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当代陶艺素质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当代陶艺素质教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当代陶艺素质教育

一、陶艺的时代性和国际性适合现代素质教育

现代科学技术理性支配了工业生产。人们在单一方面为现代技术的实现作出贡献,为唯物质和经济效益的机器和自动化服务。现代技术在极大地提高人类生存能力的同时,日臻上升为一种超越人类控制的外在力量。人们由失望进而惊惧地看到现代技术愈有力地控制自然,人离异于自然和自身的现象愈明显。中国近日富士康公司自杀门事件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现代文明的这种二律背反,导致疏离社会、厌恶机器、崇尚自然的心理情绪迅速滋生和蔓延。这也是陶艺这门古老的手工艺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的原因所在,陶艺作为人的情感精神需求的补偿性反应而崛起的新手工艺艺术,手的作用使那些被非人格化的技术理性所否弃的人类自由意志,自然情感由潜抑转向开释。陶艺作为现代素质教育内容之一有其时代的必然性。《大趋势》一书的作者奈斯在特认为,21世纪人们的休闲活动将从体育转向艺术。

《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托夫勒也认为,在信息社会中,人类将以迄今为止未曾有过的规模,从事艺术创作。总之,21世纪是一个艺术复兴的世纪,只是其艺术的形式和概念将有别于传统,但无论如何,用各种材料制成的手工艺将会是一门最有希望的新兴艺术。手工艺是所有艺术中与生活最贴近的一门艺术,是人类根部艺术。手工艺术这门最古老又最年轻的生活艺术将在未来艺术中引起人们注目,并且由于其开拓的路很宽,可以制作贴近生活的具有实用性(功能性的生活艺术品),也可以完全抛弃传统的有关手工艺品方面的概念,不考虑“用”,而只表达某种哲理和意境以及自己的艺术个性,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同时,它既可以是一项很深奥、很有创造性、富有哲理和表达某种思想的严肃的艺术活动,也可以是一项很轻松愉快的、有趣的调节和丰富业余生活的普及性艺术活动。现代手工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将使艺术的殿堂敞开大门,迎接和包容所有的热爱它、向往它的人们。陶艺则是其中的佼佼者。陶泥,世界无处不在。陶艺也即是一门世界性的艺术和生活手段,没有哪个民族没有制陶的历史,没有任何艺术种类象陶艺这样具有国际性。最近十几年的陶艺国际研讨会或展览举行;中国国际陶艺夏季进修学院的成立发展;世界艺术家在景德镇等陶区的创作活动,都充分说明陶艺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巨大的能量。中国当代陶艺现状已由不乐观转型到生命力勃发的状态,不断前进的步伐令人感到欣慰。陶艺作为文化的使者,素质教育的先锋越来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陶艺作为都市人与自然交流的艺术和娱乐形式越来越普及。试想伴随着美妙音乐,在城市大厦某层间高阁里,某人双手正在触摸着充满自然气息的泥土,这是什么感觉?奥斯卡获奖电影《人鬼情未了》和《铁塔尼号》中女主人公坐在一个转盘边,双手把弄着一团泥,一会儿就做出来一个美丽的造型,一会儿又变了形。很多人感觉很神奇,都想自己尝试。陶艺在欧美相当普及,做陶、玩陶、品陶已成为人们文化和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从小学到大学,从业余学校到专业陶瓷工作室,现代陶瓷艺术教育已成为一种非常普及的美术教育形式。陶艺作为现代陶冶性情的休闲方式,在中国越来越受到世人青睐。陶艺在大学里作为现代素质教育的内容无疑有其优势,这不仅因为其时代普适性,而且是由陶艺自身专业特点所决定的。

二、陶艺的综合特点和跨学科性适合现代素质教育

可以说,陶艺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形式,它的魅力不仅在于结果,而更多体现在过程中。玩泥是人的天性,在人与土的接触过程中,人的天性情感流露得很彻底,人们从中得到了一种心灵的满足或慰藉,又或说让人的身心重返了一次自然的孩童时代,让人忘却了烦忧。这种天性情感中已包含着人的原始创作欲望或说征服欲,此种欲望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渠道,比如艺术、体育游戏或工作等抒解,很可能通过其它他途径比如说犯罪、战争得以发泄,或找不到出口而产生消极举措。而陶艺在与泥、火、釉的关系中,得到与自然与自己的本性最直接的接触体验,在参与陶艺的过程中,身心都得到无比的舒畅,因为你实实在在地创造着天地之间的又一个新的、只属于自己的世界,从而使真善美的情感在作者的血液中流淌,在潜移默化中使作者思想情操得以提升。做陶过程中,你须要让软的泥土立起来。

