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黄河水资源的节水用水效率途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黄河水资源的节水用水效率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黄河水资源的节水用水效率途径

摘要:灌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既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又关系到国家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和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灌溉效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河套灌区;引黄用水;水资源;高效利用;节水难度;应对措施

0引言

河套灌区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引水灌区,引黄控制面积1743万亩,现统计灌溉面积900万亩,随着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土地整理等一批项目的实施,灌区灌排系统配套程度提高,土壤条件得到改善,盐碱地面积减少,土地可利用空间增加。由于地处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量小(130~250毫米)、蒸发强烈(2000~2400毫米),水资源相对贫乏,保障农业生产,维持生态平衡,严重依赖客水资源,且资源性与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并存,供水矛盾突出。因此,灌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既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又关系到国家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和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1灌区引黄用水基本情况

1.1灌区引黄用水情况灌区从三月中旬利用防汛分凌水浇干地开始用水,到11月中旬结束,其间,正常情况下8月份安排工程检修停水10天左右,近三年停水35天左右。多年平均净引黄河水量47亿立米左右(不包括总干渠输水损失),年排水量5亿立米左右,灌排比为11:1。1.2灌溉用水效率2016年,河套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3984,较2006年以前的0.36提高0.0384,毛灌溉定额560m3/亩左右,净灌溉定额220m3/亩左右,灌溉定额并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灌溉效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当前灌区节水与高效利用面临的问题

2.1农民节水意识在增强,但主动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由于水价逐步成本到位,水费每年在上涨,广大用水已经觉得浪费水就是浪费钱,节水意识在提高。但是,河套灌区国管渠道以直口渠为单元,实行按方收费,而到了村社按耕地统计面积分摊水费,为了促进水费的公平,也曾经推行过亩次计费(即根据实际轮次浇地过水面积摊费),安排专人对每一户、每次灌水面积进行调查核算水费,增加了管理费(每亩1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经过几年农作物倒茬后,用水量多与少,不能直接体现在经济利益上。特别是近几年,尽管农户觉得实行亩次计费是公平的,但经过轮换耕作后,多年亩均用水量基本上差不多,所以现在亩次计费也就基本上停止了。2.2“两水”统一管理没有实现,影响黄河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经统计,河套灌区引黄控制范围内的井渠结合和纯井灌区面积达到74万亩。鉴于灌区地下水资源补给主要来源于引黄河水灌溉入渗,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取地下水灌溉,也就是在利用黄河水。这样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井灌区用水不缴水费,而且抽取的是周边农户买来的黄河水,井灌区占用了黄灌区农户的水资源;二是当受来水影响,引黄供水不能满足实时灌溉时,井灌区随时可开泵提水灌溉。由于机电井产权归属于用水户,用水量、用水时间难以控制,造成引黄农户拿钱补水,而且由于地下水位下降用水量越来越多,水费也越来越多,井灌区不用交水费,还能浇上适时水的不公平现象。2.3灌溉面积扩大,农业节水难度增加1998年以来,随着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的实施,不仅灌排配套程度进一步提高,同时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降低,加快了摞荒地的复垦和宜农荒地的开发,灌区总灌溉面积呈现增加的趋势。据调查统计分析,仅土地整理项目就可增加15%灌溉面积,特别是乌兰布和灌域土地开发空间较大,现灌溉面积已经达到100万亩,但由于没有水量指标或渠道配套不完善而浇不上水。此外,2016年与2002年相比,灌区地下水位年均下降0.2米左右,部分地区已经达到4米,根据近年来调查分析,灌区地下水适应埋深为1.5米左右,才能保证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由于灌区地下水补给的主要途径是引黄灌溉,增加了农作物的灌溉定额。2.4用水总量指标不足,难以满足农业用水需求水利部《关于黄河内蒙古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报告(修订本)的批复》(水总[2000]176号)中指出,“基本同意按自治区人民政府分配给河套灌区的可用水量40亿立方米为控制指标,进行灌区规划”,并且“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目标是:投资61.2亿元,初始水权由52亿立方米,减少到40亿立方米。然而,节水改造与配套建设没有按规划完成投资,加之物价上涨等因素,工程建设远远低于规划,灌区不能实现40亿立方米的节水目标。目前,灌区年均实际用水47亿立方米,已经实现节水5亿立方米,如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分配巴彦淖尔市正常来水年份40亿立方米可耗黄河地表水资源测算,缺口至少在7亿立方米,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目标,近期难以实现。

