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探索(10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摘要:语文学科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优势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思想,使学生形成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于学生优秀品格的塑造及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论述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并提出加强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以供广大语文教师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人文素质教育;问题;措施
语文学科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教材中收录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这些文章都是作者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的内心会有所触动,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更为透彻。然而在当前的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对语文知识的解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造成了高职学生普遍缺乏理想和信念,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不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采取改革措施,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文情怀。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教学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帮助学生实现其职业规划,使学生能更快地投入工作岗位中。因此,以往的高职教育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在此背景下,学生会形成拜金主义思想,易将对事业和金钱的渴望凌驾于理想和信念之上。长此以往,他们则认为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取一纸文凭,而找个好工作,获得高薪收入才最为重要,至于牺牲和奉献等人文素质的培养则全不在其考虑范围。同时,学生的自身因素也不容忽视,他们对各学科的重视程度有着显著区别,对专业课给予了高度重视,类似语文这样的基础课则缺乏兴趣。学生只知追求潮流事物,造成传统文化的缺失。有些学生缺乏集体意识,崇尚个人主义,经常会违反高职院校的规定,审美水平和辨别能力也普遍较低。
二、加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的措施
1.将人文素质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人文素质教育不是单纯地喊口号,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语文学科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主动承担人文素质教育的职责,将情感教育、责任教育、思维教育、能力教育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和情感,使学生自觉形成符合自身职业规划和企业发展需求的习惯和技能。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语文教学应设计完善的教学计划,从教学内容、方法、形式、手段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的改革,并始终将素质培养置于知识培养之上,使学生先成人后成才,最终达到培养精英化人才的目标。
2.充分挖掘人文素质教育资源。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优秀文章,这些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重要媒介,有些文章蕴含着爱国情怀,有些文章饱含着思乡之情,有些则描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可在解读课文时,讲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并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自觉学习文中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同时,教师还可挑选富有人文精神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由学生复述文章大意和中心思想,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使情感教学真正地深入人心
3.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随着新课改的大力实行,对高职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强调趣味性和知识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语文学习中,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化知识,而且还要突出个性和能力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愿,塑造学生的个性化人格和创新思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制订教学计划,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给学生新鲜感,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使其能更好地投入语文学习。教师还要转变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如,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播放预先整理的课件资料,使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培养高水平的语文教师队伍。教师是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重视提高自身的修养,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创造浓郁的人文环境,以带动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保持平衡的心态,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对社会生活进行深刻的洞察、感悟和思考,善于从中得到启迪不断丰富自己;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用耐心、细心来引导和鼓励学生,用真诚去赢得学生的信任,用宽广的胸怀接纳不同的学生,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形成高雅的人格。
三、结语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塑造学生个性化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应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语文教学活动,采用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探讨和交流,以拓宽学生思路,促使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得到快速提升,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张立英.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现的途径[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
[2]余勇,陈利荣.以大学语文教育为基点推进高职高专人文素质教育[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作者:周玲 单位:承德护理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音乐教学中的人文内涵及人文素质教育
引言
在社会发展下,越来越倾向于多元化人才的吸收,急需具备综合能力与技能的音乐人才。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尤为关键,透过音乐功能及价值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内涵及人文素养,令其获得彻底的发展,从整体上对综合素质进行提升。
一、高职音乐教学中的人文内涵
人文内涵从广义的角度而言,指的是一个人具备良好的精神品质与价值取向。以狭义角度而言,指的是一个人所具备的知识乃至技能,比如学习文化课程。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可以逐步对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造成影响,将学生的人文内涵给予提高,培养学生的人格并进行教育价值导向。强化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素质教育,加快音乐专业学生从整体上适合发展所需,则成为高职音乐教学改革所需,也是加快社会和谐发展所需。高职音乐教学有别于其他文化学科的教育,对于文化类学科而言,音乐在教学当中更为注重培养学生思想理念及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升学生审美素质教育,更靠近素质教育的内涵。
二、高职音乐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强化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十分有利
音乐教学特有的价值则为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具备审美情趣,通过音乐教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一名具备人文内涵及追求的人。人文素质教育会影响到学生的方方面面,更加能够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展现出高职院校教育的内涵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强化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对高职院校教学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利
