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体操教学中嵌入军事训练内容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将军事训练内容融入高校体操教学中,对大学生身体素质、意志品格及爱国主义意识的培育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对将军事训练内容嵌入高校体操教学的背景与方法进行了探讨,围绕开展队列队形训练项目、推动体操课程目标重构、合理引入拓展训练内容、创设体育俱乐部教学活动4个层面,探讨了在体操教学中嵌入军事训练内容的具体实施策略,以期为新时期高校体操人才培养与教学革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操教学;军事训练;器械体操;拓展训练;体育俱乐部
体操作为一项内容丰富、技巧性强、专业度高的体育项目,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磨炼学生坚定意志品格、塑造学生良好身体姿态、促进学生完整人格形成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伴随全国高校体育改革、“阳光体育”等活动的实施,对新时期体操教学形式、内涵与功能的完善与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探索军事训练教育形式与体操教学融合的有效方法与路径,可以更好地发挥体操教学的价值效用。
1将军事训练内容嵌入高校体操教学的背景与方法
1.1背景
近年来,全民健身运动风潮的兴起使得大众逐渐认识到体育运动对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价值,然而移动通信、智能设备与科技的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静态生活时间大幅增长,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发展形成了制约作用。据《近十年大学生力量与身体成分演变特征研究》的统计结果显示,2007—2017年大学生群体的身高、体重、BIM值等身体形态与力量水平总体呈增长趋势,但上肢力量明显弱化,且健康体形、低标体形与超标体形占比分别为60.4%、19.91%和19.69%,仍普遍存在运动不足、热量摄入限制等问题,需警惕隐形肥胖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构成的潜在威胁。新时期体育教学改革对体操教学的人文价值与德育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将军事训练内容嵌入高校体操教学中,不仅能够实现对大学生个人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的锻炼,同时也有助于深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意志品格、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的有效培育,由此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大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积极助力。
1.2方法
1.2.1直接嵌入。直接嵌入的方法主要指将军事训练内容直接作为体操教学的课堂热身活动,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掌握体操技术动作,提高自身体能素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然而,采用直接嵌入方法缺乏有效过渡机制,未能实现对大学生情绪体验层面上的有效引导,易使大学生在机械性、重复性军事训练的过程中形成枯燥感、滋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对于体操学习的热情及师生间的默契配合,难以保障军事训练模式在体操教学中的长效运行,缺乏良好的适用性。1.2.2间接嵌入。间接嵌入是一种将体操教学与军事训练交叉进行的教学模式,致力于提高大学生在体操教学活动中的注意力与专注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发现,该模式下易造成训练内容与教学内容间的混淆问题,大学生无法清晰识别二者在内容上的差异性,对于学习重点的认知存在模糊问题,由此影响到大学生的体操学习效果,不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1.2.3融合嵌入融合嵌入方法是指将军事训练技巧、动作、方法经由编排设计后与体操教学活动相融合,使二者在教学目标与效果上达成一致,在保障体操教学效果发挥的同时,提炼出军事训练中有关走姿、站姿、精神面貌等方面的精华内容,确保大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学习氛围中,秉持高度集中力与严谨态度学习体操动作技巧,提升体操教学实效。
2在高校体操教学中嵌入军事训练内容的具体实施策略
2.1以队列队形训练为契机,融合军事训练要素
队列队形是体操教学中的基础性内容,其中队列练习要求全体大学生遵循统一队形与动作进行操练,队形练习则要求大学生作出一定的队形、图形与动作变化,既能够实现对大学生身体姿态、空间体位感觉的训练,也有助于在集体活动氛围中培养大学生遵守纪律、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良好精神面貌。而军事训练中同样包含队列队形训练内容,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将军队队列队形训练中的“令行禁止”原则融入高校体操教学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规范化训练模式下实现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激活,在融洽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技能掌握水平。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布置训练场地、创设模拟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军事训练内容的特殊编排。例如,在停止间队列训练环节中,教师可以创设“指挥交通”教学情境,将学生划分出不同小组分别扮演行人、车辆、交警等角色,由“交警”依据信号灯变化情况分别指挥“行人”“车辆”等队伍开展行进训练,借此有效改善传统军事训练模式下的机械性训练弊端,在趣味化情境中帮助学生巩固原地转法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应用游戏竞赛法,利用趣味游戏攻克军事训练枯燥、单调的缺陷,使大学生在融入游戏氛围的过程中掌握有关队列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技巧。例如,在开展集合—解散训练活动时,教师可引入“人体拼字”游戏竞赛,将全体大学生均匀划分成不同小组,安排各小组成员注意倾听教师发出的“解散”与“集合”指令,并根据教师展示出的简单汉字在集合环节迅速摆出字形。借助趣味化游戏训练活动,能够有效激活大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与兴趣,在趣味化、竞争性氛围中实现对个体运动技能、灵活度及团体配合能力的有效训练。
