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培养铁路运输现场工程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培养铁路运输现场工程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培养铁路运输现场工程师

一、铁路运输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将交通运输专业确立为特色专业,分了铁路运输和城市交通管理两个方向(本文只讨论铁路运输方向)。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分析了国内各类高校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现场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实现了与西南交通大学等优秀学校培养卓越工程师、高职高专学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错位竞争。我们对铁路运输专业方向的现场工程师的理解是:基础理论扎实,熟悉铁路运输现场工作内容,能够主动获取相关专业新知识,并应用到现场工作当中,能够应对铁路现场日常运营管理工作以及突发事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构建铁路运输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思路

从铁路人才供需现状的调查出发,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从本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出发,确定出本专业人才培养岗位目标,进而确定出这些目标岗位所必须的核心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然后来确定课程体系(先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然后倒推出专业核心课程需要哪些专业基础课程群来支撑,然后再推出专业基础课程群需要哪些基础理论课程群来支撑)。具体思路: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周立新等所著《同济交通运输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后的思考》一文中,对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问题,2010年对上海铁路局的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借鉴了其中的相关内容,并制定了问卷对成都铁路局、济南铁路局等相关单位进行了调查:①技术人才是铁路急需人才的首要类型,在课程设置的时候,铁路运营技术类课程是重中之重,同时也应适当设置经营管理类课程。②随着高速铁路的建设、列车运行自动控制技术、调度集中的发展,掌握控制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等基础知识的铁路运输专业人才更受现场的欢迎。③当前铁路运输专业人才急需加强的专业知识是高速铁路基础知识及其运营组织技术、调度集中、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等铁路运输新技术。④除了需要加强工程技术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在铁路运输管理工作中也很重要。⑤实践教学方面,现场实习、校企合作培养被排在了课程设计、实验室试验之前,是把理论知识与现场工作接轨的有效手段,使学生更快的掌握现场工作标准、工作内容以及流程,更快的达到工作岗位要求。

(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课程体系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个体之间差异大,学习习惯、动机、能力、策略等方面参差不齐,整体来说,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行为习惯等方面与一本二本学生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在制定课程体系的时候,应该遵循理论够用、突出实际应用和现场工作能力培养为原则。太难的课程,例如列车牵引计算,实际用到的又不是很多,就没有必要开设。把有难度的重点课程,例如行车组织,原来一学期四个学分,改为两学期,每期三个学分,通过增加学时,拉长学习时间,有利于学生学习消化,提高教学效果。以前铁道工程是专业基础课之一,但考虑到课程难度很大,并且学生将来就业一般不会去工程局做工程,所以将课程撤销,将将相关基础内容合并到线路基础和交通运输概论当中做简要介绍。课堂教学联系铁路现场实际,在课内教学中设置课内实践内容,增加对工作现场情况的介绍,现场工作内容的模拟操作,通过“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掌握现场岗位的工作技能。

三、铁路运输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基本情况介绍

最终制定的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课程群(包括人文社科政治基础、自然科学基础)、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核心课程群、专业限选课、课外实践等模块。现场工程师的培养目标要求课程体系必须保证与现场的铁路运输工作接轨,采用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实验室实验教学、企业实习的四维一体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践、课外实践两部分,课内实践包括课堂上实践内容的教学和课程设计,课外实践包括实验室试验、企业实习等。本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50学分,占到总学分180的27.8%,达到了教育部关于应用型本科教学对于实践教学的要求,对学生熟悉现场工作,毕业后缩短就业适应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专业限选课涵盖了其他运输方式、经营管理类课程,以及高速、重载、调度集中等铁路新技术,为学生工作后熟悉现场新技术和向管理层发展打下基础。在必修课里增设了交通工程、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鼓励学生考物流师资格证、会计证等,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视野放大到综合交通运输领域、物流领域、经济管理领域,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拓宽就业口径都有好处。

四、实施铁路运输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思考

虽然铁路运输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已经确定,比以前有很大进步,但仍有不足,主要是实践体系薄弱。很多工作我们还都处于起步阶段,如现场实习基地应该有客运站、货运站、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调度所等,铁路运输实验室应该建设CTC调度集中实验室、接发列车实验室、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大型车站技术作业计划编制仿真,课程设计方面如何结合铁路工作实际进行设计,课内实践教学应该涵盖哪些现场工作内容,如何开展校企合作培养等等。总之,以现场工程师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没有经验可循,需要不断的研究探索,我们做了上述工作,具体效果如何,还有待于时间和实践去检验。

作者:范存军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