我国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了打造符合社会及经济发展的人才,从而需要学生在学习当中,不但要具备专业技能,还需要具有吃苦、创新、团结等理念。这些能力及素质的构成,无法脱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的教育。只有真正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才可以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能力,打造出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型人才[1]。
(三)强化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对建设社会和谐十分有利
人文素质教育对高职院校教育活动而言尤为关键,其可以让学生具备认知意识,可以让学生更加具有民族意识,让学生重视国家、关注社会、热爱民族。
三、高职音乐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音乐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人应当从儿童开始进行情感教育及美的教育。音乐美则属于特有的情感表达形式,这种美是其他教育科目无法取代的。音乐源于生活,并且透过灵动的音符改变让人的神经以及压力得以放松,将忙碌的生活带来的紧张等不良状态给予消除,让人们可以安静下来体会生活,感受人生的意义。因为音乐创作所运用的是感性材料,审美方式也是透过声音完成的,所以,相较于其他艺术方式而言更加能够传达情感,走进人的内心深处。音乐教学是进行美育的一个主要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尤为关键。审美能力成为人们长时间体会美、分辨美、打造美的实践活动所构成的能力。音乐通过逐步影响的方式,也影响到人的内在本性所需,令人们在美的意境里获得提升,以此对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造成影响,从而令感情得以升华,提升审美能力。
(二)音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只有通过“乐”的熏陶,才可以令人格更为完善。音乐教育和育人成才相互间紧密相连。我国具有数千年的文明史,在这个过程中衍生出辉煌的音乐艺术,我国传统音乐不但拥有丰富的艺术内涵,还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底蕴,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音乐教育通过其特有的方式,带领广大高职院校学生真正深入到中华民族文化当中,提高学生的民族感、自尊心以及荣誉感。并且,音乐教育透过具有的人文价值,让学生拥有切身的感受,从而将这一理念融入到生活当中,加大社会责任感,令生命质量有所提高。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接班人,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命运,对社会主义的成败乃至民族复兴具有较大的影响。由于我国经济的改变,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了较大的冲击,通过引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变成当前高职院校的主要工作内容。音乐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关键内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透过对高职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深入体会音乐的方式、构造以及情绪,建立良好的情操以及完善的爱国主义品德,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则变成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改变理念,提升认知,建立人文素质教育目标
行动需要通过理念给予支配,将人文素质教育抓好,主要是学校及老师应当提升认知、改变观念。所以,学校的管理者与高职音乐艺术专业的老师应当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学校及院系是否做好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取决于领导是否给予充分的重视。如果一味注重科技、注重专业而忽略素质,则会令目标模糊,理念落后,这些也都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绩效较低的重要因素。所以,应当确定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将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主管部门与院校需要透过办学规划以及教学规划乃至课程的设置,将音乐艺术专业的人文素质教育归入教学当中,认定任务,建立完成目标的方法。将人文素质教育与学校教学改革相融合,与音乐艺术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相融合,不断加快教育理念的改变,将认识真正提升上来。当前有的高等学校在进行教学时,要求新生阅读经典的文学著作,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学生在中学时期将学习基础知识作为主要方面,应对考试,较少有闲暇的时间阅读史学典故、地理杂志、文学巨著等,而这些著作则为精神食粮。其语言表达优美,构造精细。不仅能够令学生的业余时间得以丰富,还可以令学生的阅历得以丰富。不仅能够学习到诸多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修养,培养人的气质。读书习惯的好坏可以影响到思维的方式,能够影响到学生的综合能力[2]。强化管理,展现出学校管理者的领导能力、执行能力以及管理监督能力。将人文素质教育的工作做好,不仅要意识到人文素质的培养,还应当将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归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将教学方式进一步变革,打造出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最佳方式,通过培养人文素质的课程进行引导。并且,老师应当提升意识,自觉加强并执行人文素质教育。通过人才综合技能给予进步,考量到专业技术技能的提高,加强人文素质与身心健康,加快全面化发展。
(四)将人文素质教育内容融入到音乐教学当中
人文素质教育拥有丰富的内容,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涉及到主体的价值观、道德观乃至行为规范等,且与主体未来的生活紧密相连。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教学包括了一些人文素质内容,仅处于普通状态下,并不具备开发和有意识衔接。想要真正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效率、质量乃至效益,则需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良好地融入到音乐艺术教学当中,不但能够直接感受,还循序渐进;不但能够进行专门提升,还可以普遍进步。渗透应当找出结合点。音乐艺术自身具有庞大的人文知识、人文思维乃至人文精神,从而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详细的内容。在音乐学习当中,注重人品、具备良好的文明道德行为、拥有较高的文化涵养,这些均为人文素质教育在内容方面的标准。所以,音乐专业课程教学能够通过这些方面,系统化加强人格、品德以及精神文明等方面。渗透属于逐步渗入、浸润的过程,属于有形与无形的融合。在教学当中,老师的言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在学习当中建立积极的心态,能够做到谦虚谨慎,解决问题思路清晰,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均有利于学生未来的生活与工作。在音乐教学当中,可以将人文素质内容进行创新,有意识地进行培养,达成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3]。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提到日程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获得了一些进步,可是因为这一专业技术是在长期实践里构成的,音乐教育依旧发展迟缓。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技能成绩差距不大,从而需要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时,提升师资力量,加强音乐老师的培养,有效推动主体参与性,打造校园的人文氛围,建立音乐基金,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进行创新。身为大学生,则应当积极参其中,从整体上提升自身的素质能力,肩负起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谭属春,黄炳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352-354.
[2]孙芬兰.基于素质教育环境下的钢琴教育人文内涵[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51-53.
[3]宋美娜.浅析高职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素质教育[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4-5.
作者:赵淑萍 单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艺术学院
第三篇:翻转课堂在高职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其便捷性给我国教育体系带来了新的发展,丰富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为了能够满足高职素质教育要求,利用翻转课堂开始高职素质教育,成为了当前高职教育的一项新举措与革新。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翻转课堂在高职素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翻转课堂 ;高职素质教育 ;应用策略
利用翻转课堂开展教育,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诸多限制,比如:时间、空间、地点等。通过翻转课堂,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性学习,还可以规划学习内容及进度。突显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被动式学习的模式,在网络支持下可以随意下载所需学习内容并通过反复观看来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总体而言,翻转课堂是一次管理、学习、课程、教师角色的变革。
