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

【摘要】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严重不足,课程设置陈旧、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因此远不能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个性化需求。鉴于此,以需求分析理论为基础,以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多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确定学生多元需求的前提下构建了“个性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教学;多元需求;个性化

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加速了全球的一体化发展,国家对各类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国际交往中,是否具有熟练的英语运用能力与文化交融能力是项目谈判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反观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社会常以“费时低效”来形容与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1]。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学还停留在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上,没有考虑不同专业领域对于英语的多元化需求,更没有开展个性化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要“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要“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院系培养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专业需求为出发点,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多元化需求[1-2]。本研究选取了河北环境工程学院8个系部的14个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需求分析理论为基础,在获取不同专业的多元化需求后,设置了“个性化”课程体系,以期实现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院校需求及学生需求的相适应。

1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分析(NeedsAnaysis)是与语言教学相关的术语,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3-4]。然而,它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通过Richterich、Chancerel和Mun⁃by等发表的与特殊用途英语(ESP)相关的教学论文而流行起来[5-6]。随着焦点从学习者的语言需求到满足学习需求,需求分析已在通用英语(EGP)中进行了应用,这是外语教学课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到目前为止,需求分析中最常引用的定义来自Brown(1995)。他认为,需求分析是有关信息收集过程的活动。课程设计者需要考虑这些重要信息,以满足特定学习者群体的需求。需求分析被认为是系统课程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Richard,Platt和Weber(Brown,2001)的研究中获知,需求分析被定义为一个过程,确定一个学习者或一组学习者的需求,他们需要学习一种语言并根据优先事项对不同需求进行排序[7]。在此过程中,主观和客观信息都会应用于需求分析中,例如来自观察、访谈、测试和问卷调查。根据他们的定义,需求分析是建立“课程内容和方式”的途径,是设置有效课程、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想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8]。

2学生多元目标需求调查

2.1研究设计

在构建课程体系之前,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多元目标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本研究选取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一至三年级本科学生进行学习需求问卷调查,涉及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生态学系、经济学系、环境艺术系、人文社科系、信息工程系、体育系等8个系部,14个专业。以Dudley-Evans&StJohn(1998)的需求分析模型为原型,并参照王海啸(2004)的需求分析模型设计大学英语需求调查问卷。包含单选题、多选题、Likert5级量表选择题等。旨在了解不同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的差异性,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目标对大学英语多元课程设置持有的想法与态度。问卷调查由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实施,确保学生认真填写问卷。调查问卷共发放2000份,共回收1994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986份。数据整理使用Spass24.0和STATA12等进行相关统计。

2.2调查结果分析

在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需求调查中,结果显示学生目标呈现多元化态势。其中,通过四六级考试和考研占比最高,分别为78.5%和51%,反映了学生获取技能证书和应试的需要,也能看出对于应用型大学的学生而言,有考研意向的学生比例过半。但与此同时,48.5%学生把用英语进行对外交流作为学习英语的目的,认为英语是专业发展的有力工具的学生也占到了42.5%。除此之外,也有少数学生有出国深造的需要。具体数据见表1。 而在关于知识技能提升方面的需求调查中发现,学生需要提高英语技能的需求差异很大,其中对于听力、口语技能的需求最大,分别占比81.4%和78.6%,其次是阅读、写作、翻译等技能的提升,而对于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型内容,选择的学生占比最低。具体数据见表2。 从调查结果分析得知,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和需求是多元化的,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要,构建能够满足不同专业不同人群个性化发展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3大学英语“个性化”课程体系构建

本研究构建的“个性化”课程体系以学生发展、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为目标,注重夯实基础知识与专业化技能的培养,同时尊重学生基础差异、专业需求、职场规划、个人兴趣,注重单项技能强化培养,实现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可概括为“公共必修+专业定制+特色选修”的课程体系以及模块化、分级制的“网格式”英语学习发展路闫丹等:多元需求下的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个性化课程体系建设径。

3.1课程体系解读

本研究设定的“公共必修+专业定制+特色选修”的课程体系共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大学入学的第一学期为第一阶段,该阶段的英语课程设置为通用英语必修,本学期不对学生进行分级,授课内容以英语的基础知识为主,目的是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第二阶段为第二学期至第四学期。该阶段采取公共必修与专业定制相结合的方式。公共必修部分开设通用英语课程,并将其设置为听说、阅读、写作和翻译四大模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目标需求及各项技能的强弱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专业定制部分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科特点及学生专业发展需要,开设的课程可分为环境英语、经济英语、旅游英语与西方文化四个方向。其中环境英语课程为本校主流环境类专业学生设置并开设,经济管理系的学生学习金融英语、外贸函电、商务谈判英语等经济类课程,旅游英语面向的群体是生态旅游等专业的学生,西方文化为其他人文学科的学生开设。在夯实英语各项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专业英语知识及西方文化的熟悉和了解能够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第五、六学期,学生不再有英语必修课程,但此阶段为满足学生考研、出国留学及进入职场的需要,会提供雅思培训、考研英语辅导、职场英语、跨文化交际等一系列选修课程。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发展规划选修相应的课程,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3.2英语学习路径解读

为了实现与课程体系的完美融合,本研究采用模块化、分级制的“网格式”英语学习发展路径,如图2所示。模块化就是根据英语的教学周期,将课程体系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既相互独立又存在必然联系,同时将通用英语分为听说、阅读、写作、翻译四大模块。分级制就是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中的三个目标,即提高目标、发展目标和基础目标,将通用英语课程中的听说、阅读、写作、翻译四大模块分别划分为A、B、C三个级别。在第二阶段的英语学习开始之前,根据学生第一学期听说能力、阅读水平、翻译与写作技巧的测试结果,将每位学生的四项技能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为优秀,B层次为良好,C层次为一般。这样划分的结果是很多学生会拿到不同板块的不同级别,如一个阅读、写作和翻译较好,但听力和口语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上听说B级,阅读、写作和翻译A级课程;而一个英语基础一般,听力和写作更差的学生可以选择上听说和写作的C级课程,阅读和翻译模块的B类课程。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加细致和有针对性,有助于学生各项技能的稳步提高,同时立足师生双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主动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4结语

本研究建构的大学英语课程模块和修读模式的全新框架以学生的多元目标需求为视角,并立足本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既能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能给起点较高的学生留有发展空间;既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既能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水平稳步提高,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满足他们不同专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本研究对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其他高校贯彻落实《指南》提出的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提供借鉴与参考。

作者:闫丹 曹月 单位:河北环境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