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素质教育探索(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拓展培训以它“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体育教育模式,通过亲身体验挖掘自身潜能,促进学习与生活能力的提高。拓展培训的教育方式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推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和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拓展训练素质教育
1、前言
我国现处于社会的转变期,社会的各种形势将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变得更为复杂。例如:由于大学生心理因素或心理问题引发的自杀、凶杀、休学、退学等恶劣事件日渐增多,导致学生的不能正常学习、影响生活和健康。这种种的迹象导致“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能有效实行和收获成效。在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活动的内容大多数仍属于被动型,很难彻底释放和排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源,促进其健康积极的发展各项素质。因此,为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目的,探索更有效的实施途径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素质教育与拓展训练
2.1、素质教育的提出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的:“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素质教育的提出目的明确要求提高在校学生体质,加强心理素质教育。而关键之所在为加强体育教育,提高心理素质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2.2、素质教育为拓展训练提供新的发展契机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对于大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中国高校的培养方向在现实当中,将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培养学生的重点和社会现实的需要有一定偏差,现,高校的培养目标和知识传授在一定程度上武装了学生的大脑,提高了他们的理论素养,但更多为人处事和与人相处方面则成效不高,这方面上高校教育的作用则不是非常明显。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的大学生存在以下的特点和问题:有自己明确的个人目标,自尊心很强,抱负远大,缺乏一种平常心,部分人具备精神和体力上的吃苦精神,部分人却娇生惯养,偏重理论基础,忽视实际的动手能力,比前辈更富有创新意识,善于接受新事物,强调个人的力量,忽略团队精神。拓展训练是以学员的直接体验为核心的,对人深层次的心理施加影响的活动方式。在对提升人的心理、性格、态度方面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体验项目活动中的情景设置,使学生充分体验所经历的各种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从而深人了解自身(或团队)面临某一外界刺激时的心理反应与后果,进而学会控制,实现超越。在拓展训练为大学生提供便利,为素质教育弥补缺陷的同时,大学素质教育也为拓展训练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2.3、拓展训练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容
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培训,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让人们在身体活动中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将拓展训练引人高校,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拓展训练项目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这样的结合有利于双方面的发展,素质教育更是为拓展训练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为拓展运动走进中小学打开了通道。它们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首先目标一致,拓展训练是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是通过高校教育来提髙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促使其全面发展。通过拓展训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等社会所需的素质,弥补教育缺失的部分。同时激发年青一代对生活的热情,拓展训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发展自己优势的平台,根据学生特点精心设计的项目可以让学生充满自信,正确的看待失败、成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在不断地沟通和交流中评价自己、认识自己,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拓展训练的实践意义
相对而言,拓展训练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专为学生设计的有预期结果的活动。通过拓展训练,参与者认识了自身潜能,增强了自信心,改善了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他人、关注生活品质、提高人生价值。通过到实践基地的观察,对拓展培训师访问,对拓展训练在大学生中的实践意义总结如下:
3.1、培养学生积极看问题的心态
态度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面对一个任务、一种困境,如果人的心态是积极的,那么人的思维就很活跃,会积极的思索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反之,如果人的心态是消极的,则人的思维就会受到抑制,以至产生焦虑,就不能很好的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一特定的任务及其后的思考、讨论,就是想要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态度是决定能否成功的关键。例如下面“巧解绳结”项目任务,启示学生,对待任何事情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轻易地放弃就无法解决问题,只有不断地探索、实践,才能最终解决问题,获得成功。项目:巧解绳结两人一组,组内每位学生将拿到一条长1.5米左右的绳子,并要求将绳子的两端分别套在自己的两只手腕上,同时将绳子交叉连接到本组另一名同学的手上。目的是让学生想办法把绳子解开,但在绳套不脱离手腕的情况下。
