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通信工程中通信线路施工技术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通信工程建设中,通信线路为关键部分,其是整个通信网络中的“脉络”,会对通信系统的整体运行水平带来显著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通信工程的整体建设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切实提高通信线路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为重要的突破口。鉴于此,文章着重围绕通信线路施工技术展开分析,提出关键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通信工程;通信线路;施工技术;运用分析
一、通信工程中通信线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通信线路的设计需兼顾多重要求,除了实现通信线路的基础功能外,还需最大限度提高通信的流畅性、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干扰。在通信线路的设计中,需要从技术可行性、运维便捷性、经济效益性、生态环保性等多个方面做对比分析,优中选优,选择综合应用效果最佳的方案。线路设计需要满足行业标准以及国家标准,投入使用的各类产品均要达到质量要求,且需要与实际建设环境相协调,充分提高装置运行的兼容性。行业技术日新月异,因此在通信线路设计时也应当积极引入行业的先进技术,但不可盲目引入技术,需考虑到其在工程中的适用性问题,灵活应用新技术,在前沿技术的带动作用下,切实提高通信线路的设计水平和施工水平。此外,线路设计前必须做全面的勘察,给设计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主要流程为:1.根据工程建设要求,确定具体的勘察任务,例如勘察的线路、终端站、中继站的地址等,以便勘察工作可高效开展。2.多途径收集资料,从中筛选出具有可用性的资料。3.汇总前期勘察工作中的各项资料,生成分析报告。经过勘察后,可以给通信线路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进而从源头上采取协调措施,施工的主动性得以提升,可避免以往因勘察工作不到位而导致实际施工难度大、安全隐患多的问题。根据勘察结果,判断通信线路沿线是否存在建筑,确定一条尽可能不干扰既有建筑的线路,增强通信线路与建筑的独立性。
二、通信线路施工中杆路的施工技术要点
2.1施工思路
在同仁志士的不懈努力下,现阶段大中型城市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通信线路网络,现阶段的重点工作方向需转移至较偏远的地区,以扩宽通信网络的覆盖面。而此类地区存在交通通达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等局限性,不利于通信线路相关工作的开展。偏远地区的地形条件复杂,对杆路技术提出较高的要求,在测量前需要研究地形地貌,合理优化通信网杆路设计方案,使其具有“平、直、近”的特点,且在保证通信线路及配套设施可正常使用的前提下,还需尽可能减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影响。
2.2测量仪器的使用以及杆路的配套
通信线路施工中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包含经纬仪、激光测距仪等,需根据实际需求以及现场作业条件做出合理的选择,在使用前做好仪器标定工作,由专员操作。若为重负荷地区,杆路设置间距可按50m予以控制,以8m的重型水泥杆为宜,部分地形条件较差的地区可调整为6m的重型杆,此时可减小杆的倾斜度,而地形条件较佳的地区则可以采用10m的重型杆[1]。
三、通信工程中通信线路施工技术的运用要点
3.1施工准备
1.确定合适的线路方向、布设区域,尽可能使线路穿越无建筑物的区域,减小外部环境对线路实际施工及运营的干扰,从源头上防护通信线路。例如,通信线路需要主动避让接触网杆塔,且不可与铁路路基等既有设施相交,以确保通信线路的运行稳定性。2.立足于线路施工现场的实际环境,合理选择通信线路,兼顾通信功能需求和自然环境保护需求两个层面,使线路具有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特点。通过对现场环境、接地体、盘长等多重因素的综合考虑,合理完成喷盘的设置工作,使线路具有连续性,尽可能避免线路被切断的情况。
3.2架杆的施工技术
