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课堂教学论文(9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优化备课,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但如何做好备课环节的工作,提高课堂质量成为音乐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对初中音乐教师优化备课提供一些帮助,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优化备课;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教学效率;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不断得到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视听练唱等基本技能,同时也对初中生德育、美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审美观的正确建立,陶冶学生情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的学习态度消极,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方式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1备课要以生为本
1.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等于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其学习效率就会得到大大地提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例如关于音乐方面的趣味知识,优秀的音乐作品,适合学生的声势活动,让学生自发组织的表演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热爱音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音乐教学中,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青春的旋律”,主要歌曲是“青春舞曲”,这首维吾尔风情的民谣充满了青春的激情和动感,很好地符合了初中生的精神状态,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即:根据教学与学生实际,明确课堂教学重难点内容,然后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预设课堂提问环节。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多种乐器,舞蹈从各个方面演绎这首乐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会歌曲中洋溢的“青春气息”以及民族文化。
1.2切近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初中音乐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以生为本,而不应该按照课本,教案等书面材料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因此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日常生活状态等,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材施教,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打造个性化教学,使初中音乐教学活动更生动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效率。以七年级人教版“八音之乐”一课为例,七年级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八音的音色较为陌生,无法全面地分辨,更加不能体会到这八音中旋律、速度、节奏等元素的变化。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反应时间,对乐器的基础知识进行普及,由简到难,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二胡、锣等乐器出发,再分辨琵琶,唢呐等不常见的乐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再比如,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单元《夫妻双双把家还》一课,学生对戏曲本就很陌生,再曲调,咬字,唱腔上都不能很好把握,学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设计能让学生感兴趣,并很好的参与进来的教学方式,例如,我在备课时设计在教会学生演唱以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所学内容的了解创编表演天仙配,各种版本的天仙配在课堂上被学生演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很好的融入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备课要对教材融会贯通
2.1钻研教材:音乐教材是音乐老师授课的书面标准,是实现初中音乐教学目标的重要资源,一名音乐教师在备课前应该充分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特点,理清教学的结构脉络,将教材的教育价值与初中音乐教学的价值结合在一起,打造高效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例如人教版七年级“银屏之歌”一单元中,教师要紧扣课本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体验和领会音乐所传达出的情感信息,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感受等。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可以保证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有重心,有层次的,避免发生授课内容主次不分的现象。
2.2拓展教材内容:单纯依靠教材中的故事和例子来阐述初中音乐理论知识,实现教学目标是很单调和无力的,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拓展教材内容,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资源,通过直观感受欣赏分析和单元知识点相联系的优秀作品,揭示音乐的内在规律性,通过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来丰富教材内容,拓宽音乐的外延,帮助学生更好更全面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再加入一些时事热点,更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人教版八年级第五单元“名曲览胜”中,教师可以引入“献给爱丽丝”“梁祝”“四小天鹅舞曲”“二泉映月”等国内外作品,帮助学生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并让学生自己讲述这些名曲背后的创作故事,引导启发学生感受乐曲传达出的思想感情。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其他的世界名曲,或者借助多媒体,将所要学习的抽象知识,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3备课要积极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授课行为,材料准备,课堂应变、控场表现等多方面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改进,不断累计教学经验,以实现更好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应该进行自我反省,在备课期间,教师应该回忆或想象自己授课过程,就自己在教学过程发生的问题,例如演唱技能不够纯熟,教学态度不够温柔,或者师生互动不够等,进行反思,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其实,教师也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通过积极地交流和沟通,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个人的力量,实现资源共享,以推进整个教学团队教育水平的提高。总结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备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优化备课,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做好与学生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莎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J].中国培训.2016(02)
[2]屈华莹.浅谈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J].音乐天地.2016(02)
[3]毕婧.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
作者:王芳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第四中学
第二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思考
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受到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对于数学常常望而却步。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数学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将数学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不断发现生活中隐藏的数学问题,不断收集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把生活中的场景应用到教学中,不仅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从学生生活经验角度分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关键词:学生生活经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是由基础的数学知识向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迈进,是学生数学学习最关键的阶段。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应用程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为了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学以致用,就要推动数学教学改革,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学生生活经验引导下的数学教学特点
