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学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学研究

一、大学生心理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1.心理素质与思想品德素质的关系

思想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心理特征,它包含有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四个成分,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相互联系的,组成了品德结构的心理特征的子系统”。这四个子系统就是反映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四个方面。

2.心理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关系

健康的情绪、情感有益于感知、识记、思维、想象等活动,可以提高学习与运用知识的效率与能力。反之,则减缓或削弱学生感知活动与能力的发展,增加学生学习与掌握知识的困难。意志在学习与运用知识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一种情况是,智力水平差不多,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谁就能成为优秀者。另一种情况是,智力虽然较低(属正常范围),但通过意志力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赶上甚至超过智力较高者的学业成就。正如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良好的性格特征,如自尊、自强、乐观、进取等能促进学生学习与运用科学文化知识和获得优异的学业成绩。反之,则阻碍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科学文化素养有着直接而又紧密的联系,对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

3.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的关系

心身医学研究表明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很多疾病,如气喘、高血压、皮肤过敏、胃溃疡等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如情绪对身体就有很大影响,积极的情绪有益于身体健康,消极的情绪有损于身体健康。斯顿巴赫就认为“所有的病症都是心身相关的,只是某些疾病比其它疾病有更明显的情绪内容”。心理素质不但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直接影响,而且,对身体潜能的发挥也有很大影响。这一点可从体育竞赛中看出来。在旗鼓相当的情况下,甚至于存在一定差距的情况下,谁心理素质好,谁的体能就能得到更大的发挥,并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心理训练已成为体育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4.心理素质与社会文化素质的关系和作用

心理素质制约着社会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必须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上进行,如同道德教育、科学教育等都是在提高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实现的那样,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也必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心理素质与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心理素质不但与诸素质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而且,对这些素质有深远的影响,对这些素质的提高起到巨大作用。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也可以说它的整体优化教育。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提高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途径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北京是全国最早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省市之一,上世纪70年代末才有较少的高校开始从事这项工作。十多年前,大学生们对心理咨询知之甚少,那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实也把重点放在解决少数学生的问题上。但随着这项工作的逐步规范化,重点已由个体转向全体。现在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不仅是解决问题,而且是提高素质;不是由坏变好,而是由好到更好。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高校逐渐构建了一个以心理素质课程教育为主渠道、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为主阵地、以学生工作队伍为日常心理教育主力、以大学生心理社团为补充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格局。调查表明,全国大部分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及咨询专门机构,其中有的高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而产生的无所适从的焦虑感;社会的变革带来的心理冲击,严重的还可能造成心理失衡;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嫉妒心理等等。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途径进行探讨。

首先,教育者要有正确的观点。素质教育应该是培养有主见、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冷静地分析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区分盲目反抗和合理的拒绝,前者是一种缺乏思考的机械的行为模式,是幼稚的、盲目的;后者是有分析的理性的选择,体现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因此,应该把前者科学转化为后者,这样才是正确科学的态度。

其次,教师应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必须首先使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最根本的方法是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此,教师应自己带头尊重这些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

最后,营造一个具有民主、宽容、善意友好的集体氛围,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这些有利于改善学生的一些攻击性心理及行为。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学习交往,从而对活动感兴趣、对集体感兴趣,逐渐改变原先的态度和看法。

通过以上的分析,足可以使我们认清高等院校加强心理素质教育的必然性、重要性和迫切性,进而把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课题认真研究解决。国际化社会的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及消费社会形成发展的背后,使得社会生存的现实竞争日趋白热化,其核心已经从“技术竞争”向“人的竞争”过渡转移,即是一场人的全面素质能力的竞争。因此,从素质教育的提倡开始,它所指向的就不是单纯的知识结构改革,而是站在时代社会进步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实践前沿,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理应着重的基础素质。有必要重新认识心理素质,谋求多角度地探讨心理素质完善提高的实现,这是摆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前的一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