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人口的逐年递增,高层建筑数量也不断攀升,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高支模支架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起到辅助施工的作用,而且对提升建筑工程质量也具有积极的促动作用。本文将通过土建工程高支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针对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予以阐述。

关键词: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技术要点

1前言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中明确规定:模板搭设跨度达到18m以上,模板支撑高度达到8,以上,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m2,或者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2的模板支撑系统均采用高支模施工技术。从技术层面讲,高支模施工难度大,作业风险大,因此,施工单位在确保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必须树立高度的风险防范意识,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点。

2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

2.1工程概况

某城市小区总建筑面积为89893.64m2,其中1#楼为15+1层,建筑高度为48.76m,建筑面积为13258.87m2,该住宅楼一层为商铺,楼层最高部位的高度为6.4m,架梁的最大跨度为5.5m,梁的截面积分别为250×600mm,250×500mm,支撑系统为扣件式脚手架。下面以1#楼的一层商铺为例,对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2.2高支模模板系统

该工程当中,采用的模板由两种板材拼接而成,其中厚夹板的厚度为17mm,松木板的厚度为19mm,梁侧板的两种板材厚度均为19mm,而梁底板与侧板相同,都是65mm×45mm,柱侧板的高度应当除去梁高,为5.8m,值得注意的是,在拼装柱侧板时,应当预留出错缝,缝隙宽度为为45cm左右,在安装柱箍时,使用75mm×75mm的木方,柱箍间的距离应当预留出45cm左右。

2.3高支模检查与楼面支顶安装

高支模安装具有专业强、风险性高的特点,因此,在安装支架前,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对支架及模板进行全面细致检查,并向现场作业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以消除安全风险隐患,确保模板支架安装工序能够顺利进行[1]。当确立模板体系,明确模板各项参数值后,进入楼面支顶安装工序,首先由工程技术人员利用水准仪与全站仪等工具测量楼面标高,在得到精准的标高数据后,开始安装楼面支架。在搭设脚手架过程中,需要事先测量脚手架的水平与垂直位置是否满足标准要求,并遵循“两侧同时搭设”的原则,保证安装工序同步,在搭设每一节脚手架时,作业人员必须对脚手架的牢固度进行检查,确定连接点是否锁死。另外,脚手架的所有立柱应当保持在一条中心线上,这样,能够保证脚手架的垂直方向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2.4外框架柱梁的施工要点

支架的外框架施工遵循“分层施工”的原则,因为起到支撑作用的结构梁柱筋分布较为密集,彼此的间距较小,而且属于高层施工,所以应当按照三步走施工顺序进行,第一步是浇筑支撑梁柱,第二步是浇筑梁板,第三步是固定满堂排架支撑,并从外层逐步向内层进行搭设与浇筑施工。这种分层施工法能够提升梁柱的刚度,使上层梁板具有较高的承载力,由此能够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5混凝土浇筑工序

对于该工程来说,主要采用预制混凝土,当混凝土罐车将混凝土运送至指定场地后,通过混凝土输送泵或者汽车泵输送至楼面,在振捣过程中,应当以梁的中点作为振捣起点,由两端缓慢向中间平行推进,为了防止混凝土出现早凝现象,保证浇筑效果,当混凝土运送至浇筑作业面后,应当立即铺平展开,并及时进行振捣。

2.6模板拆除工序

模板拆除是整个施工流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当支架整体结构浇筑完毕后,在混凝土强度满足标准要求,施工人员应当及时对模板进行拆除作业。对于高支模施工而言,模板拆除需要在高空完成作业过程,这就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因此,在拆除作业前,工程技术人员应当向作业人员详细说明正确的拆除步骤,首先需要搭设一个稳固的支撑作业平台,并由上至下进行拆除,不可颠倒顺序,最后安装的构件需要先行拆除,最先安装的构件则最后拆除。拆除后的模板及相关构件按照编号进行分类摆放,同时,技术人员应当对模板质量进行检查,对于能够重复利用的模板,及时做好记好,当拆除工作结束后,统一对模板进行清洗与保养,这样一来,能够为施工企业节省大量的模板制作费用。