(一)个体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因此他们所体验到的生活经验相对具有个体性。数学学习不是数学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其所得到的生活经验就不同,因此对于同一个数学知识点会有不同的体验,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具有明显的个体性。
(二)实践性。数学知识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授而获得的,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就说明离开了实践活动的数学教学是无意义的教学活动,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学为所用。
(三)社会性。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通过自己在社会中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不断积累而来的,不是一个人的行为。因此,基于学生生活经验下的数学教学活动就具有社会性的特征。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经过各种社会活动,不断积累自己的生活经验,那么教学内容在学生生活经验不断增多的过程中逐渐加深。
二、学生生活经验引导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数学的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又应用到生活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就是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引入一些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生活情境,这样不仅使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逐渐转变为生动形象、充满乐趣的课堂,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2]。因此,数学教师要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生活场景和素材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将传授知识的教学意图隐藏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从而使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所学知识,并逐渐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如在讲《等式的性质》这节内容时,可以借助天平,将同等重量的砝码A和砝码B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端,这时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再分别向天平左右两端放上同等质量的砝码,天平依然保持平衡,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出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依然成立。把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引入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课堂上更专注,从而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开展动手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许多初中生都会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数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轴对称图形,或者收集一些轴对称图形的例子,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制作或收集到的轴对称图形进行教学,把这些图片从中间对折,看是否能重合,再画出对折的折线,让学生对照课本找出这条折线是什么。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提高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将数学生活化,就要重视把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应用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体验生活,学会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要学以致用,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3]。首先,在数学课堂教学上,要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在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下,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其中的一些经验应用到数学教学中,灵活掌握生活实例与教材的交互使用。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内容时,教师在黑板上设置一个平面坐标系,从学生所熟悉的城市的某一个建筑物为例,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确定平面中点的位置。学会对这些场景非常熟悉,就会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非常重要,不仅能使数学课堂更生动有趣,而且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点,以便能更好学以致用。同时学生通过对生活化数学的学习,提高生活问题的解决能力,体会到数学的极大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
参考文献:
[1]李晓菊.学生生活经验的分析运用与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教育界,2015(5):113.
[2]吕麒忠.创设生活化情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J].现代教育科学,2013(04).
[3]戴新旺.生活经验数学化后才能转变为“学力”[J].中学数学,2016(10).
作者:胡孝永 单位:永丰县三坊学校
第三篇:新课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可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将活动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形成活动结论与自我反馈的“菜单”化设计。在初中教学中,活动单导学模式是在学案、教学案、导学案上发展而来,教学中更突显了“活动”性与“单”的作用。对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教学理念,积极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本文阐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并介绍了行之有效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活动单导学设计
初中英语是联系小学英语和高中英语的重要桥梁,只有把初中英语学好,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的知识。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英语课堂变得“有趣”、“有效”是每一位初中英语教师都应该考虑的事情。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初中英语教师应该跟随三维目标适当调整自我的教学方式,把英语课堂从单纯教学转变成趣味与有效相结合。本文基于对当前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情况研究分析,提出新课改下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建议。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初中英语教师的责任。教师要把课堂从“无趣”变成“有趣”,从表面形式的课堂变成学生喜爱、成绩显著提高的有效课堂不仅仅要拥有专业的英语水平,最重要的是要调整自我的教学策略,从而把所有的英语知识更好地教授给每一个学生。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及分析
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出现众多问题,这些问题给教师与学生带来很多的困扰,使得课堂秩序混乱,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不强,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具体情况如下:
(一)初中英语课堂过于“无趣”
初中英语和小学英语最大的不同在于单词的复杂性,词组、语法、句型的出现以及课文开始变长,这些变化使很多的学生对英语开始束手无措,同时也使教师的教学出现诸多困难。目前,很多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习惯于让学生死记硬背学习,例如背单词、词组、句型。而在讲语法这一环节时,教师大多拿固定公式让学生抄写下来,让学生在课后死记硬背,以备在考试当中运用。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很多学生只会盲目记单词、词组和语法。由于没有充分运用这些单词,学生记下的这些知识很容易就会被遗忘,因此这也是很多学生不喜欢英语这一科目的原因。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无效”
有些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而仔细了解就会发现,这些热闹并没有实用性。在英语课堂上,有些教师会利用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被里边的配图以及音乐陶醉不已,然而这些教师常常忘却单词是基础,学生没有充足的单词词汇,在热闹之后,成绩依旧是一塌糊涂。
