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关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关系

【摘要】高校舞蹈课程是提升学生艺术素质的主要渠道,而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促进高校舞蹈教育的持续发展。本文围绕德育教育、智育教育、美育教育、体育教育等方面探究舞蹈教学和大学生艺术素质之间的关系,为提升其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寻找依据,帮助其不断提高舞蹈技巧,培养艺术情操。

【关键词】舞蹈教学;艺术素质;德育教育

高校教育中,艺术素质教育是大学生教学的重点,对于其全面发展意义重大,舞蹈教师有必要将艺术素质教育与舞蹈教学充分结合,使学生在舞蹈学习中提升自身艺术素质,逐渐成为综合性人才。因此,高校舞蹈教学改革需要将素质教育作为核心,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真善美的领悟,提升其艺术素养。

一、高校舞蹈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著名舞蹈家吴晓邦曾经强调,艺术通过感染力培养人们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鼓励人们锻炼进取精神。高校中设置舞蹈课程,教师可以借助形象、生动的舞蹈知识和原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对舞蹈艺术充分理解、认识,使其逐渐养成乐观、积极的心态。不同的舞蹈内容对于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同时,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指出,道德属于做人的基础,若本性不佳,即使有一身本领和学问也均无用处。高校舞蹈教学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其追求高尚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这与思政教育目标相契合。孔子曾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因此在高校开展舞蹈教学工作时主要将舞蹈作为媒介,完成思想道德教育,其中的感染力、愉悦性、想象力均可以超过说教价值,能够调动当代大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例如,悠久的舞蹈传统和多种形式的民间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集体舞蹈在训练、教学、排练、表演时具有较强的强制性、统一性,因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的配合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其心中树立纪律观念;力量型舞蹈课程能够锻炼学生豪迈、勇敢、进取的精神;严格的舞蹈训练可以磨砺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品质,帮助其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在开展舞蹈教学时,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感受、体验,进而达到舞蹈课程自我教育和寓教于乐的效果,并具有其他形式教育和书本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满足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原则,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1]。因此,舞蹈教育可以实现说教优势移植,借助形象的教育手段,依托深厚情感完成艺术灌输,唤醒学生学习感受,使其内心艺术意象逐渐明朗清晰,发挥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作用。此外,舞蹈形式具有自由的特点,高校学生可以借助舞蹈学习、舞蹈赏析等方式,打破道德教育对于空间和形式的约束,规避思想道德教育概念化对于学习者的障碍。

二、高校舞蹈教学与智育教育的关系

学生在步入大学后,不仅需要提升自身舞蹈专业水平,还应全面挖掘自身潜能,良好的舞蹈作品可以向学生传授人文、自然、文学等领域的知识;舞蹈教学中的节奏性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音乐感,学习到更多关于音乐方面的知识;舞蹈动作训练能够使大学生大脑、小脑并用,帮助其提升表现能力、记忆力;舞蹈训练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身体器官的灵敏度,加强其智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运用的形象化语言、利落的动作能够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提升智力素质。

三、高校舞蹈教学与体育教育的关系

舞蹈艺术对人体、情感、健康、协调性具有积极影响,将舞蹈素材与课程教育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肌肉、协调肌肉,保障身体运动和平衡,借助舞蹈节奏和练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受损心灵[2]。高校舞蹈教学相较于专业舞蹈训练对于人体形态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不过在训练中也可以调整学生的不良体态,经过舞蹈训练的学生能拥有健美的体型和气质。因此,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丰富、生动的舞蹈教学,能够提升其体力,促进肌肉、骨骼、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提高新陈代谢速率。例如,体育舞蹈、艺术体操、水上芭蕾等均属于舞蹈与体育的充分融合,从体育角度和舞蹈角度分析,这些课程充分展示出舞蹈艺术,属于体育功能的拓展和延伸,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更好地投入到舞蹈的训练和学习中。

四、高校舞蹈教学与美育教育的关系

美育教育可以培养能正确、完全理解现实美和艺术美的人才,而舞蹈教学得到快速并广泛传播的原因是人们能体会到美育的价值。舞蹈是流传已久的艺术形式,相较于其他艺术可以充分展示人体美,讲究动作美、形象美、造型美、流动美,借助灵动的舞蹈动作表现舞者的广博艺术底蕴和思想内涵,给予人美的享受,陶冶道德情操,升华思想感情。学生通过舞蹈训练可以展现形体艺术,真实地感受艺术,借助舞蹈教学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其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和形式。素质是人们先天或者后天发展、稳定、内化、系统、能动的结果,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素质教育。因此,为了满足高校教育现状和体制改革的需求,应将素质教育与舞蹈教学充分结合。

