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课堂教学研究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同时,也逐渐意识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对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因此,全国的高校都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问题。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我国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研究成果,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巨大的提升作用。但是,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实际效果。
一、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
(一)明确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
目前,各高校都相继出台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其中,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都做了明确的说明。辽宁大学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确定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为学校制定约束激励机制提供依据;发现与纠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全面提升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水平;调动师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东北大学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确定为“把教学工作质量作为教师职务聘任的重要标准,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树立良好教风,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东北师范大学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确定为“以评促教,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本科课程教学质量,同时为学校教学相关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综上所述,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是通过课堂教学质量反馈,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二是促进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面提升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三是为学校的激励制度改革提供有效的实践基础与依据。
(二)构建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上。从全国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实践情况来看,各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有所不同。概括来说,可以将其分为传统的以评价教师为主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以评价教师为主、兼顾学生评价标准的新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前者,以评价教师为主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典型指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传统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注重的是单向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对提升教师本身的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对于学生因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产生的变化洞察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有的高校便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基础上,增加了评价学生发展与自我关注的相关性指标,包括“学生互动”“学生创新”“学生动手实践”“学习潜能激发”等评价指标。这些学生发展与自我关注指标的增加使得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更加全面,使单向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变成为双向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更具备科学性。
(三)明确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与手段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一般包括“学生评价”“学校教学督导评价”“学校领导评价”“同行评价”以及“教师自评”五个主体。由于评价的层次不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也存在着不同。就学校层面而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主要是学生评价、学校教学督导评价、学校领导评价;就分院层次而言,除了学生评价、学校教学督导评价、学校领导评价以外,还有教师自评以及教师同行的评价。其中,“学生评价”主要是指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客观真实地给所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赋分;“学校督导评价”主要是学校通过教学督导听课、检查教师授课资料、查课、看课等形式来完成;“学校领导评价”指的是主管教学的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而对授课者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的评价,虽然评价的覆盖面比较窄,但对教师的影响比较大;“同行评价”是各分院的教师在互相听课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评分标准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教师自评”指的是教师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有的学校把上述五项得分看作是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最后得分,其权重系数一般4∶3∶1∶1∶1。有的学校考虑到领导听课的覆盖面问题,教师的自我保护问题,最后计入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总成绩的项目仅为“学生评价”与“学校教学督导评价”这两项的平均数。
(四)运用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
对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运用,各高校的反差比较大。概括起来大致由以下几种做法:一是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与教师评选学校教学新秀、职称评定挂钩;二是与教师的职务聘任挂钩,对于连续多个学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为“较差”的教师,学校教学督导将采取后续跟踪听课的方式。对于教学督导介入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仍然为“较差”的老师,学校将不再聘用为教师岗位。
二、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重形式,轻实效
目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最显著的问题就是重形式,轻实效。首先,它大多偏重于评价者对被评价结果的评价,至于评价过程中所发现的诸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则缺乏后续的跟踪解决措施。其次,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多注重教材、课程纲要、教学执行大纲以及教案的检查,只要上述材料齐备,最后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异。全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最后得分基本都在85~95分之间,显然这是不符合实际的。第三,每年学校都会召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会议,有关部门也会向学校提交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报告。而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会议上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报告中所罗列出的问题,几乎依旧是上一学期所汇报过的那些问题,长此以往循环往复,教学评价所发现的各种问题依然存在,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重结果,轻过程指的是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关注点是:教学督导员是否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评价,而衡量是否评价的尺度就是该授课教师是否有督导给出的教学评价分数。如果有这个分数,就意味着督导员完成了教学督导任务。至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如何进行的,评价者是否与被评价者就课堂教学质量问题进行了反馈与沟通,所存在的问题是否被评价者得到及时的改进,几乎没有人关注。