(三)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无序”
英语课堂教学“无序”是每一位初中英语教师的噩梦,但是这在当前的初中英语课堂却是非常普遍的。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出现问题,很多学生对英语有抵触情绪,因此在课堂上这些学生会破坏课堂的教学秩序,例如起哄、大声讲话甚至出现睡觉、旷课现象。
二、新课改下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建议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每一位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反思自我的教学,分析学生上课现状,研究学生上课出现“无趣”“无效”“无序”现象的原因。同时,根据这些原因研究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根据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对于英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众多初中生对英语的兴趣并不像语文或者数学一样高,有些学生甚至放弃了这个科目。很多初中生表示,学习英语就是每天背单词背词组和句型,学习英语就是要遵循“背多分”原理。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增添一些游戏或者比赛,让学生玩游戏或者比赛的过程中学到知识,例如词组这一板块,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单词,组合词组意思,最后比赛造句,哪位学生的造句最独具一格就视为例句,这样就相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注重教学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应时刻注重自我的教学方式,其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结合”是关键。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适当对学生进行提问,同时还应该让学生积极造句、练习等等。此外,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当教师发现学生听课出现疲乏时应该换另一种方式进行教学。
(三)合理使用、处理教材初中英语教材最主要的是英语课本,很多教师也习惯上课所有的知识都从课本上找。笔者认为,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应该只围绕英语教材,教师可以在阅读教材、分析教材后整理出
最精华的部分教授于学生,这样就能够使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内实现全部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师在使用教材上还应该秉承着“多删少补”的原则,有些内容在教材上是没有的,教师可以额外给学生增添上去,扩大学生的英语知识视野。
(四)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
学习初中英语也有一定的规律和技巧,这些经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总结出来。例如学生在学习名词复数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总结哪些单词是可数名词、哪一些是不可数名词,同时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可以和学生一起编一些歌谣或者顺口溜,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编歌谣的同时把记忆知识点加深。
总之,在新课改的潮流中,每一个英语教师都应该积极响应号召,反省自我的教学现状,从学生的学习特点、英语课程的特征中开辟一条新的教学道路。教师只有在不断反思、学习与创新中才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在英语课堂上获得知识上的满足!
参考文献:
[1]叶晓燕.试析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海外英语,2011,02:69+76.
[2]郭雅丽.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J].校园英语,2015,19:155.
[3]包云英.试析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中),2013,09:21.
[4]张喜奎.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校园英语,2015,13:183.
[5]潘情情.新课改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11.
作者:罗颖 单位:庄浪县阳川中学
第四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课堂教学就是由教师计划、组织、引导下,促进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学习的行为。有效性教学是要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为最重要的依据,要求教师追求教学的实际效率,追求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教学,由于面临升学的压力,特别是九年级学生,思想课业负担都很重,学生显得焦虑;教师也显得比较着急,为了提高成绩,往往都采用题海战术,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学习氛围之下,数学显得更加枯燥、乏味,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必须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下功夫。
一、树立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要加强学习,必须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整体的把握是教育事业的基本要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要提升教育教学的认识高度,不能停留在教书匠的传统观念里,要做一个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其次,提高自身系统专业知识,了解学科专业知识的发展情况,拓宽专业知识层面。数学这门学科到了初中阶段,已经是很抽象的了,不论是学校或者是学生,对教师专业知识要求很高。在学生心目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知识问题上,最起码不能难倒教师。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不仅平时要上好课,而且还要钻研各种习题,掌握各种解题技巧,做好学生的解题大师。最重要的还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目前是我国对初中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几乎所以的教学任务都是在课堂内完成的,所以,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由于初中学生学习科目较多,课业作业非常繁重,几乎没有空堂课,也没有更多的业余时间,所以提升教育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等都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作为数学教师就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强化新课程理念,注意转换教师角色,充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注重数学基础学习,能分析教材,灵活教授课程,清楚教材的编写意图,提高对教材的理解把握程度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加强对教材的使用,开发课程与教材配套的相关资源,利用教材的同时把教师从依赖教材的重重困境中真正解放出来,进一步加强教材及教辅资料的改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让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
兴趣是人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也是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与一定的情感相联系。兴趣可以使人产生强烈的愿望和强大的动力。数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随着难度的增加,知识面的不断扩大,学生会感到枯燥、单调、乏味,部分学生会逐渐丧失信心,失去学习的兴趣。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每堂新课时,就要在导入环节上下功夫,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情绪愉悦地进入学习过程,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条件,让一切教学活动都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多搜集现实生活与新知识相关的练习,讲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开阔学生思路,尽可能将课程教授的生动有趣,引导学生应用所学新知识探求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研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情”产生智慧,在师生的相互欣赏与尊重中产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感染和激励作用,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地,使学生精力振奋,兴趣盎然的去学习新课,积极主动地去接纳和领会新知。