一、翻转课堂与高职素质教育的融合点
素质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其教育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所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素质教育产生了影响。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信息时代,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翻转课堂理念进入到了高职教育体系视野当中。如果将翻转课堂与高职素质教育形成有机的整合,对于我国高职教育将会产生极大促进作用,实现高职素质教育的全面更新。利用好翻转课堂,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性完成相关知识点学习,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老师来对其进行作业指导。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老师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来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指导,让学生更加轻松地进行知识构建。为了能够寻找到翻转课堂与高职素质教育之间的融合点,需要针对高职素质教育来进行分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素质教育是针对于传统应试教育而开展的教育内容。我国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育影响,在开展实际教学时,过于看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对于学生个性以及道德品质有一定的忽略。同时,老师在进行知识传授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以被动接受的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生而言,为了能够应付应试教育,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与现代教育理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相违背。在当前大力倡导现代教育理念的形势下,高职素质教育的革新正好与翻转课堂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从教育目标来进行分析,高职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受教育者全面素质发展为目标。通过翻转课堂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到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个性化发展。翻转课堂最大的特色是课堂时间协助学生解决重、难点知识概念,并能够得到更多深层次的拓展学习。再从教学模式来进行分析,翻转课堂依托于网络,结合当前最主流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重点对其知识点进行内化。此外,翻转课堂还能够与其他教学模式进行结合,比如:幕课、微课以及电子书包等。能够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扩展,更好地满足于不同层次的高职学生需求。
二、翻转课堂对高职素质教育中的要求
1.翻转课堂对学科的要求。翻转课堂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学科,虽然当前已经有许多学科已经开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但总体而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综合实践性学科较为适合。相对而言,素质教育本身就是综合实践性较强的教育类型,通过翻转课堂,将素质教育的情感以及态度等多个方面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够在遇到相关困惑时,能够运用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结构,加以个性化、情境化的思维,达到解决困惑的目的。要实现这种目标,需要老师在制作相关课程时,正确地处理好翻转课程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更好地完成学习。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相关素质教育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对实际学情进行分析,切记不可进行盲目跟从,从而失去素质教育的实质。
2.翻转课堂对教学工具的要求。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依照规范化的步骤来进行,需要由高要求的软硬件设备来进行支撑。但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而言,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且所配备教学设备也具有扬不同。对于高职教育发展缓慢的地区,其规范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不适合。因此,翻转课堂对于网络以及信息化技术要求较高,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其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本土化课堂中,会导致其教学模式出现问题,并无法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应用翻转课堂,需要结合自身院校的发展特点及办学特色来进行改进。重点将翻转课堂精髓进行吸取,才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其教学模式所具有的作用,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与效果。
3.翻转课堂应用中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翻转课堂应用过程中,需要依托于多媒体以网络技术来实现。在数学化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够确保翻转课堂的有效性。因此,素质教育工作人员,在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时,需要打破传教学理念及模式,才能够更好地制作出适合于当代高职学生所需要的素质教育课程。为了能够更好地应用翻转课堂模式,相关老师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1)网络通讯技术。可以说网络通讯技术是翻转课堂的核心,也是实现其教学模式的一个基础条件。因此相关教育工作员必须要掌握相关的网络通讯技术。(2)计算机、智能终端技术。翻转课堂的主要载体是计算机以及智能终端设计。这是高职学生学习与交流的主要设备。只有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地操作相关设备,才能够给予学生更好地指导,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效率。(3)多媒体制作技术。多媒体技术是翻转课程的展示基础,要达到完美的展示效果,必须要具备高超的制作技术。通过这些技术才可以将教育内容与多媒体技术进行融合,最终实现人机互动的效果。在此过程中,许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还一时无法熟练地掌握这些技术。可以通过与青年老师之间的交流,逐步寻找与创新更优质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4.翻转课堂加大了对学生自觉性的要求。翻转课堂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根据老师所制作的教学视频来完成知识构建。学生在此种学习模式下,要发挥出自觉性来观看老师所提供教学视频,从而才能够真正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点。但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来看,其学生大多都是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还是比较依赖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来进行学习。学生的自觉性需要在老师的督促下才能够体现出来。这也就导致部分学生在进行翻转课堂学习时,缺乏一定的自主意识,采用敷衍了事的学习态度。此外,还有一些学习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当接触到翻转课堂教学时无从下手,从而无法达到翻转课堂所到达的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过程中开展翻转课堂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其知识内容的理解。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必须要认真分析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寻找到适合于自身院校办学特色以及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途径,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地发挥出翻转课堂所具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
[2]王红,赵蔚,孙立会,刘红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08).
[3]白聪敏.翻转课堂:一场来自美国的教育革命[J].广西教育,2013,(08).
作者:许迅安 单位: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
第四篇:财经类高职院校构建素质教育体系的路径
摘要:分析财经类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现状和主要特点,提出素质教育发展要注重发展规划的系统化、教学资源的精品化、管理机制的灵活化和学生参与的全面化,才能有效构建财经类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体系,适应财经商贸类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生涯的岗位变迁要求,增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体系;基本路径;财经类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创新驱动不足,劳动力市场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供给质量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在此背景下,财经类高职院校应当大力加强素质教育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素养,适应技术技能人才终身职业生涯的岗位变迁要求,增强人才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一、财经类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现状
