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应急铁路运输投送问题及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针对新体制下战区铁路运输投送保障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体制下,战区铁路军事运输投送能力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联合领导管理体制、优化指挥管理机制、推进铁路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强化铁路交通战备工作、加强铁路军事运输正规化建设、加强部队实战化铁路输送训练指导等加强战区铁路军事运输投送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铁路军事运输;运输投送能力;指挥保障体制机制
1战区铁路运输投送的地位与作用
目前,我国运输投送主要依靠民用运力及设备设施。由于海、空战略投送能力不足,而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易装卸、受天候影响小、抗摧毁打击能力强、四通八达的优势,决定了铁路军事运输在战略投送中的骨干地位和支撑性作用。我国实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军事运输投送的目的地大多是在我国边远地区,这些地区加虽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比较落后,铁路网络也不发达,但其运输投送保障作用却不可替代。例如,我国某边疆地区,边境作战时可使用的一线机场只有几个,且大部分机场离边境一线距离较远、路况较差。受货运大飞机数量、机场航线设置、起降条件、保障能力、复杂天候等因素影响,航空运输投送保障能力极为有限,重装部队批量航空投送目前基本无法实现。通往公路有数条干线[2],但从内陆到边境一线距离较远,且受恶劣气候、复杂地形地质条件的影响,冬季大雪覆盖、冰冻不能通行,夏季塌方、洪涝等灾害频发,道路毁损频繁,且修复困难,公路运输投送季节性限制较大,且速度慢、耗时长、效率低。虽然铁路也只有几条干线,战时铁路运输投送却起着即时性、主体性、支撑性、不可替代性的作用,是部队重装备输送、大批量弹药物资运输的主要方式,也是近几年部队在该方向进行实战演训联合投送的主要方式。
2战区铁路建设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战区铁路建设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7万km,其中普通铁路总里程10.2万km,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2.5万km。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为开展运输投送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支撑。2016年7月出台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在现有“四纵四横”主骨架基础上建设“八纵八横”为主要通道的高速铁路网。到2020年,我国铁路网规模将达15万km,其中高速铁路3万km,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将达17.5万km,其中高速铁路3.8万km,基本实现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速联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伴随铁路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更加快速、高效、安全的铁路军事运输投送保障能力将大幅跃升。尤其是随着“八横八纵”高铁网络的建设和完善,必将增大我军投送机动作战力量的规模和效益,必将对我军运输投送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3]。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受经济、地理、地质等因素的制约,我国铁路网络建设发展还不平衡,总体成东密西疏、南密北疏的态势。如,西部战区某重点方向,目前平战时可提供运输投送保障的仅有×条干线。要彻底解决我国铁路建设发展不平衡,战略重点方向路网不发达、铁路线路总量较少的问题任重道远。
