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浅析(3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浅析(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浅析(3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方法

【内容摘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为社会输送了大量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但随着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渠道逐渐狭窄,面对这样的形势和趋势,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是有效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其就业的重要途径。职业心理素质包括职业兴趣、职业个性、职业情绪等,高职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有助于以后步入工作岗位,有利于其减少岗位适应时间,促进其终身发展。本文对职业心理素质的内容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提高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必要性,分析了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现状,最后对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方法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不但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专业操作技能。为了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除了知识和技能以外,职业素质的养成也是不可或缺的,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其中职业心理素质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差异,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强化德育教育,切实培养心理健康、专业过硬的毕业生。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学的目标要重新定位,要积极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注重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职业心理素质。

一、职业心理素质的内容

职业心理素质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职业意识、职业情感等等,是人们在岗位就职时体现出的职业活动特性,包括工作态度、意志力等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最核心的有机部分,一是职业品质,这是一种职业品格,在职人员对待工作要认真、热情、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二是要建立应有的职业意识,即工作人员对自己的价值和工作价值的认识;三是良好的遵守职业道德,还要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四是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五是积极参与竞争,敢于担当,不畏困难;六是乐于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创新能力。高职院校的教育较为专业化,比较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就业市场拥有一定的优势。但高职院校还是不能忽略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养成,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使学生在岗位工作上有突出的表现和长远的发展。因此,加强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关键,是高职学生顺利就业的有效保障。

二、加强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心理素质是职业素质的一部分,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要重视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会有助于实现就业,而且使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工作顺利,为社会作出一定的贡献。当今职场,工作节奏较快、风险较高,工作人员面临的压力很大,高职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抗挫折能力都要有所提高,才能适应高压的工作环境。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职场的工作强度随之加大,不具备优质的职业心理素质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目前,社会分工明显,很多职业对于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有着极高的要求,现实工作中的竞争压力和合作障碍会给学生带来困扰。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要求学生要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进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潮容易影响年轻人,网络的开放化导致很多不良信息充斥整个社会环境,青年人如何辨别优劣并吸收好的信息应用于工作是高职院校的教育重点。因此,高职院校除了要抓好专业教育之外,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岗位、热爱自己的职业。

三、高职院校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现状

如何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培养其职业道德品质,是高职院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但目前高职院校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缺乏规范化的培养目标。

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确立规范化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其教育呈现盲目化的特征,教育精力主要分配在专业教育领域,专注于学生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提高上,对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

(二)范围较窄,覆盖面小。

部分院校开设了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但其教学内容较为狭隘,教学范围不够广泛,覆盖面小。个别院校只将心理素质教育作为选修课进行,又是通过讲座形式开展职业心理教育,教育频度和密度都不够,导致职业心理素质教育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质量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和清晰,高职院校没有建立起心理素质教育的体系。一是高职院校在注重专业教育的同时,要将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增强适应能力和抗打击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职业兴趣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二是高职院校要规范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建立符合现代化要求的职业心理素质课程标准,要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高职院校在明确培养标后,还要不断调整教育方式。

(二)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高职院校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念,明确职业心理素质的科学内涵。高职院校要将专业知识技能教学与职业心理素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的效果。高职院校领导要重视职业心理素质的教育,要提高学生对职业心理素质的认识,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影响着高职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学生自己也要提高重视程度。

(三)加快就业指导,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纷纷开设了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建立了专业的职业指导中心,派遣专业服务教师负责学生的职业心理教育和就业指导。高职院校教学主要内容是专业知识,但不要一味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中职业心理素质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一是高职院校压要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综合能力。定期组织就业指导教师的教育和培训,要丰富教师的知识和经验,要根据学生知识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促进学生的心理逐渐走向成熟。二是教师要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成长经历和个体差异开展差异化的心理素质教育,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强化职业意识的培养。三是教师要采取多种的教学方式提高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质量。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促进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选取的案例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创设的情境要符合现实,不能与生活脱离。

(四)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灵魂,学校要以文化建设为依托,组织学生开展职业素质培训。将职业心理素质培养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大宣传力度,让师生认识到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高职院校要着力塑造学生认真的态度、坚韧的意志、乐观的心态。定期组织学生团体活动例如“团队步行”,锻炼学生体能和意志力,也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同时,校园文化建设要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组织创业校友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素质教育。

五、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育内容,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要积极配合,共同致力于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乐观的心态和端正的态度,获得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岗位,有利于毕业生顺利度过适应期,为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宏.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5

[2]张大均,余林.职业心理素质及其培训[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3]郑春雨.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7.