(一)校际发展不平衡
由于所在地域、行政隶属、国家示范(骨干)院校等因素的差别,高职院校在发展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校级差别。一般而言,沿海省份、省属或省会城市的财经类高职院校比较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国家示范(骨干)财经类高职院校在发展素质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成效性。
(二)课程特色不明显
特色性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最大亮点,但对于财经类高职院校而言,由于办学资源的局限,开设的素质教育课程大多数是人文通识型课程,科学技术课程较少,且课程开设比较随意,无法获得与专业课同等的地位,很难形成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
(三)师资建设不到位
正如学者高宝立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加强职业人文教育,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1]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性因素。很多财经类高职院校在开展素质教育方面,主要是“选修课+讲座+社团”的简单模式,学校没有专门引进讲授素质教育核心课程的高层次人才,素质教育公共课、选修课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参差不齐。
(四)管理机制不完善
根据笔者调研,很多财经类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中出现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如为了对外展示办学成效或、为了完成示范院校验收项目或为迎合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等情况,学校缺乏专门实施素质教育的管理部门,考核激励机制缺失,缺少对素质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成效评估机制,造成素质教育的“空心化”和“表面化”。
二、财经类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特点
(一)重视素质教育主题理念的提炼
当前,许多财经类高职院校在开展素质教育之始,就把素质教育的主题设计为统领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主线,认为具有鲜明主题特色的素质教育,是办学特色的品牌名片。比如,山东商业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也是全国著名的财经类高职院校,该校系统设计了以“仁智合一”为主题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突出了财经类高职院校的人才特色定位,具有鲜明的素质教育主题理念特色。
(二)重视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
财经类高职院校由于文科类专业设置较多,通常会开设大量的人文素质课程,有的院校还规划设计了专门的素质教育课程目录体系。比如,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全面育人”教育模式过程中,开设了文艺审美类、科技生命类、历史文明类、伦理法理类、社会经济类、海派文化传统和城市发展类等不同组合的课程模块,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重视素质教育师资团队的建设
财经类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课程教学中,公共基础课的教师通常兼任素质教育课程的主讲教师,并聘用一定的校外兼职教师作为补充。比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的师资团队主要由思政课、文学类课、艺术类课、心理健康课和辅导员担任专职教师,还从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聘任博士研究生,从地方文化机构等校外机构聘请社会名人做为兼职教师,形成了结构合理的素质教育教师团队。
(四)重视素质教育项目平台的打造
素质教育活动空间具有高度的延伸性,可从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延伸。比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推行以“厚德崇商”为核心内容的文化素质教育,通过浙商文化课程、浙商大讲堂、浙商文化社等平台浸润学生的素养品味,另外,还在张小泉剪刀博物馆、宁波帮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建立校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使学生养成敬商诚信的观念和行为。
三、财经类高职院校构建素质教育体系的路径
(一)素质教育发展规划要系统化
财经类高职院校以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主要办学专业,与工科类高职院校相比,学生在技术技能的掌握方面缺乏明显的展示度,所以,必须更加突出学生隐形的综合素质培养,将素质教育发展纳入学校整体规划的发展战略,重视素质教育的顶层设计,凝练出校本特色的素质教育主题,并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财经类高职院校规划发展素质教育,要突出财商素养、人文情怀、历史视野、哲学反思、人际沟通和团队精神等素质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为学生的初次就业服务,而且要服务于毕业生未来职场生涯变迁的不确定环境下生存和竞争的需要。同时,财经类高职院校规划发展素质教育,要把素质教育作为系统工程项目来持续实施,不能因为学校主要领导的换届或改变而发生较大的变化,除了教务、学生、团委等部门,学校的创业就业、校企合作、信息管理、质量诊改、财务、后勤等部门也要全面参与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形成系统性的素质教育校园文化,成为财经类高职院校的办学核心竞争力。
(二)素质教育教学资源要精品化
决定高校素质教育成效的核心资源是课程,因此,财经类高职院校要加大培育和引进素质教育名师和大师力度,重点开发校本素质教育核心课程,打造精品化的素质教育课程资源。在课程方面,要体现人文化、通识化,开发素质教育在线共享资源课程,提高课程选修的覆盖面,塑造学生的精神家园。从学校办学战略的角度出发,突破教师招聘专业化的倾向,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名师,带动全校素质教育师资队伍的发展。财经类高职院校应当组建素质教育课程教学团队,从校外文化机构、地方社会名人中聘任兼职素质教育教师,形成实力雄厚、专兼结合、学科互补的优质教师团队,并产生较大的区域社会影响力。提高素质教育名师的课时津贴,制定素质教育教师考核奖励办法,不能用科研项目、学术论文等传统的专业课教师标准来考核素质教育课的聘期业绩,给素质教育课教师留出更大的教学自主权空间,激励教师专心从事素质教育的一线教学,保障讲授课程的精品化。
(三)素质教育管理机制要灵活化
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体制原因,财经类高职院校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行政化倾向,导致素质教育的管理机制比较传统和僵化。为了营造素质教育的主题文化,并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财经类高职院校一定要创新素质教育的管理机制,展示出素质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的精致之处。财经类高职院校应该成立素质教育教师发展中心,开展教学技艺的切磋和交流,成为素质教育教师的精神家园;成立素质教育课程管理中心,聘用专职的管理人员;进行核心课程开发标准制定,协调跨专业、跨院系学生的课程选修,推动素质教育精品课程资源的校园共享;开展素质教育名师评选,根据学校办学环境的变化持续对素质教育课程进行完善和创新;吸引地方文化机构、社会文化企业参与素质教育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开展素质核心课程教学成果的评选和奖励,减少行政化因素对教师教学的干扰,扩大素质教育教学自主权,调动教师从事素质教育教学的自豪感和积极性。
(四)素质教育学生参与要全面化
黑龙江东亚学团董事长曹勇安指出:“职业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其要义是关注人的个性完为有着工作经验的熟手。为此,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例如,同东莞富华电子有限公司、佛山科立盈光电有限公司、广东创电科技有限公司等LED照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近三年,在这些公司毕业实习的学生达到32人,就业达到12人。2015年4月,广州市教育局资助的“广州市属高校产学研结合基地的建设”获得立项,资助30万元。本课题由广东创电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合作,致力于校企协同育人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产学研基地的建设,打造好一支团结协作的科研和教学团队,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而主要研发任务之一是“基于高可靠驱动电源的智能LED照明系统”,这些都很有利于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LED照明技术人才培养。此后,应用电子技术教学团队将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LED照明及开关电源方向)课程开发和生产性实训结合为核心,积极探索和实践高职LED照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为职业技术教育的进步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鸿勇,胡绍平,廖洁.应对LED产业发展,探索高职LED专业发展方向[J].时代教育,2014(19):189-189.
[2]李陈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LED新型电光源)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1):102-103.
[3]胡明.“2014年广东LED产业规模达3460亿,居全国首位”[EB/OL].[2015-02-12].