三、合理使用教学用具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对于基础教育的大力投入,多媒体已经走进了课堂教学,带来了教学方式的一系列变革,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发展,但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如不少教师错误的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一切教学的手段都应利用多媒体。其实,传统教学用具,也有着自身强大的功用,有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无法替代的作用。比如,平面几何教学中教师做的各种模具,扇形、锥形等直观演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多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例如在九年级“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节中,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函数对应的不同图像,再如“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节,用动画的形式展示两个圆的位置变化,并且可以在课件中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拖动两个圆,并摆放出不同的位置关系。这样,通过自己摆放,自己动手让学生把原本很抽象的数学问题,化为动手操作的简单游戏。利于理解本节重点知识,也可加深记忆。
四、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
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之中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调整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真正让社会满意的人才。当前数学教学形式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要采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式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了开展好研究性学习活动,学校首先应该有意识的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其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而这对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此外,学校还应该有规律的安排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的时候学校要考虑到培训方式的科学性,给教师更多的时间去揣摩和学习。同时学校应该让教师多实践,只有在实践之中才能够发现问题,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除此以外,学校不仅仅要给学生减负,同时也要给教师松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看到,因此学校不必时时刻刻盯着学生的成绩看,应该给教师一定的自由,让教师能够放手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作者:石全 单位:庄浪县良邑中学
第五篇: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摘要:初中时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心智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不像小学时期一样什么都不懂,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初中生各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情境教学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才是最好的却一直没有确切的定论。本文就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法
引言
情境教学的关键就是情境的创设,在课堂情境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材内容创设情境,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现如今初中思想政治教材有了很大的改变,教材中的每个章节安排了相应的教学情境,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和相关图片情境,再加上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做出了以下分析。
1.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情境创设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是十分贴合实际生活的,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应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以此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情境教学的积极性。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深对学生生活情境的了解,对学生的校园生活、学校周边的生活、家庭生活适当了解,然后通过一些社会热点、新闻创设政治课堂教学情境,通过沟通和交流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然后以社会热点或者新闻提高学生参与情境教学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因为刚从小学步入初中,对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都没有调整好心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每个学生先进行自我介绍,以此减少学生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再通过适当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情境教学。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多创设交流情境,这样能更好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情境教学中,更好地达到情境教学的目的[1]。
2.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毫无疑义是问号,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鼓励学生从质疑开始。”在政治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教学中学会思考,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在创设情境问题之后,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问题,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将问题作为教学情境中的核心因素,让学生在问题情境教学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问题是主导,提出问题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是教学的补充,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而服务,情境创设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2]。设置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能随意设置问题,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加上问题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因此,设置过程中,问题的难易程度应该适中,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
3.打造开放型的情境课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在创设情境教学过程中,改变之前传统的教师教学、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打造开放型的情境课堂,让学生在情境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情境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和讨论,还可以通过小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4.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引进其他学科
每一门学科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在对学生进行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时引进其他学科,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对相关政治知识的掌握,还能使学生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例如,在对学生进行《人生难免有挫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入苏轼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让学生领悟到挫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生而在世,肯定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样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到人生难免有挫折这一点,掌握这首古诗[3]。
5.结语
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知识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情境教学,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创设,还可以在创设过程中引进其他学科,以问题为主导打造开放型教学课堂,这样能最大限度发挥情境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宝玉.情境创设协作探讨实践运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范式化研究[J].中小学德育,2011,24(4):32-34.
[2]金景玲.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搞好初中政治教学[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17(8):24.
[3]王惠.融理于境入境动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68(9):32-33.