3应对措施

3.1加大宣传,推进用水户参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关键在于群众,因此应加大力度宣传国情水情,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入到节水的行列中,调动用水户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调动农民科学管水用水的积极性,由命令式改为自发式,才能促进灌区整体节水与高效用水。3.2把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实处随着河长制的实施,进一步强化建立“三条红线”考核,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将国家分配的年度水量指标按灌域、渠道、旗县市乡镇村组逐级分配到末级渠道和乡(镇)、村、社,对每个地区的用水总量必须控制在可用水量的范围之内,对突破区域可用水量控制“红线”的地方行政首长进行问责,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促进节水与用水效率的提高。3.3发展节水生态农业,调整种植结构,提高水分生产率对于河套灌区农业是用水大户,以提高水分生产率为目标的农业节水是一个重要策略。在不扩大也不缩减耕地面积的前提下,进行农业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低耗水(如:葵花、番茄、葫芦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将水资源引向用水少,产出大的优质高效农作物上。既通过节水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而农业产业化必将推动节水农业的快速发展,为决策部门给予政策和市场引导提供参考。3.4加强计划用水与调度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在调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加强地下水动态、土壤墒情、气象等信息的分析,及时掌握灌区需水规律,采取水大时突击难点,水小时集中轮灌,轮续结合,合理错峰,平衡各灌域用水,提高灌溉效率。在调度方式上,积极探索适合当地水情农情的灌溉模式,统筹安排一至四轮水的灌溉,实行月安排、五日计划、日调度,促使灌域调整内部错峰,保持平稳引水;秋浇坚持早开灌,大力推行“统收、统翻、统配、统浇”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了浇地效率。特别是在秋浇过程中,始终加强秋浇质量检查监督,广泛推行“一把锹”浇地的方式,统一浇地质量,严格控制深浇漫灌、灌荒滩、跑冒漏等浪费水量现象,将有限的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调度,同时积极探索井灌区管理办法,将灌区内地下水资源纳入统一调度管理,合理配置两水资源。3.5探索秋浇灌溉措施措施,降低非生育期用水量灌区节水潜力主要在秋浇和春灌上,也就是保墒、保种水的利用上。1999年以来,对灌区秋浇灌溉制度不断加以完善,逐步形成现行的“早浇保墒、秋浇储墒和翌年春灌”相结合,“两年三步骤”的储墒灌溉制度,即9月份早浇、10月份适时秋浇和翌年3、4月份春灌三步进行,以此来适应客观自然条件和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局面,缓解了“三秋”矛盾,减轻秋浇压力,同时坚持采取“水量包干、指标到渠、按旬供水、供够关口”和“鼓励早浇、保证秋浇、控制晚浇”等措施,有效的控制秋浇用水量,遏制深浇、复浇等浪费水现象发生,促进节约用水。3.6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引进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开展秸杆覆盖、管道输水、畦灌、喷灌、开沟覆膜暗灌等各种田间先进节水灌溉新技术,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提高水利用效率。同时采取以水定产,大力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压减高耗水作物,普遍推行作物连片种植等措施,促进田间节水。3.7扶持农牧民用水合作组织创新发展,提高群管组织管理效益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群管组织创新发展,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通过恢复、强化基层水利服务站的职能,完善群管组织的功能定位,规范发展方式,确保群管组织长期稳定发展、合理高效运行,杜绝农民不合理负担,调动农民节水积极性,提高灌区用水效率和效益。3.8细化测流量水,调动农户节水的积极性继续加强灌区测流量水配套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量水精度,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测流量水设施设备,提高灌区自动化测流量水程度,同时实行供水收费公开公示制度,促进用水户公平合理承担水费和节约用水。目前,随着上游梯级电站、水库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黄河水的利用率在提高,通过龙羊峡、刘家峡联合调度,总体上讲甘、宁、蒙的用水量是有保障的,只要用水计划安排周密,尽量减少黄河水下泄流量,减少下游弃水过多的浪费。河套灌区用水量逐年减少,人为因素是比较多的:一是水费成本逐步到位,用水协会让农民少浇水,节省水费,来保证自身利益不受损失;二是受经济利益驱动,灌区种植结构调整幅度较大,以小麦为主的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以葵花为主的低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三是通过渠道衬砌、平整土地等工程节水措施,提高了渠系利用效率;四是近年来土地流转面积逐年增加,规模化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扩大,加之灌区内多年形成的统收、统翻、统浇节水管理模式,提高了田间水的利用效率。综上所述:以上这些人为因素,确实达到了节水的目的,但是经统计,近年来,河套灌区地下水位埋深已经达到2.5米左右,部分地区达到4米,出现植被死亡的现象,地下水位的下降,也造成灌区内天然湿地数量和面积减少。因此,建议河套灌区在当前和今后的规划、建设中,要综合考虑生态、粮食安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多种因素,充分利用分凌水,间隙水。走出一条切合实际的引用水途径

参考文献:

[1]沈满洪,主编.水资源经济学[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尉红霞.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J].山西水利,2006(03).

[3]冯保清.我国不同尺度灌溉用水效率评价与管理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

[4]孙世坤.近50年来河套灌区作物生产水足迹时空演变过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3.

[5]冯保清.我国不同分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节水灌溉,2013(06).

作者:兰进芳 单位:河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