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障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障措施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障措施

[摘要]明晰榆林市水资源禀赋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摸清存在问题。通过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结合国家新时期治水方针及有关政策和理念,提出坚持节水优先、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并重、水资源统管统配,共同构架引黄战略,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框架思路。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保障措施

1榆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1榆林市水资源状况

榆林市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气候干燥。根据《陕西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全市自产水资源总量26.72亿m3,产水模数6.1万m3/(a•km2)。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8.45亿m3,地下水资源16.31亿m3,两者重复计算量8.04亿m3。自北向南有皇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窟野河、秃尾河、无定河等入境河流,多年平均入境水量9.2亿m3。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为10.44亿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8.61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4.58亿m3,两者的重复计算量为2.75亿m3。

1.2开发利用现状

截止目前,榆林市累计建成大中小型水库95座,总库容21.64亿m3。大型一座王圪堵水库,总库容3.89亿m3;中型水库26座,总库容11.48亿m3,大多为红柳河、芦河等库坝群的骨干拦沙坝;小型水库68座,总库容1.60亿m3,遍布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和白于山河源区,大部分为拦泥库。有大小型引水工程1100多处,万亩以上灌区引水工程约8处,主要集中在榆溪河、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有抽水工程1500余座,其中万亩以上抽水灌溉工程1处;在榆溪河上有0.5万亩以上抽水灌溉工程11处。有生产井约2.0万眼,配套的机电井1.7万眼,主要分布在定、靖、榆、神北部风沙滩区及各河流川道区。榆林市现有水源工程设计供水能力11.60亿m3,其中地表水7.89亿m3,地下水3.6亿m3,其他水源0.11亿m3。现状实际可供水量8.51亿m3,其中地表水可供水量5.71亿m3(约占地表水设计供水能力的72%),地下水可供水量2.8亿m3。

1.3存在的问题

1.3.1水资源贫乏,可供利用的水资源短缺榆林市自产水资源的平均产水模数6.1万m3/(a•km2),相当于全省平均产水模数20.6m3/(a•km2)的三分之一。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仅172m3/亩,人均水资源量722m3/人。受地形、地貌、泥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同时统筹考虑维持脆弱生态环境平衡的需水量,水资源可利用量受到限制,可利用水资源仅为67m3/亩,人均282m3/人,远不能满足当地的基本用水要求,属严重贫水地区。

1.3.2时空分布不均,含沙量大,开发利用困难榆林市地表径流年际变化大,清水川、皇甫川、孤山川、石马川、佳芦河及窟野河下游最大与最小年径流量之比高达8.0;年内分配极为不均,径流主要集中在汛期的几场洪水中;榆林市黄土丘陵沟壑区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也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地,主要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一般在150kg/m3以上。开发利用极为困难。

1.3.3经济社会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问题突出煤炭资源开发导致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由于水资源短缺,为满足基本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局部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对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如定靖一带大面积打井取水灌溉农田,导致地下水位连年下降,局部地区出现漏斗。窟野河上中游沿岸的工业企业为取用生活和生产用水,在窟野河多处设置渗井、渗渠和取水廊道,导致窟野河多次断流,断流最长达二百余天。榆林市煤炭资源埋藏浅、煤层多且厚,煤碳开采破坏地下隔水层,造成潜水位区域性下降及周边地下水系统失衡,使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导致部分矿区周边村庄取水困难,丧失了基本的生存条件。

2水资源短缺制约榆林经济社会发展

2.1当地水资源已不能承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根据初步预测,在强制节水情况下,榆林市2015年、2020年、2030年需水量分别为9.67亿m3、12.27亿m3、17.20亿m3。在充分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的情况下,现状可供水量仅8.51亿m3,2015年缺水1.16亿m3。考虑当地水资源的衰减,2020年、2030年可供水量分别为8.45亿m3和8.40亿m3,分别缺水3.82亿m3和8.80亿m3。尤其是北部煤电化工发展区(榆林市社会经济重点发展区域)缺水最为严重,缺水高达7.26亿m3。因此,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榆林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

2.2城乡居民面临严峻的饮水安全问题

榆林市12个县(区、市)中的大部分城区存在供水量不足、供水保证程度不高、水质不达标等问题。尤其是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南六县,一直以取用傍河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修建低坝或从淤地坝取用地表水作为辅助水源,取水工程防洪标准低,供水量容易受河流来水变化影响,加之没有备用水源,在枯水年或多洪水年份,容易出现供水安全问题。

2.3水资源短缺制约能源化工深度转化实施

《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年)》提出加快建设“富裕榆林”、2030年经济总值达到1万亿元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以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高端发展,推动煤油气资源的深度转化,由资源驱动式增长向创新型发展转变。因此,重大能源化工项目的建设是榆林市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目前,榆神、靖边等能源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已经建成,但由于缺水部分能化项目落地缓慢,如柠条塔工业园的河南龙成集团煤转油气项目、陕西汇能公司煤油气项目、陕煤能源活性炭项目,清水工业园的神华陶氏1000万t煤制油项目,杨伙盘2×660MW煤电项目,大保当工业园的华电隆德集团2×1000MW煤电项目等。

