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素质教育下的校园公共空间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素质教育下的校园公共空间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素质教育下的校园公共空间设计

摘要:21世纪素质教育大力发展,区别于上世纪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更多的是强调中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一种更为全面和多元化的教育体系,相对应的对于校园空间的要求也变得更为多元化。本文以遵义四中实验学校规划设计方案为例,试图从素质教育模式自身特征出发,探讨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学建筑公共空间形态,以期为国内中学的规划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实例。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校园;开放空间

1研究背景

随着科教兴国及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教育模式的发展和演变,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角色逐渐发生变化,同时对校园建筑及公共空间的构建和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2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校园公共空间发展趋势

2.1由封闭性转向开放性

与传统中学相比,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校规划更强调空间环境的开放性。这种空间的开放性不仅体现在对内教学空间的开放性上,同时还体现在对外学校资源及空间要与家庭、社区、社会共享,以满足开放式教育需求,使学校能与社会融为一体,方便社会与学校之间能有效地进行信息和物质交换[1]。

2.2由单一性转向复合化

传统教育理念下,高效地管理常常作为校园建筑设计的出发点,从而形成了唯班级、唯学科的封闭状态,造成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之间的隔离。素质教育理念下,更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之间更广泛的交流和形式多样的课程培养,这就要求学校能提供更多的交流性空间和能适应多样化教学的复合性教学空间,以适应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需要。

2.3人性化与趣味性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学校教育空间除了教室之外,还应有丰富的交流空间、游戏空间和劳作空间等,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等能力,让知识在游戏中加以吸收和运用。因此,素质教育下的校园空间强调加人性化、趣味化户外活动场所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强调学生与环境及同龄人的互动,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3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学校园公共空间设计实践

3.1规划理念

遵义四中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舟机场附近,西临樱花大道,东近龙安江,生态环境优美,南临遵义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及温泉酒店,景观资源丰富。用地呈不规则类矩形,总用地面积约225亩,基地地形较平缓,无较大高差。基地现状以农田为主,灌溉渠自南向北横穿用地,中部有一座高差约10m的小山丘,植被丰富,景观优越。根据任务书要求,新校园将要容纳包含小学、初中、高中共2200名师生在此学习、生活,其中艺术类学生约占60%。在进行设计之前我们首先思考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学校更利于艺术类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对当代国际一流创新性校园规划的经验借鉴,我们提出了“开放校园、人本校园、共享校园、生态校园”的设计理念。(1)开放校园。学校不是独立的象牙塔,而是依附于社会并与之相辅相成。基于开放校园的设计理念,我们引入圈层概念,将体艺学校的美术楼、音乐楼、体育馆放置于对外的第一圈层,以便日后面向社会举办美术画展、音乐表演会、体育运动会等活动,彰显校园的开放性。第二圈层放置教学组团,为学生提供安静的教学环境。第三圈层放置学生与教师生活区,该区紧邻龙安江,利于营造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通过从传统“封闭式校园”向“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的设计转变,提高校舍及设施的利用率,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融合。(2)人本校园。学生是校园空间服务的主体,在人本校园的指导下,我们摒弃了传统枯燥呆板的行列式布局,教学区以活跃生动的布局形态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生活区则充分利用现有景观资源,形成栋栋面水的整体布局。另外考虑到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差异化,我们在分区中采用了既联系又相对分离的布局模式,形成教学与宿舍一一对应的关系。(3)共享校园。教学模式决定空间形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未来教学模式更强调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也决定了未来教学空间更倾向于把几种相似的功能空间整合为一体,使教学空间多元而充满活力。我们参考了北京房山四中、天津华旭中学等学校的空间布局,通过扩大走廊、设置交流共享厅等方式创造多样化内部交往空间,为多样化的交流方式提供了可能。教室则采取灵活的布局方式,桌、椅、柜子等都可以方便地移动,并可以灵活地排列组合成不同的形式,每层教学区又可以随时分割出不同的小区域,以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4)生态校园。生态设计作为新型校园规划的重要一环,具有强大的育人引导功能和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案依据校园的场地条件与环境特征,强调生态校园的主题,中心以山体公园作为校园的生态景观核心,结合场地内原有微地形布置体现其特色的建筑与景观,共同建构纵贯校园南北的开放化、园林化生态网络系统。通过让学生在自然中玩耍、学习和获得种植自然植物的实践经验,培育学生环保意识。