(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重老师,轻学生
目前高校现有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一种侧重于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的单向性评价,突出的是以教师为被评价对象的评价,它忽视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发展、学习潜能开发等非常重要问题方面的评价。教学,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双边活动。依据该命题,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应该包括对学生学习状态与结果等方面的评价。所以,现有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一种偏离教学命题的评价。
(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严重失真
目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是严重失真的。其一,从“学生评价”来看,层次较高学校的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优于层次较低的高校;学校层次越低,教师要求越严格,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分值越低。其二,对于“教学督导评价”,学校不同的教学督导员由于对教学评价标准理解不同,因而导致评价者给出不同的评价结果,要么评价分数偏高,与教师实际情况不符;要么评价分数偏低,给授课教师带来不良影响。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教学督导员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评价,会产生的不同的评价结果,这种教学评价是有失公平性的。其三,对于“同行评价”,受人情因素的影响,也不能够客观评价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一方面,如何评价者对被评价者有意见,就会给出较低的评价分数;另一方面,如何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会给出较高的评价分数。显然,这种评价也是失真的。对于“教师自评”,受自我保护机制的影响,自我评价的分数更是普遍偏高。对于“学校领导评价”,由于其覆盖面非常狭窄,根本无法使其有效反映出教师教学水平。
三、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学校教学管理化理念的制约
学校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偏重于管理化与工具化,即把教学评价看作是管理教师教学行为的一种工具或手段,而不是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养成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其中,最能说明这种管理化与工具化倾向的就是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运用问题,很多学校都把考核结果看作是奖惩教师的依据,这不仅削弱了教学质量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也容易引起教师的不满。
(二)课堂教学的相关者重视程度不够
课堂教学的相关者主要包括管理者与教师。对于管理者(包括领导)而言,他们注重的是能引起大家关注的短期事物,比如基建、招生、科研项目等等这些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往往更加会得到领导者的重视。而对于那些需要通过长期努力与摸索,才能看到成效的事物还是不太足够引起管理者的重视,比如教学质量评价、学生思想建设、学风建设等。
(三)缺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监督机制
目前,高校缺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监督机制。高校只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职责、权利、义务等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没有对从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系统的监督机制。就教学督导听课而言,大多数高校只对督导的听课任务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对督导教师履行教学督导的职责状况没有形成比较系统严格的规定。这种对教学督导监督机制的缺失,严重削弱了教学督导发挥其真实的监督与导向作用。
四、提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效性的对策
(一)转变学校教学管理理念
转变学校把教学评价看成是一种对教师进行管理化的手段的错误观念,树立把教学评价当成激励、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学习水平提升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去管理教师和学生,而是激励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来发现自身课堂教学的不足,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发现学生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二)注重教学过程质量评价
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在注重结果评价的同时,应更关注于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即对教师“课前准备”“课中授课”“课后评价结果反馈”三个方面进行。课前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态度的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可以在工作中逐步提高,它体现的是教师能力的差异,这是很正常的,而教师对待课堂教学的态度,则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敬业精神与责任感。课中授课评价是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集中体现,不仅反映出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问题,也反映出教师教学的态度问题。课堂教学评价结束后,教学质量反馈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授课者清楚地知道自身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和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增加教学评价中对学生的评价指标
当前,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注重的是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评价明显存在着重视不足的问题。对这种问题,建议高校增加教学评价中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因为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教,还要包含学生的学。教师教得再优秀,学生学的质量很差劲,也根本不能算作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增加对学生的“听课学习状态”“知识与技能掌握”“互动与创新”“实践动手能力”“潜能的开发”等方面的指标。
(四)完善教学评价保障机制
高校应完善教学评价保障机制,包括“教学评价激励机制”“教师专业发展机制”“课堂教学评价监督机制”等。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的完善来规范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保证高校的课堂教学评价工作公平公正的运行,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总之,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它对于保障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保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保障高校课堂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学校应花大力气研究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并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上升到关乎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
作者:廉宏昱 单位:辽东学院
高校课堂教学篇2
引言