作者:张亦弛

第二篇:素质教育下高职院校合唱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合唱是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建立健全人格、提高其合作意识的重要方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高职院校合唱课程体系,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文章分别从乐理基础知识、合唱作品赏析、视唱练耳以及合唱排练等方面对如何构建高职院校合唱课程内容进行了认真的阐述,然后介绍了如何合理构建高职院校合唱梯队,为构建素质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合唱课程体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视角;高职院校;合唱课程体系;构建

合唱是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建立健全人格、提高其合作意识的重要方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多数高职院校只注重大学生专业素质及能力的培养,极少关注大学生的人文艺术素质、人格发展及合作意识的提高,部分高职院校非音乐专业甚至根本不开设音乐课程,更不要说构建合唱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素质了。显然,这种教育方式不但不符合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构建高职院校合唱课程体系就成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那么,在素质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如何构建合唱课程体系,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合理构建高职院校合唱课程内容

作为综合性的音乐学科,合唱课程的内容较为复杂,不但包括发声、和声曲式、视唱练耳,还包括对不同风格合唱作品的欣赏与演绎。要想构建合唱课程体系,必须先构建包括乐理基础知识、合唱作品赏析、视唱练耳以及合唱排练等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合唱课程内容。

1.乐理基础知识是大学生参与合唱的基础

乐理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音乐知识,在合唱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大学生学习音乐,进行合唱的基础。其内容主要包括音的特性、节奏、节拍、和弦、音程、调式、调性关系、记谱法以及基本曲式结构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由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多不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部分大学生在音乐知识方面甚至是一纸空白,为此,要想构建高职院校合唱课程体系,就必须从最基本的乐理知识入手,循序渐进,在促进学生掌握乐理基础知识的同时,稳步提高他们的识谱能力及演唱水平,使其能够从音乐的角度感受、理解、分析、表现音乐,为其参与合唱奠定基础2。

2.合唱作品赏析是提高大学生审美水平的关键

合唱作品赏析是提高大学生理解、分析合唱作品,提高合唱审美水平的关键,其内容主要包括合唱的起源,合唱的发展趋势以及合唱的形式与类型。通过进行合唱作品赏析,能够使大学生全面掌握合唱的起源、发展、流行趋势以及与合唱相关的基础知识,使其对合唱作品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为大学生理解、演绎合唱作品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经常安排大学生参与音乐会、观摩合唱比赛、欣赏经典合唱作品、参与合唱作品研讨会,这样不但能够使大学生全面感知合唱作品的魅力,拓展大学生的音乐视野,还可以树立大学生的音响观念,在不断提高其对合唱兴趣的同时提高其合唱审美水平。

3.视唱练耳是提高大学生合唱基本功的重点

作为听觉艺术的一种,“听”是合唱的重要特征。所有音乐形式的表现都和听觉分不开,如果大学生无法通过听觉准确分辨节奏节拍、音高音准等内容,就难以提高内心音乐听觉以及音乐记忆能力,为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加强大学生的视唱练耳训练,通过对大学生节奏节拍、音高音准、调式调性、和弦音色、力度速度等训练,快速提高其内心音乐听觉能力、识谱视唱能力以及音乐记忆能力,使其音乐语汇逐渐丰富,不但如此,教师还要促进大学生将上述能力不断应用于合唱实践之中,为大学生独立理解、演绎合唱作品奠定坚实的基础3。