3.2.1架杆的配套。在安装通信线路时,传输架杆为关键的支撑节点,必须注重对架杆形式的选择,此时需充分考虑到现场的地形、地质、气候等多重条件。在架杆的设置施工中,需确定合适的基坑开挖区域,形成特定尺寸的基坑,向其中填埋混凝土,配套合适型号的架杆,通过混凝土的胶结作用,保证架杆的稳定性。在实际架设时,需有效控制架杆的间距,不可过大或过小,若过大则会影响线路的稳定性,过小则会增加架杆设置的工作量。不同区域的架杆设置间距存在差异,通常,市区架杆布设间距可按35~45m予以控制,郊区的建(构)筑物相对较少,可将该间距增加至50~55m。部分线路跨越障碍物或是河流等特殊的地区时,宜采用长杆档方式。在线路路由中心线上精准设置与支线线路相配套的电杆,该装置的中心与路由中心尽可能保持重合的关系,最大偏差不可超过50mm,杆身需呈垂直的姿态。角杆根部需在线路转角点沿线路夹角平分线适当内移,不同杆体的内移值不尽相同,其中水泥电杆以100~150mm为宜,木杆适当增加至200~300mm,在经过拉线收紧操作后,要求杆体可以适当向外角倾斜。在终端杆的设置中,要求杆稍适当向拉线侧倾斜100~120mm,具体如图1所示。3.2.2拉线作业。光路连接过程中,线缆与架杆均要维持稳定的状态,若两者处于非动态平衡,则会严重影响架杆的稳定性。针对此问题,可在架杆周边设辅助拉线,通过此措施的落实,增强结构力的稳定性。拉线作业时,材料可以选择钢绞线,将其两端分别连接在架杆顶部、地锚处,以形成稳定的关系,经连接处理后,将地锚掩埋在地下。通常,地锚出土长度应控制在300~600mm,尽可能提高位置的准确性,允许偏差为50~100mm[2]。拉线作业需充分考虑到现场的建设环境,若靠近电力设施及闹市区拉线,则必须增设绝缘子,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若在人行道上拉线,考虑到安全层面的要求,需配套拉线标识,并加强对下部拉线(指的是距离地面2.0m以内的部分)的防护,采用绝缘性能较佳、耐久性较好的材料,以免引发安全事故。若项目施工现场的环境风力等级较高,则需视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防风措施,且应当优化拉线方式,具体可采用拉线三角定位的方法,此举可实现对架杆的稳固处理。3.2.3施工控制措施。线缆不可受损,为满足此方面的要求,在敷设线缆时需在架杆上适配转向滑轮,将待敷设的线缆设置在滑轮内侧,通过相应机械设备的应用,拖拽线缆,将线缆敷设到位。在高空架设结构中,受空间、作业难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易出现通信线缆、电力线路交叉的情况,此时需做出调整,避免交叉问题。高度控制也是安全防护中的重点内容,高空架设通信线与地面距离需达到6.5m,而通信线路敷设现场有交通车流时,应当适当增加高度。3.2.4采取接地防护措施。雷雨天气对线缆的破坏性较强,为提高安全防护水平,需采取接地保护措施。架杆的拉线可作为导电装置,可以利用铁钉对拉线接地端做固定处理,并使其埋至地下,而对于与架杆保持连接关系的拉线端,则需要略高于架杆15cm,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小幅度的调整。接地保护,如图2所示。
3.3地面敷设
根据挖掘施工需求,适配合适规格的挖掘机并安排其入场,到达指定作业场所,按照规范有序开挖。工作人员测量基坑挖掘深度,严格控制预埋管线的位置,使其可共处相同的水平高度处,以免出现超挖、欠挖的情况。所敷设的光缆线路直线段应满足顺直的基本要求,不可弯折;转角点设置为圆弧形,不可形成锐角;施工成型的沟底需具有平坦性,必须具有足够的宽度,以满足附属设施的安装要求,使其能够精准到位。基坑开挖工作完成且通过质量检验后,利用钢模板施工垫层,测量垫层的厚度,使其可以满足要求。待前述各项工作均落实到位后,组织混凝土浇筑作业,要求混凝土与地基紧密结合。浇筑施工中,根据配合比要求合理选用材料,予以充分的拌和,将生产出的材料及时投入使用[3]。经混凝土浇筑后,予以养护,期间加强防护,使混凝土可有效成型,得到强度达标、尺寸合理的整体结构。在敷设线路管道前需做好准备工作,对现场施工环境做全面的检查,要求管道的实测参数满足设计要求(偏差被控制在许可范围内)。若公差超出许可范围,则需及时做出调整。此外,还需检查线缆的外观,不可破损。利用混凝土掩埋线缆前,应当保证基坑内维持洁净的状态,不可存在异物;浇筑时严格控制速度和材料用量,匀速推进浇筑施工进程。待管道敷设到位后,由质检人员做全面的检查,例如管道周边是否存在缝隙,若有则予以修补,直至混凝土敷设具有密实性为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信线路是通信工程施工全流程中的重点内容,切实提高通信线路施工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通信线路的施工过程中,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前做好现场勘察工作,根据所掌握的实际情况设计方案,再合理调度施工人员以及各类物资,在多重施工要素的共同作用下,保质保量完成通信线路的施工作业。在本文中,则对通信线路施工的技术运用要点展开了分析,希望可作为同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魏世豪.浅谈通信工程中的通信线路设计的合理性[J].中国新通信,2020(19):25-26.
[2]刘晓曦.通信工程中的线路施工要点分析[J].通讯世界,2020(05):109+111.
[3]梁杰.光纤通信工程光缆线路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20(09):131-132.
作者:张楠 单位:武警部队北京总队执勤第五支队勤务保障大队警勤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