教学在高等教育中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及发展的生命线,课堂教学质量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同时对人才的培养质量也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当前高校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性缺失对于实现整体的课堂教学功能是非常不利的。教师在课堂上累得精疲力尽,学生们听得昏昏欲睡、头昏脑涨,学习的效果并不好,尽管表面上教师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将知识也全部教给学生,但是从学生的学习效果看,这正是低效教学的表现。为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将教学的首要目标确定为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以关注教学效益与质量的方法,统一起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
一、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
总的来说,高校课堂教学效果可以分为负效、无效、低效、高效。学生通过有效性教学可以获得学业上的进步,学习成效也有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一是学生在情感上的变化,从最开始的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二是学生在认知上的变化,从少知到多知,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有效性的课堂教学关键在于学生,要看学生是否主动学、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虽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均有表现,但是唯一用来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指标是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表现不只是知识的掌握,学生理解专业知识仅靠训练也是无法实现的,还要靠个性化的思维。此外,还要靠操练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这种操练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使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得到提高,同时也使人的创造性、想象力被压制。由此可见,操练的“度”必须要把握好才行。任何一个有效教学方法都能促进学生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学生长远发展。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当前发展太过重视,并没有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有效性教学应该对学生的当前发展给予关注,还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1]。
二、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学生旷课的现象比较严重,上课迟到、吃早餐的现象也较为普遍,教师在上课时,都要点名检查,或以随堂写作业上交的形式来进行检查,否则学生的到课率太低。在当前课堂教学管理中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教学目标忽视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只关注学生的认知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校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教育,而是将重点放在了知识和技能方面,希望学生在这两方面下功夫。在错误的教学目标影响下,教师把丰富复杂的课堂教学简单理解为特殊认识活动,导致无法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生命力,甚至都无法完成传统教学中最主要的认识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最终结果就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学生学得痛苦,教师也教得辛苦,长期下去,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所以,教师为了完成课堂上没有完成的任务,只能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这就明显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评价目的出现错位
目前,评价的“考核、选拔”功能被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过分强调,却对评价的“诊断、提高”功能不够重视,评价不具有导向性。对评价的结果过分强调,并将其作为一个主要依据,应用在教师评优、评奖、职称晋升中。所以,教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会想尽办法提高自己的评估成绩,有的教师和学生拉关系,降低对他们学习上的要求,只为了取悦学生。教师的这些不良行为对教学评价的公平性、严肃性、客观性等都会带来严重影响。而事实上,诊断教学过程,发现教师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才是评价最主要的目的[2]。
3.高校重科研轻教学
在高校,教师将更多精力用于科研,而在课堂教学投入的精力较少。由于高校将论文数量、课题经费作为教师加官进职的评聘标准,教师对于科学研究、申请课题、专利发明、论文发表的积极性要明显大于教学上的积极性。所以,高校教师经常是在忙着申请课题、学科建设等大事,很少去探索课堂教学。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教学和科研是同等重要的,大学的特色是教学科研,但是教师用于科研上的时间和精力太多。因此,多是一些年轻的、科研较少的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
4.课堂教学密度量小、质差
所谓的课堂教学密度指的是用于教学活动中的合理时间与一节课总时间的比例,包括一般教学密度和特殊教学密度两种。特殊教学密度指新教材的学习所用时间在一节课中所占的比例。高校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追求进度,所以不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贯通,由于学生因掌握新知识的情况不乐观,所以不仅不利于后续学习,还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无法提高,对学生是非常不利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注重追求低层次学习任务,在上面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在高层次创新思维上花费的时间非常少,由此出现教学密度量大质差,这种情况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式学习。比这些更复杂的情况就是教师如果将高层教学目标作为追求,那么很多差生就会跟不上进度,出现个体密度量小的情况;如果教师将大部分时间用于低层目标,那么优生又会出现吃不饱的情况,发生了教学密度质差的问题,该问题也是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提高的一大困扰。
5.教师招聘体制不合理
由于高校采用的教师招聘体制存在不合理之处,所以高校教师的实践实习能力欠缺,讲解理论时无法将其变得生活化,无法适合学生。目前,高校聘用教师必须要求硕士以上学历,而且对应届硕士毕业生和博士生一般都是优先考虑,一毕业就踏上讲台,实践经历几乎是没有的,即便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在初任教师前也是个理想主义者。所以,在讲授课程时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
6.课堂教学缺乏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情感发展不仅当作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认知水平得到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分析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及教学模式,我们从中发现课堂教学设计中缺少的是内容和情感。尽管课堂教学有多种模式,但是大多都局限于传授书本知识,其实质是关于如何使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和理论化、系统化了的方法体系,要注意的是不能去固定整个教学程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那么理性生活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感到乏味、平淡,学生的精神世界便无从谈起,课堂教学本应有的生命力也随之消失,甚至失去生命价值。
三、提升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做好有效的课前准备工作
