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土建施工桩基础技术应用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文中对建筑工程中几种常用的桩基础技术进行简单分析,并对预制桩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柱基础对提升建筑工程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保障建筑整体质量和整体抗震性能。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提升,桩基础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桩基础可以为持力层提供承载力,提高地基基础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此外,桩基础还能有效固定地基土层,提高其抗压性能,对建筑物沉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桩基础技术施工特点
1.1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随着建筑项目的增多,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面临的地质结构也较为复杂,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有着明显差异,这导致了桩基础技术应用难度的增大。在选用桩基础技术施工前,需要充分考虑当地地质的特殊性,选用合适的桩基础技术对地基进行加固。
1.2开展难度大
桩基础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地质勘查与测量工作所得数据依赖性较大,精准的勘测与测量数据可以有效提升桩基础设计的科学性,确保桩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若数据存在偏差,或者施工环节中质量控制不到位,则会导致严重质量问题,最终导致建筑整体结构稳定性、安全性变差。
2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几种桩基础
2.1钻孔灌注桩技术
钻孔灌注桩是一种高效、低噪音、低污染的施工技术,具有施工工期短、危险性小、人工投入少、施工便捷、不受天气影响等优点。钻孔灌注桩的应用能有效的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地下土层结构的扰动,能够适应不同区域与复杂环境。另外,钻孔灌注桩施工具有加强的专业性,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因施工涉及到钻孔并将孔洞内灌注混凝土浆液,故需要借助机械设备辅助施工,这就给现场施工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尤其是大型机械设备的检查维修,以及保养和管理工作,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2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
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是一种相对较为传统的桩基础施工技术,主要是通过人工作业挖孔,具有施工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方便,不需要施工用大型的机械设备,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成桩效果好承载力强,性价比较高。人工挖孔桩在施工过程中需依据施工现场情况挖孔,并在其中防止钢筋圈,然后将混凝土填筑到其中,虽然施工简单,但其受力性能可靠,抗震性能强,但不适用于高层建筑和大型建筑工程。人工挖孔桩虽然性价比较高,但挖孔过程劳动强度大,施工速度较为缓慢,采取井下作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不利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2]。
2.3预制桩施工技术
预制桩施工技术对提升地基承载能力和强度有显著效果,具有施工效率高、施工周期短的优点。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需确认桩基数量及间距,避免数量过多而挤土,也能避免过于稀疏,承载力不够,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BIM技术对桩基施工予以模拟和计算,确定桩基具体数量及精确的间隔距离。施工前,场地一定要清理干净,避免预制桩施工过程中对地下管线造成破坏,影响施工进度。在预制桩施工过程中,预制桩接桩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接桩时可以由专业的焊接人员进行焊接,确保接桩质量。预制桩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步工序。
3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具体应用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的种类有很多,在施工时需要结合施工现场实际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桩基础技术进行施工,以确保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和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下面以预制桩施工为例对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进行简单阐述。
3.1做好准备工作
桩基础施工前需要做好现场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当前建筑工程建设规模较大,施工周期较长,需要大量的施工材料、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这些都是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施工前需要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维修,确保运行良好[3]。其次,在开始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出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工作,确定地质结构、地理环境、水文及地下水情况等,避免因勘察不到位拖延桩基础施工进度。详实的地质勘察数据,可以为桩基础设计及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最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场地干净平整,且坡度不超过10%,确保其能承担桩机荷载,避免施工过程中,坡面因承载力不足出现沉降,影响成桩质量。
3.2桩基础施工技术
预制桩施工工艺如下:桩基的测量定位→桩机准备就位→吊桩→对中→压首节桩→接桩焊接→送桩→终压→截桩,其中较为重要的工序有压桩、接桩及终压。
3.2.1压桩预制桩压桩时需要严格遵循挤土效应,防止管桩发生位置偏移。压桩时,需要按照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中间后周边的顺序逐一进行,同时应尽量避免桩机反复行走,扰动地面土层,桩机运行的设计应合理,便于后期送桩和喂桩。第一节桩基的压桩质量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后续压桩质量,因此,在压桩前需对平机台进行调整,确保桩位定位精确性。压桩时,利用经纬仪、线锤等对桩体垂直度进行控制,避免桩体出现过大歪斜,桩体的垂直偏差应<0.5。测量人员需对压桩过程进行实施监控测量,并随时对桩身进行调整,确保压桩过程中,桩体始终保持垂直状态。压桩过程中还应对施加在桩体上的压力及进入深度进行检测,避免压力骤增骤降,一旦出现此类情况,需要及时停机,并对比当地地质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查明原因后,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4]。3.2.2接桩接桩时,上下桩节需要保持顺直状态,中心轴在一条直线,错位偏差≯2mm。接桩时,应最大限度的缩短接桩时间,将接头处进行焊接,待焊接自处自然冷却后,才能继续进行压桩。接桩完成后,需对接桩的接头进行焊接,且焊接质量依据隐蔽工程验收标准予以验收。
3.2.3终压压桩之前,需先用桩机进行试压,以确保预制管桩终压技术参数的准确性。通常采用双重控制对终压技术参数进行确定,摩擦桩采用的是标高控制为主,送桩压力控制为辅进行确定,端承桩则与之相反,最终结果以设计具体要求及工程实际情况予以确定。预制管桩终压完成之后,需要对顶桩标高进行控制和测量,通常选用水准仪予以测量,测量的误差<50mm。预制管桩进行试压,以确保终压技术参数的准确性。其技术参数的确定,通常使用双重控制,按照桩基础设计的具体要求,摩擦桩是“以标高控制为主、送桩压力控制为辅”,而端承桩则是“以送桩压力为主、标高控制为辅”,并依据设计的具体要求与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终压之后需用水准仪对顶桩标高进行测量和控制,并将偏差控制在50mm范围内。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荷载量的控制,避免荷载量过大或过小,对桩基础地层环境造成破坏,进而影响建筑整体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按照要求和设计对预制桩进行荷载量的控制,提升建筑使用寿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桩基础技术作为土建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技术,其对加固地基基础,提升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切实了解项目现场地质、水文以及地理环境等,选择合适且高效的桩基础技术,同时,完善相关质量监督机制,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符合工程需要和设计要求,为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奠定坚实的结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学辉.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1):68-69.
[2]周辉.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3):207.
[3]赵洋.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南方农机,2018(15):238.
[4]王云生.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22):128-129.
作者:刘庆 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