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供电企业创新工作室管理体系建设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建设背景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国网株洲供电公司长期以来把创新作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一线班组的创新建设。为更好地管理创新项目,调控中心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积极创建和规范创新管理工作,不断推进创新工作室创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发展,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创新项目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劳模、技术技能专家、技术骨干的先进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更好地发挥创新工作室在促进公司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主要做法
2.1明晰工作职责,建立工作室创新管理目标体系
工作室为创新项目的开展提供平台,调控中心通过建立创新管理整体目标、团队目标、个人目标,构建了“团队有目标,人人有方向”的格局。其中,整体目标为各个管理小组制定管理制度与建设方针;团队目标为创新管理小组运行过程中的决策提供参照物,为小组各位成员提供一个合作和共担责任的焦点;个人目标是小组成员工作奋斗的源动力,个人目标的制定是具体化、清晰化、数字化的,并且个人目标的达成有时间周期,围绕时间周期,可以将目标进一步细化成若干个时间段和若干个小目标,通过不断对分解后小目标的落实达成,最终完成大目标。
2.2明确创新思路,建立“四个一”的创新项目管理模式
围绕电网新技术、电网运行重点难点,以提升工作效率与效益作为项目立项标准,通过“四个一”活动(编一份策划书,建一个微信群,开展一次公开答辩,进行一次项目培训推广)指导督促创新工作的开展。(1)编一份策划书。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有关数据、资料或客观事实为依据,结合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选题,确保小组活动与公司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同步同向开展。每一个项目开展后,先明确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的情况编制一份策划书,明确项目开展的内容、创新点、困难点、时间安排及最终的结果等,由中心领导审核后,按照策划书开展工作。(2)建一个微信群。项目负责人建立自己的团队后,组建一个微信群,在微信群中工作动态、开展问题讨论。创新项目团队定期向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就项目进展、工作重点、难点进行阐述,中心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答复,对下一步打算做进一步要求。(3)开展一次公开答辩。创新项目完成后,创新项目团队组织答辩活动,按照答辩要求,首先向中心劳模工作室的全体成员进行一次汇报答辩,包括对创新内容的阐述、创新点的解读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同时接受现场人员的提问,将自己的创新接受一次“公开审判”。对于一些大的创新项目,还组织相关专家、同行、相关专业人士开展一次外部公开答辩,进行项目的推广。(4)进行一次项目培训推广。劳模创新工作室根据创新管理工作完成情况,组织评审后的成果技术论证,做好创新成果推广工作。如制作成专辑、光碟,制作创新示范典型微电影或质量管理成果电子展板等,让创新成果得到多层面、多样化的展示推广,同时也为员工搭建交流学习平台。对于可产品化的创新管理项目,按照既定程序进行实物转换推广,具体程序为:第一步,推荐鉴定。对评出的优秀成果进行论证、分析、筛选,出具推广鉴定意见;第二步,需求填报。按推广范围、拟推广项目,收集基层需求;第三步,形成产品。联系内部生产厂家,由创新团队编制产品转化设计方案,建立生产转化市场,加快形成产品;第四步,转化推广。先试制样品试点推广,定型后形成生产标准,进行批量生产,申请国家专利,进行推广应用。
2.3强化人才培养,创建多维度创新项目管理模式
