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路径

2006年出台的《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以及针对特定资产项目陆续出台的专项文件,成为了现阶段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依据。这些管理办法对进一步规范铁路运输企业的固定资产从提报购置到报废处置等关键环节的实施程序,保证每一项固定资产在日常生产作业中都能发挥出最大效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铁路运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然而,文件的出台虽然让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在这些办法具体实施的近十年期间,发现铁路运输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在原有基础上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这对铁路运输企业走向市场,顺应时展,起着制约作用。

一、现阶段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是铁路企业改制的关键阶段,要从根本上推动铁路企业的改制工作,就必须对铁路企业的资产管理模式根据时代需要进行“改制”,这样才能真正作到与时俱进,促进整个铁路行业成功转型。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实施,虽然推动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从现在视角看,部分规定已逐渐脱离实际,而在本次清产核资中,更是暴露出现阶段铁路运输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管理模式与管理流程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因此,找准问题,辩症施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1.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与现场管理脱节。

现铁路运输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归口管理制度,从纵向上看,固定资产管理与计划逐层分配相匹配,遵循“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原则;从横向上看,固定资产管理由财务部门统一协调,遵循“集中管理,监督到位”原则。但在具体实践中,特别是在运输生产基层站段,这种看似严谨缜密的归口管理制度带来的并不是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反而造成财务主要维护的固定资产管理台帐与实际现场资产状况相脱节,不能真实反映资产的最新状况,缺乏动态管理。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当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下,固定资产主要停留在财务环节与现场管理环节,财务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主要在于维护价值信息,每月按时计提折旧,反映折旧成本,很难做到熟知固定资产现场情况,了解固定资产带来的效益;而现场的固定资产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技术部门对实物所建的手工台帐,即便针对某项特定资产项目开发处的管理系统,也与财务部门的管理系统相独立。第二,由于铁路运输企业基层站段固定资产数量庞大,具体资产种类繁多,不可能实现在较短周期内财务与业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动态信息进行核对与调整,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只停留在账务管理的层面,很难对固定资产调拨、盘活资产的有效途径提出实质性的建议,不能起到真正意义上的牵头作用。

2.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能够协同作业的数据管理平台。

现阶段铁路运输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基本上处于分散管理,各自为阵的模式,并没有能够协同作业的数据管理平台作为支撑,业务部门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资产台账履历,没有统一标准与格式,在资产发生增减变动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重复的录入与修改工作,工作效率低下,更谈不上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现相互闭环管理。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在计划管理体制下,铁路运输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还存在“重购入,轻管理”的思想,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心多放在现场生产“缺什么”,而对已使用资产如何高效利用,如何盘活闲置资产,如何修旧利废的关注较少,自然对固定资产后续管理流程与模式的改进较少重视。第二,系统的改进与开发,特别是像这种各部门都可协同操作的庞大信息数据管理平台,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后续系统的升级与维护也须投入大量资金,而且系统投入前期所带来的收益并不明显,极易造成成本与收益不匹配的误导,企业自然容易按部就班,满足现状,不愿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对新事物进行尝试。

3.固定资产会计信息质量还有待提高。

现行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采用分类核算,后续计量统一选取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的会计核算方式,这种会计核算方式虽然简便易行,但不利于固定资产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特别是随时间推移,如果不对以前固有办法进行修订调整,提供的会计信息会脱离实际,不能为投资等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第一,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并不与所有固定资产类别实际耗用情况相符。例如固定资产中的机械动力设备,该类设备最大的特点是设备故障率随使用年限增加而增加,该类设备所发挥的效用随使用年限增加而降低,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并不能准确反映这一过程。第二,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资产净残值率过高,已与现今实际情况不符。例如固定资产类别中的仪器仪表、工具及器具与信息技术设备的净残值率,皆在原价的5%左右,远高于现今对这类报废固定资产处置的实际残值收入,直接导致固定资产清查损失金额较实际偏高。

二、对今后提升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质效路径的构想

1.引入条码技术,对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采用标签管理模式。

对固定资产采用植入条形码的标签管理模式,是今后固定资产管理必然走向。铁路企业的固定资产数量庞大,位置分散,如果一直停留在人工建账管理阶段,不仅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在人工录入,建立台账等环节耗费大量精力,而且录入的信息永远滞后于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对固定资产引入条码技术,采用标签化管理模式,可以将大量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融入其中,提高各环节的处理速度,降低工作量,确保能动态、实时、准确地反映资产状况。

2.创建各部门可协同作业的数据管理平台。

由于铁路运输基层站段是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主体,在基层站段创建由各部门对固定资产能够共享的数据库尤为重要,各部门针对管理重点维护相应系统相应模块,减少了重复录入的工作;由于信息共享,各部门对资产信息都可随时核对,确保固定资产信息的准确性;由于各部门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完成对固定资产的最新使用状况及时维护,可以保证固定资产履历的完整性;站在路局层面,可以通过系统及时了解各基层站段的固定资产相关信息,提出管理意见,确保各项固定资产的高效使用。

3.深入贯彻企业会计准则,提高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

2015年全路会计核算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为达到让固定资产真实反映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的期间及每期的实际资产消耗,准则要求企业应对固定资产在年末对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因此,在对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面,在强有力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作为支撑下,应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要求,针对资产特点选用合适的计提折旧方式,例如对易损耗的设备类资产可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方式,对运输设备可根据行驶里程采用工作量法的折旧方法。同时根据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及其他环境的实际情况,调整对固定资产的计量方法,提高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信息质量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从而为企业投资与经营等关键决策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4.结合时代要求适时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改进。

固定资产管理的业务流程对企业对资产的管理质效高低起着关键性的影响,而铁路运输企业的固定资产数量庞大,位置地域分散,如果固定资产管理的业务流程繁复,效率低下,势必会阻碍企业管理质效的提升,甚至对基层站段的安全生产产生不良影响。而适时对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进行改进,是对不利于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环节进行调整,也是对不能提高企业资质管理质效,不能增加企业价值环节进行改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

5.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素质与工作技能;另一方面更要走出去,开拓视野,多到其他现代大型企业进行调研,吸取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先进经验与技术,这样才能顺应时代潮流,从源头上提升铁路运输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质效。

作者:柏莉 单位:成都铁路局财务处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