(1)军队和铁路既有运输投送协调领导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新体制要求。改革前,全国每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对应一个S级军代处,两者联合成立军事运输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由铁路局集团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兼任管委会党政主要领导,军代处党政领导兼任管委会副职领导,统筹组织指挥对应铁路局集团公司所辖地区的铁路运输投送工作。改革后,在战区设立中心统筹组织指挥所辖地域的铁路运输投送工作,既有的区域铁路运输投送领导管理体制被打破。一方面,一个中心同时对应了几个铁路局集团公司的全部或部分地区。例如,改革前南部战区管内有广州、南宁等铁路局集团公司,对应就有广州、南宁等铁路局集团公司军代处;改革后,中心直接统筹组织指挥以上地区以及成都铁路局集团公司下属贵州地区运输投送工作。另一方面,战区内部分省(区)铁路领导管理权属于另一战区内铁路局集团公司,所在T级军代处铁路运输投送工作失去依托,不能合法有效地管理和指挥管内军事运输工作。例如,南部战区内贵州地区,改革后铁路领导指挥权仍属于西部战区管内成都铁路局集团公司,军事运输领导指挥权属于南部战区中心,贵州地区军事代表机构已不能合法地对贵州地区铁路运输投送工作进行组织指挥。(2)战区内部运输投送指挥管理机制不够科学完善。部队体制编制改革后,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体制形成以来,军种与战区还处在磨合阶段,各种指挥、保障体制机制也还处在磨合、检验、探索之中。战区、军种、联勤保障中心的运输投送部门之间权责还不够清晰,相应的协调指挥机制还未建立,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运输投送工作开展的效率。当前的运输投送计划管理模式,是由部队按建制渠道逐级报至军委后勤保障部审批后,分联勤保障部队和建制部队两头下达。由于制度化的情况互通机制的缺乏,联勤保障中心运输投送部门、军代处等保障实体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首长决心和投送需求,以及时开展保障准备工作。在投送装卸组织现场中常面临军兵种、联勤保障中心、战区运输投送部门等多头指挥的状态。指挥关系的不够顺畅,常使现场装载指挥所出现朝令夕改、频繁调整计划方案的情况,给投送行动徒增很多波折。(3)部分战区重点方向铁路基础设施薄弱,保障效率低。出于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考虑,铁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规划,往往从经济条件好、人口多的地方开始,逐步向周边辐射。部分战区重点方向运输投送线路及装卸载地域,大多处于所在战区的边远一线,铁路基础设施往往比较薄弱,保障能力较低。一是部分边境地区铁路运输投送保障干线还没有形成回路、网络。有的重点方向目前甚至只有一条干线,在应急状态下即使动员使用全部运力,也难以满足大批量建制部队快速投送需求,与未来信息化战争需求极不适应。美军战略投送《2020年联合构想》设计,96h内要将1个作战旅部署到世界上任何地区并维持后续补给[1]。二是运输投送铁路车辆保障能力有限。随着铁路行业的改革,铁路客车不断升级换代,原有绿皮客车大量淘汰报废,适用于军用的客车急剧减少,客车保障不能满足部队需求已成为军交系统面临的共性问题[4]。此外,制氧客车等特种车辆战区保有量较小,难以满足突发性的大批量部队运输投送需求也是个现实问题。三是部分地区备品保障落后。备品效能是制约军列装卸效率的主要硬件因素之一。一直以来,备品保障的建设发展在全局上缺乏统筹,各地区、各军兵种各自为战,发展严重不平衡。总的来看,内陆和沿海地区发展较快,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自我保障能力较强,基本都配发了制式的装载加固器材,装卸效率明显较高。西、北部地区和陆军发展较慢,仍然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铁丝、绞棍、三角木和爬钉进行捆绑加固,装卸效率明显较低,特别是在高原地区使用铁丝和绞棍进行捆绑加固,更是费时耗力。(4)战区铁路重点目标安全防护压力大。迟滞部队的机动展开、遏制其物质补给、瘫痪其后勤保障线,已成为主要作战手段。随着军事科技的不断发展,军事侦查效能不断提升、远程精确制导打击能力不断增强、攻击毁伤样式不断增多。铁路干线、桥梁、隧道、枢纽等重点目标多、分布广、固定暴露在外,隐蔽伪装困难,易遭打击破坏,安全防护任务重。一些重要桥梁、隧道等目标受地形地质等环境条件的制约,被破坏后抢修抢建极其困难,战时保畅对安全防护依赖性大。(5)战区铁路军事运输正规化建设发展不平衡。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发展,铁路军事运输正规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受地区经济环境、民族文化、军事运输建设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战区铁路军事运输正规化建设发展还很不平衡。一是改革缩编,运输投送人才流失严重。运输投送保障力量转型重塑、调整缩编,不可避免地要裁减部分人员,各军代处相继出现了人员严重缺编的情况,有的单位党委班子仅剩一人,有的单位参谋代处长、处长代主官。二是部分战区内重点方向运输限制还很多,与部队运输投送需求严重不符。某重点方向规定人员运送进入前需在某中间站换乘制氧客车。