3.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未来的人才应该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将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基本要求。拓展训练提供学生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与传统教育相比,将提供了更为直观的方式。项目:罐头鞋方法:把两块木板放在三个铁桶上,站在木板上不超过14个人。要求在木板上的所有人在不落地的情况下,四十分钟内,要求将木板和铁桶同时向前移动25米。通过这种特定环境的锻炼,让学生明白:只要敢于尝试和探索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并且得到了自我的重新认识,面临挑战时能满怀信心。即使面对目前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不会怯场退缩,因为大家懂得只要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想象力就能解决任何棘手的问题。
3.3、加强学生间的相互信任与协作
当前社会的学生存在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环境的影响,致使部分学生养成自私、任性、缺乏爱心的不良心理品质。由于拓展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以团队参与的方式,通过团队的协作,让学生认识到团队中合作和信任的重要性。项目:众志成城方法:把学生分为10人左右的若干小组。游戏开始,让每组学生都站在约1.2平米的泡沫拼图内。接着依次拿走其中的一块泡沫拼图,以此类推,判断那个组有成员在这个过程中被挤出拼图外,则被淘汰,直到最后一组为胜利者。通过这个任务学生普遍反应对“团结就是力量”有新的认识。更深刻的体会到什么是团结,什么是团队精神。因为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荣辱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小组成员一起体验成功与失败、感受快乐与痛苦。在过程中学生认识到由于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需要其他成员的帮助才能完成,并通过游戏意识到与人协作、人际信任、团队凝聚力的重要。通过拓展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与他人交往、进行人际协作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3.4、培养学生坚毅的意志品质
衡量人才的标准应以是否具备坚毅的意志品质为基准。拓展训练以挑战难度,挑战极限为目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实验场,通过一些特定的培养项目,让学生不断克服恐惧、畏难的心理,摆脱自身不足的阴影。项目:空中单杠在7米高的跳台跃出,并且要求双手抓向空中横杠。(有安全设备和地面保护人员加以保护的情况下)完成这个项目,让学生收获最大的感受是对自我的突破。即使有保险措施存在的情况下,要在7米高空中去实现这样的跳跃,可想不是任何人都能轻易做到的,特别对有恐高症的学生来说,将是更大的挑战。因此,在活动开始前,教师的示范以及对学生营造轻松的感觉是必不可少的。方法可以采用“想象训练”,在活动开始前,通过借助技术图像和示范讲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想象程序。在活动开始时,只要学生勇于尝试,不管成功与否,都要及时地予以鼓励。因为,敢于尝试就是学生战胜自我的过程,只要学生能敢于尝试,就表明已经战胜了自己。勇于尝试就是对自己勇气和胆量的一次挑战,是克服恐惧和胆怯的最好方法。
3.5、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成长环境及个性都不一样的情况下,不少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碍。同时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学生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沟通方式也显得比较单一,将导致学生引起交往障碍。然而,拓展训练以独特的组织形式和模式,以团队为单元的开展活动,提供了多种交流方式,利于学生沟通能力和交往能力的提升,完善他们的社交能力。项目:生日线按照每位学生真实生日的月份和日期顺序排成一个U型。要求:月份大的靠前,即:1月1日出生的在起点,12月31日出生的在终点。并且要求游戏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不能交流和说话。通过特定项目的完成,学生的社交能力和社交技巧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这对于他们应付日常的人际交往,参与社会实践,乃至求职就业都有着深远的意冬。拓展训练是对正统教育^一次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是体育运动、教育、游戏、娱乐于一身的典型活动方式。学生通过轻松的游戏和亲身体验来挖掘自身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一些本领、领悟一定的人生哲理,促进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的提高,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
4、结论
综上所述,逐步建立并实施一套适合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的拓展训练课程体系,建设拓展培训基地,完善拓展训练的培训对象机制,加强高校体育教师拓展培训素养,开展更广、更全面的培养机构,培养更多具备拓展培训资格的优秀教师。通过高校部门的合作以及同事的努力,争取办成高校体育的特色课程、学校亮点工程,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实质性帮助。同时,增添课程设置内容,编写课程设计和课程计划,组织实施。提高高校毕业生在社会中的认可程度,提升高等学校声望,为高校体育增添新的课程设置,开辟新的发展方向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钱永健.拓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毛振明,王长权.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4).
[3]张伟.高校体育的心理素质教育⑴.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5(2).
[4]刘永祥.高校学生厌学体育的心理诊断与对策[J].莆田学院学报,2002(6).
