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摘要:为培养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素质和能力,提升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深入探讨“互联网+”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和路径,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民主课堂式”“案例式”“探究式”和“强化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式”5种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以提高课堂授课质量,从而提升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水平,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和要求。

关键词: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明确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一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能[1]。高等教育是实现教育使命的关键阶段,风景园林学作为一门建立在广泛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使命,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互联网+”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高等教育也已经开始关注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以现代风景园林人才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完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1课堂教学模式的分析

1.1课堂教学模式的涵义

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理论的主要指导下,以课堂教学环境为背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将多个教学要素进行有机组合,使其形成一种具有可操作性和稳定性的教学结构形式[2]。课堂教学环节和操作程序是教学模式最直接的内容,基于教育理念转换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操作程序改革,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作为教师,需要根据专业要求和学生需求,科学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环节与运行程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2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方式偏重于经验总结的归纳性教学方式,多数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致使学生参与度低,能动性差,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挥,导致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因此,这种现象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加以解决。

1.3“互联网+”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近年来兴起的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技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学是学习者可以使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通过移动无线网接入云端学习支持系统,从而进行系统化学习[3]。移动互联网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丰富学习资源,但是一些学生沉溺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其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需要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深入研究。

2“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借助移动互联网络平台,通过对课堂教学目标和程序进行合理调整,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构建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启发性等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注重利用移动互联网络资源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同时在线上和线下组织小组进行讨论和案例分析,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深入和完整地掌握课程核心知识点,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过程的参与度[4]。

3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美国风景园林师注册委员会对注册风景园林师的基本要求有3个方面:即所谓的知识背景K(knowl-edge)、必备能力A(ability)和经验技巧S(skill)[5]。这对于我国风景园林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风景园林人才的培养应当构建以理论课、设计课和社会实践为支撑的教育培养体系。在我国,风景园林专业主要培养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景观设计,具有生态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建筑构造学和环境艺术学等多学科的专业背景,培养具有风景园林专业基础扎实,风景园林规划与景观设计技能运用娴熟,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图示表达和实践能力,能够单独进行景观、园林、景观建筑的布局、设计、表达和后期服务应用,实现科学性和艺术性融合的现代风景园林人才。根据现代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目标定位,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突出培养5项专业素质,即:对风景园林学科性质特征的深刻理解,对学科专业社会公共性的目标方向的明确认知,对以自然为本的专业价值观的深度认同,掌握对于与本专业相关的广泛的多学科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对专业使命感、自然观、科学性与创新意识、空间环境意识重点强调,特别注重培养现代风景园林人才感悟力、判断力、想象力、规划设计与工程实践能力和交流与协调能力五项能力,并以此作为现代风景园林类专业教育的基本导向。

4“互联网+”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课堂教学模式

4.1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应当以探索和构建新型的授课和学习模式为核心。教学模式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实现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思考、互动交流、自觉实践和自我提升,使其成为课堂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8]。“互联网+”背景下此种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做课程设计时,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构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式课堂,充分实现资源化的教学决策、智能化的资源推送、即时化的评价反馈和交流互动及可视化的教学呈现和数字化的实验展示,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富有智慧的课堂教学过程,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专业素质的综合提高。

4.2“民主课堂式”课堂教学模式

“民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民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人格平等,共同参与,各自发挥不同作用,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一种机制[6]。好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互联网+”背景下此种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做课程设计时,通过梳理专业课程知识点,制作课前任务书或微视频,将课程的知识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提前发给学生预习,并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调整完善授课重点,结合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主动思考,自我表现,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同时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从而提高授课效果。

4.3“案例式”课堂教学模式

风景园林专业作为涉及实际空间环境的重要专业,在教学中通过实践让学生身临其境,去经历和感受比空洞抽象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案例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对风景园林典型案例中包含的专业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特别是设计原则、理念和基本原理。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计中,针对课程反馈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选择合适的风景园林工程或设计案例,采取文案、视频、模型和图纸等形式,分解各知识单元和模块,将相关的知识点融入个例中,形成类型多样、知识点覆盖面广、针对性较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案例库,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重要途径,通过案例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对培养风景园林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大有裨益。

4.4“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4.4.1学生授课、教师点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具有复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采取学生讲课,教师点评的模式授课。教师根据重难点内容设计问题,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通过回答和解析问题,各小组分别讲授负责准备的课程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从而实现探究式学习,以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大有裨益。

4.4.2小组讨论、专题研讨。加大课堂教学中探究讨论所占比例,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个性化学习为基础,小组成员分工配合分别完成不同任务,共同准备小组讨论或专题研讨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专题讨论和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尽量让每一名学生在讨论中都参与发言,全面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为将来就业或深造奠定基础。

4.4.3论文研讨、设计展示。教师组织学生结合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园林景观工程案例进行深入探讨,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知网等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专业课程的论文资料,并结合实际案例中遇到的问题,自由组织论文选题、架构设计和引文规范等论文撰写的基础知识,接受初步的学术熏陶。组织学生开展专业设计和制作设计方案,参与有关竞赛活动,通过大量丰富和科学有效的素质训练,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

4.5“强化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式”课堂教学模式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式奠定了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复合型科技人才的培养目标,由此形成了全新的和高品位的设计和建设理念[7]。从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注重培养与提高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人文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发散创新能力,尤其是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形成将风景园林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以及专业修养和职业道德结合为一体的教学新体系,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作品的鉴赏设计能力,从而提高专业综合素质,为今后的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结语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人才培养思路和理念变革的直接体现,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顺利实现和推进。利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不断尝试利用与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使课堂教学更加充分地适应和满足风景园林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本质属性和专业特色的要求,也更加契合对现代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素质能力的本质要求,更加有利于现代风景园林专业人才自身的发展,以满足当今社会对现代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提升现代风景园林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玢.学习—内在的财富[M].北京: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108-110.

[2]余清臣,徐苹.当代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内涵:一种反思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4(1):15-18.

[3]荆璐璐.高职院校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A].《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四卷),2018:516-524.

[4]方文英.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7(8):218-219.

[5]刘滨谊.从美国景观建筑师注册看我国城市规划师注册[J].规划师,1998(3):21-23.

[6]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7]李新义,刘邦奇.基于建构主义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6):44-48.

作者:陈广凤 冯建英 李冬梅 郑芳 刘丽霞 单位:德州学院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