弹药作为部队必备的大批量物资一直处于禁运状态,部分区段、车站不能办理超限运输以及弹药等危险品装卸业务。要彻底解决以上问题,形成机制化、常态化投送保障能力路还很长。三是部分战区铁路干部职工军规意识淡薄。部分战区内铁路干部职工民族构成复杂,少数民族多,人员流动性大,军事运输规章培训普及不够,一线干部职工军规意识普遍淡薄,还存有计划经济时代“铁老大”思想,对军事运输投送政治敏感性还不强,民族矛盾、军民纠纷易发风险高。四是铁路部分专、兼职军运员保密意识淡薄。一线装卸车站军运员形势任务保密教育还有差距,保密意识、敌情观念不够。在近几次跨区机动以及实战化演训运输投送现场工作中,就发现有工作人员利用微信、短信传递军运计划、调度命令,谈论运投工作等情况,存在很大的泄密隐患。(6)任务部队机动投送能力参差不齐。有的部队平时铁路输送任务少;有的部队军交业务干部因受改革冲击流失严重,运输投送指挥员和主办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导致输送准备、组织指挥、现场协调不到位和装载质量不高;有的部队人员不服从现场军代表和铁路工作人员业务指导,在装载现场吸烟、横穿线路、乱扔垃圾以及违规装运违禁物品、私自攀爬装备等,安全隐患大。部队大多未进行过夜间装载训练,夜间装载经验缺乏、组织能力低、耗时长,与实战要求差距大。
3新体制下加强战区铁路运输投送能力建设的对策
(1)尽快建立新体制下战区运输联合领导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成后在战区内建立新的领导管理体制机制,是改进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哲学思想的具体运用;是践行改革强军要求深化运输投送保障体制改革、推进战区投送保障能力实现跃升的内在要求;是战区中心快速整合所属军、路资源,迅速形成铁路运输投送保障能力的现实需要。为迅速明确战区内运输投送领导管理关系,规范组织指挥程序,一是由战区中心牵头,成立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级领导任主任(书记),指挥中心以及战区所属铁路局集团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分别任副主任(副书记)(部分站段在战区内的可以由集团公司副职兼任)的战区铁路运输投送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向副主任(副书记)、主任(书记)报告运输投送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建立横向的联络协调机制,制定战区运输投送组织程序和管理办法,抓好战区铁路运输投送管理和考核。二是对只有部分站段在战区内的地区,建立由所属铁路局集团公司在战区兼任管委会领导的人员为组长,所在地区军事代表机构以及铁路站段党政领导为副组长的铁路运输工作联合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建立地区运输投送工作管理、会议制度以及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同时在军委后勤保障部运输投送局的统一协调下,尽快制订跨战区地区的运输计划、调度、车辆配送等管理办法,明确各指挥协调中心权责,建立联络协调机制。(2)进一步优化完善战区铁路运输投送保障指挥管理机制。一是加强对运输投送的统筹管理。战时在战区联指中心设立运输投送指挥控制分中心,加强战区对运输投送工作的总体统筹指挥。由战区运输投送部门牵头建立战区、军兵种、联保中心运输投送部门间的指挥联络机制,并加强通联管理,确保3个机构平战时信息互通及时、军令政令畅通、指挥联络高效。二是改进投送计划管理模式。战区部队和在战区内执行任务部队的铁路运输计划,由战区运输投送部门依据战区联指关于兵力动用的批复或战区首长决心进行审批或转报上级审批后,分头下发给部队和联保中心,既缩减流程、压缩时间,又利于各单位及时掌握情况,做好投送准备。(3)大力推进重点方向铁路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一方面要持续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欠发达地区重点方向在未来战争中至少有两条以上铁路干线形成回路、网络,提供运输投送保障。加快对现有通行能力较低的铁路进行扩能改造研究,增强既有线路运投能力。在地广人稀、交通严重不发达、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地区,研究推动铁路建设向边境一线延伸,统筹好边境地区铁、公、水、空不同运输方式的规划建设和联合使用,着力解决好运输投送保障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战时能提供高效和必要的保障。另一方面要积极破解铁路运输投送保障现实难题。一是增加适合军运车辆。协调铁路部门在新生产客车、平车中抓好军事要求贯彻,同时对现有铁路客车进行改造,并对全路适合军运的车辆划定最低保有量红线,着力解决好绿皮客车、平车不足的问题。针对西部战区制氧客车等特种车辆保有量小、难以满足大批量建制部队投送需求的问题,可采取通过铁路总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对制氧客车进行统一调配,或乘坐改装普通客车等方式进行解决。