4.合唱排练是提高大学生整体合唱能力的关键

合唱排练是整个合唱的核心,是提高大学生整体合唱能力的关键。在合唱排练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加强大学生的合唱发声技巧、和弦进行听觉、多声部配合以及合唱作品的演唱,还要结合曲式、视唱、和声、身体律动以及语言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倾听能力、整体演唱能力以及演唱配合能力,使学生全面感受、体验月月音色美、和谐美、旋律美及情感美,培养大学生参与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风格合唱作品的演唱,从而不断提高其整体合唱演唱能力。为提高合唱排练效率,在排练过程中可以按照下列步骤进行:①热身活动。每次合唱排练前,参与合唱的所有大学生都要进行发声热身,进行哼鸣及音阶练习,使其能够快速融入到下面排练环节中去;②分部排练。在排练新合唱作品时,先要进行分声部练习,熟悉并掌握唱词及乐谱,解决大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存在的音准、节奏等基础问题。分声部练习完成后,再初步将各声部融合到一起,进行整体上的合唱练习;③合练细排。分部排练完成后,教师要指导大学生对合唱作品的表现手段进行细处理,并通过个体、分部以及分层相结合的方法指导大学生进行练习,不断提高个体演唱水平,进而提高全体演唱水平;④不断磨合。为提高整体演唱水平,教师要不断组织全体演唱人员进行合唱,并认真分析演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及建议反馈给大学生,并不断进行磨合练习,从而提高整体演唱水平4。

二、合理构建高职院校合唱梯队

在合唱团队组建的过程中,对于年级不同的大学生,高职院校要组建不同的合唱梯队,按照演唱水平不同组建基础队、预备队与正式队。通常可以将参加大一合唱的学生纳入基础队及预备队,大二的学生纳入正式队。如果大一的学生基础比较好,演唱水平比较高,可以将其纳入预备队,经预备队的培养后再考虑将其纳入正式队。在正式队选拔演唱人员的过程中,既可以从基础队选拔,又可以从预备队选拔,只要大学生符合正式队的要求,便可以将其纳入到正式队中。这样,通过择优选拔方式选拔人才,可以不断提高基础队、预备队大学生参与合唱的兴趣,为他们进入正式队奠定基础。此外,为提高正式队的合唱水平,高职院校还要建立激励机制,优胜劣汰,对于无法胜任正式队合唱的大学生,要将其调整到基础队或预备队中,对于正式队严重违反纪律的大学生,除清退出合唱队外,还要交学校进行纪律处分5。总之,作为提高职业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有效构建合唱课程体系不但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合唱水平,还可提高大学生的人文艺术素质及合作意识,促进其人格发展,从而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走向社会,走向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

1.程明.高职院校开展合唱艺术教学的重要性及相关建议[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5(1):109-110.

2.李舒.高职院校学生合唱能力培养研究——以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音乐时空,2014,(5):162-163.

3.李聪.浅谈高职院校合唱中声乐训练的方法[J].戏剧之家,2016,4(18):90-90.

4.尹淑兰.广西高职院校非艺术专业合唱与指挥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3,3(12):107-107.

5.殷秀芳.如何让学生快乐的歌唱——一支高职院校女子合唱团的实践与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5(24):20-21.

作者:邵琰 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摘要:全民运动的大力提倡,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投入体育运动中,健美操作为体育教学中有课程特色的运动,运动与健美同时进行,深受广大女生,甚至男生喜爱。在健美与体育运动的同时,健美操还渗透着人文素质的教育,其优雅的课程特色往往有利于学生对人文教育的接受。该文通过论述我国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现状,结合健美操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特色,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其中,为培养更高品质人才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提出体育运动和素质教育同时进行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人文素质教育

1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教育课程的特点,更多注重学生将来工作生活的技能学习,而忽略了学生时期应该得到的人文素质的强化与提高。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许多学生存在形体动作不规范,协调能力偏低以及不敢尝试新挑战的现象。因此,提高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将教学期间的工作重心放在学生长远的技能培养上面来,但是接触更多的文化素质教育,才能将学习到的技能应用发挥出去。当前,教师就应该结合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过程中的特点和特殊性,应用有效积极的教学方法,将更多的人文教育理念渗入其中。

2人文素质教育概述

2.1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由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方法4个方面组成。人文素质可以分为基本人文素质和较高层次的人文素质。基本人文素质体现在人出生后家长、教师给予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树立起来的羞耻感、责任感、做事的积极态度和对错误的认识和改正。而更高层次的人文素质表现在严于律己的同时,还能把更多的正能量传达给其周围的人和事,表现出基于大众的超前思维和灵活应对能力,对自己职业生涯和生产生活中的品质追求更高、更广。