3高支模施工中的问题点分析

3.1脚手架顶托座伸出长度超标

根据高支模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无论是钢管脚手架还是门式钢管脚手架,顶托座的伸出长度分别为30cm和20cm,但是,在实际施工当中,一些施工单位将顶托座的长度延伸至50cm以上,并且没有加设水平拉杆,导致顶托座或者底托座不垂直,使脚手架的承载力大幅下降,进而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梁板支顶的间距需要保持一致,使钢管水平拉杆能够相互连通,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满足施工方案对纵横水平拉杆、扫地杆、剪刀撑的数量要求。

3.2支架偏离以及支顶间距不准确

在搭设脚手架前,由于施工人员未做好充分的事前准备工作,导致在施工放样阶段,梁位与支顶位置放样不准确,出现这一问题将严重影响脚手架的承载力,进而埋下了安全风险隐患。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在施工前,工程技术人员应当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督促施工人员,如果发生支架偏离或者支顶间距不准确的情况,应当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对支架进行加固,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点[2]。

3.3加固处理不及时

众所周知,高支模施工具有较高的风险,因此,在搭设模板之前,必须对模板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如果发现质量缺陷,应当及时予以加固处理,并遵循“边搭设边检查”的原则,完成一道搭设工序,检查一道工序,确保每一道工序都能够满足标准要求,否则,当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再采取加固措施,不仅会增加施工难度,同时,也加大了施工投入,给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3.4检查不到位,监督力度小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与监督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一些施工企业为了加快施工进度,盲目进行施工作业,继而引发安全事故,不仅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而且给施工企业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与名誉损失。比如支顶基础的回填土未进行分层压实处理,这样就极易导致脚手架失稳下沉,如果监督检查人员能够及时发现这一问题,就会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高支模施工技术质量与安全控制措施

4.1严把材料关,加大质检力度

脚手架的材料质量与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息息相关,因此,施工企业应当严把材料质量关,在采购材料时,应当认真核实供应商的资质证书,材料的合格证书,质量验收报告等材料,确认无误后方可进入采购环节。在材料使用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当指派专业的材料质量检查人员对使用的材料进行现场核验,及时发现材料质量缺陷,严禁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另外,质量检查人员需要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处理。比如在混凝土振捣阶段,检查人员应当注意混凝土振捣的密实性与均匀性,防止出现漏浆现象。当高支模施工结束后,对支架整体质量进行检查与验收工作,并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报给上级主管领导。

4.2施工现场安全控制措施

在搭设脚手架时,施工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以及单位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单位在施工区域外围应当施划警戒线,设立警戒区域,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悬挂警示标识。其次在警戒区域外围设置专职的管理人员,防止外来人员入内,同时设置一个专门用来人员进出、材料进出的安全通道,以保证施工人员与外来人员的安全。最后在高支模施工过程中,应当随时检测脚手架的各项力学指标,当检测结果与规范要求存在差异时,必须及时予以处理,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4.3完善培训体系,提升专业素养

确保高支模施工的安全性,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关键,因此,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要想从源头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提升现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使施工人员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与安全意识,严格遵照操作规程,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根据高支模施工的技术要点,针对施工人员,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培训体系,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涉及的相关内容纳入到培训体系当中,通过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在施工当中严于律己,发挥正向表率作用。此外,为了验证培训效果,施工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体系,对考核成绩不合格的相关人员,根据单位内部的奖惩机制,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以此构建一个良性的内部岗位竞争格局,为高支模的施工质量与安全保驾护航。

5结束语

目前,高支模施工技术已经在土建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技术水平日渐提高,专业技术体系日渐完善,在这一利好形势下,施工企业应当始终秉持与时俱进的态度,积极借鉴先进的技术经验,并在实际施工当中逐步推广,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基本前提下,建造出更多的优质工程与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翁文辉.关于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运用分析[J].砖瓦世界,2019(24):54.

[2]赖煜新,王志强.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214.

作者:陈爽 梁伟 王涛 单位: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