品德行为,通过外在影响,让学生积极、主动认识自身素质的现状,自觉树立全面发展的思想,从而形成社会要求相对稳定的社会人。
3.1让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政课教育相互促进
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讲求科学性、必须正确把握“灌输”的内涵,强调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但要使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实效,就必须采用有利于高职学生接受的形式和方法,就需要文化素质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内化熏陶,以此培养学生内在精神修养与人格。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已经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单列出一定课时用于课外教学实践,例如,组织学生参观雷锋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大学生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观看禁毒展览、在正定等的影视资料,从情感上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共鸣与认识,最终让民族传统文化和爱国热情内化为他们的文化素质及优秀心理品质。
3.2让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积极中介作用
离开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方法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根据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参与性高的特点,引导学生尝试研究社会问题、观察社会生活,深化对理论和政策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可以选择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帮助高职学生掌握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选择儿童捐资助学、帮助孤寡老人、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文明社区、家庭的创建、勤工俭学等活动形式。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反复的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认识,进而将品德规范转化为内心的信念,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3.3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榜样”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榜样的力量首先来源于真实。让先进的人物现身说法,让有理想的人讲奉献,守纪律的人讲纪律,有牺牲精神的人讲敬业,有诚信品质的人讲诚信,榜样就是产生更加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也更能打动学生,产生更好的文化教育效果。例如大国工匠进校园,英雄模范人物巡回报告会等都是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3.4强调文化素养的自我教育
在老师的引导下,高职学生必须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反思等方式,主动接受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以此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修养。对正在成长的青年学子们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例如,(1)在学生中建立“学党章、学马列小组”,引导学生深入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学习党的纲领性文件,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2)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原著、《诗经》《大学》,或鲁迅、矛盾、老舍、巴金等大家的优秀作品,以提高文化修养。
3.5利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文化素质教育
随着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获取信息、接受外界因素影响的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积极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发挥其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和宣传教育作用。例如充分利用各高校创办的文学刊物,增加版面的多样性、创新性、可读性,选取学生容易接受的,“由浅入深”“由简入奢”地介绍中国地理地貌、历史名著、经典名画等优秀文化遗产。发挥校园广播的优势,利用早、中、晚不同时段播放民族音乐、世界名曲、经典流行等,营造高雅音乐的艺术氛围。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组织播放一些优秀影片及体育盛赛,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开辟“名人传”“历史大事”等栏目。或者依托专业的文化创作机构,拍摄属于学生自己的影视作品,创作主题以青春、校园、职场为主,从而开辟文化素质教育的新课堂。
3.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是身为教师,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必备的现代教育理论,以及广博的现代科技知识,还要有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审美、较高的文化素质和高尚的思想道德,一方面要表现出核心师德素质,要认识到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历史责任感,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化这种思想道德意识,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另一方面要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总结学生成长规律,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良好情感交流,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二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基于评价,或者基于大数据进行诊断改进,从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助力学生快乐成长。总的说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中不可欠缺的,是时展的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切实搞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还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但我们相信,只要认准目标,常抓不懈,扎扎实实,在实践中探索和前进,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一定会取得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Z].2019.
[2]文化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7.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郝瑾洁 单位:宁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