这本身就是对自然物性的一种征服,当然其中也需要耐心,你不可能在塑形的过程中改变泥土的物性,你只有了解它的特性顺应利用它的特性,这其实又是一种人与物的和谐。泥土在你手中即是你的学生又是你的老师,一个合格的师范生对其学生,甚至人与人打交道,我认为这时也包含有这个道理。从对泥土的情感到对学生的情感会是很自然的转换。陶艺不可否认是立体的、实在的。一团泥通过你的手、脑、眼、心变成一个具有生命的艺术形象,并且经过火把它的形定下来。通过陶艺教学,学生可以比单一的绘画、雕塑等更能很好的发挥创造性,可以说陶艺绝不是一门艺术的孤立研究和教学,它可以说是重视各学科关系的,重视实践和实验的。这也是现代陶艺吸引越来越多的美术工作者,或爱好者参与创作的原因。陶艺也是艺术与科学的结晶。陶艺的特点也符合从分工走向综合的跨学科素质教育的要求。它是一门综合的美术种类,它打破了艺术和工艺的界线,艺术和生活的界线,艺术和科学的界线,绘画和雕塑的界线,传统和现代的界线……陶艺是绘画和雕塑结合的艺术,也是金、木、水、火、土的实验性很强的艺术。

釉药里的发色剂就是金属矿物,单纯的草木灰在高温下也能熔化成美丽的灰釉。这些都可以通过化学实验确定成份配制不同种类的釉药;通过控制窑火的温度,可以很好改变土的物理化学结构,从土变成炻器,甚至瓷器这都是和科学有关的。虽然我们不可以每一项都参与做,因为有现成的土、釉卖,也有电子控温的窑炉,但将来发展到一定规模,可以自己配制自己的釉、泥料等。自己把握不同烧成方法,这将是更深入的实验和体验。其实一些简单的釉药按照配方配制起来也不难,并且很有乐趣。其制作过程也让人受到美的熏陶。其过程也不容忽略地成为其重要目的之一。陶艺的这种学科综合性无疑对过早、过分专门单一化学习和应试教育带来的问题有积极调节作用(这也是我国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起因)。因此,陶艺对现代素质教育意义和价值不容忽视。

三、陶艺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意义、价值和作用

从某个角度说,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矛盾就是通材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相互不平衡的问题。在各类知识大综合的现代信息社会里,现代教育的重心在于知识方面,而主要的工具则是书本。素质教育归根到底是有关人的身心的教育,是关心人如何做人的教育,一个精神健全的人,具有创造个性的人必定是敢于批判、敏于思考、具有高尚情感和实验精神的人。而这些正是我们传统教育所欠缺的东西。这需要教育对象对一个机体在固有环境中所连成的多种动态的价值的敏锐感觉、欣赏和批评。在实际环境中对事物的直接认识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取代的。我们需要的是具体的事实,并且需要展现它们的真正价值。现代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是陶冶人养成一种对美的发现和领悟习惯,培养一种能改变事物的创造能力。通过一些手工艺劳动,即把具体的事物安排得能引人们重视其本身的可能性的活动,便可以达到此目的。陶艺由于上述诸原因,是最好的手段之一。

通过陶艺制作让学生从朴实的泥土中发现惊人的美,这是一个脑力与体力并重的活动过程,通过具体形象的塑造,不仅有利于增加个性深度,启发大脑的敏感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可以锻炼手和身体的灵巧,这些劳动对大多数只能进行一些专业的抽象思维和简单的手工劳作的现代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陶艺等手工课可以在课堂上或业余时间里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手的灵巧度,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比起传统的图画课来,陶艺等手工课更有具体性、可视性和创造性。可以说,陶艺在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都可对学生产生非常良好的影响。陶泥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在长期作陶中,人的真诚情感会得以加强,难怪乎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说,手工劳作是最诚实的工作。这是“德”的一方面。说到“智”,勿庸置疑,创作过程开发大脑,利用物理化学等知识都是陶艺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心智的健全可以在创作中得到促进。“美”就更不用说,视觉和心灵的美感都蕴含在创作过程及作品之中了。“体”和“劳”可以从作陶的较大幅身体动作中体会到,比如取土、揉土及拉坯(尤其是一些手工脚动拉坯机)。

还有一点是“群”,在集体创作中,尤其是较大型作品,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群体合作意识及能力,增进友谊和得到快乐。陶艺可使学生的审美观、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都会有较大提高。让我们引用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美是构建现代物质文明的精髓,是一切创造的灵魂。艺术教育与美育最终的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出美好的现代人。也只有这样,才会有一个现代的美好世界。塑造美好的心灵,这既是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共同出发点,也是归宿。”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