[4]毛学军,潘汉怀,王坚,等,LED应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第五篇: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的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高职高专学校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应做了相应的改革。英语作为学校当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其教学过程中当中应当融入素质教育,培养出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校;英语教学;素质教育;融入
我国自从加入世贸以后,与国外的经济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频繁,而且当下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充分掌握和使用英语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出综合性人才,在英语交流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鉴于此,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综合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教育理念,其能够充分满足这个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方式。下面笔者就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一、素质教育在融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素质教育缺乏重视
现阶段,高职高专学校对于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培养只将其英语过级率视作为其教学的指标,导致教师只是为了应对过级考试而教授学生,而学生也为了过级而学习英语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的学习无法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对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使其学完英语知识也无法切实应用到现实交流中。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我国学生所学习的英语都成为了哑巴英语,失去了英语教学本身的目的。
(二)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
进入高职高专学校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在中学时期也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高职高专中的英语教材较难,使学校中的很多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都缺乏兴趣,有的学生甚至十分讨厌英语的学习。特别是针对一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其在主观上就缺乏对英语的重视,认为英语的学习对其所产生的用途不大,使其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学校效果可想而知。除此之外,高职高专学校所采取的传统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缺乏较强的专业素质
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是学校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总体而言,高职高专学校的英语教师能够基本满足英语教学的需求,教师普遍都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也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为学生起到模范的作用。然而,由于这些在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较重,其便没有更多的经历与时间去进行素质教育。还存在一部分英语教师其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对于教导学生也缺乏应有的耐心,甚至当遇到无法回答出学生的问题时,会出现恼怒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挫伤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信心,更会使其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应当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切都以学生的需求为教学目标。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当了解学生对英语的具体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借助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与发挥,使英语教学变得不再枯燥,也更加具有新意,从而才能够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充分发挥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时,也可以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深入分析,逐渐阐述这些问题的特征,并探索出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如此,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明白和理解相关英语知识和内容,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习英语不再是学生的负担。
(二)选择科学合理的英语教材
英语教材的选择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选择合适的英语教材是改善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重要举措。学校在选择英语教材时,应当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出发,选择出能够综合培养学生这四个方面能力的教材。而在设置英语教学的内容上,也应该针对英语的实际应用采取最优的教学方案。每一种教材都有其侧重的地方,也存在着优势和缺陷,学校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教材,这样才能够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建设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教师个人文化素质能够对英语教学工作产生直接影响,也决定了英语教学的成败,这便需要高职高专学校的英语教师不仅要拥有专业的英语知识,还应当具有较为广泛的学识和眼界,以及较强的综合能力。学校要想打造这样一支队伍,首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其次教师应当不断进行学习以提高其个人文化素质,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再次学校可以从高校当中引进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英语教师人才,以满足高职高专学校对于英语教学人才的需求;最后,邀请一些专家和企业在学校内进行讲座,从而不断扩宽英语教师的知识面,提高其个人文化素质。
三、总结
总之,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是一项周期较长、过程较为坎坷的工作,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在面对新世纪对于人才的竞争上,我国高职高专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也在慢慢趋近国际化,使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更强的素质和能力。并且,英语作为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教育课程,将素质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能够切实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使其不再是一个只能够应对考试的人才,而是一个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能够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丹.关于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9(33):124.
[2]薛秋香.人文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浅议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医学生的人文素质[J].海外英语,2013,06(14):63.
[3]严春妹.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对策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0,04(10):173.
[4]张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与对策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2(06):150.
作者:张婷婷 单位: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六篇:农业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实践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职业素质教育,特别是农业类的高职院校。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一些农业职业院校的教学课程仍然缺乏整体规划设计,教学内容缺乏专业的农业职业教育特点,教育手段也不符合农业职业院校的教育要求,教师缺乏职业教育素质等问题。对农业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提出提高农业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农业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实践
一、农业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实际状况
(一)农业职业院校的课程缺乏整体规划设计
在农业类的高职教育中,容易对专业性的农业教育的理解出现偏差,片面强调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导致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刻意减少社会能力培养的课程,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全面职业素质教育较少,职业素质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不高。
(二)农业职业教育的内容缺乏专业性
由于农业高职院校不能够正确认识全面素质教育,和其他普通高校相比缺乏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特色,同时农业类院校缺乏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比如说实际下田种植,培养室观察室培育新品种幼苗等,都缺乏有效的设施和条件。学生的课堂活动和业余活动也和普通学校相似,缺乏职业性,农业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也逐渐消失。
(三)农业职业素质教育手段不符合职业教育的诉求
农业类的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的教育差别不大,也缺少职业化的氛围,没有供学生实际试验种植的土地,职业素质教育仍然较为重视课堂而非实践,注重知识的学习而非实践能力的提高,注重理论教学而非实际教学,注重大众化教学而不是针对性教学。
二、农业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对于职业教育观缺乏正确的认知
自古以来,我国都较为推崇人文教育,尽管人文教育在我国的教育历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过于片面的重视科学教育也使教育失去了其本身的特点,在科学主义教育观的影响下,职业教育以及为培养专业化人才以及职业技能人员的教育受到冷落。
(二)功利主义导致农业高职院校忽视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目前在办学理念以及价值取向方面更加倾向于功利,片面强调以就业为指导,过分强调专业性,特别是对于农业职业院校而言,很多学生不愿意从事本专业学习的内容,还有一定的偏见,认为学农业就是要和土地打交道,要一辈子种地,这种认知是不正确的,学校也没能及时地更正学生的学习观。功利主义把这种专业性的教育看成学生的一种谋生手段,忽视了教育人为主的功能,只考虑岗位需求,缺乏必要的职业教育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导致农业高职教育偏离实践教育目的。
(三)职业院校缺乏有效的素质教育机制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不够正确,导致学生的职业培养缺乏合理的保障机制,农业类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培养也缺少针对性,仅仅依靠一些社团活动以及实践活动难以实现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
三、相关解决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职业教学观
农业类的高职院校必须全面认识到高职院校的学生所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以及人品素质,同时需要全面认识到学生所需要学习的职业素质内容,加强对与职业道德的建设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树立起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念。
(二)为农业职业院校的学生制订可行的培养方案
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及学生的培养计划方面,需要制定出专门的适用的方案,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有效地接受职业教育,同时应当把农业所需的职业素质加入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以及完善自身,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平台,提高学生的素质
首先需要构建思想道德建设的活动平台,为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教育理念提供理论基础,同时构建出职业素质教育的活动平台,帮助学生实现农业类专业教育的职业素质的培养,从而为日后踏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四)努力完善教师职业素养,保障学生的职业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品质的规范,同时还需要加强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应当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者专业技术人员兼职教师,确保能够指导学生实践操作。
参考文献:
[1]王华云,张怀春.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低效的社会学分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
[2]方燕.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链构建的相关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0).
