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美育素质教育问题及对策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美育素质教育问题及对策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美育素质教育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育素质教育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上的研究,解读近年来我国美育素质教育政策,突出美育素质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强调美育素质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我国高校美育教育现存的美育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成果不显著以及社会整体审美教育缺失等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我国高校美育教育现存的问题,同时根据高校美育教育现实情况,结合本国现代化发展大背景,解决高校美育教育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素质教育体系,推动落实高校美育教育课程建设,从而促进我国一流高校特色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高校;美育;素质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一、美育素质教育研究

(一)美育与素质教育美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且在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与素质教育有着相同的理念,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关注人本身的素养和发展。蒋冰海在《美育学导论》中强调了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身心和谐以及精神品质、实践能力的作用。杜卫在《现代美育学导论》中也论述了美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的同一性,他强调美育具有关注人们精神需求的多种功能。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关注人类文化对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而美育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基础素质教育中文化素质内化的需求。美育的目标包括但不限于培养审美能力、构建创造美的能力、提升人们的精神品质以及帮助人们形成完美人格。在我国历史上,儒家很早就对美育作出了论述。《孔子美育特色臆探》中提到,孔子的美育特色,其本质就在于美育对精神的内化作用,通过情感体验帮助建构起愉悦性、诗意性、大众性、文化性的“君子”人格。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美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艺术教育,它应该更偏向于建立情感体验与满足情感发展,本雅明就这个问题曾提过美的“Aura”,即美的“灵晕”,他将审美与道德和教育联系起来,美育提供的情感体验实际上来自于个人与更大存在的互动,这里的“存在”可以借鉴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观点,即“环境营造的本体存在感。”在此基础上,美育素质教育应不单单注重意象的审美,还应关注情感的交流与想象的延伸,广义上而言,任何培养人们形象化审美情感的教育都可以纳入美育的范畴。

(二)美育素质教育政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社会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意识的增强,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政策,但在我国法律中依然缺乏对于美育的具体规定。美育素质教育缺乏国家层面的具有独立体系的教育政策,缺乏专门的规划,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等,这引发了现阶段高校美育素质教育工作中的众多问题。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的18个核心素养,这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发展阶段,其中问题解决、审美情趣、信息意识、批判质疑等素养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美育素质教育正是培养18个核心素养的关键。

二、中国高校美育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美育素质教育发展不均衡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地方教育投入资源不平衡,省际教育理念发展不均衡等导致中国美育素质教育发展不均衡。在漆玲玲的论文《中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状况的省际差异分析》中,作者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公布的教育投入数据进行分析,创新性地对区域教育投入数据进行跨地区比较,从而揭示出我国美育素质教育省际发展不均衡的特点。在研究中,作者强调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对教育财力资源投入的影响,区域教育投入不均衡导致区域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差异,同时,区域教育理论研究强度以及先进教育理念普及度对区域美育素质教育不均衡也产生了影响。

(二)美育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在高校开展艺术教育实践的关键就在于促进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要发挥艺术学院在艺术教育领域的优势,以艺术学院现有的专业教师团队为主导,建设面向全校学生的艺术教育科学师资团队,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艺术教育课程,同时注重对艺术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积极开展国际艺术教育合作交流,促进教师执教水平的提高。以东北大学为例,艺术学院朱利教授先面对全校开设书法选修课,再从选修课里挑选学生加入特训小组,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素质开展细致的美育素质教育,通过分层特训的方式使艺术教育课程下沉,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书法教材编撰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育过程,美育素质教育成果学生共享,为艺术学院开展全校美育素质教育提供了实践经验。而理工类院校或其他缺少艺术学院的高校,在美育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应加大学校美育教育资源投入,增设美育教育专门部门,招收美育素质教育专业教师,从艺术实践、审美教育、文学熏陶、心理辅导等领域出发,组建一支科学的、灵活的、多元的美育素质教育专业师资队伍。

(三)美育素质教育成效不显著中国高校美育素质教育具有隐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在全球化新时代下教育成效不显著。一方面,美育素质教育在知识运用和知识迁移方面具有隐性的特点,它帮助人们构建认知能力、提升洞察力、塑造价值观、培养心智模式等等,具有教育成果短时间内无法检测的特征。另一方面,高校美育素质教育缺少现实基础,无法紧跟时代需求,这种滞后性是美育素质教育在几十年的教育改革中成效不显著的重要原因。李开玲在《大学美育课程论略论》中探讨了现代美育的目标,即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生存方式重建,并强调高校应该顺应时展,及时更新教育理论,灵活调整课程设置,增强美育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

