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民办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民办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民办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摘要:新时代、新形势,建设现代化信息强国,培养创新精神的时代青年,教育改革是国际共识和趋势。民办高校在办学时间短、办学理念、办学体制、办学模式、办学条件等特殊情况下,迎难而上,改革教育模式,不放弃传统授课优势,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理论与实践结合,逐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出了一条独特而富有创意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三项使命

党的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自改革开放始,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奋斗,不断探索,历经百年磨难的中华民族已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靠近伟大复习的目标。当今,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成果让13亿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快速推进。在此情况下,高等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践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命,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实现人力资源强国。高校肩负使命,任重而道远。

(一)培养新时代青年思想品德。高等学校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自觉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去教育引导大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世界观教育、法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成为有大爱、大德和大情怀的人。培育拥有合格的,能肩负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的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

(二)塑造新时代青年理想人格。在当前西方加大“颜色革命”,输出西方价值观,混淆视听,部分大学生被负面信息所误导,信仰迷惘的关键时期,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人格学原理,如何塑造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如何协调国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做一个目光远大,心系国家的时代青年,协调精神尤为重要。而实现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社会,拥有强烈创新意识,较强创业能力,创新教育更为重要。高校培养创新精神的时代青年,也需要我们拥有反省精神和进取精神去灵活运用传统课堂的优势、网络教学平台智慧课堂、线上直播授课、校园学生社团、社会基地实践等多种渠道和载体,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一体。培育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青年理想人格。

(三)引导新时代青年行为实践。当前社会环境千变万化,极为复杂。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带来体制变革、利益主体多元化,大学生价值观近年来呈现取向多元化、抉择矛盾化的趋势。多元价值的冲撞、挤压使得部分大学生行为失范。而这些大学生并不能对引起自己动机和行为的主要因素做出清晰的认识和判断。这时,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社团等实践体系相辅相成,转变不当的观念态度,更正行为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行为实践,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青年。

二、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一)迫切性。以四川工商学院为例,我校目前正处于从扩展型向内涵型的转变。如何以新时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尽快转变教育观念以适应学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需要?如何从众多的高校中脱颖而出,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创办一流高校?如何在传统思想与体制的影响下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加快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二)必要性。思政课是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的主阵地。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制于民办高校办学时间短、办学理念、办学体制、办学模式、办学条件等以及民办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一般公办高校不具有的特殊情况和问题,思政课理论与实践脱节,思政课课内与课外割裂,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分离,教学手法和手段相对脱节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因此,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办好群众满意的教育,必须加快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三、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途径

当今世界,西方国家策划“颜色革命”,往往从所针对的国家的政治制度特别是政党制度开始发难,大造舆论,大肆渲染,把不同于他们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打入另类,煽动民众搞街头政治。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政治领域没有枪炮的较量一直未停。如何在当今信息快速传播甚至泛滥的环境当中自律?如何为自身和社会服务,而不被负面信息所误导?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意志,避免前苏联、东欧等国出现的社会动乱、政治动荡、生活环境恶劣、人民生存艰巨?“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青年大学生千万不要成为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鼓吹手。在如此严峻形势之下,如何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思政课肩负了重要责任。以四川工商学院为例,我们对此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一)校园文化为载体,开展课外实践活动。(1)“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在四川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指导下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行社”,把学生们的所学、所思、所悟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在知行社的宣传发起之下,全校开展并同学积极参与“优秀传统文化‘24孝’宣讲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孝”与时代结合,融入生活。营造“有大爱、有大德、有情怀、行孝道、知感恩”的校园文化风气,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知恩图报的孝道情怀。品千年诗韵,阅百味人生。江山如画,风雨七十载,“爱国诗词大会”我们相约,如期而至。紧张的赛事,层层的选拔,热情的参与。暨此推动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诗词中的文化底蕴,熏陶和染化大学生的人格。(2)助力思政课,开展系列活动、搭建锻炼平台。特邀专家,柔聘教授,营造学习氛围,“岷江大讲堂”专家用自己的渊博知识,结合切身经历,妙语连珠,娓娓而来,博得同学们的满堂喝彩。同学们各抒己见,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分析当下形势,思政课真正与学生思想契合。“思政课在线教学活动月”,特聘专家利用线上教学平台讲座,1分钟之内1000名的名额活动报名就满员。许多同学都在扼腕叹息没有抢上名额,要求再有下次,必须增加人数。以此形式督促学生们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做使命担当的时代青年、责任青年。

(二)创新教育模式,理论传输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教育改革是国际发展趋势,创新教育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实现教育现代化。让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理论融入鲜活的社会现实。当前社会思想复杂多样、相互交织,社会主流价值遭遇市场逐利性挑战,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各种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渗透遏制。都要求我们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育内容,打造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以此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到与时代共频共振。“践行十爱,德耀人生”——爱党、爱祖国、爱自然、爱劳动、爱社会、爱人生、爱学习、爱家乡、爱家庭,以嵌入式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立足大学生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实践体验,利用假期让学生去实地考察、感受、了解、真正践行这十爱。同学们以图片、视频、实践报告等形式记录。因“才”施教,针对文化课基础较弱的艺术生同学,“写生路上的思政课--建川博物馆实地实践学习”、课本上的一段“文字国难”以大量的具体形象呈现在同学们眼前,冲击着同学们的心灵,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传递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之精神,真正做到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

(三)改革考核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保留传统课堂优势的基础上,合理进行改革。打破传统“一言堂”授课方式,让思政课“鲜活”起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信息化教学,注重大数据分析,让“老师教,学生学”翻转课堂,“学生教、老师学”,创造有效的教学环境。对此学校引进了超星学习通,打造智慧课堂,教师提前进行教学设计,课下筛选资料,重质量,而不在数量;步骤设置合需求。运用智慧课堂课前预习,利用抢答、选人、投票、测验、问卷、主题讨论等多种形式,让思政课“活跃”起来。课后监督,课后答疑,保障学习效果。教师互组教学团队,设置学生助教,平台在线共享资源,让思政课“丰富”起来。逐步做到师生互动大面积覆盖,让学生爱上思政课,考核不再局限试卷,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奠定人才基础。牢筑师德师风,不断培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范”,一言一行都给学生极大影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育队伍是学校的基础性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做学生淬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的“四个引路人”。

结束语:

强调,新时代,新形势。当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需要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教育改革是国际共识和趋势,教育兴,国家兴。在现代化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民办高校如何推进信息化时代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在各种教育资源、教育体制、教育地位等短板中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我们选择前者。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探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逐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教育强国而奋斗,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作者:李飞燕 单位:四川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