第一,教师备课的有效性要不断提高。在备课时重点强调自主备课、集体备课的有效结合。高校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其中的内涵,在自主备课阶段,必须考虑到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适合他们的学法。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思考,与同一教研室的教师一起做好集体备课,共享教学资料,共同研讨高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另外,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要结合起来,达到提高程序预设有效性的目的,为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第二,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课前预习一直是容易被高校教师忽视的环节,学生的预习准备不足,就很难产生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课前预习的方法,再由课堂反馈使预习质量得到提高。为了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还可以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预习题,这样就能节省课堂时间。此外,检查课堂预习效果,教学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三,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素养,教学的落脚点就是要加快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设计之初就应该体现出这种“生本”理念。所以,教师在课前就要根据标准,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使以学定教真正地体现出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脱离,盲目追求“时髦式”教学,并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2.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其本质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指标),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为了使评价活动顺利进行,需要建立科学评价系统,以预期效果的获取为目的。每一所高校的情况都各不相同,同一高校内,在专业和学科上也都存在差异,每个学生也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也说明暂时还没有一个决定性的标准去评价课堂教学质量,都是相对的。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评价目的明确,保持一致的评价指标及目的,注意评价对象的主要影响指标,那些次要的、没有大影响的指标可以忽略掉,注重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第二,因校制宜是指标制定的根本途径,盲目的“拿来主义”“排外”等都是不对的;指标体系不能盲目求全,亦不能残缺不全;不可以姑息迁就,也不应有过高要求,要遵照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条件,从教学实际出发,以确保评价指标体系切实可行。第三,指标要易懂,并有极强的操作性,对不同的评价主体要设定出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指标体系,使评价主体可以更为深刻地去理解指标内涵,使得评价更加客观、更有效[4]。
3.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为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提高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根据学情、教情先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此外,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对目标预设和新目标的生成进行恰当的调整,并要有所侧重。教师也要评估目标的达成度。第二,教学结构。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应该有机结合起线性教学设计和组块教学设计两大部分。前者以传统教学设计观为代表,从教出发,严密的教学设计,全课以教学主线为轴,细化了教学步骤,而预设的教学方案往往会较多地限制师生的教和学。后者则代表现代的教学设计观,从学出发,分模块进行,可以将一堂课分为“多块”,也可以只是“一块”,既可以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凸显出来,还能凸显创造性开发课程资源以及生成的动态教学目标。第三,师生角色。课堂教学中应对师生有准确的角色定位,学生是主体、是关键,教师则是组织者、引导者,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对于自己角色要有正确的定位,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第四,教学资源。师生对课程资源共同开发的过程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进程。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教材资源与扩展阅读资源)、媒体资源以及人的资源(主要指师生的资源)。同时,对师生的共有资源进行开发是一个重要环节,但也不能忽视教师自身资源的开发。第五,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将重点放在了教法研究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有两重标准:一是教师科学地教,二是学生科学地学。在传统教学的一定范围不被放弃的形势下,我们倡导项目化教学,坚持理实一体化,教学活动的根本在于完整项目的实施,最终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起理论与实践,将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在提高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时也促进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
4.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使学生能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并且教师还要对每个学生的课堂反映做细致观察。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上搞小动作,那就一定是教师给了他偷懒的机会。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不浪费学生的时间,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上多留意每个学生的表情、动作等,做到这一点,才能知道学生是否在认真学。必须确保学生所做出的活动与反应都是与课堂有关,进而可以使学习任务高质量地完成。总而言之,高校应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在合作中学,在实践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这是当前高校教师的首要职责。结束语综上所述,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将那些有效促进学生发展,顺利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统称为“有效教学”。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教师教、学生学。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教学。进一步讲,“低效或无效”的教学就是教师不讲学生也能理解的知识,教师的价值就不存在了。所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就成了高校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更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总之,在教学中必须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参与其中,从而提高高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李艳 单位:开封大学
高校课堂教学篇3
1引言
随着党中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思路后,目前社会对各种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在当前网络信息化下,各种栩栩如生的游戏、电视剧、网络小说等等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如何将更多的兴趣投入到课堂,老师如何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如何将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目前高校老师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有效地开展高校课堂教育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2当今高校课堂主要问题及现状
目前,在国内高校中,各科老师普遍感觉现如今的大学生学习懈怠,课堂教学氛围沉闷缺乏活力,教学中存在瓶颈[1]。一般的教学中,上课形式过于单调,师生之间的交流极其少,即使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多是几个固定的学生参与其中。由此,很多老师干脆选择不与学生互动,造成了“填鸭式”教学。尽管国内高校的学生不爱回答问题是一种普遍现象,然而,教学绝对不是老师一个人的教学,课堂也不应是几个人的课堂,要把多数同学带动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课堂上普遍存在逃课、缺课现象,即便是坐在教室的学生也大多心猿意马,学习效率并不高。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当今大学生经历了十年寒窗,刚刚脱离了应试教育,在大学中更看重如何丰富人际交往,积累社会经验,对学习不再重视甚至置于脑后[3];另一方面,现如今的很多教师只注重科研而轻视教学,备课马虎甚至不备课,把教学仅仅当成一件必须完成的任务,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完全依赖PPT课件,毫无自己的特色,一堂课下来,教师积极性不高,学生参与性也不强,整堂课如同一潭死水,这样的课堂如何吸引当今广受外界五光十色的事物干扰的大学生的目光?