二是统筹推进捆绑加固器材的升级换代。建议由军委后勤保障部运输投送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部门对捆绑加固器材标准进行明确统一,对老旧过时、与快装快卸要求不相适应的通用装卸器材进行强制淘汰,推进捆绑加固器材的更新换代。同时采取随新装备出厂配备,由装备部门采购直接配发部队等方式,加大制式捆绑加固器材配发力度,着力解决好目前由于备品落后导致的部队装卸载慢、费时费力的问题。三是增强军供保障能力。及时跟进地方铁路新、改、扩建项目,提出并推动军供站建设,增加数量、优化布局,更好地满足部队输送军供保障需求。针对部分地区物价较高、现行军供保障标准偏低的实际,积极争取军委机关和国家、地方民政部门支持,提高军供站饮食供应经费补贴标准,提高伙食保障质量。(4)强化对战区铁路交通战备工作的统筹领导。军队改革后,原有的交通战备工作体制机制被打破,作为应急投送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区铁路交通战备工作急需统一的领导管理和建设。一是建议由战区交通战备部门牵头,联合地方交通战备管理部门,组建战区铁路交通战备工作联合领导机构,建立战区交通战备建设管理和应急保障工作制度,加强对战区铁路交通战备工作的统筹领导。二是利用军民融合大发展的有力时机,迅速整合战区中心、舟桥部队、工程部队、铁路工务等军地抢修抢建保障资源,建立铁路应急抢修抢建保障队伍,形成专业化保障实体。加强对保障实体的实战化演训和常态化管理,使之具备常态化保障能力。三是组织对战区铁路交通重点目标进行战备勘察,重新进行分级定位。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和战争样式的转变,铁路交通重点目标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原有的重点目标定位与新时代信息化战争的形势已不相符,需着眼未来信息化战争打击特点,立足战区铁路交通建设发展实际,综合考虑战区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环境等因素,重新对重点目标进行勘察定级。三是统筹抓好战区铁路交通战备力量建设,重点是在新体制下统筹部署好重点目标的安全防护和抢修抢建应急保障工作。对相应重点目标力争实现“三定”,即防护力量确定、抢修抢建队伍确定、应急预案确定。统筹做好“三储”,即储备人才、储备技术、储备装备设备和物资器材。统筹抓好安全防护和抢修抢建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利用,不断提升安全防护和抢修抢建效能。(5)加强新时代铁路运输正规化建设。运输投送保障力量的转型,首先是全国全军范围内运输投送保障实体的重新编组。新体制形成后,战区如果没有统一的新标准和要求,运输投送工作秩序必将出现混乱。因此,铁路运输投送正规化建设就成为运输投送保障力量重塑的中心内容。事业的关键是人才,铁路运输投送人才应包含现役干部、文职人员、铁路兼职领导干部和专兼职军运员。正规化建设的前提是培养和造就一批与新时代战区铁路运输投送需求相适应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继续抓好战区铁路运输投送工作业务培训和新体制下各种规章制度的落实;充分利用改革良机,抓紧研究重点方向运输限制突破、提速扩能、人装混编军列等问题,建立常态化应急运输投送保障机制,用不断发展进步的正规化建设推动战区铁路运输投送保障能力不断提升。(6)加强部队实战化铁路输送训练指导。建议战区、战区军种部队加强对重点方向铁路情况的了解掌握,并指导部队开展好针对性训练,将铁路装卸载训练纳入年度军事训练计划。着眼应急应战和困难条件,突出抓好夜间装卸载、无固定站台装卸载等重难点课目训练。在跨区基地化训练等重大演训活动中,将夜间装卸载能力纳入考核评估范围,促进部队实战化条件下装卸载能力提高。
4结语
新体制下,战区铁路运输投送能力整合建设刻不容缓,重要的是敢于直面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关键的是科学有序地解决问题,推动新形势下战区运输投送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在全军后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北京:2016.
[2]尹福文,李聚轩.西部战区投送保障基地建设布局规划研究[R].北京: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部,2016.
[3]张祥利,孙明亮.高铁网建设牵引我军运输投送提速[J].后勤,2017(1):25-28.
[4]李兴全,刘露恩.加快提高新常态下铁路军事运输保障能力[J].国防交通,2016(1):31-33.
作者:余兴涛 刘中 郭占武 魏英强 单位: 驻成都铁路局贵阳军事代表办事处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驻青藏铁路集团公司军事代表办事处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