五、高校舞蹈教学与学生心理素质的关系

由于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因此心理素质、抗挫折能力普遍较低,而舞蹈教学可以加强其心理素质。舞蹈家通过展示人体行为艺术,精心设计、编排多种动作表达心境,因此学生在学习舞蹈时通过发挥自身想象力,领悟动作的精神内涵,使自己全身心投入其中,放松持续处于紧绷状态的精神,进而最大限度地促进身心健康,锻炼其心理素质。由于舞蹈属于体力活动,因此训练的过程十分艰辛,若学生长时间练习和学习舞蹈,能够提升其身体素质,最重要的是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舞蹈中体会到乐趣和快乐,尽情释放并缓解日常生活、学业中的压力,提升其心理素质。

六、舞蹈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舞蹈教育阶段美育元素可以充分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提升其审美情趣以及艺术鉴赏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许多人认为舞蹈教学单纯属于技术、技能训练,缺少知识的传授,该说法有失偏颇。大学生不仅需要提升自身专业水平,还应全面激发其艺术潜能、思维潜力。舞蹈艺术主要是借助乐曲、表情、形态表达舞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舞蹈艺术审美是指其借助人脑中形象思维完成情感体验。当前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表示,人们通过鉴赏和谐、美妙的艺术线形模式,可以刺激其视觉感知力的形成和发展,提升形象思维水平、创造力和创新力。因此,形象思维水平对于树立高校学生艺术修养十分关键,其可以帮助学生在初始形象的基础上借助举一反三的形式完成舞蹈创造,为后续舞蹈编排的学习奠定基础。由于人脑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模式分别位于左脑与右脑,前者负责数学计算、阅读理解、语言活动,后者负责时空概念、形象感知、感情调动、情绪调动、艺术欣赏。因此,舞蹈自身可以调动学生右脑,提升其幻想力、联想力、想象力,使大家在感知舞蹈的过程中培养发散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七、舞蹈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

高校舞蹈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借助舞蹈教育参与丰富的艺术活动,通过鉴赏、创造,认识并了解真、善、美系列作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益智畅神、愉悦身心,还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获取艺术感染与熏陶,创建完美人格,树立其文化自信。坚定学生理想信念、艺术情操、道德教养,树立良好风貌。同时,舞蹈艺术与高校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例如,闻一多先生曾指出,舞蹈是生命情调中最本质、直接、尖锐、强烈的表现。因此,在高校开展舞蹈教学工作,可以帮助大学生完成自身的感受、体会与参与,发挥“自我教育”、寓教于乐等作用,其具有理论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与素质教育目标不谋而合,是教师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手段。舞蹈教育涉及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陶冶情操的重要工具。学生通过接受舞蹈艺术的熏陶可以感受作品的艺术情感,赞扬真善美、打击人性丑恶,进而培养健全的人格。因此,舞蹈教育是美育,而美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健康发展,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八、舞蹈教育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

其一,高校舞蹈教育十分重视课堂教学,基于基础理论课程培养大学生审美情趣。当前学生自小学至大学接受了许多文化课程的洗礼,鲜少接触舞蹈相关理论知识。同时,由于大学生自身舞蹈功底参差不齐,部分同学缺少舞蹈艺术的模仿天性,又由于空间、时间、条件等客观因素限制尚未接触系统的舞蹈知识,因此对于欣赏舞蹈、学习舞蹈无从知晓。借助高校系统的舞蹈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其掌握舞蹈艺术基础理论,培养基本审美情趣。其二,借助定期演出活动检验学生的专业水平。许多高校舞蹈专业会借助迎新晚会、音乐节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舞蹈节目,其中舞台演出不仅是检验学生训练效果和舞蹈专业水平的方式,同时可以优化其舞蹈技能,帮助其累积舞台实践经验。借助演出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艺术创造能力、舞蹈编排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调动其参与艺术活动的热情,培养其综合素质。此外,高校舞蹈演出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鉴赏舞蹈艺术的契机,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其艺术审美能力提供支持,鼓励其追求艺术之美,帮助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九、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舞蹈教学课程的有序发展,提升大学生自身艺术素质,高校需要加强对舞蹈教学的重视,不断创新舞蹈教学形式和内容,加强课程建设,使大学生完成艺术素质教育,提升其艺术素养,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使其意识到舞蹈的真正内核,在舞蹈动作中融入自身情感,满足对舞蹈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吴骏.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探究[J].北极光,2020,(01):49-50.

[2]白相春.探究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J].北极光,2019,(11):30-31.

作者:常国华 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