3教师应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3.1教师的态度是关键
对于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首先应对自己的教学态度有所反思。人总是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教师又往往因为学生不注意听讲就消极应对,如此就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一个教师,首先要尊重自己的职业,学生才会去尊重他,假如由于对课堂上学习氛围或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满意,自己都对这门课敷衍了事,学生就不会也没有理由去认真听讲,那么这门课无疑是失败的。学生不是不愿意学,而是有时候,教师自己教的激情也不高。在大学中,每一门课都有其现实的意义,只是有的太长远,以学生目前的见识尚不能及。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并不一定在当下就能立即显现出来,但绝对会体现在其日后的生活学习中。而一个教师不仅要带给学生知识上的灌输,其积极认真、情绪高涨的工作态度也会引导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做一个敬业、踏实的工作者,这也是为人师最大的意义所在。
3.2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加上精心的教学设计
要备好课,这是讲好课的前提。不要只是单纯依赖于PPT教学,最基本的要做到对每节课的内容融会贯通,尤其是要讲的章节中的重点难点,要做到有的放矢。通过认真的备课,教师对于所讲的内容达到熟练的程度,教学节奏紧凑,知识点环环相扣,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融入其中。备课不仅要备教学内容,同时要备教学方法。教师精彩绝伦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印象深刻,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愿意主动参与其中,这对于高校课堂教学来说无疑是事半功倍的。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上普遍追求务实,也有同学存在浮躁甚至功利的心态,所以教学中最好做到一针见血,由于水平不够而滔滔不绝只会适得其反。同时,理科教学备课时注意适当和生活联系,不要让学生觉得所学的科目是高高在上的。
3.3对课堂节奏要科学掌控
假如教师的上课节奏紧凑,每一个点都抛出得恰到好处,总是让人不知不觉就学过了一节课,那么这堂课的教学效果一定很好。教学过程注意教学各环节层次清晰、梯度自然合理、整体结构严谨,并适当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充分恰当地运用教材、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加上自己对于课程的独特见解,讲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教学中要做到语言规范、流畅、生动形象;板书工整、层次清楚。最重要的是知识点清晰,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适当用例子增加趣味性。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上课的主动性较差,老师应该当主导,帮助其掌握基本知识点,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典型例题,规范解题步骤,使学生对于该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有大致的了解。对于一些基础好的同学,其上课的主动性是比较高的,可以以学生为主导,上课之前主动交流这节课先加强哪些知识的学习,再准备相应的练习题。学生的参与性高低的反映并不局限于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参与情况,它同时反映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上。
3.4适当鼓励,多与学生交流
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由于基础和理解力的不同也注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兼顾每一位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老师在课下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与瓶颈,在交流过程中及时对学生进行肯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渴望被他人认可,老师的认可与鼓励会成为其学习中的动力之一,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也有所增进。学生真心喜欢你,被这门课所吸引,并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课堂中就愿意更主动地去接受知识,教和学的热情都会提高,进而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氛围和感染力,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3.5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想问题
作为教师,在知识点的掌握上远超于学生,这也导致了教师和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上往往会产生差异,很多教师认为理所应当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也许难以绕过来弯儿,成为学习中的一大阻碍。这就要求教师摒弃固有思维的桎梏,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对于要点难点新鲜解读,把握好学生学习中的容易遇到的困惑,做到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
4课堂教学并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完成任务,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心力。教师想尽办法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常常感到虽然已经十分尽力,对于一些学习消极的同学,仍旧感觉力不从心。其实,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也不必感到过分失落,毕竟学习终归还是要看学生个人,学生是具备主观能动性的独立个体,教师只是影响学生的一个因素,如果学生自己并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即使教师讲述的知识再多,也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大学生刚刚从高考中走来,面对相对自由的大学生活一时难以适应,往往会选择一种相对安逸的学习状态。象牙塔中的青年从另一种意义上讲还未完全步入社会,其在阅历和认知方面存在诸多缺失,注定使他们不能很好地意识到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这不是教师和学生的过失,而是学生成人自立的一个必要过程。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做好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要让学生相信,他们现在对于学习的执着追求,绝不是白白付出,终会在以后的人生中获得收获。每个人最终都会意识到学习对人生的深远影响,只是时间早晚。大学期间是人生的最佳学习阶段,假使学生毕业之后才因意识到自己对于课堂的荒废而追悔莫及,已经毫无意义,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遗憾。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尽早步入学习的正轨,在成长中少走弯路。
5结语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重视老师的教,也不仅仅是学生的学,更重要的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达到老师和学生融为一个整体,即老师要认真、负责、有耐心,用心地去教,学生好学、肯专研、有热情地去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高校课堂学习的效果。通过对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梳理,提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更好地服务以后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王长文,张岚,王舒然.影响高校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关因素及几点建议[J].科技创业家,2014(3).
[2]于源.关于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26).
[3]李彪,宣恒农.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探析[J].江苏高教,2012(3).
作者:宋乐鹏 官正强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