作者:杨远生 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第二篇: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传统文化的融合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教育实现。大学生作为我们民族的希望与祖国的未来,承担着对社会主义的建设,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我们祖国与民族的命运。因此,着力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了我国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培养的重中之重。本文拟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求其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传统文化;探析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在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向世界展现着中国的特色,而其中传统的文化也在其中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壮大,高校不断进行扩招,当代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其素质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因而这就给我国高等院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1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大学生对社会的全面认识
高校大学生在生理上正处于其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成长的关键时期,因而对于其人文素质的培养就是帮助大学生学习认识对其发展所必要的人文知识,促进其人文素养的形成。众所周知,我国的大学以理工科院校居多,因而相对来说我国高校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并不是特别重视,因而,重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其人文素养的形式。从社会的层面来讲,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对于其在社会行为方面的实践活动,能够引导其遵循社会生活的一般规律与法则,有利于其走向社会。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对于大学生三观培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还处于其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其生理还是心理层面都还未定性,对于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有利于为大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做准备,使之能够在道德规则层面进行自我约束,从而在其走向社会之后,更容易摆正自己的位置,通过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添砖加瓦。
1.2有利于大学生摆正自己的心态
当今社会的发展日趋激烈,而大学的不断扩招给大学生的就业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大学生极容易在面临就业与社会的时候,出现迷茫、偏激、抑郁等心理问题,从而导致其对生活失去信心,或者作出反社会的行为。这些都是有碍于我们的社会健康发展的。因而,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当中摆正自己的心态,用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其能够用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面对社会竞争,并不断的督促自己的奋发图强,从而用良好的心态来面对成功与失败。
1.3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其生活品质
当前,很多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只要要么疲于奔波,恶心竞争,拼命工作,成为金钱的奴隶;要么游手好闲,对于生活缺乏激情与认同感,成为所谓的啃老族与月光族,这些现象在高校毕业生当中并不鲜见,因而,对于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弥补大学生在生活甚至性格方面的缺陷,在生活当中摆正自己的位置,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高品质的生活并不仅仅取决于经济水平,更取决于其生活方式与心态,因而,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潜移默化的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心态,并影响其对于生活品质的选择,从而实现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在物质水平与文化水平上的双丰收。
2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2.1开设相关的传统文化课程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对于大学生在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应该在大学当中开展国学等相关的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传统文化课程的熏陶。当前很多高等院校已经开设或者着手编辑自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校本教材,力图通过对于传统文化方面的传承教育来给当代大学生打开一扇通向人文课程方面的大门,使大学生能够通过窥探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从而对自发的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与探讨。2.2将典籍阅读与社会实践联结起来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鼓励大学生走出去参与社会实践。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国历史悠久,留下了很多传统的文化经典著作,如《诗经》《离骚》《论语》《史记》等,这些著作不但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更能够通过其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因而高校应该将阅读传统文化典籍与社会实践相联系,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各种不同的文化礼仪、道德规范,这也有利于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2.3进行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的建设
大学的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生传播其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也是潜移默化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传播渠道。因而,高校应当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这一载体,将传统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其宣传出来,根植于当代大学生的头脑之中,并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比如在校园广播当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系列广播活动;组织各种各样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对于其的热情,激发其民族自豪感;还可以组织辩论会,传统文化节目表演等大型文艺晚会,并在民族节日的时候举办与节日相关的活动,从而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其能够潜移默化的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3小结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承与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其在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修养与人文情怀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的重要性,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从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栾英.浅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04):70-71.
[2]李蓉.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09):76-78.
[3]蒋九愚,闵慧,王才章.略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文教资料,2008(32):168-169.