2.2推动体操课程目标重构,增设器械体操内容
首先,应严格秉持人才培养目标,推动体操课程目标的重构,既要发挥器械体操在体能训练方面的重要价值,同时也应认识到其在增强大学生身体姿态控制能力、提高感知觉灵敏度、强化自我调节能力、培育坚定意志品格等维度的积极作用,结合不同专业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前景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促进大学生群体德智体美劳等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其次,应面向岗位需求导向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确保所选用的教学内容具备实用价值,有助于大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与未来工作场景下面临的现实问题。例如,利用轻器械体操训练、垫上运动等训练内容,增强大学生的基本体能素质,保障满足其岗位任职需求;选取单杠、跳马等训练项目,引导大学生提高对自身身体姿态的控制能力,形成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等。最后,还应结合器械体操教学内容与训练要求进行相关软硬件设施的完善配置,邀请军事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与高校资深体育教师等人员共同完成配套教材、网络教学资源的创编,搭配球类、高低杠、平衡木等运动设施,为大学生体能素养与品格意志的培育创设先行条件。
2.3合理引入拓展训练内容,激活大学生运动潜能
拓展训练是军事训练领域延伸出的教学内容,大体涵盖场地、野外、水上3个要素,其中场地训练主要在专门训练场开展攀登、跳跃等训练活动;野外训练涵盖远足宿营、户外生存等内容;水上训练则包含游泳、划艇等训练项目,致力于实现对个体体能、生存能力、心理素质、人格与管理等综合能力的训练。由于拓展训练主要以体育活动作为载体,因此可将其融入高校体操教学活动中,从单一的体能训练逐步过渡到对大学生认知、情感、意志、交往等能力的综合培养,在此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集体精神、责任意识、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力,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促使体操教学的顺利实施。具体来说,教师可围绕以下4个环节将拓展训练融入高校体操教学中。(1)创设体验创新类训练项目,诸如蒙眼三角形、囚徒困境等,引导大学生在新奇的氛围中消除对于体操学习、训练的陌生与抵触情绪,初步发挥激趣作用。(2)引入团队构建类项目,如同舟共济、斗转星移等,将此类项目与团体体操训练内容相融合,培养大学生形成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团队配合能力。(3)构建合作竞争类项目,如三人角力、盲人足球等,将其与器械体操、队列队形等训练内容相结合,在良性竞争氛围中促进大学生体操技能与竞争意识的提升。(4)建构激励挑战类项目,如十字花自解、地雷战等,借此进一步激活大学生的个体潜能与探索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4创设体育俱乐部教学活动,实现个性化发展
我国于1952年成立了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成为组织开展群众性军事体育活动的执行机构。高校体育教师可借鉴该模式,将体育俱乐部融入现有体操教学体系中,引导大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喜好进行俱乐部的选择及参与,并将其与学校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保障体育俱乐部与体操教学的融合真正具备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例如,创设以“军事三项全能”“军事格斗”为主题的俱乐部活动,结合大学生体能素质差异进行训练项目、竞赛方案的个性化编制,创设包括军事体操障碍跑、仰卧起坐、越野跑在内的多种训练活动,借此促使军事训练更好地嵌入到体操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大学生运动技巧与体育精神的有效培育。
3结语
据教育部统计结果显示,2018年全国学生体质达标测试的合格率为91.91%、优良率为30.57%。总体来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连续下滑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然而如何发挥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质增强、运动技能提升与健全人格形成等方面贡献的积极作用,仍成为当前教育界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军事训练作为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在增强学生体能素质、维护心理健康发展、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影响,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还应积极探索将军事训练成功嵌入高校体操教学的具体路径,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葛登升.新形势下军事体育教育训练的转型思考[J].体育时空,2018(5):63-64.
[2]程菲.新形势下高校体操教学训练中的困境与出路[J].当代体育科技,2019(4):53-54.
作者:曹晓千 谢芹 单位: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