3.2规划结构

在“开放校园、人本校园、共享校园、生态校园”的指导下,整个校园可概括为“一心两轴四区”的规划结构。一心———方案将自然山丘进行保留整合,形成生态绿核。结合体育运动区的设置及对现有灌溉渠的开挖利用,使校园生态网络形成以中央绿心为依托向南北两侧渗透的整体态势。两轴———基地西临樱花大道,作为城市形象展示面,入口主轴垂直樱花大道布置,彰显校园庄重大气的标志性形象。垂直入口主轴规划一条生态景观轴,该景观轴将美术馆、音乐馆及体育运动区有机串联起来,形成一条联系校园与城市社区的资源共享带。四区———根据功能要求,方案在总体格局上划分为以艺术展示为主的西部艺术区、以基础教学为主的中部教育区和以体育、住宿为主的东部生活大区。美术馆和音乐馆共同构成的艺术区位于入口主轴两侧,方便开展对外交流和文化艺术活动;基础教学楼以半围合的模式集中布局,同时通过局部底层架空的方式引导环境,以营造内外适宜的教学环境;学生住宿区围绕山体错落布置以最大化地利用山体公园、滨水景观等自然资源;体育运动区毗邻实习基地设置,方便两区的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校园的开放性。

3.3交通设计———适度分离、互不干扰

校园道路路网结合地形布置,形成人车分流的交通体系。车行流线由西侧规划道路引入,在校园外围形成道路环线,形成了“车行外侧,步行中央”的交通格局以减少车行系统对中央慢行系统的干扰。校前区退让樱花大道一定距离设置地面停车区,作为城市道路与校园内部的中间缓冲带,缓解上下学高峰期大量人流及车流对城市道路的压迫。地下车库集中设置于用地西侧的艺术区,结合校园出入口位置,方便车辆通行。步行流线沿校园主空间序列延展,形成“校大门———艺术广场———教学广场———生活广场———文化长廊———山体公园”一系列步行景观空间带,并在各功能区域建筑之间以风雨连廊相互连接,形成多元化、多体系、多层次感的校园慢行系统。

3.4景观设计———绿心引领、碧水穿园

校园依山伴水,方案借势基地优异的生态条件,通过山水之间的生态绿轴串接滨水景观带、生活广场、山体公园、体育运动区及基地西侧的温泉酒店,形成山水联动的整体格局。结合原有灌溉渠整合而成的滨水景观带按照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搭配高低错落的植物,打造四季有花,五彩缤纷的现代化生态校园;山体公园则在保留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地竖向设计,结合景观植被,营造出一幅惬意的自然画面,同学们可以在这里读书、散步,或登上山顶钟楼俯瞰整个校园。

3.5建筑风貌控制

整体风貌形态设计遵循“地域与现代共融”的总体原则,注重校园建筑风格的协调统一,力求呈现端庄大气、又兼具文化内涵的建筑形象。其中美术馆、音乐馆以现代简洁的设计手法体现标志性与引领性;教学楼组团整体建筑风格以现代为主,局部点缀拱廊、拱形窗、线角装饰等传统元素,彰显遵义地域特色文化;后勤生活区结合现代设计手法与建造材料,成为空间体系中最具地域特色的建筑界面,由此形成“现代———地域”的逐层过渡。

4结语

中学的学程作为青少年教育的关键阶段,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的最佳时机。如果我们让他们在这个阶段拥有一个舒适的校园学习氛围,将有利于他们一生的发展。本文从研究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校园公共空间发展趋势入手,结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为学生塑造开放式、人性化、多元化、生态化的教学环境,以期为我国中学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婧.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小学建筑空间及环境模式研究———借鉴国外经验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建筑空间环境初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作者:伍婧萱 单位: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