作者:王娟 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素质教育视阈下的大学体育发展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不断的改革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趋于逐步上升的阶段,然而,个别的科目却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体育课程,由于体育课程并非文化课程,受重视的程度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受限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没有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以至于体育课程一直没有改变,也一直较为落后,今天本文就素质教育视阈下的大学体育发展提出相应的问题研究。
关键词:素质教育;大学体育;体育发展;问题研究
1、素质教育下对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要求及发展问题
1.1、素质教育下对大学体育的教学要求
随着教育事业不断的发展,各门课程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唯独体育课程没有经过较大的改革,我国的体育课程还是沿袭前苏联的体育教育模式,然而我们都知道,随着东欧剧变苏联的解体,苏联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的社会,然而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大多还一直保持着这种教育模式,并且体育课程的单一性、枯燥性、乏味性使得学生们开始对体育课程产生厌烦的心理,所以对于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来说,改革是必须坚持执行的,这也就促使了今天我们所提出的素质教育视阈下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大学生的体育课程有着新的要求和规定,首先来说,素质教育是近现代我国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方针,并且在素质教育的宏观背景下对体育课程的发展制定了相应的目标,通过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多方素质问题,例如现如今的学生普遍存在素质低下、道德低下等问题,这主要是和学校的素质教育脱不开关系,所以在国家提出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要遵循以德育教育为前提,文化教育为辅助,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学生们从身心全面的提升。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大学生体育教育也提出相应的要求,由于素质教育是一个庞大的完整的一个教育体系,而大学生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需要在各个环境的前提之下都能够对新型的课程标准进行完整的学习和体会,将学生的素质提升问题放在第一位,并始终不移的坚定这一教学目标,全身心的提升学生们素质体育发展,并且以素质发展为学生们的体育课程指导方针,在体育课程中全力的贯彻素质教育,素质教学,将学生们的素质教育问题与体育相结合,让学生在进行体育课程教育的同时就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问题,这就是素质教育下对大学体育的教学的根本要求。
1.2、素质教育下大学体育的教学发展问题
从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来看大学生体育教育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来说,体育课程相比较其他课程而言地位较低,甚至有的高校完全的将体育课程认为是学生为了凑够学分而进行的课程,相比较文化课程来说,我国传统的固有思想就是人需要有文采,才能够在社会立足,只有学会了文化才能够有发展有未来,从而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并且在体育课程的任教中也没有一个科学性的教育方式,并且也没有一个相对的教学理念和体系,从三方分析来说,首先校方认为体育课程是为了给学生们凑够学分而进行的科目,教师认为,体育课程可有可无,甚至于学生不来上课也没关系,学生认为,体育课程学习的东西没有用,不如文化课程,以后吃饭挣钱养家也全是依靠文化课程或者说专业课程学习到的东西,而体育课程也就变得可有可无,面对这种想法,体育课程的改革相对来说还是较为困难的,首先改革必须得到校方的支持,其次需要得到教师的一致认可,最后需要适合学生,再者说,现如今的体育课程对于当今社会来说,契合度较低,如今高校所学习的体育课程已经和当今社会所脱轨,教师也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一致命性的问题,还有就是校方和教师对于体育课程的素质教育没有充分的认识,简单的认为体育教育就是体育锻炼,只要让学生们玩好就可以,没有认识到素质体育的根本作用,另外,大学的体育教育相对来说模式较为单一化,大学的体育课程通常是由学生来选择体育科目,比如篮球和足球等等,在足球课上,老师会让学生们先在操场上慢跑两圈,再做一些足球的相关热身运动,然后教一两个新动作,剩下的时间就是学生们自由活动时间,在操场上踢踢足球等等,这样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化,每节课程的内容大致都是一样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这样的教学模式产生厌烦心理,甚至有的学生本身是就不喜欢足球,只是为了修学分才随便选择的足球课程,这样,这个学生就会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里不去选择踢足球,而是选择休息,或者是选择做一些其他与体育课程无关的事,这样就违背了体育课程的根本目的,从而使学生们的体能越来越低,健康越来越难以保障。所以在素质体育教学的模式之下,首先就需要杜绝这一点,让学生们充分的体会到素质体育教育的种种好处。
2、素质教育下大学体育的重要性以及改革优化策略
2.1、素质教育下大学体育改革的重要性