作者:张亮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药学院
第七篇: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所面临的机会也在不断地增加,与此同时,其中的压力和挫折也伴随着人们,因此在现代社会需要培养心理素质过硬的人才。在农业高职院校的化学实验当中,不仅要培养具有丰富文化知识的学生,还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中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首先对化学实验中进行心理素质培养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在农业高职院校的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化学实验;心理素质;策略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对农业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渗透,从而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农业高职院校的化学类学习课程中,化学实验是一项必修的课程,但部分学生出现了不感兴趣的状况,从而对班级的成绩造成了影响,因此需要利用相关的措施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从而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一、化学实验当中进行心理素质培养的作用
人的心理素质,即为人在进行感知、想象、思维以及观念情感等多方面的心理品质方面表现出来的修养和能力,其中可以涉及人的性格、兴趣、动机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化学属于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化学的教育中不仅需要将化学的知识和技术进行传授,还需要将科学的方式和思维进行传授,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品质。在现代社会,实验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也是从时空局限向社会化逐渐过渡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具备基本的认知能力,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断地激发,从而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行不断培养。在大学的化学实验教学当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农业高职院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自身修养,营造出和谐教学的氛围
在对农业高职院校的化学实验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提升教师自身的修养,从而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积极的榜样,使其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教师的自身修养还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从而做到对学生本身的尊重和鼓励,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教师的关注和鼓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对学习本身的积极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为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供便利条件。
(二)优化实验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在化学实验中,实验室的环境经常会使学生产生恐怖的心理状态,但是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奇妙的化学反应又会对学生的好奇心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为了消除学生本身存在的化学实验恐惧心理,就需要创造出良好的化学实验的教学环境,改善传统化学实验室中的环境,为了创造出一个干净整洁的化学实验室,给学生带来一个全新的感受,可以在课前打开通风系统,从而排除化学药品所带来的气味。对于实验室当中的试剂瓶,也要进行整齐摆放,将各种物品的标签进行明确,使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后能够辨认出实验当中所要用到的物品以及物品的浓度,起到降低学生心理恐惧感的作用,并且还要对实验室中的规定向学生传授,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三)注重教学实验方法,化解学的生心理困扰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创造情景的方式来活跃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求知欲望。在进行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的渗透教育,处理好教和学的良好管理,利用发现教学、情景教学、研究性学习以及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断提升,从而培养学生本身良好的意志。比如在进行固态酒精的制作实验过程中,在上课之前,老师就需要将已经制作完成的固态酒精进行展示,以此来帮助学生了解实验最后的成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将固态酒精的危害进行传授,让学生了解危害。利用此种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提升的同时,还可以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并且还可以设计一组点火的实验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在点火构成当中利用魔棒点火的方式来对固态酒精进行点燃,也就是利用沾有浓硫酸的玻璃棒来和高锰酸钾固体的结合,对固态酒精进行点燃。利用此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本身的兴趣,刺激学生体内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对课堂气氛也可以起到推动作用。其次,还要利用情感教育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在高职院校的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其有着相当大的好奇心,每一位学生都想自己尝试一下。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结果会对学生整体的学习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在实验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担心实验失败,有的学生会担心在实验当中发生爆炸,而有的学生会担心实验当中所释放的气体会对身体产生危害等。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了学生在化学实验课堂当中不敢动手去实验的现象。针对以上现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做好预习的准备,从而了解实验的整个过程,对实验的目标进行明确,了解在实验当中所应用到的药品的特性,并且对实验当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全面掌握和了解。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且做好实验记录,如果发生异常现象应该及时向老师报告。另外,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将学生中操作能力一般的学生和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分为一组,利用相互之间的鼓励和支持来对实验进行完整操作。如此,在培养学生分工合作能力的同时,还提升了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心理素质。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实验失败的小组,也应该帮助其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并且在下次实验中进行改进,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最后,还要重视语言评价的积极作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或者责备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此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守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果出现了需要批评的时候,也要做到真诚相待,使学生可以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思想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化学实验的课堂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并且对于学生的回答要进行表扬和鼓励。对于反应比较慢或者成绩比较靠后的学生也应该对其优点进行不断地肯定,利用更多的问题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化学实验的操纵过程中,有的学生对于化学药品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从而影响实验的整体进行,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利用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主动地靠近学生,将化学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告知并且鼓励学生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来完成化学实验。同时,教学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化学实验以及化学仪器的安装操作,从而增强学生本身的心理安全系数,积极主动地鼓励学生对化学实验进行操作,增强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了解整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在拉近师生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学质量。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的操作行为进行评价,也就是对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在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对于成绩偏上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一方面有效激发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信心。在评语方案中可以利用“对本次实验原理以及操作过程理解透彻”“有独到见解”“分析问题有超前思维”等评语来进行评价。对于在实验当中不认真的学生,需要进行实验方面的指导,比如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不认真思考,做了上一步不知道下一步,对知识的理解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对化学方程式也没有进行全面的理解,在进行实验报告的批改时,需要利用温和的语言来对学生的实验主动性进行提升,加深学生对于实验本身认真思考的意识,使学生可以在本次实验中吸取教训,形成严谨的学习作风,从而培养出良好的科学意识和心理素质,课堂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因此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心理素质进行良好的融入,使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可以对自身的心理体验和心理障碍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安全、信任的气氛中完成对化学实验的整个操作过程,将学习行为进行不断改善,最终实现心理潜能的发挥和创造力的有效提升。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当代大学生中,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危机问题,因此心理素质的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大学重要的任务之一。因此,在农业高职院校的化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在拥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健康的身体情况下,也可以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面对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进行良好的保持,从而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
参考文献:
[1]董敏.化学教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4):78-79.
[2]蔡同宇.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2(6):56-57.
[3]顾兆俊.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路径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2(35):12.
[4]刘青.高中化学教学中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9):50.
[5]严国建.例谈采用“预学案”进行化学教学符合高中生智力发展的要求[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3):217-218.
[6]尹晓红.中职化学教学应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12):132.
