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广州市规模以上的工业碳排放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广州市规模以上的工业碳排放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广州市规模以上的工业碳排放研究

摘要:碳排放是温室效应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工业碳排放一直以来是碳排放的主要组成部分,选取广州2007-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碳排放和工业增加值变化情况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广州规模以上工业碳排放总体变化趋势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变化情况,分析起变化趋势的原因和趋势。

关键词:能源;碳排放;广州

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低碳”概念逐步引发人们的关注,工业碳排放做为人类碳排放的主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受到重点关注。近年来,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碳排放开始被作为能源利用效率和低碳考察指标,本文通过对广州近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利用情况,计算其碳排放趋势及单位产值碳排放量,并分析趋势成因。

1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

1.1计算方法

本文选取的碳排放量计算方法为:ijΣECij×EFi其中,E表示碳排放量;i表示能源种类;j表示行业或经济部门;EC表示j行业对i种源消费的标准量;EF表示各类能源消耗的碳排放系数。本文选取的各类能源均按照评价发热量进行折算,折算系数取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6》;碳排放系数取自IPCC收录的各种燃料排放系数.

1.2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能源使用数据来源为《广州市统计年鉴》(2007-2016).从广州规模以上工业的煤炭、燃料油、汽油、柴油等一次能源使用量利用量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下降比例分别达到了41.3%、96.8%、16.6%和77.9%,而热力和电力等二次能源消费分别增加了52.7%和24.2%。

2碳排放量趋势

2.1碳排放总量与工业增加值总体趋势

从碳排放总量和工业增加值变化趋势可知,广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自2007年的2416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6年的4898亿人民币,增长幅度达102.7%,同期的碳排放量从3043万吨/年降低到1539万吨/年,削减幅度49.4%。

2.2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变化趋势

从规模以上工业的单位碳排放和碳排放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广州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处于逐年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1.26吨/万元从广州规模以上工业碳排放量变化趋势来看,广州规模以上工业碳排放量除2013年略微增加外,总体处于下降趋势。结语本文通过计算2007~2016年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碳排放特征,得出结论和分析如下:①能源利用总趋势2007~2017年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利用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煤炭、燃料油、汽油、柴油等一次能源使用量利用量均不同幅度下降,热力及电力等二次能源使用量分别增加了52.7%和24.2%。说明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利用从直接利用一次能源逐步转换为热力、电力等二次能源。②单位能耗变化趋势2007~2017年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碳排放量下降了49.4%,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02.7%。碳排放总量及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形成以上趋势的原因除能源结构发生变化外,能源利用效率、淘汰低效产能也是变化的主要成因,根据广州市公布的相关数据,“十二五”期间,关闭搬迁市区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企业达314家。③趋势和压力根据《广州市节能降碳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要求,广州市“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24%以上,龙头企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即要求到2020年,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值应降低到0.25t/万元以下。从变化趋势可知,2016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较2007年已降低75%,绝对值已经处于较低水平,要达到规划目标值,除继续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能源利用效率、淘汰高能耗产业外,还要着重于提升产业水平、增加单位产品工业附加值。

参考文献

[1]CHRISG.Howtolivealow—carbonlive:theindividual’sguidetostoppingclimatechangeLondonSterling[M].VA,2007.

[2]IPCC.2006IPCCGuidelinesforNationalGreenhouseGasInven-tories[M].Japan:IGES,2006:29-212.

[3]S.M.deBruyn,J.C.J.M.vandenBergh,J.B.Opschoor.Economicgrowthandemissions:reconsideringtheempiricalbasisofenviron-mentalKuznetscurves[J].EcologicalEconomics,1998,25(2):161-175.

[4]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暨排放情景分析[R],2003.

作者:黄涛 单位: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