3水资源开发利用框架思路

3.1节水优先是思想统领

近年来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榆林市用水效率已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榆林市水资源禀赋贫乏,节水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方向。在农业节水方面,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进一步挖掘节水潜力;在工业节水方面,严格工业项目节水准入条件,加强生产期节水监管;在生活用水方面,实行阶梯水价,加大节水器具普及力度。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强化节水在榆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2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是重要基础

虽然提升了对水资源保护工作的认识,加大了水污染防治力度,但水污染问题依然严重,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不足,污水处理率不足,直接入河排放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必须采取更为有效的水污染防治措施,才能保障水质安全。争取到2030年,能源化工项目全部实现零排放;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8%;按照河流纳污能力控制入河污染物总量,保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

3.3水资源统一调配是必要条件

建设王圪堵、瑶镇、采兔沟、岩溶水源等重点水源工程与工业园区、县(市)城区等重要用水节点的供配水网络,全市水资源实行统一调配,互为补充、互相调剂,提高用水效率。3.4引黄工程是战略举措黄河是榆林市过境河流,水量充沛,干流规划和建成多级水利开发工程。榆林市现有3亿m3左右的黄河干流耗水指标尚未使用,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还可争取置换出一定的用水指标分配给榆林,为榆林市建设引黄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建设引黄工程成为破解榆林市水资源“硬制约”问题的唯一现实选择,对榆林市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目前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已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年引水规模2.9亿m3,输水干支线全长165.53km,总投资约165亿元。主要解决榆神工业园区锦界及清水工业园、神木市窟野河河谷区、榆阳区榆溪河以东工业园共四个片区的工业用水,预计2023年建成通水。工程的建设,对于榆林高端能化基地建设,晋陕蒙区域中心城市建设,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区建设,破解榆林水资源瓶颈,具有重大战略支撑。

4“软环境”保障措施

4.1积极争取扩大黄河用水指标

榆林市是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和陕西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其发展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带动陕西省北部、宁蒙晋陕交接革命老区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目前,榆林市黄河用水指标3亿m3左右,与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相差较大,扩大榆林市黄河用水指标是实施破解硬制约战略举措的首要条件。引汉济渭工程实施后,2030年引水规模达到15亿m3,均进入黄河流域,增加入黄水量,为扩大榆林市黄河用水指标创造了条件,应积极争取。

4.2落实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强管控机制

在区域上分割管理,在部门上各管一段的传统水资源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榆林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引黄工程的实施,经王圪堵水库延伸后的受水区范围覆盖府谷、神木、榆阳、横山、靖边等8县(市、区)的7大工业区和多个工业园区,输水线路横跨多县区,输水线路上的王圪堵、采兔沟、红石峁、石峁等重要节点水库也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在市政府领导下的黄河引水工程统一管理机构,实行引黄工程受水区范围水资源管理的统一规划安排、统一建设部署、统一开局、统一配置衔接、统一许可准入、统一调剂余缺、统一经营管理;建立水源、供水、排水、节水、治污的统一管理机制;建设以黄河引水工程为骨干,以王圪堵、瑶镇、采兔沟、李家梁水库等当地重点水源工程为依托,重点工业园区和城市为节点的配水网络,实现高效节水、强力治污、优化配置各种水源、用好各类非常规水,最大程度地发挥引黄工程的能力和效果。

4.3实行统一水价体系

水价是促进节水增效不可缺失的杠杆,更是引黄工程和当地水源工程实行统一配置的重要基础。目前榆林市能源化工行业用水水价普遍较低且差别很大,瑶镇水库供水水价加上水资源费不足2元/m3,低于污水再生利用成本;王圪堵水库用户终端水价11元/m3,也低于陕甘宁蒙晋等周边地区引黄向工业的供水水价,不能体现榆林市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因此,必须研究建立合理的、统一的水价体系,促进节水、促进使用非常规水,促进有效使用黄河水,支撑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水价体系制定应摒弃传统的成本加利润原则,按照能源工业、一般工业(第三产业)、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农业生产等用水行业承受能力由高到低分别确定水价,同一用水行业实行同一水价。对当地工业供水工程和黄河引水工程实行统一定价,当地水源水价高出成本部分用以补贴黄河引水工程。在保障群众基本权益的基础上,逐步实行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应补贴污水处理企业,使中水水价远低于原水水价,鼓励中水回用。逐步收取矿井疏干水的水资源费,鼓励处理回用。推进农业用水水价综合改革,合理确定灌溉用水水价,实行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抑制地下水超采。合理确定水权水价,收缴水权水费,遏制占水权现象,避免水资源闲置,使供水工程良性运转。

4.4落实河长制

按照中央和陕西省要求,结合榆林市实际贯彻落实河长制。通过河长制的落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三条红线”;增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严格水生态空间管控;加强水污染防治与水环境治理,实现河湖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加强水生态修复,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同步严格执法监管。

作者:雷洋 单位:榆林市水利工程建设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