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语文教学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语文教材内容的引入,充实了历史课的教学内容
高中的历史教学中,由于受到了教材篇幅的“约束”,往往使得教学的内容过于的单一,对于一篇文章的结语总结往往也是单调、乏味,仅仅几句话就评价完了。本身,高中学生就是为了迎接高考而去,任务重,再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照本宣科,在学生的死记硬背中,学生也逐渐的失去了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很明显了,应该记住的要点没有记住,学生更加搞不清楚主要的知识要点,就更谈不上做相关的历史课题了。在此,如果我们将于语文的部分知识融入到历史教学当中去,与历史教材里的内容相互结合,学生就能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了。例如:在教学国民政府前期统治中的红军长征以及抗日战争爆发等内容的时候,不妨在此时引入主席所写的《沁园春•长沙》,用此篇文章中主席所表达的激情豪迈,增强学生感性的认识,让学生对中国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中的不屈意志以及充满斗志、激情的时代有了深入的了解。又如:在谈到《》的时候,这里可以讲解参加的几个主要人物的同时引入语文课程中的《荆轲刺秦王》,从对这一篇课文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参与的谭嗣同等人不仅仅是只是历史上的一个过客,而是一个具有鲜活生命的人,一个具有正义感、进步性,能够有勇气站出来的中国人。像这样子的引用教材还有很多很多,《史记》和鲁迅评价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等等都能够运用到!所以学生在历史的教学中,语文教材内容的选取得当才是最重要的一点,也只有这样,学生对历史教材有了深刻的印象,才能够有助于历史题目的解答。
新课标要求了:现在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主体,只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教学途径和教学活动,才能够将教学资源充分的发挥出来。例如:在历史教学的自习课上,可以展开相关的辩论会、历史讲座,也可以针对教材内容排演一段历史短剧。从新课标的要求来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很多时候都会用到语文教学方式,无论是形式的选择还是方法的教授。其实,将两门课程放在一起,我们不难发现,两门学科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历史中的材料分析和语文中的阅读理解。在方法的使用上,如何才能够称之为运用呢?其一,在高中历史的课堂之中融入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以往,部分老师总是认为一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自己快速的讲解效果远远大于学生的阅读。但是事实上并不这样,有效的阅读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面对历史中大段的材料,首先要去读材料,才能够了解材料中的重点、关键;其二,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的展开不仅仅丰富了教学形式,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材料;其三,在历史课堂的教学当中融入语文教学中的不同文体的学习方法,改变以往死记硬背,就能够做好历史题的错误观点。其实,在历史的学习当中,方法很多。像提出历史观点的原因、结果进行分析,可以选择议论文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三、富于变化的语言形式,让历史课堂更具“文学化”
语文课堂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书声琅琅,教师的深情讲述、偶尔慷慨激昂的讲解、有时侃侃而谈都让学生有一种沐浴在春风里的感觉,所以很多的学生都喜欢上语文课,而单调的历史课程该如何自处呢?答案就是在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借用抚育变化的语文表现形式,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
(一)课堂语言的文学化
历史所表述的是在一定的时空之中,具有鲜明的个性以及情感的个人或者群体所进行的活动。历史当中的人物有血有肉、历史事件精彩绝伦、历史现象丰富多彩,这也需要历史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用形象生动、幽默诙谐的话语将一位位历史人物、一个个历史事件搬上课堂。只有将学生真正的带进一段历史,才能够让学生跟接近历史,掌握历史知识。例如:在讲到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时,明朝的衰落归根到底都是朝廷的腐败造成的。但是腐败的举措等等是很抽象的,学生也不能够对当时的腐败有具体了解。在回答历史材料题的时候也找不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在此时,引入了几首古诗来阐述这一观点,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比如杜甫的诗句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牧诗句中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引用白居易《卖炭翁》当中的语句是,当学生在跟随老师一起独到了:“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更多的学生说出了《长恨歌》等有关。学生在这些诗句中充分的了解到了官僚阶层奢侈的生活、平民与帝王之家的悬殊,学生能够加深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在历史的材料题当中,部分的解答也能够在诗句中找到答案,学生解答题目的时候,也更能够得心应手。
(二)课本知识的文学化
在高中历史教材当中,无论什么时代,都会有重大事件的发生,也有辉煌事业的成就,这些都在很多的文学作品做有了体现。例如:在高中历史中有《红军的长征》,笔者首先让学生读了《七律•长征》,这是一首高度浓缩了红军长征线路,并描述了在长征中遇到困难的一首诗。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在浓浓的文学气息环境当中,学生在教材当中找出了有关的历史资料,这样就方便学生记住在红军长征中的爬雪山、过草地、巧渡金沙江等知识要点,方便了历史中有关长征题目的解答。并且在快乐中寻找到了学习历史的方法的同时,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四、结语
总之,历史课堂不需要呆板、乏味,在历史课堂上,我们需要的是活泼、生动。生动,我们感受到了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深思,我们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思索古今。这一切都是语文教学赋予我们的。在历史课堂之中,语文素养的渗透使得历史达到了人文教育的目的。引入语文之泉,注入历史之河,让学生在分析历史题材的时候有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和知识作为基础,真正的做到文史不分家。
作者:张永平 单位: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