首先来说,素质教育下的大学体育一方面能够改变体育课程原有的一些弊端,例如单一性,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在前文有过提到,具体就是教师在体育课程上缺乏对教学设计的各种趣味性和娱乐性,这样就会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厌烦的心理,所以,在素质教学下的大学体育改革就需要对这一点进行改变,改变原有的体育模式,让学生们喜欢体育,从而在体育课程上全面的提高学生们体育素质,体育能力等等,其次,在素质教学下的大学体育改革能够对学生的素质道德进行科学性的任教,现如今的学生对于德育来说较为低下,而大学的课程里较为注重专业技能的教学,对素质教学、德育教学等等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的高校有的专业根本没有设立德育课程,所以在素质教学下的大学体育可以对学生的德智体美进行全面的教育,使其素质全面的提高,所以说对于大学素质教育之下的体育课程是极其有必要的,他不仅能够改善原有的体育课程单一性问题,还能给予学生们素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对现如今学生的体育锻炼低下等问题加以修正,加强学生们的锻炼,并且让学生们对体育的观念加以改变,使学生们喜欢上体育,并且通过体育增加学生们的精神面貌,使学生们更有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的学习。对于现如今的大学生来说,体育锻炼变得越来越少,早上起床就上课,上课回到宿舍马上又躺到床上,上午没有课程安排和周末的时候,明明有时间去外面做做一些基本的体育动作,学生们却将这些时间用来睡懒觉或是玩游戏等等,在大学生的体育测试中就得到了这样的结果,理想的体育测试结果是,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学生的体质在逐年的增加,而现实的体育测试是大学生的体质在逐年递减。而在素质教育下的大学体育课程,首先就让学生明白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健康的身体会给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让学生们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一点,使学生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会下意识的加强体育锻炼,使自身变得更为健康。
2.2、素质教学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优化策略
对于素质教学来说,其改革的方式不能是一蹴而成,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来说,需要得到校方的肯定和支持,没有校方的支持那么无论进行怎样的改革都是不现实的,其次就是对教学理念的优化和转变,首先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终身受益”的体育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功能,实现“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相统一的教学目标,其次就是以素质教育为辅全面提高学生们素质观念和体育锻炼的成长过程,最后,在体育课程中制定多样化多元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课程中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果想要对学生当下的教学进行改革,那么就需要对体育课程的整体进行改变,首先,结合社会的需求对体育课程的科目进行一个更新换代,例如传统的大学体育课程科目有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太极拳等等,在体育课程的改革中结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完全可以增加科目,比如当下年轻人非常喜爱街舞,拉丁,还有广场舞,反而健美操的喜爱程度没有以前那么多了,我们就完全多加几门体育课程如街舞课程或者广场舞课程,或者可以将广场舞和街舞相结合教学生们一套舞种,相比这样更容易被学生们所接受,其次就是球类课程,目前来说,我国网球和羽毛球正处于上升的阶段,除此之外,我国的国球乒乓球一直也是国人们所喜爱的运动,在大学课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加入这些学生们喜爱的球类,让学生们更加的喜欢体育运动,从而对体育课程的参与性大大的提升。对于素质教育下的大学体育改革来说除了增加体育课程的科目,我们最好还需要对体育课程进行创新,通过多元素和多元化的综合性体育教育来保证教学效率的提升,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大学体育教学的方式也需要一个转变,让学生们彻底的喜欢上体育运动,例如我们当下的一些体育运动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缺乏了一些趣味性,比如说篮球,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在课前让学生们做做热身运动,围绕着篮球场地跑圈,然后教师在课上简单的讲解篮球和足球的一些规则,剩下的就是学生们自由活动的时间,喜欢打篮球的学生自行组队打打小型比赛,不喜欢的学生做个拉拉队,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就是这样简单单一的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学生们对于体育课程的喜爱,我们就需要进行一些创新,例如篮球的街头篮球,这些主要是为了把篮球变为观赏性而非竞技性,对于大学生来说,其年龄段正好是处于好奇的一个阶段,教师在课堂上表演一段花式篮球,绝对能够得到许多学生们的喜欢,所以说,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教学。
3、结束语
随着新型课程的进一步提出和发展,对大学体育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相较于以往传统模式下的大学体育教育来说,较为落后,并且没有切身的体会到学生的健康发展,也没有直观的给体育课程一个定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体育发展,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教育,注重学生健康发展等问题,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终将被淘汰,而素质教育视阈下的大学体育更能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变化和调节,最终对加强大学生体育教育的发展及大学生自身健康的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利民.21世纪大学体育教育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新概念[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01.
[2]连洋.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6.
[3]孙习军.析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创新路径选择[J].当代体育科技,2012,33.
[4]陈华.素质教育理念下大学体育学法的实验研究———以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6.
作者:王燕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