(1)“技能”大讲堂。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在创新管理培训上,举办创新管理培训班,聘请活动成效突出的小组骨干交流创新项目管理活动经验,深入探讨创新管理课题如何立足生产实际,进行过程把控实施;二是针对新技术、新知识组织技术座谈,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开展自由讨论,提高座谈质量,确保学有所得,将传统的“一人讲、多人听”的灌输式培训变为“人人讲、大家谈”的互动式培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现场”大讲堂。通过深入检修现场,熟悉现场设备,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建立直观的概念。组织开展现场施工流程观摩学习、智能变电站一二次功能设计、配电自动化设计施工工艺等现场培训,拓宽成员的知识结构,同时通过与不同专业人员的面对面交流,收集和解决不同专业在日常工作中的沟通合作等实际问题,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专业之间的协同配合。(3)“扩展”大讲堂。通过公司工会为职工创新管理活动提供最佳的服务途径,并联合其他职能部门,开展专家挂点指导、课题定期研讨活动,建立各类创新人才库和专家人才库档案,举办“创新人物来开讲”课堂、论坛,组建成果展示会、问询答疑热线和邮箱等窗口,聘请公司各专业领域专家负责对创新活动进行全程指导,以提高创新管理小组活动成效。
2.4提升创新水平,完善和改进创新管理考评体系
(1)完善创新管理激励机制。建立“量化积分制”绩效管理机制,遵循“行政引导,自主管理”的原则,采用“正向积分制”,将科技项目、典型经验、QC、论文等创新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考评体系,以绩效考核手段高效促进创新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根据创新项目的任务轻重、难易、投入等因素,合理确定每项工作的定额分值,按照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分。再根据每个项目人员安排工作的不同,确定不同的绩效系数,最后依据既定的公式得出员工创新管理绩效总得分,以此确定一种量化积分制的绩效管理办法。(2)拓展人才成长的价值评定。劳模创新工作室针对创新管理建立不同形式的评定手段,将各创新项目管理小组活动过程、实验报告、测量记录等检查与班组对标检查合并开展,将员工技术创新活动与班组综合考评、职工成长进步有机联系。创新能力作为员工综合能力考评体系中的关键指标,直接关系员工职业发展,既要表彰优秀成果,又要对创新人员给予公开嘉奖,鼓励申报国家级专利,在技能晋升、提拔任用等方面给予优先,按阶段、有目标地培养专业领军团队。在人才培养考核方面,劳模创新工作室注意发挥劳模、专家、高学历青年人才等群体在创新中的积极作用,最终实现各层级职工创新能力协调发展。(3)深化成果,推进持续改进。劳模创新工作室用实践来检验创新成果,又在实践中改进创新成果。工作室研发人员和使用部门(班组)建立跟踪反馈制度,制定明确易懂、积极可行的持续改进目标,使其能够用于测量持续改进工作的进展情况,便于合理配置资源。再通过完善创新成果基础资料,举行成果实践应用座谈,将基层在推广使用过程的问题和意见反馈至创新工作室,再进行“回炉”提炼,在改进过程中找到问题的所在,供后续提升或二次研发,持续改进创新成果。
3实践成效
3.1创新项目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项目管理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劳模的业务专长和技术优势,吸收业务精、能创新的职工参与管理。创新实行管理“五定”(定团队、定计划、定课题、定制度、定场地)规定动作,形成“技术型、服务型、管理型”劳模工作室创新项目管理实践工作作风。通过管理实践,在各项创新项目成果落地的同时,也促使以往停留于思考、游离于合理化建议行列的项目转入创新成果提炼阶段,增加符合量化生产条件、适合全省推广应用的优秀质量管理活动成果的数量,激励和促进职工不断创新。目前,劳模工作室创新成果已达30多项:2018年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群创项目2项,已完成1项;大数据项目5项,已完成3项;QC项目5项,已完成3项;典型经验5篇;合理化建议10多项,获奖5项。
3.2激活了员工创新活力,提升了员工综合素质
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管理实践过程中,逐步激活了员工创新活力,提高了员工创新能力。同时,劳模工作室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大赛、导师带徒等作为载体,融入技术创新管理的理念和元素,潜移默化地促使员工自觉钻研业务技术,动脑筋、出点子,学绝技、练绝活,带动更多的员工群众一起创新,员工在学与思中实践创新,全方位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工作室共培养国网公司专家人才1名、省公司领军人才1名、省公司专家后备人才3名、地市公司专家后备人才3名、高级工程师及高级技师(双师)12人、工程师及技师(双师)16人,培养22名大学生走上了班组管理岗位,8名成员走上了企业中层管理岗位。
作者:赵威 徐银凤 单位:国网株洲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