作者:郭静瑜 单位:南安市南星中学
第六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
俗话说,生活离不开教育,教育也同样离不开生活。特别是对于思想品德课堂的教育来说,生活中随处都是“思想品德”,而思想品德对学子们的教育也是为了让其更好的生活。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总是略显枯燥,说教成分太重,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也应对以往的教学模式予以弃之,同时靠拢于人性化、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理念
教育不应与生活脱节,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就是要能够引领学生走出书本与课堂,关注社会生活。教学的书本来源于社会,要把生活作为教育的中心,让书本的知识“活动”起来,以灵活的方式将要教学的内容呈现给学生,不再坐井观天。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长了学生的见识,也获得思想和精神上的正能量。学生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在课堂教学时关照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充分利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各样大事小事甚至是具体生动的家常事为典例,再结合书本上的知识联系到实际,引领学生进行思考、探索与相互合作。做到将生活教育化、把教育生活化,从而达到二者的完美融合,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的探讨
1.情景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初中阶段的学生不喜欢受约束,不愿被管教是很多学生的心态,此时教师教学的方式若只是传统模式的照本宣科,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所以首先应该加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方便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可以将生活中的情景搬到课堂上,用角色扮演的模式来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和教育,并且当情景模式展开后,教师要时刻注意课堂气氛的变化,保持课堂氛围的活跃和轻松,不束缚学生的思维,从而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以及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2.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一个教师教会了学生满腹的知识,学生却都不会自己去学着思考,那么对教师来说,这无疑是失败的教学。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思考,对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生活无处不思品”,也就是说,生活中处处都在考验着学生的思想品德品质,这就需要让学生自己去真切的体验学习。学生学习不应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才去学习,教师也需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各种生活情境,然后进行各种诸如角色扮演、图表演示等实际的演示,让学生通过这些方式亲身经历、学习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情景,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对情景故事有自己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从而帮助学生个人思想的形成。同时也可以确保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真正体现出较高的思想品德品质。
3.结合实际重整教材,重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味。思想品德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融进生活,但是思想品德教材中所呈现出的素材未必符合本地区学生的实际生活,教材不可能做到兼顾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编者的意图有一个充分的理解与领会,结合学生现有的经验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学中要做到以教材为辅,学生为主,替换掉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然后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形补充相关资料,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充满生活味。这样在教学时,学生就能够联系实际出发,从而更好的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三、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评价
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想要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必然也离不开生活化的教学评价。那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历程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原先的评价只是单纯的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已经明显不适应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不应该只是单单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把握,更应该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既注重考察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把握程度,更要用谈话或者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到该学生平常的道德行为,然后做针对性的引导和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有权对每位学生进行评价,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只有教师才能进行的单向评价转化为全体学生都能相互评价的整体化评价方式。在新课标中强调了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说明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还需要学生的评价以作补充,同时还应提倡学生自评、他评或者互评等各评价模式的展开让教学更加民主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由过去一学期末的综合性评价转变为循序渐进的过程式评价。除了要重视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最终的学习成果,还要对学生参与各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予以重视,其中还包括学生参加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态度、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等方面的情况。可以建立一个“学生成长手册”来记录学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形成的评价,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或者加强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另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分为阶段性,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及时地给以表扬和赞同,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也应及时纠正,并进行相应的点评和分析。评价应该生活化、具体化,切记不能太过说教化,这样不但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也容易滋生学生的叛逆心理。
作者:王树盛 单位:平度市南村镇郭庄中学
第七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分析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必修课,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传统的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已无法跟上新课改的步伐,满足初中生对数学掌握知识的基本条件。因此,向现阶段初数教学课堂提出了更高效的要求。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论语•雍也》提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可见,兴趣对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一)传统教学的弊端
数学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初中生的学习过程大部分集中在课堂之上,在传统教学课堂中,主要强调老师对课程的引导,一堂课下来,照本宣科,学生的思路基本都是跟随着老师打转,老师教授什么,他们就接受什么。忽略了学生对学习的主观积极性与主观思考能力。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对初中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构成了阻碍,教学效率并不理想。
(二)改善教学方法
