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素质教育下高校体育教学实践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素质教育下高校体育教学实践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素质教育下高校体育教学实践浅析

摘要:高校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大学生体质和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正在有序开展,从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严重制约了二者的融合效率。本文以此为视角,分析了素质教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体育教学方法革新的思路与对策,以期高效、全面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体育人才。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体育教学

高校体育教育遵循素质教育政策方针,既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保障,亦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作为国家教育领域的主推方向,高等体育教学推进素质教育义不容辞。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主要侧重学生体质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开发,教学思维过于狭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发了体育教学社会价值的流失。为此体育教师应将素质教育认知上升到新的高度,着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的特性,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拓展、开发体育教学的社会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体育意识,切实推动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为在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日后成才打下基础。

一、高校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一)素质教育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很多学生对于素质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究其原因在于素质教育理念落实缺乏实质性,缺乏内涵和外在的有效统一,素质教育形式化现象依然存在。

(二)课程设置与学生心理衔接不紧密

高校体育的课程设置多沿袭传统体育教学思路,教育目标缺乏与学生实际需求的贴合,单纯技能化、繁杂化的教学模式,使得素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足,对教学缺乏辅助意义。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强烈,单一、固守的课程设置势必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久而久之造成课堂参与意识的下降,与素质教育目标渐行渐远。

(三)师资队伍亟需完善

体育教师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只有具有良好的师资团队才会科学地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否则素质教育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反观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更多地注重于专业技能和运动训练,缺乏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对于素质教育理念的本质内涵理解并不全面和深刻。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知识的拓展和外延,造成教育偏差的现象的出现。

(四)课堂缺少实效性

高校体育教学出现了过于随意的现象,课的形式变得松懈,对于素质教育推进十分不利。一些教师不能够认真地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教学中缺少思维定位,过分强调课的结构,课堂缺少活跃度,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受限,自身潜能得不到有效的开发。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实践革新的策略与路径

(一)加大对素质教育融入体育教学的重视和投入

学校应与时俱进地研究素质教育的价值和内涵,深入探索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关联,科学合理地定位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素质教育推进氛围。素质教育背景下,一定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学生潜质的深挖掘,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在全面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在现实的实践教学中应用一些新式教学方法,利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辐射影响,侧重对学生的激发、启迪和激励,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同时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的认知,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借鉴诸如发现法、合作法等探究式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自主独立思考,结合游戏,愉快教学,适应新时代下的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手段,可以根据学情适当穿插游戏的成分。大学生对于游戏教学同样渴望,而且对于体育游戏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为此体育教学要在避免过于娱乐化的前提下,既要保证游戏的针对性和复杂性,又要体现个体的差异性,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都能够感受到快乐、放松和满足。

(二)合理设计教学使其贴近学生身心需求

体育工作者要正确把握体育教学思维与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细心安排、精心规划实用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师要精心培育所有学生,遵循主体性、基础性、全面性和完整性的原则,注重学生潜质的深挖掘。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利用与之匹配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技能的反复练习当中,确保学生经过练习掌握本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另一方面,为了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教师需要聚焦教学目标,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培养,采取探究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面对自身出现的问题能够不逃避,实现与学生交流无障碍。为此教师要经常改变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完善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利用理解、支持和鼓励的方式,使学生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夯实教学基础,加大对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训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形成全方位的素质培养新格局。

(三)大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要打造具有综合学科素养的体育教师队伍,在选拔聘用体育教师的过程中,侧重考察教师综合水平和人文社科知识。在教师培训期间,以素质教育为核心,高度重视教师的自我发展,为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让教师明确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时刻保持自我“充电”的习惯。教师可利用互联网学习最新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的成果和经验,全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高校体育教师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增强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的导向,高度重视体育学科建设,以培养学生体育综合素质为目标,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抗解压能力,为学生日后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和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构建适应性与实效性并轨的教学机制

为了从传统应试教育的困局中摆脱,实现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理念同步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应有效规范、引导与维护教学活动,明确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学模式的创新应与社会发展新形势保持吻合,构建适应性与实效性并轨的教学机制,确保教学模式发挥教育人、塑造人和培养人的功能,在不同的视角与层面上解决教学难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在体育考核和评价指标上也需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让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逐渐淡化课堂中的运动技术教学,根据体育运动项目的自身特点,用学校现有的优势资源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此外,从健全学生人格和强健学生体魄入手,积极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掌握学生当前的思想动态,以多元化教学手段为主,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力争教学过程的反思与评价工作无漏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总之,高校体育教学要从多方面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了解并掌握素质教育特征,指导高校体育教学有效开展。体育教师应明晰教学改革现状及问题根源,积极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学实际情况,认清所肩负的教育重责,大胆尝试应用新型教学模式,改变教学评价模式,规范地开展实效性教学,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理念,形成强大的教学内在驱动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稳定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司琦,汪霖之,KimJeongsu,等.基于人际和组织生态子系统的青少年校内课外身体活动影响因素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3):259-264,279.

[2]贾健.“健康中国”背景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理论研究[J].体育科技,2019,40(4):147-148.

作者:郑玉霞 单位:广东南方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