作者:王秀兰 李承林 单位: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第八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思考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水平并不乐观,针对这一现状的成因及对策进行思考,希望能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对策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质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使其成为受教育者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即在向学生传授人文知识的同时,通过发掘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精髓,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的内在品质相对稳定,并使其最终表现为人文行为。它最直接的目标是培育、塑造并内化学生的人文精神,具体表现为:一是民族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高职学生只有珍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兢兢业业,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的青春。二是职业品格和道德情操的培养。高职学生在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对自己的职业产生责任感和敬畏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三是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沟通技能以及心理辅导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是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人文素养。四是创新精神和理性思维的培养。一个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分析问题以及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高职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成因
(一)人文素质现状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水平如何,不仅影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情况,而且能折射出我们整个民族的文明程度。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价值取向功利化。由于受到东西方文化在社会传媒中的碰撞、冲击、融合及网络文化的影响,部分学生尚未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他们崇尚自我,信奉个人奋斗,表现出明显的实用主义和利己主义倾向,他们欠缺生命意识和奉献精神,一味追求物质享受,道德观念模糊。二是社会责任感弱化。由于学生的个人自主性增强,自我意识发展,往往忽略或排斥他人的存在,对社会和集体的责任感相对较弱,表现为对他人缺乏同情心、耐心、责任心和爱心,为人民服务意识薄弱。三是人文知识与能力欠缺。专业性的应用文书写语句不通,字迹潦草,格式不合规范;工作时语言生硬,态度急躁,不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过窄,适应能力较差;思维不活跃,缺乏创造性思维等等。
(二)原因分析
当前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水平普遍较低,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由于高职院校具有职业的属性,受传统的功利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学校更注重学生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及人文素养的提高。学校在人文学科建设上投入不足,为了保证专业技能课的课时,人文类课程大多被放在公共选修课中,课时被大量的压缩,授课时间也不稳定,为专业课程“让路”的现象时有发生。人文学科课时的减少使得教学内容得不到保障;又由于学时、课时的限制,教师为了赶进度,只能“照本宣科”,忽略了很多人文性的内容。由于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导致学生人文综合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二是教育方式落后,教学模式单一。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仍然是以传统的教师单向灌输为主,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记一记,考后全忘记”的教育方式,不仅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发挥其主动性,教学实效性较差,而且对学生素质的拓展及各种人文知精神的内化远远达不到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三是师资力量薄弱,结构单一。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升格转型而来,因此专业教师往往只重视专业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人文科学知识的陶冶,而从事人文教育的基础课老师大多没有专业背景,不能真正将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这就造成人文素质教育不能体现专业技术的特性,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内容空洞、乏味,教学过程不连贯。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弱化,反映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欠缺。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应对以上问题,努力改变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成为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改革现有人文课程,构建科学课程体系
“科学、系统、规范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使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根本保障和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该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套合理的人文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上,首先应增加人文课程的比重,学时增多了,人文课程设置的广度和深度也就相应地呈现出多样化和合理性。可以将人文素质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部分。显性课程除“两课”和“人文基础课”外,可适当增设人文类选修课,如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等,这些课程的开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审美、判断、思维和鉴赏能力,以及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隐性课程则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它是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实现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如定期举办文理交叉渗透的专业讲座、学术活动、社团活动、社会服务等,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思想得到净化,感情得到熏陶,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因此,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教育氛围,也是构建系统的具有专业特点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人文素质水平
教师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也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自身的人文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教化学生。因此,只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配备各方面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人力保障。一是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学校可以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专业、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人文社科类教师队伍。对本校教师进行合理调配,选派最优秀的教授或者兼具职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来讲授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引进和挖掘优秀校外人才,如人文学者、社会人员等。这些众多领域优秀人才的加入,可极大地丰富人文素质教育的知识结构,使人文素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二是加强教师素质培养。教师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能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可以对专业课教师和人文课教师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人文素质培训,通过校内集体备课、跟班听课等多种途径提高其业务水平;为他们提供多渠道的升造进修的机会,让教师走出校门,拓宽视野;同时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为教师提高自身修养提供动力。只有全体教师的人文素质得到整体提高,才能全面推进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
(三)改革教学方法,强化人文实践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多以理论灌输为主,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实效性较差。为了提高人文素质教学效果,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互动”、“体验”和“独立”的教学方法,根据人文学科的不同课程,师生在教学和学习中充分交流、沟通、协商和讨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体验、认识、完善自我,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形式上,改变传统的“大班授课”形式,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进行案例讨论、学术研讨、课题研究等,既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又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考核上,应该采取灵活的手段,除笔试和口试外,还可以通过撰写论文、资料收集、参与教学和项目研究、社会实践等评价形式,改变只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人文素质教育应该与实践养成结合起来。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体验人生、增强责任意识、牢固职业理想,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开展人文素质课堂教学的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企业,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唤醒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人文情怀。
四、小结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应该合理规划、统筹安排,从各个方面精心设计、稳步实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更好地顺应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程焱.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职教通讯,2013(8):41-43.
[2]刘金梅.试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89-190.
[3]陈燕平.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3).
[4]贾立勤.高职高专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1):156-157
作者:潘莹莹 单位: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第九篇:高职素质教育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笔精神财富,她世代承载和传递着民族的血液和精髓,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在高职素质教育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民族性格的养成,塑造健全人格,建立和谐校园,以及提高素质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素质教育;传承;文化;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发展并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称,是人们风俗习惯、民族精神、民族生活和民族经验的重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现代人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了历史依据,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在不断遗失,很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认识和兴趣,意识淡薄,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这种现象大有滋长蔓延之势。高职校园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文化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21世纪中国文化的建设者和创造者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与使命,更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在高职人文通识教育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民族性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对于塑造民族精神、民族品格和民族风貌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都有着重要作用。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也受到了世界文化的冲击,崇洋媚外的思想日益风靡。精神文明建设接受着市场经济的洗礼和冲击,毫无选择地吸取西方文化就会导致国人缺失信仰,无所归依,中华民族就成了一个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不懂的民族文化和自身特质的民族。在这种情形下,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使国人找到精神寄托和价值信仰,进而凝聚中国力量,抵御和抗衡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入侵。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关注民族精神教育的同时,更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来影响和指导我们新一代大学生,从而激发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重新树起民族文化的旗帜,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构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础,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是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条件,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精神资源,更是促进世界走向大融合的重要思想源泉。当代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更好地塑造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二、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如果没有高尚的品格和振奋的精神,在竞争中就会处于被动的境地,更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前,许多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对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都不感兴趣,反而更倾向于五彩缤纷和个性张扬的西方文化,基于此,更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充实高职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格修养。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资源,培养和塑造当代青年学生的理想人格,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强大的凝聚力。国家的领土完整,民族的团结进步,始终是几千年来中国历史的主流。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想要发展壮大,都不可能脱离本民族、本国的传统文化。在高职素质教育中,尤其要唤起广大青年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使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认识并学习传统文化。同时,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当代中国青年的现代精神品格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来熏陶当代中国青年,培养和塑造他们的理想人格。
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优秀文化,包括各个领域的一切文明成果和精英文化,其中的道德观念和思想认识是提高我们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高职素质教育的重要素材和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民族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高职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文化素养,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提倡诚信敬业,有利于全面塑造当代大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同时,传统文化重视基本素质和品德修养,重视人自身的塑造和教化,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活观、事业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信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当代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自身成长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四、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作为整个社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作为高等学校,建立和谐校园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和有力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立和谐校园的有力保障。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使学生不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充实自己。通过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资源,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教育氛围,让师生在审美中受到传统文化熏陶,从而走近传统文化,建设内容更多品位更高的书香校园、生态校园、孝雅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等综合素质教育的百花园。
参考文献
[1]樊海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理性思考[J].成人教育,2015年05期.