老师应该配合高效课堂的需要,在激发、培养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善于调节课堂氛围,适当的调整教学策略,更新教学方法,增加与学生间的课堂互动,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他们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传统教学上老师对课程的引导逐步演化为对学生学习思维及方式的引领,与初中生对学习的主观积极性相辅相成,使教学内容被全面彻底的理解掌握。只有让初中生真切的感受到从数学中产生的乐趣,他们才会投以强烈的学习热情,自发地集中精力,使思维随之活跃起来,激发求知欲,从而提升学习质量。
(三)结合实例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要让数学从课本走向生活,将书本上的数学问题融入现实,转变成贴合实际的实例问题。比如在学习几何知识的时候,让学生找出身边的几何体,亲自动手去测量分析,并求得体积、面积等数据,结合比例的应用,设计创造出模型。可以分小组比赛,看看哪组更有创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关注点是否在知识点上,适当加以调整引导,使初中生在兴趣下获得真知,完善所学,加深印象。应紧贴初中生学习生活,缩短生活与课本间的距离,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初中数学与生活间的融会贯通,发挥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数学和网络技术相结合
(一)多媒体课件
数学教学中往往会有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很难让学生去理解,成为学海中很难跨越的“冰山”。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结合实际,创建动态的问题情境,将数学融入到趣味生动的故事中去,不断的发现和探索。在课程临近尾声的时候,教师应注意把握好联合理论的时机,重点引导学生实际运用能力,活化思维,做到将“抽象”变成“具体”,将“理论”变成“实际”。
(二)优化利用网络资源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将网络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开设远程辅导,监督学生学习进程,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比如利用校内网,拓展课程内容,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可在校内论坛上传学习资源,让学生畅所欲言。开设在线答疑,增加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使老师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解决困惑,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新教改的逐步实施,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形成课堂角色会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老师由主导转变为辅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越来越得到重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自我角色,有意识的通过对知识点的讲解,将数学思想渗透在生活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构建。
三、创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高效性不单意味着试卷成绩的高低
传统的应试教育,重点强调学生的试卷成绩,试卷成绩好,就代表了一切都好。然而,将一道题目换一种方式来提出,有的甚至单单改变一个数字,就难倒了一片“英雄汉”。这说明很多学生为了获得好成绩,对所学知识死记硬背,歪曲谬解教育的涵义。试卷成绩不代表考试的意义,考试的目的在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察。新教改注重能力培养,除了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要求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从学习中获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老师需要深切的了解新教改的要求,制定完整的教学规划,并熟记于心,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加以灵活的运用,让初中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并进行再创造,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将新课改的宗旨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保证课堂的有效性。
(二)课后练习不可忽略
课堂的趣味性将传统教学从古板变得生动,大大提升了学习兴趣和课堂的时效性。然而考虑到班级学生数量众多,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一一顾及,不乏有些活泼的学生,只关注活动的参与,对课堂知识记得快,忘得也快;一些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课堂内容不能有效的吸收,甚至有些学生,由于自身性格的原因,缺乏请教老师的勇气,势必影响到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在课后,架起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了解学生的需要,解决他们对数学的疑问,不但可以更好的完善师生关系,还可以增进了解信任,同时也为课堂气氛的和谐打下伏笔。提高初中课堂的有效性。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老师要注重课堂中对学生的引导,让初中生领悟道“数学源于生活”的道理,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是建立在新课改的理念与精神基础上的,需要学生的大力配合,将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数学老师应该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合理的开拓教学资源,将数学融入生活,制造温馨有趣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冯国玉.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3).
[2]许玉芳.紧扣数学知识“三性”特点提升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效能[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O10(9).
作者:徐自强 单位: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中学
第八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可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将活动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形成活动结论与自我反馈的“菜单”化设计。在初中教学中,活动单导学模式是在学案、教学案、导学案上发展而来,教学中更突显了“活动”性与“单”的作用。对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教学理念,积极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本文阐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并介绍了行之有效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活动单导学设计
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学生主体地位可得到体现,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热情,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而言,活动单导学的实施载体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合理设计问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是一种动态活动式的教学方案。教师利用活动单导学模式,设计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掌握更加牢固的历史知识。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会对历史情景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培养了自身的创新精神与发散思维。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
1.教学活动设计从学情出发,注重创新。教学活动设计主要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所以初中历史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制定目标和设计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站着的是教师,学生被动地听着教师讲解,课堂上简单地记着笔记,学习效率不高。课堂中学生看的是教学资料,只能根据教师的资料与思路进行学习,学生的个性得不到体现。由于结论依然存在,不需要学生去思考和创造,教师为学生讲知识点,分析问题,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即可,这样无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活动单导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变课堂中的这些现状,“活动”是整个教学的主线,载体为“活动单”,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激发出来。初中历史教学采取活动单导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掌握知识。