(四)美育素质教育审美缺失美育素质教育审美缺失,一方面表现为西方审美全面入侵,另一方面表现为民族审美教育不足。追求西方审美,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民族文化自信缺失有关,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知识界对传统文化进行单方面的摒弃,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民族的文化根基,造成了对西方文化极度崇拜的畸形审美。在价值评定方面,神圣化西方社会的各个方面,以类似西方为最高评判标准,造成了优秀传统文化断层的问题;在女性面部妆容方面,单一追求西方骨骼感,深眸高鼻浅发色,造成了病态的“网红脸”审美;在大众意识层面,审美教育观念薄弱,“排斥打扮”“污名化美”的现象严重,造成了社会“土味审美”的潮流。同时,我国美育素质教育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审美表现,在高校中,不修边幅、邋遢木讷,千篇一律的格子衬衫和牛仔裤,成为了“特色”。2020年《新周刊》杂志以“低美感社会”为主题对中国民族审美作了一系列解读,并归纳出现代中国审美缺失的四个具体表现特征:抄袭跟风、塑料设计、抖式快感、文化雾霾,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整个社会健康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判断,甚至影响到中华文化的外延吸引力,给民族文化贴上了“廉价”“丑陋”的标签,不利于社会审美的健康发展与良性循环,不利于建立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同时,不利于中国传统美学的传承与创新。

三、中国高校美育素质教育对策

(一)制定国家层面美育素质教育的政策及标准借鉴国外优秀经验,制定国家层面的美育素质教育政策及标准是解决美育标准混乱、高校不关注美育素质教育、美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的关键。西方美育教育相较于中国美育教育有着发展历史更悠久、理论研究更深入、实践经验更丰富等优势,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西方美育思想在古希腊时期便开始理论化,席勒发表《美育书简》正式开启了西方美育的进程,直到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美育逐渐从理论走向了实践,期间各类美术馆、工艺馆、艺术院校相继成立,形成了西方美育教育“美”与“真”结合的特点,即西方美育强调美育基于真理,在现代科学体系下,西方将美育与艺术理论、审美心理学、接受美学等相结合,促进了美育理论研究的科学化、专业化、多元化发展。我国在制定国家层面美育素质教育的政策时,应借鉴西方美育理性的特点,对中国美育素质教育的含义进行科学界定,并依据国家战略发展目标,制定长期有效的发展规划,促进我国美育素质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根据本国国情推动国家层面美育素质教育政策的个性化调整。中国美育与西方美育都是基于各自的哲学发展而来的,有着本质意义上的不同诉求,我国在借鉴西方美育教育政策的同时,应根据本国国情做相应的调整。西方美育偏向数理模型分析等智育方面,而中国美育偏向人格塑造等情育方面,重视美育在价值观塑造、个人品质提升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在制定推动我国美育素质教育实施与内化的政策时,应发挥我国传统文化中汉语文字、优秀文艺作品等的美育功能,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在美育素质教育中的分量。

(二)加强高校美育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我国至今没有专门的美育教师岗位培训与执教能力考试,这导致了我国美育师资力量的不足,在高校体现为美育教师业余化,而这也是我国高校美育素质教育片面化、形式化、肤浅化以及成果不显著的重要原因。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需要高校加大资源投入,配备专业的教师,促进多层次、多元化、多形式的美育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同时要重视对师资队伍的专业技能进行更新培训,通过鼓励专业教师进修、参加学术交流、开展经验研讨会等,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使教师执教能力与时俱进,从而不断提高美育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应加大对美育素质教育教具的资源投入,加强如多媒体教室、展陈室、阅读室、练功房等美育素质教育的“硬”实力建设也是加强美育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四、结论

美育素质教育是新时代国家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必要途径,也是完善公民人格、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我国应大力推动高校美育素质教育政策落实,促进“双一流”高校特色美育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总结高校美育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根据现有问题进行局部纠错、整体向好的对策研究,逐步推动我国高校建立起一套具有民族特色、区域特长以及政策完善、师资雄厚的美育素质教育体系,为我国新时期的国家建设培养具有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拥有完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健康审美意识与民族自信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巩琦.论美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董弋芬.素质教育中的美育功能[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04):74-76.

[3]刘居富.学校美育的功能[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5,(01):35-39.

[4]罗崇明.学校教育要高度重视美育[J].青海教育,1995,(11):11.

[5]张笑梅.当代高校美育的困境与出路[D].山东师范大学,2008.

作者:霍楷 罗雯 单位:东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