[2]欧阳娟.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析.高教论坛,2014.5.
[3]陈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青年学生人文素质.奋斗,2015年第3期.
[4]廖赛娟.传统文化在现代大学中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4.
[5]王鹏程.论高职院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J].学校管理,2015.8.
[6]张良驯,周雄《当代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
[7]鞠升川.新形势下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研究[G].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20期.
[8]夏文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07期.
[9]张文华,金国兴.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年理想人格培养.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年10月第18卷第5期.
[10]图雅.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1月第8卷第2期.
[11]沈壮海.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实践[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年4月.
[12]马兰杰.浅谈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高教论坛,2014年.
[13]朱永新.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刻不容缓[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4年04期.
[14]陈定樑.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现代高职院校文化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1.
[15]夏宇旭,王国君.《中国传统文化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16]李申申.传承的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
作者:丛海霞 黄霞 单位:武昌职业学院
第十篇:高职中文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研究
摘要: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存在着很大的教学弊端,需要对其进行逐步的教学改革。而随着人知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教育理念也在发生者深刻变革。目前,素质教育已经被提到了教育改革的议程之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被社会所广泛接受。在当前的高职语文教学中,强化素质教学,对学生的语文应用和创造能力的提高都有诸多好处,同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把我好高职中文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将之在教学过程之中加以充分利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文教学;学生素质;素质教育
中文,或者叫做语文。其不仅仅是我们教育体系中的一环。它还是我们的母语,作为一门语言,它还承载着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审美意识培养、道德修养教育、人格品质塑造等众多的艰巨使命。这与素质教育中的部分要求,包括培养良好文化素养及道德品质的要求,有着暗合之处。以此可以看出,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这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就针对两者的联系进行分析,并探索高职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素质的相关教学策略。
一、高职中文教学和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探讨
高职中文教学和学生素质教育,这两者在教学目标上存在着一定的契合。从中文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中文教学亦称语文教学,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作为文化的传承及传播载体,需要进行一定深度的教学,不仅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教授相关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技巧。还要进行一定的文化教学工作。从文化教学的目的看,除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之外,还要求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元素进行吸收,促进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进而完善其人格和价值观体系。使学生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从素质教育的目标来看,其目标要求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培养优秀的精神品质及健全的人格,要求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从根本上具备了与中文教育的目标契合性。这也要求了高职中文教育与学生素质教育的共同发展。就当前来看,很多高职中文教学中的具体要求,也从侧面体现出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因此两者的教育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达到统一。素质教育的进行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反过来有利于高职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当前环境下高职中文教学与学生素质教学的问题分析
1.教学工作和实际生活有脱节之处
语言的运用从生活中来,也要运用于生活中去,其与生活的贴合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高职中文的教学工作中,教学的相关内容不宜脱离实际生活。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却常常违背这一原则。很多实际的教学只注重书本知识的灌输,对实际生活往往是“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这样不仅在中文的教学中缺乏真情实感,也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毕竟相关的教学素材和资料是有限的,其能所涵盖的范围,其所能表达的感情,都是有所限度的,灌输式的教学没办法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另一方面,书本上的知识毕竟不如生活中存在的语言元素丰富错才,只囿于书本的知识,很难在生活中得以全面的运用和发挥。总而言之,是不利用与学生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的。
2.高职中文教学中的教学方式保守,内容也十分陈旧
当前多数高职院校所用的中文教材十分陈旧,其中的许多知识点被从初中到高中,再到高职的反复提及。这些知识点反复教学并无益于语言的运用和掌握,反而使不少学生产生了抵触心理,使教学效果大大削弱。照本宣科的对知识点的讲解,无益于不求甚解的古私塾教书,对语言能力的形成意义不大,也缺乏新意。这些也是当前高职中文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三、高职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素质教育建设的策略探讨
1.解放思想,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解放学生的思想是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共同目标,于教师而言,也是提高其创新教学能力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在高职中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转变教育角色,从知识的灌输者逐步过渡到知识的引导者上来。通过对中国优秀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清教学的目标,还学生以教学主义地位,并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培养综合素质。在具体的教学手段上,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瑰宝,将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这样不仅能提高其民族自豪感,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其坚定的品格都有突出作用。
2.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现代教育已经证实,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有利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升学生对生活和知识的感悟能力。因此,高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重视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
3.创新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教学方式上,要积极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通过更加互动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配合相关的引导和反馈工作,对学生的中文学习做较为全面的指导,并在此过程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育,为实现全面素质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四、结束语
在当前社会,时代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尽心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素质教育是当今社会的教育发展趋势,目前高职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结合是符合这一趋势要求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的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从而准确把握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高职中文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达到共同提高。
参考资料:
[1]梅象华.浅析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方法——以重庆高职人才培养为例[J].职教论坛,2015(17)
[2]介小玲.试析高职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其解决途径[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3]杨彦科.以高职语文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现代教育,2015(12)
[4]向亿平.民族地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途径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4(04)
作者:周海燕 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省直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