2.转变教学观念,变“讲堂”为“学堂”。在教学中改变“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变“讲堂”为“学堂”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学”,所以教师要根据提示学法与暗示学法的要求,加强学法训练,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与解析,让其接受有效的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这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必须要做的工作。对于学法指导,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做好示范,让学生在观察教师示范时有所得,将学法总结出来。一是明示,整个操作过程为“明示”→“领悟”。也就是在设计活动单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对学法从浅至深加强领悟,从而掌握学习的规律,以此实现学法指导的目标。二是暗示,整个操作过程为“领悟”→“明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步骤、有意识地在各教学环节中渗透某个学法,在重点地方指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总结经验,加深“领悟”。之后教师再进行明示,由感性认识逐步转变为理性认识。
二、初中历史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设计
通过实践和探索,初中历史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可采取如下程序,即“创设情境———实施活动———检测反馈”。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初中历史课的导入需要教师多费心思,这是由于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学生无法直接观察,教师也不能进行实验演示。对此,教师要精心营造各种历史情境,将学生置于设置的情境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意愿。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将多媒体利用起来,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观看相关历史影视视频后,能够产生直接的感受。通过对多媒体的利用,立体地呈现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历史的效率。例如,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讲解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开国大典相关视频,之后让学生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样可以活跃教学氛围。之后,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五星红旗,在国歌进行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讲台上模仿的声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通过导入这样的情境,立即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纷纷登台模仿,整个课堂氛围非常活跃。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历史知识,还感受到了学习的轻松愉快,提高了学习效率。
2.实施活动,合作探究,培养学习能力。(1)活动一: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学生由于有了“活动单”,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会明确课堂中的学习目的和小组活动需要完成的任务。为保证小组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由于明确了每个学生的任务,这样会在小组中踊跃发表自己观点,并在其他学生的发言中获得启发,以此对自身观点进行完善,自己的思路也更加扩宽。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教师要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设计各种形式的小组学习活动,在小组之间开展讨论、竞赛、辩论等活动。教师要立足于历史教材,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灵活采用各种小组合作模式,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样能够提高他们学习上的认知。例如,在学习《“”的十年》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认为“”本来是对的,只是被某些人给搞歪了,或者是自己了解的与教材知识不一致。对此,教师要设计小组实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社会上亲自调查,掌握最直接的信息,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各组的调查结果,进行交流,最后在老师的点拨下做出总结。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2)活动二:重视实践,增强体验。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能够让各种层次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并掌握更加牢固的历史知识。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活动,让学生自导自演,再现历史事件及人物,或者是开展游戏、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掌握历史知识。例如:在《改革开放》授课过程中,由于这段历史距今很近,为增强学生的感悟,教师要设计实践活动。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由此腾飞,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教师要求学生将中国改革开放新气象展示出来。学生通过歌唱、表演、演讲、故事、图画等方式,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支持改革开放的特点,在展示活动成果阶段,整个课堂氛围极为欢乐。学生参与这些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在快乐中获得真知,巩固学习成果。
3.课堂反馈,分层巩固,教师拓展提升。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中,还要重视课堂检测,通过进行适量的课堂练习检测,能够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设计课堂检测过程中,要将与“活动单”相关内容处理好,并合理拓展与补充活动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认知结构。教师要让学生独立自主进行操作,由于初中历史课时较小,容量大,学生及家长的重视度不够,所以必须要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让学生独立完成适量的反馈作业,如此一来,不仅能及时准确地反馈学生学习情况,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在课堂全神贯注、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同时可以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总之,教师要顺应新课改的浪潮,不断改革创新,采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活动单导学模式等。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学习的载体是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并加强合作活动,同时以“课堂反馈与评价机制”为保障,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会与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理念体现出来,从而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实现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牛丽华.浅谈如何让我们的初中历史课堂活起来[J].学周刊.2015.(20):141
[2]丁川.浅析如何有效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6):144
[3]曹宏.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恰当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7):138-141
[4]韩纶绍.浅谈新课程下如何上好一堂初中历史课[J].教育教学论坛.2014.(28):76-77
作者:陈亚云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东张中学
第九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困生转化实践分析
摘要:在我国素质教育背景下,学困生已经渐渐被老师理解并接受,这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因而称之为学困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差生。有专家认为,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存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知识、品格以及各方面体能素质较差等缺陷问题,且偏离了常规性的结构难以将自身智力充分开发出来,难以达到教学课程标准的基础要求,所以需要通过采取一些有效教学措施来帮助这类学生进步。一般情况下,学困生分为以下几种:一种指的是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且思想意识比较差的学生。一种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比较顽皮的学生;最后一种指的是思维转换较慢,难以跟上课程教学进度,也就是思维能力、反应能力比较迟钝。可以说学困生属于特殊群体,对于这类群体教师需给予正确认识和足够的关心,通过耐心辅导给予学生温暖及学习的动力,使这类学困生也能茁壮成长。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