2.2人文素质教育

基于对人文素质教育的了解,只有做好人文素质教育,公民整体素质才有显著提高。人的教育是长久的,伴随着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在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活,其实也是基础教育的延续时期,对个人更全面地认识世界,更好地理解人文精神,通过书本的熏陶和老师的积极教育,培养起个人气质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史为鉴,学习其留给后人的文华精髓,也只有人文教育才能将中华文化瑰宝顺利传承下去,将五千年文华底蕴中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方法得到延伸和升华。做人、为学、健体三者科学结合在校园学习当中,借助健美操学习的基础,将人文学习渗入其中,为培养品学兼优的新时期人才创建条件。

3影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的因素

3.1学校和自身的人文意识淡薄

高职院校教师更多强调学生学习更多技能,其教学过程中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不足,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接触人文理念的机会甚少,高职院校学生对人文理念的不重视,也是限制人文教育展开的重要因素。著名教育学家杨叔子认为“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而没有人文的科学,也是残缺的科学”。所以摆正教学理念,发展学生技能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任何院校,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才算是成功教育。

3.2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人们对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要求,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虚荣感,人们只注重物质给生活带来的满足感,而在精神层面上极为匮乏,现在社会追名逐利现象愈加严重,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属于初步塑性期,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家长家庭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对于学生塑造宏伟人生价值观极为不利。

4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优势

健美操代表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是体操、舞蹈、音乐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而产生的。在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健美操已经成为舞蹈、幼师、音乐等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人文素质教育与健美操的结合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有很大的好处。健美操可以增加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全方位发展。

4.1有助于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审美能力

高校是主要的人才输出地,其培养人才的素质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水平。体育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健美操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健美操运动可以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书本上感受不到的外在美和力量美,以提高学生美的品味、创造力和表现力。

4.2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人文素质也成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之一,健美操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同时,掌握社会规范、培养社会公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战胜失败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成为一个既有能力又有素质的合格人才。

4.3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应该从运动美的享受中引导学生个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使其掌握社会规范并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责任感,形成健康的人格,成为一个遵守社会公德、担负社会责任的合格的人才,并使自己的意志力、抗挫折能力、合作精神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5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5.1创设校园、课堂人文情境

学校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环境,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学校好的人文环境也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要全面加强学校的人文情境的建设,让学生在良好的人文氛围中生活,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健美操教学是一种很好的人文情境建设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其中,鼓励学生大胆地上台表演,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以便不断改进。

5.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新阶段改革中职幼师的健美操教学策略,首先应该加强师资力量。教师的学历、经验、技能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实际教学中,对全体学生实行“一刀切”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缺乏了解,造成体育教学枯燥无味,很难完成教学目标。因此要不断扩大师资力量,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

5.3坚持素质教育,加强德育培养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现如今全面提倡的新型教育模式,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全方位的素质,它重视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动手能力,因此它偏重于培养学生外在的体育运动技能,反而忽略了学生运动潜能的开发。为了促进学生运动潜能的开发,学校应该大力开展激发学生潜能的体育课程。这样的课程包括学校体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播。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包括运动场地、器材以及身体运动形式等;体育精神文化包括体育类图书,校园广播,学校体育规章制度、体育管理机构体制、教师的体育道德规范、师生的体育行为、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的态度和对体育工作方式,师生的体育意识、体育价值观念、体育锻炼行为、体育活动风气和习惯等。所以,学校领导应号召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筹资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成立各种校园体育兴趣协会,举办各种体育比赛等,以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从而加强对学生运动潜能的开发。

6结语

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当代教育形态下最基本要求,能够在体育锻炼中渗透关于人文教学的理念,是实现全面提高公民素质的科学方式,将知识能力学习延伸到体育运动过程中,使运动富含人文气息;将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升华到对人文知识的充实中去,使学习更具青春活力。二者协同发展,更深层次地挖掘学生潜在能力,为培养和强化全面性人才的教育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冯婷.浅谈高校健美操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J].华章,2014(17):277-278.

[2]葛柳.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作者:刘波 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