初中历史属于中学学习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由于初中历史与学生生活的年代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尤其是对于学困生而言,更加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学困生自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加之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得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贪玩、好动,甚至无法集中自注意力,进而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听课习惯等。甚至有部分学困生因自身的自卑感、内向等不敢与其他同学交流,久而久之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导致这类学生学习效率比较缓慢,也慢慢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最终导致其历史知识基础越来越弱。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学生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无法对孩子给予指导,学困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长时间下去便滋生消极的学习心态,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态度也有待端正。
一通过趣味教学,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
趣味教材可以使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更加趣味性及丰富多彩,也使学困生在掌握知识时引人入胜,这样有利于克服其学习历史时所产生的冷漠态度,当然这里提到的趣味性与兴趣两者间并不能划上等号。简单来说就是趣味性属于暂时性、直接的一种兴趣。若老师仅仅追求那种显见、表面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听课兴趣,这种方式很难长久受到学生真正的喜爱。所以仅仅只是依靠趣味材料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依旧远远不够,而是需要通过增加课堂教学趣味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然后再将其作为一个突破点真正调动其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老师可以考虑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当中通过不断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方式,使教学达到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效果,进而让学生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状态。例如:在讲授《夏商西周的更迭》一课时,老师可以将本文需要重点介绍的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然后安排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内容和认真听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问题中,然后通过问题激发学生认真听课和探究,进而将学生引入到更深层次的教学中[1]。第二,角色变换。采取角色互换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来思考,同时老师将情景创设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主动思考问题。例如在讲授《秦帝国的兴亡》一课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站在秦始皇的角度,去思考如何统一六国,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促使学生由被动听课转化为主动思考问题的状态。第三,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有研究提示,个人智力很难解决难题,也不容易让学生均投入思考,但是通过集体组织、争论、讨论则可以使每一位学生的思维运转起来,是其进入集体讨论中还能激发学困生追求成功的心率。当然这一切均是在益性争论的条件下进行的。在实际历史教学过程当中,创建能够让学生获取成功的情境,给予其体验亲自学习乐趣的机会,一次培养学困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设计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到学困生实际智力及知识水平、接收能力等,但又不能给予学困生一种被“歧视”的心理,因而问题的难易程度需要适中。例如:在讲解《秦帝国的兴亡》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要求学生之间对本课题的主要学习内容进行互相讨论,使同学之间有更多交流与沟通,通过共同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对于学生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一些需通过自己思考来解决的问题,而对于学困生则可以选提出一些能够在文章中显而易见的问题,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思考、解决问题[2]。
二创新历史教学模式,点燃学困生的学习欲望
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仅仅只是控制者、主导者、知识信息提供者的身份,而学生才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中心。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历史学习越来越失去兴趣,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典型的以教师为教学中心,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学困生自身存在一定缺陷,则很难学到知识。所以老师在应用教学模式的时候要重视下面两点:第一,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由老师随意挑选,而且需要分解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来决定,如果忽视了教学内容而任意选择教学模式极有可能难以实现教学目的。第二,无论教师选择何种教学模式,均要对历史知识归纳总结,这样才能使一堂历史课有始有终。例如:在讲授《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在讲台上为其他同学进行教学,而老师则需要先安排学生对文章内容、教学点进行提前预备,这样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推动学生积极进行课前预习。最后老师再对学生讲解的内容进行补充,对有误的地方给予及时纠正,然后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将主要的知识点归纳整体给学生。
三强化教学管理,与学困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影响。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从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对其自身教学态度有关,老师对学困生进行不公平、过分指责会使得师生关系紧张,产生一定的隔阂后会引发学困生对老师的不满,严重者甚至对历史课反感,这样不仅难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还会使其学习带来不健康的心理情绪。师生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多重方法,比如:关怀理解、感情投资以及鼓励表扬、尊重信任等。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学困生引发出一些不良的课堂行为,讲闲话、心不在焉、看闲书等,老师要懂得如何去制止这类行为而又不被学困生所憎恶,遇到此类情况的时候不建议老师当堂揭穿学生,可以通过眼神暗示、手势动作暗示学生,告诫其停止不良课堂行为。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不仅要改善自身与学困生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要改善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的关系,可以采取组织团体活动或者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方式,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感情,并且引导其他学生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学困生,达到互帮互助、共同学习的目的,久而久之学困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升,其学习质量自然而然也能得到提高[3]。
四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待学困生需给予更多的培养与鼓励,老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帮助其树立其学习的信心,让学困生能够从实际意义上融入到历史学习中,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作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学工作者,能够拥有过硬的教学技能,可以选择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施教,这依旧远远不够,老师要对每一位学生保持平等对待,尊重每一位学生受教育权利,不可因其学习能力弱、成绩差、表现不好等因素而放弃对学困生的教育。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困生的教学也逐步受人们关注,因此老师需要切实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想法,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德荣.学困生转化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20):71.
[2]孙文晶.促进初中学困生转化的课堂教学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10(03):214.
[3]郭苏华.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15(08):91-92.
作者:林秀琴 单位:南平市顺昌县埔上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